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诸葛天下 >

第48章

三国之诸葛天下-第48章

小说: 三国之诸葛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巾反贼皆人绑黄巾,口中大号,声音吵杂无比,无以分辨。不过,黄巾大军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攻下眼前这座早已坚守快一个多月的临淄郡城。

    几张标写着“汉”的军旗,在一张上绣着“龚”字的大旗的带领下,迎风飘摇,面对着城下一片黄巾的海洋,显得可怜无比,摇摇欲坠。

    也是,在青州各郡县要么望风披靡,要么围攻沦陷,无一幸免,皆已失陷。身为青州治所的临淄郡能在一介文职的龚景太守带领下,坚守了近一个月。

    要是最终能不被黄巾所破,这份功劳,这份战绩可引为一世荣耀了。

    还是太乐观了。原本,以为弛援青州,必定是援军一到,马到成功。眼前这几千兵马,相比整个黄巾海洋来说,就是一滴小小的水珠。

    贸然冲进战场,不说能分担临淄守城的多少压力,恐怕连一朵浪花都不一定能掀起。

    就连诸葛亮也不由皱了皱眉头,这场仗要比涿县城外的大兴山那一次难打。虽说难不倒诸葛亮这种多智近妖的金牌军师,却也是麻烦得很。

    邹靖作为幽州官面上的代表人物,援军的第一把手,一生戎马,大大小小的战场不下百次,却也是第一次见到贼众如此之多的场面。

    邹靖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校尉,文韬武略也是一般,不如大汉名将卢植、皇甫嵩、朱儁等人。之前五万黄巾大军已是将邹靖吓得手忙脚乱了。

    如今几十万的黄巾大军,如蜂窝炸群,如蚁窝出动。邹靖只觉头皮发麻,全身都无法自如行动,尤其是头脑几乎停止了思考。

    不过,来都来了,总不能无功而返,不打即回。

    邹靖望了望诸葛亮和刘备二人,眼神之中表露别无他法,依样画葫芦如何,再将大兴山一役的作战方案再用一次,说不定能有奇功,出其不意,也许大有奏效。

    诸葛亮却是无心回应邹靖期冀的眼神,心中一叹,给了这邹靖一个评价,真是:

    才大志疏,军略平平。

第106章 居然打不过() 
刘备这回也完全不理邹靖眼中示意,装傻充愣,浑然不主动领命。本来刘备这一次仍然充当为先锋军,理应领本部人马作为刀尖,作为诱饵,但刘备只是装傻,并不是真的傻,要是真的先冲上去,无异于送死。

    上回,刘备率领悍勇无比,一心追随的五百兵马,在五万黄巾大军之前,差点被包圆了。哪怕最后邹靖和诸葛亮在生死关头赶到了,也是九死一生。

    如今兵马虽翻倍,却全是从黄巾俘虏之中挑选出来的,战力不可同日而语,况且临淄郡城下的黄巾娥贼可说是大兴山脚下的几倍之多。

    要是再头脑发热,猛然一冲,进了黄巾大军的包围圈,刘备可没信心再能像上一次一样,死里逃生。不说这些刚刚新招募的军兵能支撑多久,以诸葛亮和邹靖的兵马能不能冲破黄巾防线,再次拯救刘备于危难之中。

    刘备没底,就是有底,刘备也不会再像上回那么傻了。区区第一战,就差点身死,虽说逃得生天,却将张飞变卖财业的全部家底一次性给打光了。

    关键是到目前为止,刘备还没能从官府里捞到什么实打实的好处。这也是为什么第二次回涿县招新兵时,没有人响应的原因。

    不比第一次,张飞勇猛仗义,涿县皆知,兼之散尽家财,众人感其恩,又算是心存汉室,方才一心追随。现在,却是要钱没钱,要官没官,谁还会提着头脑跟着刘备混。

    就连刘备都觉得张飞对自己心存怨念了,若不是顶着结拜兄弟的名头,恐怕以张飞暴躁的性格,早就离刘备而去了。

    因此,好不容易又从刘焉那弄来的粮草辎重,虽说眼前的一千军兵战力有限,但好歹也是上过战场的。练一练,久了也有可能成为精兵。

    刘备现在是一心为自身思考,不打算为刘焉卖命了。毕竟,刘备答应刘焉的是前来青州救援,刘备是做到了。可能不能救援成功,又是另一回事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嘛。

    黄巾反贼组成的大军,势头极猛,守不住青州也是情有可原,又不是只有青州守不住,冀州早已成为前车之鉴了。

    诸葛亮更加宝贝他的泰平军,表面上仍然在官府中登名造册为二千军兵,然而加上新收的邓茂,伙同邓茂的部众,泰平军也差不多快突破三千人了。

    最主要的是眼前的黄巾军少说也有二三十万,就凭这五千多兵马,一股脑冲上去,诸葛亮觉得这绝对是没有胜算的。贼军人多,只有像大兴山一样,分而化之,再攻其心志,引起哄变,才有一丝生机。

