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诸葛天下 >

第39章

三国之诸葛天下-第39章

小说: 三国之诸葛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将与校尉邹靖的约定,向守城门的士兵通报之后,士兵请示了校尉邹靖得到了肯定,便将诸葛亮等人放行而入。

    早有士兵引领着诸葛亮入城,直往涿县的军营所在地而去,校尉邹靖也会在那里等诸葛亮等人。

    到了军营,诸葛亮向邹靖介绍了部将高堂隆,然后便让高堂隆听从邹靖的安排,驻扎在军营,安定了下来。

    邹靖不愧为沙场宿将,处理军中杂务,可谓迅速,很快便划理了涿县军营一大片区域给高堂隆屯军。

    诸葛亮看了高堂隆屯军之地,离刘备军扎营之处不远,互为犄角,内心不由高看些邹靖的军事才能。

    诸葛亮见一切妥当,也就不再理泰平军队之事,全权交给高堂隆统领,继续当起甩手掌柜来了。

    自此,驻扎涿县,静待贼至。

第86章 军令如山() 
黄巾反贼说来就来。

    如风传一样,仅仅只过了四五天,整个涿县就得到了消息。

    据探子所报,黄巾贼将邓茂率领五万贼兵,声势浩荡,从冀州巨鹿郡,一路向东,往幽州涿郡而来。

    五万贼兵。

    别说杀了,就算是五万地里的大白菜,拔出来也得一堆时间人力。更何况只有郡兵几百近千的涿郡。哦,不对,若是加上诸葛亮的二千友军和新投的刘备五百义军,再发发力,倒是能凑个四五千。

    可满打满算,五千对五万。胜算也还是不大,且人心难论,黄巾贼来犯,不知会不会有逃兵内应之类的。

    总之,刘焉急了。

    于是,召集邹靖、诸葛亮和刘备等人前来商议军事大计。

    “事态紧急,眼下黄巾反贼已经迫近我幽州涿郡,不知各位可有守城之计、破敌之策?”

    刘焉看向下座的邹靖、诸葛亮和刘备等人,希望有人能明确地给个答复。就算不是什么万全之策,只好有想法,有利于眼前的形势,刘焉都会大开方便之门,允许去尝试。

    当然,这一切都是保证刘焉的安全前提之下。

    邹靖低着头,不敢答话,面对领导刘焉的问计,是真的不敢强行出头。邹靖也不怕脸红,毕竟久经沙场,眼前可不是逞强的时候。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涿郡之兵,不到五千,黄巾贼兵已破五万,若是黄巾贼将懂些兵法,把涿郡各郡县围起来,别说攻打了,人心惶惶,面对十倍的贼兵,可能就得不战而降了。

    诸葛亮也是眼观天,一幅袖手观旁的样子。反正诸葛亮觉得泰平军是友军,现在黄巾贼兵势大,锐气正盛,要是拿泰平军去正面抵挡,不说能不能挡得住,就算挡住了,折损也必不会少。

    诸葛亮可不想为了涿郡的周全,而牺牲自己大力培养的家底,泰平军轻易动不得,每一个都是花费大量钱财堆积起来的,折损一个都心疼。

    刘焉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刘备身上。

    新投效的刘备感觉到刘焉灼热的眼神,此时不表态是不行了。

    “太守勿忧,无非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料那黄巾贼将兵略有限,黄巾贼兵如土鸡瓦狗,若以一军正面抵挡,再以一军埋伏奇袭,解我涿郡之困,易如反掌耳。”

    刘备想了想,只能希望这黄巾贼将智谋别太妖,不懂用计,涿郡本已兵少,若是分成二军,黄巾贼兵会以为官兵有援军,必定军心动摇,再伺机斩杀贼将,则群龙无首,闻风而逃。

    那么涿郡的危机就算解除了。至于刘焉采不采用,刘备就不关心了。毕竟,幽州老大是刘焉,反正计谋已经帮刘焉出了,算是仁至义尽了。

    “玄德兵法娴熟,文韬武略,且甚知我心也。就按玄德所说,纵是不成,我等也算是以身报国,众将听令。令玄德统领兵马五百,作为先锋,前去破敌;令邹校尉率领涿郡郡兵一千,作为中军,以便策应;令诸葛贤侄率领泰平军,作为奇兵,埋伏偷袭。”

    刘焉见刘备出来献策,也就从善如流,采用了再说。反正刘焉是汉室宗亲,投降是不可能的。要是不成功,那就逃跑就是了。没有必要与黄巾反贼死嗑,白白送了性命。

    刘焉打了一棒,也知道该给一颗甜枣。补充说道:

    “黄巾反贼妄图乱我大汉根基,覆我大汉社稷,还请诸军将士用命,奋勇杀敌,卫我大汉之威,雪我大汉之耻。待退敌之后,我必向大汉天子为各位表功,本太守亲自坐镇涿郡,就在涿郡为众将设宴摆席,静等众将凯旋回师庆祝。”

