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大革命 >

第79章

明末大革命-第79章

小说: 明末大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诚愣了愣,问道:“何为入股?”

    陈华清嘴角撇了撇,只能解释道:“就是入伙的意思。你回去告诉他,好好经营,这纺织厂不仅是他的,也是整个重庆卫的,万万不可懈怠。”用一千两银子来证明集体“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在重庆卫是否合适,陈华清觉得这是值得的。

    黄诚继续道:“盐方面,按照谭政平的意思,增加产量,销往外地,特别是缺盐的土司。”

    陈华清摆摆手道:“他的意思我明白了,不过到底不了解情况,现在涪陵和卫内的盐井已经是在加紧生产了,刚刚够供应三地,除非拿下自贡的自流井,否则增加产量很难。”

    两人继续讨论了一会儿后,黄诚便去找胡庆之,准备定下个章程。陈华清虽说反驳了谭政平的卖盐的方法,但还是准备到盐井去,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办法增加产量,尽管希望渺茫。

    重庆卫的盐井以前是严家的,陈华清来了以后对重庆卫来了一次大清算,严家基本被消灭,后陈华清控制涪陵后,又与柴家合作,把重庆卫的盐井交给柴家来打理,目前看来效果不错。

    柴家在重庆卫负责管理盐井的是柴家的一个账房,颇有权力,顺便还担负着柴家和重庆卫联络的任务。

    得知陈华清要来盐井,柴家账房赶忙放下手头的工作,又在盐场转了一圈后没发现什么大问题,便赶去迎接陈华清。

    陈华清来到盐井后,转了一圈。这时代的生产极为落后,几乎全部都是人力劳作,生产工具也极为落后,大部分都是木制,只有在极易破损的边缘或角上包上一层铁皮,这让陈华清想到重庆卫农户们使用的农具,也是这样的模样。

    盐井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步骤,第一步是从井里采集卤水,第二步是“煎盐”,也就是用锅煮盐,极其耗费铁和柴火(铁锅煮上一段时间就煮穿了)。若是采到的卤水太过污浊,还得经过简单的沉淀和过滤。

    陈华清是个门外汉,因此便问了个门外汉的问题:“为何不晒盐,我听说江浙那边的人通过晒制海水来制盐。”

    柴家账房倒不会取笑陈华清,斟酌着语气解释道:“江浙的晒盐之法确实比煮盐好,但川地一年里阴雨天过多,晒盐得不偿失。”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场地、卤水和海水的不同之类的。

    来到盐场旁边预留的空地,陈华清看着堆积的有十多米高的木柴,便问道:“柴火还够吗?”

    账房回道:“暂时还够。”

    在盐井陈华清没有得到什么好消息,只能打道回府。

    回到重庆卫驻地后,陈华清决定好好做一番规划,并嘱咐自己的亲卫若没有要紧的事不要来打扰他。

    陈华清来到这个时代时是天启元年,现在是天启二年八月份,在将近十九个月的时间里陈华清掌握了一只人数近千的军队,还控制了一小片根据地,陈华清取得的成就并不小。而他取得成功的原因,从自身来讲是陈华清本人有来自后世的见识和一定的能力,还有不错的运气,从外界来讲,奢安之乱给他提供了一个好舞台,秦良玉的重视和朱燮元的支持让陈华清有了发展的资本。

    那么接下来该怎么走呢?重庆卫目前是把卫所制和募兵制混为一体,战兵走的是募兵的路子,辅兵走的是军户的路子,这种办法是临时办法,时间一长,重庆卫要么会被募兵高额的饷银拖垮,要么会全盘军户制,走回老路。按照历史上的进程,奢安之乱会持续到崇祯十年,陈华清并不觉得自己会影响这个进程,也就是说,重庆卫在十年内是会得到朝廷支持的,只要陈华清能打胜仗。

    外部的问题就是个打仗问题,内部的问题就要复杂多了。按照陈华清的想法,最好能在三年之内建设一个冶铁厂、一个小钢厂、一个水泥厂和一个制砖厂,为此陈华清还做了一个“三年工业发展计划”。但现实是残酷的,在当前天灾**的大环境下,最迫切的是粮食问题,粮食问题解决不了,其他一切都是虚的。

    整理了下思绪,陈华清拿起硬笔,开始在纸上写下以后的思路。粮食问题,主要靠自产,为此番薯的推广和改良必须尽快解决,同时借助李富海的关系多从外地购粮,保证三地(重庆卫、涪陵、永川)现阶段粮食的供应;其次,加强对重庆卫下属农村的控制,等卫所军在各村扎下后,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把粮食控制在手里,既能借此削弱大地主大家族,又能加强重庆卫的实力。

