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诸葛天下 >

第46章

三国之诸葛天下-第46章

小说: 三国之诸葛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邹靖哪敢在这么多百姓面前,抢了顶头上司刘焉的风头,连忙给刘焉拍拍马屁,表示杀敌我们来,功劳还是刘焉你的。

    别闹!

    邹靖能以一介布衣,凭靠一身的军功爬到涿县校尉这位置,成为幽州军兵第一人,接触幽州太守刘焉,受刘焉的直接领导,说明邹靖混官场的基本能力是有的。

    君不见,多少军功赫赫的人,目前仍是伍长、什长,百夫长。能混到军候已是不易,能混到一军校尉,获利将军称号的那是少之又少。

    邹靖自然是有能力、有眼力的人才。

    “还请邹校尉率兵进城,全军回营休整,也好让本太守代表全城百姓犒赏三军,大宴三日。”

    刘焉不但要开始犒军了,还得让全城百姓知道他是个有功必赏,赏罚分明的好太守。于是,一再强调,犒赏三军这事,谁来都没得谈,一定要弄,还得弄得漂亮,大吃大喝,放开了吃,放开了喝,反正也不用刘焉掏腰包买单。

    “末将遵命。还请太守大人前头先行。”

    邹靖也知道这么多人堵在城门这里,久了不好,况且刘焉身为汉室宗亲,千金之躯,也不好让刘焉在城门待太久,容易嫌累。于是,爽快地答应刘焉,礼貌地请刘焉带头。

    毕竟,一展军威,大扬雄风刚才已算是装完逼了,接下来还是要拿拿刘焉给的好处。说好的犒赏三军,大摆宴席,刘焉要是不带头,谁知道地点设在哪里。

    刘焉不再磨叽,笑了笑说句同行同行,然后就转身带头慢慢地往城内走去。邹靖、诸葛亮和刘备只好紧紧跟随,于是大军缓缓地进入了涿县城内。

    待进了城,诸葛亮就让高堂隆带着邓茂,将泰平军先率领回涿县军营原驻地扎营,一来接下来的节目是庆功宴,以高堂隆的身份,恐怕还无法与太守刘焉同席;二来也是防止邓茂曾经为贼,过于露面,容易被涿县的人给指认了出来,那时诸葛亮也难庇护邓茂了。

    刘备则是让张飞带着几十个幸存的乡勇健卒也先回军营休整,毕竟这些人身上大多有伤,急需医治。若是治好,这些兵将原为精兵强卒,所以刘备也宝贵得很。当然,让关羽近身跟随,主要还是关羽比较不爱言语,又武艺高超,不会随意得罪人,安全也有保障。

    张飞的性格还是过于冲动的,一旦暴躁起来,六亲不认,容易口出狂言,要是在庆功宴上,得罪了太守刘焉或校尉邹靖,那这一仗还是白打了。刘备可不愿辛苦一场,却让张飞逞口舌之快,口无遮拦给误了大事。

    邹靖也打发了涿县的郡兵各回各营,于是高堂隆和张飞各自领兵,先回军营休整。

    诸葛亮则是和邹靖、刘备,在太守刘焉的一路带领下,来到了太守府。

    还是当初那间房间,一样的窗几与大堂,不同的是多了几张早已摆满酒菜的宴席。

    不过,玩味的是之前太守刘焉黑着脸,发布军令,要求三人主动前去御敌,抵挡黄巾反贼大军的进犯,诸葛亮等三人皆面有难色。

    而现今,刘焉走在前面,洋洋自得,如斗胜的公鸡一样昂首挺胸,后面跟着的三人也是喜上眉梢,嘴角带笑,坚挺地龙行虎步,衣衫带风。

    不得不说,人生无常就在这里。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四人的心态可说是转了千百回,不过如今担忧尽去,顾虑全消,要说不开心的人,在坐的也是没有的。

    刘焉率领在主位上坐定,然后就招呼众人也依次而坐,准备开席讲话。待诸葛亮等人皆分好主次,依尊坐好之后,刘焉举起酒杯,优先发话了。

    “天佑大汉,大破娥贼,这一杯为大汉贺,为天子贺。”

    刘焉起话头,先将大汉的旗帜扯出来,这样汉室宗亲的身份,自然而然的,在坐的几人就会联想得到。从而顺着刘焉的话语,随着刘焉的节奏,这一场庆功宴才能宾客尽欢,宾至如归,主客相宜。

    “为大汉贺,为天子贺。”诸葛亮等人只好顺着刘焉的话说,刘焉都这样说了,诸葛亮等人还能说什么,刘焉是幽州的最高领导,又是汉室宗亲,还不是官大,说什么就是什么咯。

    别说,谁会在意,就算在意,也不能无脑地当面指出,说是全军将士浴血奋战才大破娥贼,那就太不会做人了,也落了刘焉的面子。

    还好,在座的没有张飞这种直肠子,也能忍受刘焉的即时表演。只见,刘焉接着表演:

    “大兴山一战,邹校尉和二位贤侄功不可没,这第二杯,就为我涿县能有尔等英雄才俊而贺。来,满饮此杯。”