    “末将遵命。”诸葛亮、邹靖和刘备齐齐应诺,领了军令。

    没办法,刘焉都直接下令了,只好硬着头皮接了军令。所谓的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那也得等到将在外再说。眼前,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诸葛亮、邹靖和刘备接了军令之后,心情各异。

    邹靖身为涿君治所涿县的校尉,首当其冲,原本郡兵便为邹靖统领指挥,可说是无升无降。邹靖就是觉得黄巾势大,不可撸其锋,哪怕领兵一千,也觉得胜算不大。

    不过,好在刘备等人作为先锋,纵事有万一,邹靖再作决断,也不迟。说白了,刘备抗得住,那邹靖就率军一拥而上,痛打落水狗,加上诸葛亮的奇兵,肯定收效甚佳。要是抗不住,那邹靖有一千兵马,逃跑也来得及。

    诸葛亮作为友军,反正也是想着打顺风仗,捡捡战功。虽然曾经刘备这一次是赌赢了,但诸葛亮还是觉得保守点好,害怕被自己这只蝴蝶扇动的翅膀改变了一切,不过诸葛亮还是愿意将赌注押在刘备身上。所以奇兵的安排,挺好。进退皆可,攻遁皆宜。

    三人之中,属刘备最苦,而且是宝宝心里苦,有苦只能对兄弟说那种。

    刘备和关羽、张飞结义之后,打造了三套兵器雌雄双股剑、青龙偃月刀、丈八点钢矛,又招募了五百乡勇,找了邹靖当中间人,去求见太守刘焉。

    刘焉是怎么干的呢?

    刘焉却和刘备叙起了宗派,且大喜,认了刘备为侄子。然而,当五万黄巾军气势汹汹地卷地而来时,刘焉就把刚刚认下的侄子给卖了,一下子派到战场上了。

    当然,这也不是重点,投军嘛,都是希望战场上建功立业的,有机会上战场,才有机会立功,刘备早有心理准备。

    可重点是,刘焉给了刘备多少兵马,统领兵马五百。很明显,这五百人分明就是刘备自己招募的乡勇。尽管黄巾军是乌合之众,但五万人到底是五万人,一个阵前失误,刘备等人,被踩也能踩成烂泥。

    黄巾来犯,令刘备统兵五百出城迎战,破敌。却不想之前冀州官军不也“望风而靡”。分明将这五百人去送死的,兵是新来的,将是新来的,正好贼寇也新来了,放到磨刀石上试试。

    刘焉并不知道关羽张飞的实力,什么汉室宗亲,什么刚认的侄子,在眼里,分明就是一个刚刚出道、给老大挡枪子的小弟。

    诸葛亮都替刘备不值,他实在无法理解刘备此时的心情。

    不知道很久以后的汉昭烈帝刘备,在回忆起人生第一仗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心情。

    也许,刘备在拿起雌雄双股剑的那一刻,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吧。要不然,是怎么也不可能心里苦却欣然领命的。

    这是刘备最孤独的一仗。没有百姓,没有救兵,甚至也没有逃跑的地方。庞大的涿县城就在身后,但是那里不是家,也没有人会支援。只有手头的五百乡勇,和两个弟兄。

    赢了,名扬天下。输了,就是一堆烂泥,连名字也不会被人记得。

第87章 黄巾贼至() 
刘焉把作战命令下达之后,见诸葛亮、邹靖和刘备皆已接了军令,也就不再多说,挥挥手,让三人退下,各自准备,以便待敌。

    诸葛亮、邹靖和刘备行了告退礼,纷纷快步离开。

    三人出了太守府,舒了一口大气,互相看了一眼,皆苦笑叹了口气。

    诸葛亮也不去想另外二人此时心情,只想快点将军令吩咐下去,让高堂隆做好各种准备。

    于是,一路无话,三人很快就回到涿县军营,各自安排统领兵马,只待粮草到位,兵马皆齐,即可尽早出发讨贼。

    军中无戏言。既然接了军令,其他说再多都没用,乖乖打好这一仗才是正道。

    又一日,刘备军最先完成战前准备,整装待发。在请示了刘焉和邹靖之后,刘备一马当先,出了涿县城,关羽和张飞一左一右,拱卫着刘备,不落其后,五百精装良器的乡勇健卒紧紧相随。

