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诸葛天下 >

第12章

三国之诸葛天下-第12章

小说: 三国之诸葛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谈妥。兄弟两人便各自歇息去了。

    第日,诸葛亮早早地便起床,穿戴整齐,调整了下精气神,伙同诸葛绪,拉上于禁,带好拜访礼物,便直奔大将军府。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诸葛亮认为自己如此地上心,肯定会成为第一个拜访何进的人。

    行了一阵,马车来到一处颇有气势的府邸前,朱漆大门上方悬着“大将军府”的匾额,大门两侧,立着两只威风凛凛的大狮子,全付武装的士兵守卫左右笔直地分站着。

    府门外,满铺着青石方砖,浑然一体,大门正中间则镶嵌着成块的汉白玉,显得奢侈辉煌,白壁微瑕,倒也能准确体现大将军的脸面。

    大门两边各有一个侧门,每个侧门都有二个门房守着,此时门房忙着口焦舌燥,脚不沾地。嘴里说个不停地指挥着,双手不停地连连示意,保持何府门前的井然秩序。

    侧门前排起了一条人群拥挤的长龙,看众人的着装,不是文人学子,也非军旅武夫,大多是一些经商大贾,手中拿着一些并不稀有,但也算值钱的常见之物。

    正在排队给何府送礼,以便能牵扯上些许的关系。

    有的人拿着几幅卷起的字画,书卷气息浓厚;有的人提着一个专门置放人参等补品的药盒,药香沁人;有的人抬着一箱珠宝首饰,显得珠光宝气,富贵逼人;更有的人干脆背着一袋黄白之物,铃当作响。

    不一而足,琳琅满目。

    这一看,一行人全都傻眼了。

    看着大将军府门前排起的长龙,诸葛绪面露难色,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好将希望寄托于诸葛亮身上。朝着诸葛亮向何府努了努嘴,一脸苦笑,不发一语,连连摇头。

    “大家别灰心,既然来了,总要试上一试,免得无功而返。”诸葛亮习惯了当领头羊,安抚了一下军心,便率先往大将军府门走去。

    诸葛亮不想在侧门也排队,一来他觉得与那些经商大贾本来就不是一路,二来若是排队,可能也会被门房当成送礼的,送完即赶走,仍然见不到何进。

    干脆,就走正门,敲门递帖。

    也许能混进去,先见了何进再说。

    众人见诸葛亮如此,只好尾随而行。

    “站住,大将军府邸,闲人一律不得擅闯。”离何府大门还十万八千里,诸葛亮就被门前的士兵守卫,一声断喝,给止住了脚步。

    “这位将军,在下来自徐州琅琊诸葛氏,久闻大将军威名,今日特意登门造访,还望将军能够通融一二,感激不尽。”诸葛亮朝着说话的那个士兵守卫行了一个学子礼,隐秘地捎带了块银锭,塞到了那士兵的手中。

    “徐州琅琊诸葛氏?没听说过,可是大将军有请?”士兵守卫眼睛余光瞅了一下手里的银锭,发现成色不错,份量也足,故也愿意开口多说几句。

    虽然钱财收下了,但士兵守卫并没随意让诸葛亮等人往前叩门。

    “将军容禀,何大将军日理万机,不曾有请,在下仰慕已久,却无缘结识,如今斗胆不请自来,还请大将军念在我等一片赤心,予以放行。”深知阎王易请,小鬼难缠,诸葛亮小心谨慎地对待眼前这个小兵,丝毫不敢大意。

    “大将军不曾有请,那可有提前递交名帖,与大将军有约?”能在洛阳大将军府门前当值,士兵守卫自有一套眼力与行事规则,既不会得罪达官显贵,又不放任闲杂人等在何府胡作非为。

    “在下等人,抵达洛阳,便风尘仆仆赶来拜访大将军,尚未来得及提前递交名帖,故未与大将军有约。此乃诸葛氏拜访名帖,还请将军过目。”诸葛亮从怀里掏出一本名帖,神情恭敬地递给了士兵守卫。

    “不曾有请,不曾有约。不知诸葛氏在朝堂上,尊居何职?或有哪些朝中大官与之亲近?”那士兵守卫接过名帖,却不细看,粗粗一翻便合上了。

    直觉认为诸葛亮等人就是从不知名的乡野来的毛孩子,但来往何府的,不乏高干显贵,像四世三公的袁氏子弟袁术袁绍便是常客。防止一时看走眼,得罪贵人,遭到惩罚,丢了差事,士兵守卫觉得还是要问清楚为好。

    “不瞒将军知晓,家父忝为泰山郡郡丞,朝堂之中并无相交笃熟之人。”诸葛亮知道要遭,却不敢在此事弄虚作假,容易露馅,马虎不得。

    “大将军府岂是尔等想进便进,撒野的地方,哪儿来的小毛孩,快回哪儿去。念尔等乃是初犯,便不施以惩戒,若是执迷不悟,莫怪军爷将尔等乱棍打出,送入官府大牢。”