    很明显,邹靖是想不到这一层的。

    邹靖现在是退也不能退,攻也不敢攻,心中着急得很呀。邹靖开始对刘备心存不满了,要不是刘备在刘焉面前打什么包票,非要领令来青州淌这一趟浑水,就没这鸟毛事。

    来了青州,邹靖还以为刘备又会像之前一样,勇往无前,充当急先锋,为幽州友军打出个好局面。黄巾大军更是没什么军阵战略,只要有人能吸引注意力,其他人就安全了。

    进可攻,退可守。

    可先行撤退,也可偷袭。问题是刘备不干了,诸葛亮的话,邹靖又指使不动。要是闹个不快,诸葛亮完全可以不理不顾邹靖等人,自行领军事先回泰山郡复命。

    若没有诸葛亮的几千泰平军,那幽州救援友军就是个笑话,区区二三千兵马,就想解围青州几十万黄巾大军所攻。况且里面还有一千多降兵。

    纵是孙膑再世,白起重生,恐怕也不用这样搞。

    邹靖也是无奈,所谓的一将无能,累倒三军,就是这样的局面,邹靖头脑都快不能思考了,糊涂得很。

    其实邹靖不想打,问题是来了青州,一仗不打就掉头逃跑,要是传出去,邹靖可就没得混了。

    没办法,刘备不肯继续充当先锋,吸引黄巾大军注意力,那就只能利用骑兵对步兵的优势,率先发起全军冲锋,打黄巾大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样,说不定能像大兴山一战,让黄巾贼军大乱,从而兵败如山倒。思及至此,邹靖不再犹豫,开始下达军令。

    “全军出击,全力冲锋。”

    邹靖军令一下,诸葛亮和刘备不得不催促手下的军兵也发起冲锋,以免事后被邹靖治个贻误军机的大罪。

    不过,一发起冲锋,诸葛亮和邹靖、刘备三人所率领的军兵很快就出现差距。

    只见,诸葛亮的泰平军虽然冲锋,但在快速移动之中,仍能保持良好的军阵和队列。邹靖的涿郡郡兵虽有些杂乱,但总体也算还好,不至于错位。

    最混乱无序的要数刘备新招的军兵,主要是这些黄巾降兵平常少有战马可练骑术,加上对战场军阵的演习不足,于是一发起冲锋,就各凭己力,快的更快,慢的更慢,硬生生将原横纵排列的一千多军兵演变成长线性的冲锋大军。

    不过,刘备也顾不上了。反正是冲锋,以骑兵的马力,相信不差几息就能全部到达战场。眼前的黄巾娥贼又不是什么绝世高手,大多只是流民被胁迫为贼罢了,也就不在乎早晚的问题了。

    可惜,邹靖想得美好,却事与愿违。

    临淄郡城早就被围得水泄不通,本来在外围的黄巾大军就生怕挤不进去,以黄巾反贼的秉性来说,攻破城池,就开启掠夺模式。

    谁先进城,谁就先抢,谁先抢到,就归谁的。

    外围的黄巾大军心急求战,不比内围的黄巾反贼攻城,每次都被防守住,身心打击。于是,一见到邹靖等幽州救援大军一到,反而磨拳待试,跃跃请战。

    更让黄巾反贼信心大增的是来救援的军队虽是骑兵,却是分散冲锋,刘备本部的一千新招募军兵最先到达战场,然而战力却是一般。

    就像是黄巾见黄巾,势均力敌。

    丝毫看不到任何有效的推进,反而一开始就被黄巾反贼挡在最外面。

    黄巾反贼见利则围,临淄外围的黄巾大军开始纷纷地围上来,抵挡这支救援青州的幽州友军。

第107章 想溜?没门() 
诸葛亮和邹靖、刘备等人眼看发起冲锋,难以奏效。于是,只好凭着第一波强猛的杀伤力,给黄巾大军一记惨烈地痛击。

    五千多兵马,尤其是诸葛亮的泰平军大多更是一人双马,差不多等同于一万骑兵的冲锋,瞬间就带走了一万多黄巾大军的生命。

    然而,却是无济于事。黄巾反贼就像破漏的水管,水柱般地开始快速地冲过来。无奈,黄巾反贼实在是太多了,哪怕一开始出其不意,杀了个惊吓,但也如惹了“马蜂窝”。

    诸葛亮等人只好边打边退,不给黄巾大军包围的机会,毕竟,诸葛亮等人并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援军,说不定就只有自身孤军一支。

    不敢托大,诸葛亮等人一击则退。好在诸葛亮等人的军兵大多是骑兵,来得快,撤得也快。黄巾军少有骑兵,难以粘住诸葛亮等人。

    撤退与冲锋,诸葛亮和邹靖、刘备的军队也是大有不同。诸葛亮的泰平军一人双马,马力极快,几乎马不停蹄,全速撤退,很快就领跑在前头。

    后面紧跟着的仍然是中规中矩的邹靖军,这些郡兵打顺风战极强,一旦撤退也是知风紧,扯乎得不落人后。好在平时郡兵也有常规训练骑术,不至于引发践踏。当然,也是得益于黄巾大军几乎全部为步兵,追得并不紧、不快。

