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烽火连城 >

第166章

三国之烽火连城-第166章

小说: 三国之烽火连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追杀了他们几天的曹军铁骑远去,的并州狼骑皆是松了口气,有一种劫后逢生的心悸感,张辽此时更是走到黄忠面前,深深的躬身行礼:“多谢将军救了辽和这两百余兄弟的性命,张辽没齿难忘。”

    “不必如此客气,吾主威名远镇天下,无人可欺,你们既然说吕布和吾主有旧,还写了封亲笔信给吾主,那在这淮南郡某于情于理都必须保住你们,否则吾主声威何在?”黄忠淡笑道。

    他这话有两层意思,第一自然就是字面意思,陆安的声威必须保住张辽,第二就是在警告张辽,我家主公的名声无人可欺,最好你们说的是真的,要是敢骗我,别看曹军走了,那我照样饶不了你们。

    “这是吕将军写给陆将军的亲笔信,将军请过目!”张辽听出了黄忠的暗意,从怀中掏出了吕布交给他的信件,恭声道。

    “某会派快马把信件送到荆州去,看诸位车马劳顿,先进城休息吧,某已经命人为诸位准备好了热汤和饭食!”黄忠接过信件,却不敢擅自拆开,只是贴身收好,便对着张辽等人拱拱手,相当有礼的做了一个请的姿态。

    这两天发低烧,码字时可能不是那么清醒,昨天的在人物称呼上有些瑕疵,现已修改,正好也声明一下,本书其实在前文很多处改动的地方,虽然对剧情的影响幅度不大,但联合起来会是有很多细节不一样的,而且这些改动的地方,盗版是不会跟着改动的,所以,还是呼吁大家一下正版,不但不影响,也算是尊重一下天策的劳动成果,对于写手而言,一个正版的订阅比一百个盗版都来的要给力,尤其是天策这种几乎扑街到底层的写手

第二百九十一章 属下有一良策() 
淮南距离襄阳不算太近,但也不远,从淮南郡快马到庐江郡后,就可以坐船借着水路沿江直达。

    大约五天后,淮南的情报连带着吕布的那封亲笔信,便被探子送进了襄阳的州牧府,也就是陆安在未回军江东时,暂时所居住办公的地方。

    “吕布死之前给我写了亲笔信,并且让张辽高顺陈宫等人也一并来投奔我?”坐在府邸的大厅内,拆看着黄忠写给他的信件,陆安的神色微微有些异动。

    对于黄忠的处理方式,他没有的意见,反而相当赞赏,虽说两家暂时算是盟友,但曹操的兵马胆敢随意过境抓人,就应该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但让陆安惊讶的是,吕布手下的张辽陈宫高顺等一干人才,居然全部因为吕布留下的遗言送到了自己这里来,这未免也太顺了吧,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情他一时间都有一些不敢相信。

    这三个人可不是普通的人才,而是天下最顶尖的一流人才,陈宫尚且不说,是吕布麾下唯一能拿得出手的谋士,要是吕布听了陈宫的劝谏,以他和他麾下并州狼骑的骁勇善战,也不至于被曹操打成这样。

    高顺也善于练兵和小规模精兵作战,而且还能训练出特殊步兵兵种陷阵营来,称攻无不克。

    而日后作为曹魏第一良将的张辽,那就更不用多说,作为后世之人,没有人能比陆安更了解张辽的潜力有多大,逍遥津之战那八百破十万的战绩早已经记载在历史上被后人传颂,可以说现在的曹营当中,除了曹操本人之外,还真没有人能在统兵方面达到张辽这个高度的。

    “奉先兄啊奉先兄,你居然厚待我如此我情何以堪!”想起送给他这三位大才的吕布,陆安忍不住叹了口气,一时间竟然有些为吕布难过起来,天下无双的豪杰陨落了,在陨落之前,却送给了他这么一份大礼。

    严格来说,他和吕布的交情真算不上多深,甚至根本就没有打什么交道,两人唯一的一次会面就是在虎牢关下的对决罢了,陆安当时生存对对方说了些恭维之言,连他自己都有些不记得,也不知道吕布是不是信以为真了,居然会在失败之前张辽等人来投奔他。

    陆安忍不住将吕布给他的亲笔信拆开,仔细的了一下,才小心的合起藏好,他闭上眼睛微微冷静了一下,一时间心里有些复杂。

    吕布给陆安的信字数很少,也很简单,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我吕布可能要挂了,张辽他们三个是大才,以前跟着我吕布有些委屈了,以后我让他们跟着你,你不要辱没了他们,并且我让他们来投奔你,除了当初虎牢关的一些情分吕布,最主要的就是希望你能够记一点恩,帮我照顾一下唯一的女儿。