第26章 贿赂张让() 
果然,听到诸葛氏并无人身居朝中要职,士兵守卫的态度瞬间变得强横,来了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弯。

    好在拿人手短,士兵守卫没有动手,只是出言恫吓,意图驱赶打发诸葛亮等一行人。

    看到收了钱财,却不办事,反而百般阻拦的士兵守卫,于禁再也忍不住,冷哼一声,快走几步,便想动手。

    于禁战意凛烈,杀气弥漫,一时场面气场变得诡异,气氛紧张了起来了。

    “怎么,还想闹事?”摸清了诸葛氏的底细,士兵守卫不再畏畏缩缩,刀柄一托,刀身出鞘,一脸戏谑地看着诸葛亮和于禁众人,毫不惊惧。

    在这洛阳城里,大将军府门前,每天抓走打残的那些不知好歹的人,难以统计,数不尽数。若论动武,掌管天下兵马的大将军府,还真没怕过谁。

    “于将军,快住手。此处不宜兴刀兵,切莫动手,误了自身前程。”诸葛亮连忙劝住了于禁,生恐于禁一言不合,打了起来,到时场面混乱,难以收拾。

    诸葛氏在洛阳又无根基,无法自保。那样的话,不止买官一事泡汤,可能还会招来横祸,白送性命。

    见诸葛亮出言喝止,于禁并非莽夫,只不过是刚才看那士兵守卫不顺眼,一时没忍住想动手,如今被诸葛亮言语惊醒,于禁深知轻重,也只好收手,不再造次。

    “我们先回去,此事再从长计议。”诸葛亮怕继续待下去,又生事端,节外生枝,只好先鸣金收兵,撤回去再说。

    一行人皆气结抑郁,乌云布顶,心情十分沉重,烦闷。

    兴冲冲而来,灰溜溜而回,好不扫兴,好不愤慨。

    回到自家的院宅,诸葛亮看大家无精打采,便让大家先下去各自歇息。

    买官一事,待明日再议。

    隔天,诸葛亮找来诸葛绪商议,准备变更买官计划,既然买官,何进这条路不通,那就试试跟张让买。

    一闲待不住,一刻不消停的诸葛绪听到诸葛亮又要出击,兴奋不已,立马到处打听,如何跟张让搭上线。

    不出数日,诸葛绪在送出了不少钱财,终于跟张让的手下,一个采办宦官张剑取得联系,一步步接近张让。

    有钱能使鬼推磨。

    在张剑穿针引线的帮忙下,诸葛亮如愿地约上了张让,双方定在一家酒楼里会面。

    这天,诸葛亮和诸葛绪提前一个时辰便在定好的酒楼包间里等候。

    待到傍晚时分,听到于禁轻轻地敲门,缓缓地推开房门,道了句,公子,人来了。便又悄然无声地退下,把守在房门边。

    只见两个人前后而入,领头的一身华服,极显富贵,却给人一种阴森森的感觉;后面的倒是衣着平常,但脚步沉重,明显身怀武艺,且功力不俗。

    两人进了房间,目不斜视,也不说话。其中,一人径自地走向房间的主位,自然地稳坐下去。另一人一直尾随在后,待前面的人在主位坐定,便恭身站在其后,脸色平静,看起来漫不经心,实则暗暗警惕。

    诸葛亮和诸葛绪连忙起身行礼,不敢怠慢。

    “拜见常侍大人,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今日有幸一见,实在是了却心愿,感激不尽。”诸葛亮行了一个后辈弟子大礼,顺手将打开着盛放两颗硕大的东海夜明珠的盒子递放到张让的桌面前。

    看到两颗硕大的东海夜明珠,张让眼睛一亮,两眼放光。

    这是珍宝,张让是识货的人,但也不至于失态。宝物,就连传国玉玺,张让也是天天见,早就见多了,见怪不怪。

    “尔等何人?听小剑子说,尔等想见杂家?所为何事呀?速速说来,天色已晚,宵禁已近,杂家还要赶着回宫里呢。”张让不着痕迹地将夜明珠收进衣袖,白净地手指拈了个兰花指,放于脸庞边,扯着一把公鸭嗓子,随意盘问。

    “常侍大人,在下来自徐州琅琊诸葛氏,名叫诸葛亮。耽误了大人的时间,实在是罪该万死。听宫里的张公公说,常侍大人深明大义,心存百姓,忧国忧民,为大汉举荐了不少良臣栋梁,居功至伟,功不可没。在下不才,也想为国出力,为民谋福,故今天斗胆向大人自荐家门,请大人念在国家社稷,百姓民生,能够垂青一二。叨扰之处,还望大人恕罪。”诸葛亮鬼话连篇,也不害臊,一顶顶高帽子送飞给张让。仿佛张让真的是大汉三公,国之良相。

    这是要买官哪,赤裸裸地买官。

    诸葛亮的弦外之音,久混官场的张让,岂能听不出来。

    张让仔细地瞅了瞅眼前这二个自称是琅琊诸葛家的小毛孩,从衣着上来看,此诸葛氏应该是归士林一族,士林人士向来不耻与宦官来往,来张让这儿买官的,大多是经商大贾,少有士族。