    殿后的又是刘备军。其实,刘备军发起冲锋之后,伤亡并不大,出现的死伤主要是脱离了军队,又被黄巾包围,逃离不了,方导致有折损。

    刘备军不是第一次逃跑了,在大兴山下也曾逃跑过一次。因此有了一些经验,并不太慌,且黄巾军靠两条腿在后面追,刘备军兵靠战马在前面跑,也说是逃命,然而凶险不大。

    唯一的意外,大概要算骑术不精,又慌不择路,甚至是平衡不利,翻身下马的那些人了。好在,这样的人并不多,刘备等人还可以接受。

    大汉官兵在前面一路逃跑,黄巾反贼在后面一路强追,果然是望风披靡,令人好生沮丧。

    当黄巾反贼的人数超过了一定数量,达到量变。纵关羽和张飞如何勇猛盖世,也是难以撼动。

    于是,首战不利,纷纷撤退。不过,也不算未得一功,至少相信刚才的动静,以龚景能坚守孤城如此之久,必定早已知晓。

    有了援军,龚景才不会心生绝望,不会轻易举城投降。而是择机而动,力求一举破敌,解青州之围。

    诸葛亮等人一直退了十多里之后,黄巾大军才算是追得筋疲力尽,择道返回。邹靖和刘备不放心,仍然率领全军继续撤退了一些距离,大概离临淄三十里左右,安营扎寨。

    经此一役,青州之围尚未解,从幽州而来的救援友军已是折损破百。尤其是刘备的一千本部兵马,死伤最多,应超百数。

    待安营扎寨之后,邹靖便下令起炊饱食。各人吃了些粮食,喝了些水,方才松了一口气,疏缓了心中的担心,开始歇息休养起来。

    邹靖心有退意,于是召集诸葛亮和刘备等人前来军帐商议此事。

    诸葛亮饱经战事,倒是没被黄巾大军的追击所惊吓到,自然欣然而来。

    刘备也是心志坚毅之人,将生死置之度外,只为换一身功名的豪赌之辈,哪会被些许黄巾娥贼吓破了胆。

    三人聚于一帐,邹靖见战事不利,又恼怒事前诸葛亮和刘备不愿分兵,充当先锋诱饵,脸色阴沉,实则内心已无心恋战,有心思归,只待寻一个台阶即班师回涿,顾全了脸面。

    邹靖不说话,诸葛亮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静默就坐,而刘备却是自知理亏,也不好开口,只好等待邹靖先发言,顺着邹靖话头,莫再添差评,坏了原本就浅薄的情分。

    邹靖后来想通了,也不再继续摆脸色,端架子。因为诸葛亮本来就管不着,刘备嘛又是白身,都不算是邹靖正式的部下,觉得没必要生气,于是声平气和地说道:

    “贼军势大,眼下我军士气低迷,若是再如今日一般强攻,恐难有战果,届时青州之围未解,极可能反将我军赔折了进去。今日我等也斩杀贼首万余,不算辱没我等友军的名声,忠了龚太守求救之义,全了刘太守施援所托。”

    邹靖先将今天的表现中那些可圈可点的都给指了出来,至于逃跑那些自是不表的。先扬后抑,也是邹靖为后面的话作铺垫,不然一开口就说打不过,咱回去吧,那不得被人诟病,笑死。邹靖接着说道:

    “然而贼众极多,不下二三十万,我军兵马有限,不到半万,若强行作战,难以为继。我意且暂先引军回涿郡,待他日厉兵秣马,再率军前来讨贼诛逆。不知公子与玄德意下如何?”

    邹靖早萌退意,却大义凛然。对方二三十万,我方五千多兵马,这仗没法打,回军是战略性撤退,要是谁敢有意义,出来说一说,不然回去之后,要是说邹靖怯军,畏战,那邹靖可得跟谁急,磕到死。

    诸葛亮不置可否,反正去留随意,也就无所谓。青州临淄城下,黄巾反贼极多,若是能拿下,里面不乏青壮,但也是块硬骨头,诸葛亮可不想冒险。

    况且,纵是诸葛亮心有谋略,但邹靖一心想要回去,那凭泰平军也是孤军难鸣。

    不料,刘备却是不同意了。只见,刘备向邹靖拱拱手,行了一礼后,开始献计:

    “禀报校尉,黄巾娥贼虽多,然则不通兵法,不晓军阵,难明战略,难识计谋。多次与黄巾大军交锋,发现黄巾娥贼但凡接战,皆一拥而上,故黄巾大军纵是百万,也不过尔尔。备有一计,可助校尉破敌,得解青州被围之功。”

    刘备一心想脱离刘焉和邹靖的掌控,此时自然不愿随邹靖的意思,引军回涿县。若是依了邹靖,回了涿县,那手头上的兵马,不得全交还给邹靖。

    好不容易从刘焉那儿挣出来的班底,刘备可不心甘情愿地就此放弃建功立业。况且,之前不愿打头阵前去送死,已是恶了邹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