    刘焉深知表扬下属就等同于赞扬自身这个顶头上司,所以也就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等人,等着诸葛亮几人再回应,将表扬扔回来。

    官场就是这样,花花轿子人抬人。

    果然。

    “全赖太守大人的栽培和支持,若没有太守的帮助,纵有蛮力,也难破群贼。首功理应为太守大人,居功至伟。”

    诸葛亮等人虽心里吐槽,却不得不遵从官场的这些潜规则,不然纵是再有军功,杀敌千万人,要是刘焉这个太守不愿向大汉朝廷和大汉天子上报请功,那就是白费力。

    功劳大小,赏赐多寡,全在刘焉一家之言,一人身上。没有人不谨慎恭敬地对待刘焉,当然,诸葛亮本就是除外,但诸葛亮也不想无缘无故得罪刘焉这汉室宗亲,惹个臭名声。

    “来,来,今天乃是庆功宴,此间我们只谈风月,不谈兵事,三位不用拘束,快意喝酒,尽情吃菜。”

    刘焉觉得这场宴席也太严肃了些,于是让诸葛亮等人都先吃喝起来,只要喝了酒,各人就会变得慢慢活跃起来,到时刘焉再主动问问如何杀敌,这些属下自然会大吹特吹一般,那场面也不致于太冷。

第102章 又见黄巾贼() 
于是,诸葛亮等人皆举杯提筷,话中庆贺连连,一时之间,宴席热闹了许多。

    很快,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刘焉意犹未尽,叮嘱诸葛亮、邹靖和刘备三人,明日把军中将领与战功赫赫者,皆带来赴宴。刘焉要好好地犒赏一下这些为国尽忠,为军出力的将领。

    诸葛亮、邹靖和刘备也知道,今天只是第一场,算是各位大佬先坐下来谈一谈,通个气。

    犒赏三军,后面自然是要犒赏军中将领,以及涉及战果的分配,利益的均衡。

    “今日天时已晚,诸位将军大战刚毕,身心疲惫,还请暂先回府歇息休整,待明日,本太守接着设宴,我等再聚于此地,到时加上军中健将,也好一睹我涿县英雄的风采。”

    刘焉喝得有些醉了,满脸通红,为免失态,对着诸葛亮等人表示今日庆功宴就到此止了,明日再饮。这差不多等同于逐客令了。

    于是,诸葛亮等人连连应诺,纷纷敬完最后一杯酒,皆一一请辞,告退而出,走出了太守府,不再眷留。

    竖日,诸葛亮带上高堂隆在约定时间之前,一起来到太守府赴宴,留下邓茂在军营里统率兵士。

    诸葛亮刚进太守府,就看到了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皆在,而邹靖仍然只身前来。刘焉说过今日庆功宴要扩大到军中将领,增加张飞,也是应该。毕竟,刘备和关羽、张飞三人可是结义兄弟。

    刘焉仍是热情地接待各位就坐,更是比昨日增添了不少的节目,还安排了歌舞助兴。

    一曲曲欢歌载舞,让诸葛亮都差点以为战事未起,身在盛世。不过,再怎么样,也不能表现出来,毕竟刘焉也是一片好心为了犒赏三军。

    面对像张飞、高堂隆以及一些军中将领,这种三大五粗,生活粗糙的人来说,这些歌舞节目的杀伤力,不弱于喝酒吃肉。

    身为太守,刘焉不止学富五车,见识极广,且十分健谈。酒宴之上,旁征博引,频频引他人恭叹,这让刘焉感到手下人才济济,军功显赫,皆因领导有方,识才重用。不然,怎么对得起汉室宗亲的刘焉,又兼之满腹才华,强识多闻。

    酒席之上,除了张飞时不时地吹嘘自己,如何大显神威,杀敌斩首之外,其他人倒算是举止大方,谦逊有度。也是,诸葛亮、邹靖和高堂隆等人,为官多年,知道这种场面,过于表现自己,并没什么好处。

    这种所谓的庆功宴,其实说白了,就是让手下给上司涨涨脸面,吹吹上司的功劳罢了。然而,未曾进入官场的张飞久居市井,自然是不懂这些的,只是就事论事,有一说一,一时之间,倒将其他人的风头给压了下去。