    建厂方面,水泥厂暂时搁置,制砖厂必须得建起来,房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砖块。

    总之就是一个词,就是“变化”,唯有改变,才有发展。

    写完规划后,陈华清松了松手臂,刚好此时亲卫来报,说是李明轩有要事。

    不知为何,陈华清有种感觉,李明轩会给他带来好消息。

第一百二十章 开源与抢掠(二)() 
陈华清的感觉是对的,李明轩带来的确是好消息,还是一个大的好消息。

    在成都之战结束后,奢崇明败退,奢寅随后也从重庆卫撤离,临走时奢军大肆搜刮重庆城,抢走了大量的财富。在离开重庆城后,在巨大财富的诱惑下,奢军中不属于奢氏的小土司们偷偷携带自己抢的大量物资擅自溜走,导致奢军崩解。

    情报司安排在重庆城的人趁乱进入奢军中,并跟着其中一个土司跑路,而这个土司所走的路刚好离重庆卫不远,甚至可以说就在眼皮底下。

    “对方士气如何?”

    “都急着回家,毫无战心!”

    陈华清挥了挥手臂,略有些兴奋道:“送上门的肉,吃了!”

    很快,卫所军运转起来,驻扎在重庆卫的一个连接到命令,朝目的地出发。特战营也接到命令,在苏沪的带领下,去断敌人的后路。

    谢五多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学会了不少东西,并跟随着出战,这是他在特战营的初战。

    特战营的向导是一个本地的猎户,对山林很熟悉。可能是第一次和军队合作,猎户一开始很紧张,但随着一路上的闲聊大家逐渐熟悉起来。

    谢五多所在小队的带队人是个年轻人,年纪比谢五多还小,但做事十分认真。和猎户聊天的主要就是他,不过一开始是小队长说猎户听,后面成了猎户说小队长听。

    猎户长期在山林中生活,生存经验十分丰富。聊天过程不经意间就透漏出来自己的经验,比如没水了去哪儿找干净的水,没粮食了哪些植物、哪些虫子能吃,受伤了哪些植物能治伤小队长在听到这些时,拿出了自己的小本本,并用受陈华清影响在军中大为流行的硬笔,把猎户的话记下来,碰到不会写的或是听不懂的就画下来。

    谢五多和其他人也在旁仔细听,据传言,特战营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战场是在山林里。

    从来都没有这么多人认真听猎户讲话,小队长、谢五多和众人的表现极大地满足了猎户的虚荣心,教得更认真了。

    特战营的行军充满了轻松,而作为主力的那个连就很紧张了。山林里的路很难走,再加上为了赶时间,卫所军更是抄近路。幸亏这是主场作战,士兵们基本只带了武器。

    此时,被当作目标的小土司还在慢慢赶路,没办法,拿的东西太多。小土司的整支队伍很凌乱,吵吵嚷嚷的,不是这个夸耀自己抢了多少东西,就是那个大骂偷拿自己东西的人。

    这样的队伍简直是活靶子,都不用情报司的带路人提醒,离目标还有一段距离的卫所军就听到了嘈杂声。

    带队的连长是陈华清身边的老人,对于这样的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速战速决,上去就要以泰山压顶之势冲散他们的队伍,切不可拖延时间,让敌人反应过来集结,否则,众人会为了保卫自己的财产而拼命,特别是一群穷惯了的土司部落。

    驻守在重庆卫的连是卫所军中最能打的,接到命令后,便在排班长们的组织下找好位置,最后在听到了连长放的炮仗后发动冲击。

    面对突然蹦出来的敌人,小土司呆住了,为了安全,他可是专门选择走深山老林里的路,可万万没想到,这还被人给盯上了。

    队伍里的其他人也懵了,但很快就在卫所军的屠刀下清醒了,有勇敢反击的,有集合旁人防御的,但更多的是见队伍被冲散,拿起值钱的物件四散逃离。

    逃离的人们见卫所军没有追击,心里大感庆幸。但这种庆幸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就被埋伏在林子里的特战营打碎了,一声声的惨叫不断从林中传出。

    这场战斗卫所军没有要俘虏,最后除了少数逃离的,共歼敌六十八人,小土司最后死在了特战营的手里。

    清点战利品的是军中的督战队和各班的“红袖标”,打扫完战场后,战利品便被运到重庆卫。

    陈华清看着战利品的清单哈哈大笑,这场战斗卫所军绝对是赚翻了。缴获的粮食够卫所军一个月的消耗,布匹将近千尺,粗盐最多,足足有三百斤,除了这些必需品,大量的金银珠宝加起来起码值一万两银子。而卫所军自己,除了几个受伤的基本没有损失。

    有了这次的胜利,陈华清瞄上了其他的小土司。暂时没有长远的赚钱方法,只能靠抢掠小土司们来撑一段时间了。

    情报司方面很快又得到了几支队伍的情况,但距离重庆卫有一段距离,尝到甜头的陈华清怎么会被这点小困难吓着,除了驻在各村的部队留守,其余的卫所军全部被集结起来,参与这场陈华清心目中的“盛宴”。