    如今,诸葛氏却来找张让买官,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略显惊讶,不过大场面见多的张让,喜怒不言于外表。

    这是代表诸葛氏向宦官折服,妥协了啊。张让内心一阵高兴。

    “诸葛氏能有心为国效力,造福一方,想来必是有志之士,实乃大汉之幸,百姓之福。然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汉人才济济,贤能泱泱,纵是有杂家举荐,也恐难为诸葛氏谋得一官半职。”素来崇尚春秋战国的纵横之术,喜爱自称为杂家的张让那是不见钱财不盖棺,故意抛出假想敌,表示无能为力,实则是想要知道诸葛氏能出价多少。

    那意思就是说:小子,想买官,没问题,拿钱来。

    双方开始进入了坐地起价,落地还钱的模式。

    “大人,诸葛氏才薄识浅,但一颗为国效力,赤子之心,天地可鉴,日月同昭。还请大人能从中周旋举荐,若是能有一地为官当任,为民请命,施展心中抱负,成全诸葛氏多年来的心愿,诸葛氏决不会让大人白白辛苦,劳心劳神,愿意以黄金万两答谢大人。”诸葛亮知道求人办事,必须要钱财开路,否则难以奏效。

第27章 买三送一() 
黄金万两。

    张让不禁闻之侧目。

    这诸葛氏派来的人虽然年纪轻轻,却出手不凡,举手投足间便送出了一万两黄金。

    “想不到诸葛氏报国心急,那杂家便勉为其难,厚着脸皮向天子举荐一二,至于成与不成,全在君意。毕竟,天意难测,简在帝心。但杂家办事也是任人唯贤的,不知诸葛氏有哪些贤能大才?”

    在职以来,搜刮暴敛、骄纵贪婪的张让平白无故得了黄金万两,自然不会满足止步于此。

    想知道诸葛氏要买几个官,也好做好定价。

    一人一官,一官一价。

    官钱两清,童叟无欺。

    “不瞒大人,所谓举贤不避亲,在下便斗胆说一说,请大人过目,希望能入大人的法眼。在下堂兄诸葛诞,为人忠义,武艺有成,可保境安民;在下堂兄诸葛绪,也就是您面前的这一位,知书达礼,亲民近人,可治理一方;在下家兄诸葛瑾,敏而好学,谨少慎微,可堪担重任。若是大人能为三位兄长各谋得一地就任,纵是官卑职小,诸葛氏愿竭力筹措,向朝廷再捐赠黄金三万两,祈佑大汉洪福齐天。”

    诸葛亮提出了买官的要求,帮诸葛诞、诸葛绪和诸葛瑾三人买官,愿意出资黄金三万。

    三人三官,一人一万两,总共三万两。

    “杂家观你年纪尚小,想来族中兄长年岁也自然不大,纵是天资过人,聪敏异常,阅历也必定不足,如此最多只能举荐为一地县令。大汉男子,素来十五弱冠,二十举孝廉,杂家尽力举荐,已是爱惜人才,求贤若渴,要是能成,便是皇恩浩荡,祖宗积福了。”张让暗暗计算了一番,黄金万两那就给个县令吧,再高便不是这个价了。

    纵是卖官,也得待价而沽。

    大汉十三州,州郡无数,郡县更是多如牛毛。不说别的,就光南阳郡,郡县便有三十多个。

    卖个县令,算是九品芝麻官,张让几乎不用成本,无须打点什么,小事一桩,坐等与汉灵帝分钱。

    “多谢常侍大人厚爱,在下替诸葛氏感谢大人的知遇之恩。”诸葛亮见目标达成,连忙应承了下来。

    县令,足矣。

    “刚才听你说起各个兄长都有过人之处,看来诸葛氏传承深远,家风极好,底蕴颇厚,想必族中长辈更是饱学之士,贤明大才。杂家日后多多留意,要是能举荐为一地郡守,不知诸葛氏可有人选赴任?”张让临时起意,想看看这个小孩子来买官到底带了家里多少钱。

    要是钱财足够,再卖个郡守也不是问题。况且,眼下刚好有一个郡的郡守告老还乡,官位空缺。

    毕竟,贪得无厌,本是人性。

    卖官嘛,卖一个是卖,卖多个也是卖,多多益善,这世间,谁不爱钱财。

    “大人大公无私,沤心沥血,为国荐才,实是我辈之楷模也。诸葛氏代居徐州,地偏人远,若论才能,当以诸葛氏当代家主诸葛玄为佳,如能出仕一方郡守,诸葛氏愿用一半家财黄金五万两赠给大人,以报答大人提携之恩。”

    诸葛亮突然听到有郡守可买,虽然不报太大希望,但还是试着报个价。带来的十万两黄金,原来就没打算带回去,买三个县令,十万黄金便是诸葛亮的心理价位。

    万一买郡守要是成了,那就算是买三送一了。还是送个大的。

    一郡之守,不可小窥。

    诸葛亮又报了黄金五万两,加上最先送的一万两,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