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族长压力大 >

第18章

族长压力大-第18章

小说: 族长压力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的。”

    “真不是从江家茶楼剩下的?”桂二爷爷将信将疑。

    桂五挑了挑嘴角,道:“几家姐姐、姐夫都盯着茶楼的帐,儿子真要敢伸手,他们能看着?”

    桂二爷爷这才松了一口气:“旁人是旁人,你是你。不该沾的东西别沾,要不然拿着也不踏实。不管怎么样,你岳父家都是咱们桂家的恩人。只看在当初那银子救了春儿一条小命,咱们就不能对不起江家!”

    桂五忙不迭点头道:“那是自然,不仅是当初的救命之恩,就是这十多年,岳父岳母视儿子如亲子,这份养恩儿子也不敢相忘。几个姐姐、姐夫都不是宽厚之辈,儿子的意思,虽是改姓归宗,可以后还是当给那边老人养老。”

    桂二爷爷闻言一愣,随即点了点头,道:“本该如此。”

    桂五看着桂二爷爷神色,心中也松了一口气。他就是这样计划的,早日跟爹娘交代清楚,让二老心里也有个准备。孝顺岳父岳父,也不代表就不孝顺亲爹亲娘了,可总要二老心里接受,不要存了疙瘩才好。

    桂重阳在旁,听到这些只做未听见状,四下里眺望。

    路上有人提着镰刀匆匆走过,桂二爷爷看了看天色,道:“明日天好,家里的麦子也收得了!”

    桂重阳一听,不免雀跃:“是不是麦子下来,就能吃新白面?姑姑昨儿还说这个。”

    桂二爷爷苦笑道:“每家就六、七分地的地方,能产一石多麦子就不错了,一石麦子两百五十文,这是个进账,可不好白吃了。”

    桂重阳立时熄声,“入乡随俗”这个道理自己还不懂吗?自己越长越没出息了。那高粱米饭与小米饭,是诸位长辈的口粮,他们能吃的,自己怎就吃不得?好好地,惦记什么白面?

    桂重阳生出几分羞愧来。

    *

    次日,果然天气晴好,桂二爷爷便打发桂五带着桂春去前院老宅,这是要先帮这边割麦。

    年年都有这么一遭,之前桂二奶奶可没有不乐意过,两家本就是至亲,梅氏是亲外甥女,帮干点活不算什么,可有了桂重阳,桂二奶奶心里就分了内外。

    “死老头子,你不心疼儿孙,我还心里哩!那小崽子回来了,该干的得活也得让他干,什么都包圆了,供着让他做少爷不成?”桂二奶奶到底不忿,絮絮叨叨。

    桂二爷爷看了西厢一眼,嗔怪道:“瞎说什么?就是学农,也没有一日就学会的,总要慢慢教。”

    桂二奶奶翻了个白眼:“教什么?看个就是见风倒的,你看吧,指定寻了由子偷懒。”

    桂二爷爷不置可否,可也没有与老伴继续磨牙。

    西厢里,江氏听到公婆对话,想着已经是孤儿的桂重阳,那样单薄孱弱之态,读书都怕累着,哪里像是能干农活的?要是自己能生孩子,也比桂重阳小不了多少,心中酸涩,也莫名生出几分不忍来。

    *

    老宅后院,桂重阳拿着镰刀,跟在桂五、桂春身后,并没有一味蛮干,而是先观察两人动作。

    桂春手脚麻利,手起刀落,一把麦子就割好了;反倒是桂五这边,动作差不多,却是略显生疏用不上力气,往往要割好几下。

    桂春看到桂重阳拿着镰刀,直了腰身:“重阳别拿镰刀耍,小心割手,待着无聊就去菜地摘天天吃,那个甜。”

    “天天”是一种小拇指盖大小的紫黑浆果,菜地里有一颗后就会每年都长,因为梅朵爱吃,所以这边菜园子留了几棵。桂春知道,才用那个哄桂重阳。

    桂重阳满脸黑线:“春大哥,我没玩,我要学着割麦。”

    桂春摇头道:“你那手哪里是能割麦的?”