    说实话,在这之前,陆安很难想象,一向傲气冲天的吕布在信中显现的却是如此柔和的一面,但正是因为如此,陆安心里却对吕布有了更加清晰的一种认知,谁说吕布无情,谁说吕布无智。

    在吕布写给他的信中,点点滴滴都是一个父亲让自己的女儿日后能够过的好一点,苦费心思不惜把自己的大将全部都搭了上去做陪衬,而且更加高明的是,张辽等人确实是大才,陆安以后肯定是要重用的,若是陆安不能照顾好吕布的女儿,张辽等人以后又怎么会心甘情愿的为他效力。

    “奉先兄,你走好,只要我陆玄通还活着一天,就会全力庇护着她,不会让她受了委屈!”此时的陆安觉得,世人怕是都只看清了吕布的表面,却无人能得知吕布那隐藏在傲气和自私表现下的情意,但逝者已逝,陆安也不能再为此去做些什么,只能在心里默默的为这个当世的无双武者祭吊一下。

    在大厅里微微发了一会呆,待得陆安从此事中回过神来,便开始下笔给黄忠回信,他的信上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把吕玲绮和张辽那一干两百多人都送到江东去等他,而且绝对不能怠慢。

    、、、、、

    许昌,曹府

    前不久刚被天子加封为大将军的曹操此时却在议事大厅生着闷气,脸色一阵红一阵白,相当的不好看。

    “此番抓捕张辽失败是末将无能主公怪罪!”夏侯惇和夏侯渊兄弟两人此时正半跪在下面的地上,脸色有些羞愧,夏侯惇更是拱了拱手罪道。

    “谁能想到陆玄通会介入此事?这不怪你们,起来吧!”曹操的目光在下边一干文武之间环绕了一圈,而后又回到了夏侯兄弟身上,最终叹了口气,轻声道。

    他再气恼,也不会因为这些事情去处理自己的两个自幼与自己交好的本家兄弟,而且是最有能力的本家兄弟。

    不过一想到自己看重的张辽就这么跑了,曹操还是忍不住有些上火,这可是个难得的帅才啊,自己麾下虽然猛将多,却最缺这种能独当一面带兵打仗的,这该死的陆安,怎么会偏偏在这个时候插上了一手,而且他是什么时候与吕布勾搭上的,难怪张辽等人会不顾一切的往淮南跑,原来是受了吕布的遗命想去投奔他。

    “谢主公!”夏侯兄弟两人对视一眼,纷纷站了起来,走到了自己的队列当中。

    “你们之前说,陆玄通麾下那个叫黄忠的淮南太守,把你们二人连续击败?”曹操此时冷静下来,却是问起了两人所禀报的具体情报。

    这不由得他不关心,毕竟对于自己这两个本族兄弟的武勇,曹操还是十分清楚的,绝对是当世一等一的猛将,在他麾下可以说是仅仅有典韦许褚和刚刚投靠不久的徐晃比得上,而真正超越他们的,也只有典韦和许褚,那个黄忠能击败夏侯惇两兄弟,那肯定又是个无匹猛将了。

    “是的,此人气力惊人,内气悠长,不但善长刀,而且箭术更为惊人,绝对是天下间有数的高手,当今世上,怕是也只有那已经身陨的吕布能够压其一筹!”虽然觉得提起这种不光彩的事情有些丢脸,但夏侯惇还是十分详细的回答道。

    “陆玄通什么时候又招募到这样一个顶尖的高手了?以前怎么都没听过?”曹操脸颊微微抽动了一下,勉强保持着一个平静的脸色问道。

    “启禀主公,此人乃是荆州南阳人,以前是长沙太守张羡的部将,陆玄通占据长沙后,此人归降了陆玄通,但一直声名不显,直到前段时间陆玄通拿下淮南,突然间将他封为淮南太守才冒出头来,但一直也没有什么大的战绩,所以我等对他也不太知晓。”一直负责情报收集的程昱此时站了出来,拱手道。

    “嗯,看来是我太疏忽了,以前就应该想到,淮南郡是中原的门户,陆玄通拿下之后,没有派第一大将甘宁镇守,也没有派周泰等一干老将坐镇,而是派出这个黄忠,就说明此人很有两把刷子,日后得多多留意此人。”曹操微微点了点头,开口道。

    这倒是给他提了个醒,陆玄通这人一向都是只看才华不看资历,以后要是看到对方什么位置上有陌生的面孔,就得留个心,毕竟,在这乱世当中,哪怕是盟友也很有可能变成日后的敌人,对对方多一分了解,以后就很有可能用得上。

    “属下知道了!”程昱拱了拱手,稍稍犹豫了一下,又道:“其实主公若是还想抓捕那张辽过来的话,属下倒是有一良策!”