    不过,刘备和关羽就显得好多了,刘备是善于见风使舵,而关羽则是不屑于跟在场的人吹嘘自己的战绩。于是,刘备频频地向张飞使眼色,让其内敛,莫要吹嘘。

    张飞却是实诚人,不以为意。若是他人不问则好,若问则也不夸大,只是将实情说出来。虽为事实,却令人感叹不已。

    好在,刘焉知道张飞是个卖肉卖酒的一介武夫,也不怎么与张飞计较,容易失了身份。酒宴之上,气氛倒也显得还过去。

    烈酒佳肴,美人歌舞。高谈阔论,谈笑晏晏。

    一时之间,杯来盏往。你敬我一杯,道一声:壮士英雄;我回敬你一杯,说一句:承蒙关照。所有人都算是长袖善舞,饮宴作乐,算是众乐乐也。

    众人正喝得兴头上,异变突生。

    只见太守府里的一个下人,领着一个看似一身打扮为军中士卒之人,也不容通报,竟是一个劲地猛冲了过来,快步地冲进了房门之内,宴席之中。

    被打扰了兴致的刘焉不由挥退了歌舞,觉得落了脸面,脸色一下子就变沉了下来,黑如乌云,风雨压楼,却是一言不发,沉默如金,等待下人回禀。

    若是没什么大事,必定治个不通擅闯的大罪,乱棍打死,拖将出去。刘焉气极了,但多年的修养,让刘焉隐而不发,忍而不显。

    太守府的下人常年居于府内,服侍于刘焉,自然知其脾气。虽说害怕刘焉发怒责罚,然却不得不如此作为,毕竟事关重大,不敢有一丝拖延。

    眼下,下人禁不住刘焉无声地威压,连忙跪地,大声汇报:

    “报太守,青州来人,有重要军情,故不得不擅闯而入,还请太守恕罪责罚。”

    下人深知不管如何,先认个错,再加上那军中来人也是事前确认过,并仔细详问,极为稳妥,八九不离十。相信青州的大事,必定能让刘焉多多少少息怒一些。甚至,大事在前,说不定不责罚这个小小的家奴,而忘在了一边,也不是不可能。

    刘焉见府里的下人,说是青州来人,且有重要军情,不由看向追随下人而来的军兵,眼里疑惑,不明所已。

    刘焉与青州刺史、太守皆算有些交情,也不愿青州有难,只是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重要事情。莫不是……

    那青州军兵见刘焉眼神灼灼,即下会意,开始急急地汇报所为何来。

    “拜见刘太守,在下乃青州临淄郡郡兵,承蒙太守龚大人赏识提拔,充当随身亲兵。今奉太守密令,前来幽州求救,青州危急,黄巾反贼围城,龚太守率众奋力守城,然贼军势大,几欲破城,还请刘太守施以援手。”

    那军兵讲着讲着,突然一下子跪在地上,并将龚太守给的信物双手递上,呈给了刘焉。

    太守府的下人极有眼力见,连忙将青州军兵手中的书信和官引拿给了刘焉。中途,还把上面的血渍给擦了擦干净。

    众人闻言,皆大吃一惊,刹那酒醒,饮酒作乐的兴趣索然全无。

    诸葛亮等人不由纷纷看向那军兵,竟发现军兵满脸渗血,浑身是伤,想必青州一战,战况必定极为惨烈。不然,这军兵也不至于九死一生,方逃出生天,前来幽州求援。

    黄巾反贼,又是黄巾反贼。

第103章 一个哲学问题() 
想不到这黄巾反贼,不但前来围攻幽州涿郡,就连青州临淄也频频告急,想必青州其他郡县,凶险难逃,极可能早已失陷。

    刘焉原是面色阴沉的,接过了青州送来的信物之后,认真核对,确认无误,真的是龚景送来的。

    对于龚景,刘焉是有印象的,曾经在朝堂之上见过好几次,加上各地太守大多都是同一时间必须回洛阳述职,久之久之也就比较相熟。

    不过,刘焉估计这龚景也是病急乱投医,应该是往青州相邻各州都发了求援信。不然,以施援而言,徐州和兖州绝对为首选。

    刘焉看到书信,内心是一阵的无奈。救吧,幽州这本来就只有三两个将领,不救吧,又于刘焉这汉室宗亲的声名有损。

    人家龚景身为一个外姓太守,被黄巾反贼围城,都誓死不降,奋力坚守,好不容易派亲兵出来求援,结果刘焉这汉室宗亲却毫不搭理,以后传出来。

    大汉的威信何在?大汉没了威信,那还有谁会理刘焉这汉室宗亲。

    权衡利弊,刘焉还是得救。于是,刘焉看了看下面的这些人,好像又回到了第一次要求派将的场景,让其去阻挡来势汹汹的黄巾大军。

    刘焉心头一苦,一时不知该如何诉说。

    呆思片刻,刘焉不得不强打精神,开始风清云淡地对众下属说:

    “我幽州将强兵勇,谈笑之间,就将来犯的黄巾娥军覆没,可谓易如反掌。今青州同受黄巾娥贼所害,受困于城,我与那龚太守也算相熟有故,有意遣将领兵前往施救,不知有哪位猛将愿往?”

    刘焉先将主基调给定下来,就是幽州已经同意出兵了,前去救援青州,解青州之困,那是道义,没得说的。至于派谁去,领多少兵,那就得看有没有人愿意毛遂自荐了。

    听到刘焉愿意派兵遣将前去搭救青州,那青州军兵心神一松,肩责全去。一时之间,心里也没那么紧张了,只待刘焉敲定好哪位将领,就准备游说即时启程,也好给幽州友军当个指引向导。

    不过,刘焉的话音一落,场面却并不热烈起来。相反,变得静如无人。诡异地显得谜之清静,刘焉见此,一张老脸就快挂不住了。

    刘焉只好眼神希冀地望向涿县校尉邹靖,希望邹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