    桂重阳“哼”了一声:“春大哥莫非是忘了我的力气了?”说罢,弯下腰,学着桂春之前的动作,抓起一把麦子,挥动镰刀。

    桂春与桂五见了,吓了一跳,生怕他割到自己,又不敢出声,怕惊了他出意外。

    虽说因为第一次姿势生疏,用的力气不对,桂重阳这把麦子割得参差不齐,可还是成功了。

    桂重阳拿着麦子,脸上得意洋洋。

    桂春与桂五见桂重阳有模有样,并没有胡来,跟着松了一口气。

    桂重阳已经放下手中麦子,又弯下腰。

    桂五与桂春见他兴致勃勃模样,露出几分孩子气,不愿扫了他的兴,便没有再阻拦。

    这边细说起来是六亩地,桂春动作快,没一会儿就割好一垄;桂五稍差些,也有大半垄;倒是桂重阳,后来居上,要追上桂五的样子。

    桂五见了,忙道:“重阳慢着些,莫要累着了。”

    桂重阳口中应着,手下却没停。不是他喜欢干活,而是他不敢停下来,因为一停下来,他就不想要再动了。

    起身、弯腰、弯腰、起身,简单的几个动作,却是让人欲仙欲死;加上头顶渐渐火热的日头,使得桂重阳双脚开始打颤,汗流浃背。

    桂重阳告诉自己,自己是要做族长的,不是人人都要照顾一下的小孩子。如今家里回来了桂五叔,要是他不能证明自己已经是大人,以后就更说不上话。

    这一口心气憋着,桂重阳跟在桂五、桂春身后,一口气将六分地的麦子都割完了。

    放下手中的麦子,桂重阳一屁股做到地上,带着喘息声道:“农民不好做,以后咱们还是做地主吧……”

第三十七章 小族长的“孔明策”() 
等见了梅氏,桂重阳忍不住呻吟出声,并不是他装什么,而是手掌心火辣辣的疼。他心里已经将梅氏当成亲人,就忍不住要撒娇。如同小孩子摔倒时,没有大人在旁就自己起来了;有大人在旁,一定要哭两嗓子等人哄。

    “这是怎么了?”梅氏吓了一跳,连忙问道。

    “疼……”桂重阳可怜兮兮地伸出手。

    梅氏连忙去看,就见白嫩嫩的小手上虎口处两三个黄豆大小的血泡。

    “这可得挑开。”梅氏露出几分心疼。

    桂五与桂春也有些后悔,不该任由桂重阳胡闹。

    梅氏拿了针线,将桂重阳手上的血泡挑开,又用干净布条包好。

    “给五叔也看看。”桂重阳看见桂五将右手缩回到袖子里,忙道。

    众人都望向桂五,桂五失笑:“我没事。”

    梅氏却是信赖桂重阳,知道他不是信口开河的孩子,依旧望向桂五。

    桂五面上讪讪,伸出了右手,手心狼藉一片,几个花生大的血泡被磨破,露出里面的嫩肉来。

    桂春惊诧失声,瞧着神色,显然是无法理解为什么叔叔的手比桂重阳受伤还重。

    桂重阳眼睛眯了眯,终于明白为什么江家与桂五能“和平分手”,桂五在归宗后依旧要承担江家老两口的养老。江家养桂五真是“娇养”,难得的是,享受了十几年好日子的桂五,没有忘本嫌弃家里穷,也没有贪图富贵,不求上进,只惦记江家的茶楼。

    “作甚逞能?”梅氏是亲表姐,自是没有什么可避讳的,帮桂五清理伤口,包扎了。

    桂五自嘲道:“再不活动活动筋骨,都要废了。”

    梅氏道:“慢慢来,哪里有一撮而就的!”