    “哦?快说?”曹操来了兴趣,催问道。

    “咱们攻破下邳的时候,张辽虽然带着吕布的女儿逃脱了,但他的家眷却还在城中呢,而且张辽有一独子,主公若是有意,可以写一封书信给张辽,命他速速过来请降,不然的话、、、!“程昱说着没有就没有再说下去,但谁都听出来下一步是什么了。

    “这只怕不妥,大丈夫立于世间,有所为有所不为,拿人家眷做要挟,有失气度!”曹操还没答话,夏侯惇就跳了出来,反对道。

    严格来说,夏侯惇是一个很正派的人,两军对垒的话,玩什么计策可以,但其他情况下,他很讨厌这种上不了台面的小动作。

    “大兄说的是,这确实非君子所为,而且传出来,对主公的名声也不好听!”夏侯渊此时也开口道。

    其余典韦许褚甚至荀彧等多数文武,也大多附声赞同,不想用这么卑劣的手段,毕竟在汉末,都提倡所谓的君子之风,捉不到人就用别人的家眷做要挟,终究是显得太过下作,特别是对于曹操这种极有身份的诸侯来说,更是如此。

    “诸位不要吵闹!”曹操目光却是一眯众文武安静下来,之后闭着眼睛想了一下,就把目光望向了下边的程昱:“就按你说的办,此事交给你去处理!”

第二百九十二章 书信() 
金秋十月,正是收获的好时节,之前的战事似乎并没有影响到荆州的繁华,四处可见为丰收而忙着奔波的百姓,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色。    。  。

    到了月末,感觉到荆州的局势已经差不多安定下来,陆安便有了班师回江东的打算。

    算算时间,从出兵那天起,他已经出征三个月有余了,虽然对于一场战争来说,他出来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但近二十万的大军消耗,每天都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能省就省,既然荆州已下,那么再留在这里也就没有必要了,而且,张辽等一干人还在江东等着他接见。

    不过,在离去之前,陆安却为一件事情烦恼起来,荆北这么大的地方,打下来就得派人镇守,他到底该派谁来总领荆州事务才是最合适的呢?对此,陆安有些犹豫不决。

    荆北可不比荆南那种穷地方,这可是荆州的核心,甚至说是天下的核心也不为过,这种战略重地,如果不派上一名超一流的人才的话,他可不放心。

    其实要说好的人选,陆安不是没有,论才华来说,没有人比周瑜这种全才更合适,但这种想法只是在陆安脑海中一闪,就瞬间的消逝了,用一个投靠不到一年的人来掌管荆北,除非他疯了。

    倒不是不相信周瑜,而是因为某些事情他不能干的太出格,想要重用周瑜可以,甚至临时让对方当个主将也行,但他却不能一下子把周瑜提拔到比甘宁等人的地位都还要高,那样的话怕是下面的文武会立刻乱套,毕竟,再怎么不拘一格也都要有一个限度,否则那就不是不拘一格,而是没章程。

    周瑜不行,陆安又考虑了一下让甘宁来镇守荆北,但显然这也不是什么好的人选,甘宁这人有勇力,也有些脑子,不是一个只知道打仗的莽夫,可他的性格有些野,本身就不是什么安分守己的人他来统领荆北,只怕本身性格就傲气的他到时候会更听不进别人的劝谏,容易一意孤行。

    这种事情是陆安比较排斥的,历史上的关羽就是个例子,那么猛的一个人,结果因为性子太傲,不肯听马良的劝谏,最后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

    思来想去,陆安竟然一时间有些难以决断,直到他脑海中想起一张憨厚的脸庞时,才有些一怔,差点把这家伙给忘了,若是论起人选,此人倒真是最适合的。

    过了几日,陆安便召来一干核心的文武来府邸议事,和他们商议回军江东的事情。

    “主公您打算现在就回去吗?可咱们的新政可还没见到大的成效呢,而且长河书院也尚未建好!”台下的徐庶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站了出来道。

    虽说这两个月间,他们已经从那些世家豪强手中回购了大部分土地,并且已经按照人口给百姓们分发了下去,可毕竟时日尚短,若是陆安准备现在回军,难免让他有些担心新政会不会在陆安回军之后生什么变数。

    “新政已经基本落实推行,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罢了,没我下面的官吏们也能做好,另外长河书院之事无须担心,建好之后按照其他两座长河书院的规矩一样行事即可!”陆安微笑道。

    这就是他为什么要从江东调来大批官员的原因,那些人都是他的底子,对于新政也熟悉,只要荆州在他的掌控当中,就没人能够阻碍他的新政实施下去,在他走了之后,若是有什么世家或者豪强胆敢作乱,那必定是要被杀鸡儆猴的。

    想到这,陆安脑海中忍不住想起了蔡瑁蒯良文聘等人,在刘表被灭了之后,这些人最后都归降了自己,不过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刘表统治荆州时,这几人都是手握权柄的重臣,现在自然是地位大跌,虽不至于掉入谷底,但也是威风不再,从这段时间的表现来些人现在都很老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