    卫所军在四处出击的过程中,碰到了不少被流寇大肆破坏的村庄,里面还有不少青壮,这些青壮们被流寇抢走了所有的粮食,看见卫所军,被饥饿逼迫的快要发疯的青壮们忘记了对官军的恐惧,纷纷请求陈华清收留他们。

    重庆卫自己的粮食都紧巴巴的,孙喜本想驱走这伙人,让他们自生自灭,但陈华清留下了这些人,对众人说是以后有用处。

    为此,陈华清调拨了一小批粮食给李明轩,让他把青壮们带回重庆卫。李明轩是一个不会浪费粮食的人,每天只给青壮们喝两碗稀粥,保证他们不饿死就成。

    作战很顺利,情报司一共提供了八支队伍的信息,其中有两支成功逃离,其余六支全被陈华清剿灭了,自然他们的财物也都被吞下了。

    可惜,这样的好事并不能长久。当被巨额利润刺激的陈华清还准备再接再厉时,来了两拨人扑灭了陈华清的念头。

    第一拨是石砫方面的,来的人还是陈华清的老熟人秦温。也许是老熟人的缘故,秦温没和陈华清客气,直接让陈华清停止这种抢掠行为。陈华清很不解,也没有客气,直问秦温原因。秦温等陈华清旁边的人都回避后,才说道:“善之啊,铃儿看重你,才说服柱国(秦良玉)让我来通知你,是把你看作自家人啊。”

    说着秦温指了指地面,“在这个地面上,可以这样说,大多数土司五百年前是一家,这些小部族不仅跟我们石砫马家、酉阳杨家有一定的关系,跟奢崇明那些叛贼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你这次只是抢走财货,倒也算惩罚了他们,可你把人也都给杀了,就把事给闹大了,柱国那边有很多人对你不满啊。”

    陈华清正要说话,秦温压低声音道:“善之,我知道你心里很不服气,但朝廷那里已经下来公文了,对于那些小土司,跟随着奢崇明的算是叛贼,主动脱离的就当从良了。”

    “秦老伯,那我该怎么补救?”陈华清也不废话了。

    “拿出一部分财货,让一些人闭嘴。”

    陈华清很是不舍,但没办法,从自己的战利品里拿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珠宝首饰之类的交给秦温。

    秦温见后笑道:“你这个小娃娃真是机灵,知道什么才是重要的。”

    陈华清笑而不语,粮食、布匹和粗盐才是此次最大的收获,陈华清绝不会交出来。

    秦温走后,第二拨人也来了,是朱燮元派来的,领头的是刚成为四川总兵的杨愈懋的幕僚。

    陈华清跟他不熟,简单的交聊了几句后,幕僚便把朱燮元和杨愈懋的联名信交给了陈华清,之后便告辞离开。

    在这中间发生了个小插曲,那幕僚本来想从陈华清这儿捞点外财,但等了半天,没什么人理他,不由的恼道:“这川蜀之地尽是些蛮子。”

    旁边的随从暗自摇头:“在龙安府吃了一次亏还不长记性,这些军头一个比一个精,想从他们那里拿东西,你得做好付出十倍乃至百倍的代价。”

    联名信上,前半部分是朱燮元写的信,话语虽委婉,但字里行间还是流露出对陈华清四处消灭小土司造成地方上不稳的不满,希望陈华清以后做事能考虑得周全些。后半部分是杨愈懋的调兵令,九月十一日出兵征讨安贼,并附有给卫所军的物资清单。

    接到出战的命令后,陈华清立刻行动起来,带上黄诚、李明轩前去重庆城领取物资。

    黄诚看到物资清单后,有些疑惑道:“重庆城刚遭劫掠,哪来这么多物资?”

    李明轩神秘的笑道:“黄主簿(陈华清南京之行后,黄诚升为主簿),到了你就知道了。”

    “李司长还是那么爱开玩笑啊。”黄诚无奈道。

    陈华清一开始也和黄诚一样觉得杨愈懋的命令像是开玩笑,难不成他要打白条,但得到李明轩的情报后,陈华清多半猜到杨愈懋要干什么,随即大喜,真是瞌睡了就有枕头送上门来,重庆卫现在最缺的就是一个稳定的长期的财源,现在杨愈懋把它给送来了。

    “应诚,咱们缴获来的那些财物都拿上了没?”

    “都在车上呢。”黄诚指了指身后的马车,他还是猜不着杨愈懋怎么兑现。

    “这次去了重庆城,把这些都花出去,不要舍不得。”陈华清财大气粗的说道。

    “大人,没问题。”

    说完陈华清和李明轩两人哈哈大笑起来,只留下在一旁莫名郁闷的黄诚。

第一百二十一章 开源与商道(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