    的确,玄德等人欣然领军前进,令人不得不佩服其勇气和忠心。

    兵马虽少,但人人皆视死如归,悍不畏死,倒显得有些悲壮,颇有军势。

    诸葛亮眼送刘备军的离去,不由内心感慨:刘备真是人雄也。

    至少是真正的心存大汉,以身效国。大汉,是每个人的大汉,诸葛亮也被刘备等人的举动所感动,动情。

    油然而生一种豪迈之气,虽千万人,吾独往矣。

    诸葛亮稳了稳情绪,提了提精气神,向高堂隆下令,让高堂隆带领泰平军全军启程出发,紧跟刘备军后面,放慢脚程。

    没有了刘备、关羽和张飞的涿县,诸葛亮只觉索然无味,也不愿久留。

    如今贼众已至,战机已到。让泰平军这二千骑兵窝在涿县守城,实非上策。诸葛亮知道刘备是有大气运之人,可说是应运而生,天选之子,所以让高堂隆跟在刘备军后,伺机参战。

    邹靖见诸葛亮和刘备已引军先行,也不好再耽搁,怕策应不力,反遭刘焉处罚。于是,也加足马力,直追诸葛亮和刘备等军。

    一快一慢,一急一缓。邹靖很快就越过诸葛亮军,离刘备军不出十里,随后保持同步行军速度,紧紧咬在刘备军身后,作为中军,为先锋刘备呐喊助威。

    至于诸葛亮,邹靖也知掌握不了,也就任诸葛亮自行决定。

    刘备见中军邹靖果然引兵,辍在后面,心里总算是感觉有一丝温暖和安稳。

    刘备和诸葛亮有约定在先,也知道只要自身不要大败,落荒而逃,诸葛亮也不会离刘备而去,毕竟,诸葛亮还等着刘备将俘虏的黄巾贼将、贼众卖给他,充当作杀敌军功。

    相信诸葛亮就领兵在附近,等待关键的临时一击,想到这里,刘备更加有斗志,重新振作了战意,安抚了军心。但却不冒进,而是稳扎稳打,率领军队放慢脚步,一点一点推进,做好准备,随时与黄巾贼军接触相遇,进入战斗。

    刘备军一路前行无阻,一直走到了大兴山脚下,总算是远远能看见黄巾反贼的军队了。众将士一看,不由吸了一口冷气,顿时锐气受挫,隐隐心志有些动摇。

    果然是五万多人的阵势,密密麻麻的人,就像蝗灾的蚱蜢一样,慢慢地飞着,靠近走来;就像蚁穴的蚂蚁一样,缓缓地蠕动;就像蜂窝的工蜂一样,嗡嗡地喧哗。

    刘备军的五百兵马,虽有些侠气豪勇,却是未经沙战,不通军阵的新兵,纵是有些肝胆,此时也不免难以提振。此时,甚至还比不上诸葛亮所率的泰平军,毕竟泰平军也算是围剿过好几次泰山贼寇,虽然都是比较不出名的山贼,已经是练过胆的了。

    刘备忙下令,军队就此驻扎,防守待敌。不能再前进了,要是再一直前进下去,五百兵马就像掉落在大海中的一滴浪花,翻不起什么大波大浪。

    刘备军一停,邹靖也就不再前进,于是也下令军队停止前进,就地防守,以待军机。当然,邹靖对刘备的五百兵马,并没寄什么厚望,只是此时不能贸然逃跑,不然就会自乱阵脚。

    仓促之间,返回涿县,难以快速进入守城状态,反而容易被黄巾反贼挟胜而来,瞬间击败破城,到时就落不得个好下场。

    邹靖想看看刘备有没有机会,纵是不敌,邹靖也能撑到退回诸葛亮军的所在。

    诸葛亮其实也一直不远不近地跟着刘备和邹靖两军,不一会儿,诸葛亮军也探明了黄巾反军便在前面大兴山不远。

    于是,诸葛亮下令全军快速绕到大兴山的另一面,设好埋伏。由于诸葛亮军皆一人双马,马力极快,在黄巾军尚与来到刘备军眼前,就已埋伏好,只待双方厮杀正浓,即可奇袭黄巾军,取得以少胜多的战果。

    诸葛亮坐在战马上,此时又是大兴山的另一边,地势比刘备军的较高,已是能看到黄巾反贼的大概军容。

    黄巾反贼个个都蓬头垢面,披肩散发,当然了,束发沐冠者,大多是读书人,是文人士子,岂愿随从黄巾反贼作乱,成为叛逆贼子。

    黄巾军素来都是坚壁清野,粮食抢光,作为下一战的补给,人口裹胁,就连普通百姓,老弱妇孺也统统纳入到黄巾军之内,作为黄巾军源源不断的新兵。

    一股作气的黄巾军可说是战无不胜,一路使各郡县望风披靡,黄巾贼将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毕竟,这样的战斗,简单快捷,且算是以战养战,效果极好。

    黄巾贼将也知黄巾军乃是乌合之众,挟民而来,迫良作乱,所以每次都是快速进攻,快速破城。目前,也还没遇到什么硬茬,形势仍然一片大好。

    黄巾军也发现了大兴山脚下,驻扎防守,原地待敌的刘备军,但却是不在意,在统领五万人的黄巾军面前,区区五百人,就如巨人眼里的蚂蚁,谁会专门为了一只小小的蚂蚁,而停下巨人前进的脚步。

    黄巾军越来越近,刘备军的士气就越来越低。

    刘备深知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不然这些刚刚聚集的乡勇,若是被吓破了胆,那此战根本就没法打了。

    于是,刘备狠了狠心,富贵险中求,功名马上取。

    刘备拍了拍马,冲出了几里地,立于刘备军的阵前,等待黄巾军的到来。关羽和张飞见刘备出阵,本是义气豪情之辈,自是拍马跟上刘备,一左一右,倚在两旁。

    刘备军见刘备、关羽和张飞不怕黄巾反贼势大,反而拍马出阵,冲向黄巾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