    桂重阳看桂五的血泡都在手心,虎口处有着薄茧,便道:“五叔的手是写字的手,以后还是莫要惦记这些农事了。”

    桂春眼见着六分地的麦地,就伤了叔叔堂弟,十分不安,闻言立时道:“是啊,以后这些活还是我一个人就行。总共家里也没有几亩地,不用那么多人手。”

    桂重阳道:“以后春大哥也不用下地,只要晓得这里面的门道,不要让人糊弄了就行。”

    桂春还稀里糊涂:“庄户人家,怎么能不下地?”

    桂五与梅氏对视一眼,则带了隐忧。

    “重阳,你打算买地?”桂五问道。

    “是啊,铺子要买,这地也要买。五叔明年要下场,耕读人家说起来更中听些。春大哥质朴敦厚,怕是不适合经营别的,打理庄田正好。”桂重阳道。

    之前桂重阳对于桂春、桂秋兄弟都有安排,如今有了桂五在,倒是可以让桂春专心农事。

    梅氏皱眉道:“没那么容易,且不说现下地贵,就是杜村长也不会让桂家顺理买地。”

    桂重阳不以为然道:“又不是就等着在村里买,小小一个村长还能一手遮天?”

    既然有关系,能绕过杜村长一回,就能绕过他第二回。

    桂五一愣:“那你是打算在哪里买?南京那边文武百官北迁,好地正抢手。”

    桂重阳摇头道:“这我就不知道了,到时候让钟叔叔帮忙介绍个差不多的就是。权贵看上的都是大庄子,零零散散百十来亩的未必看得上,偏生这种又不是寻常百姓能买得起的。”

    桂重阳口中的“钟叔叔”不是旁人,就是这几日见过两次的钟小吏。他是知县衙门户房文书,不止人口迁移落户,就是土地买卖也在这里过户签红契。

    桂五点了点头,这小重阳倒是会用人。想要买地,钟师兄那里确实是捷径。

    梅氏与桂春关注的却是另一个重点。

    “百十来亩?”梅氏不赞成道:“太招摇了,如此一来,怕是村里人都要盯上桂家。”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句话恒古不变。

    桂重阳道:“就是要让他们盯上,如今这世道,人人都长了一双势利眼,桂家要是依旧‘精穷’,那只有挨欺负的份。名下有了地,日子过起来,人情也就跟着走动起来了。”

    不管如何,总要给村里人一个与桂家缓和关系的台阶,不能让桂家继续这样被孤立。有个不怀好意的杜村长在,谁晓得什么时候算计桂家一下,与其到了那个时候桂家孤立无援,还不如想办法现在拉村民做盟友。

    江家的茶楼是西集镇第一家,都能保持的完好,不怕被人强抢吞并,这就是江家的实力。

    既然都是一家人,桂重阳也没有见外的意思,在桂家立起来之前,少不得借一借江家的关系,暂时托庇一二。百十来亩地,在村民眼中是顶天,放在西集镇人眼中不算什么。

    桂五还不知桂重阳心里已经盘算起江家,打破桂家与村民之间十几年的僵局。

    桂五面露称赞:“你这小脑袋瓜是怎么长的,我都没想到这个。以利诱之,不错不错。”

    说到底,“九丁之难”坑的都是桂家人与桂家姻亲,其他村民不过是虚惊一场。之所以村民厌恶排斥桂家,开始是杜村长与梅家的引导,后来则是对杜家的畏惧,使得他们不敢与桂家亲近。

    若有了真金白银的利益,谁还会再记得提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村长毕竟只是村长,能给不听话的村民穿穿小鞋,可也不会真有能力要人性命。到了那个时候,银钱壮人胆,对于杜村长的那点畏惧就不算什么了。

    桂重阳得意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孔明策!”

    眼见桂重阳真的要买地,桂春带了迟疑道:“重阳,要是真买地,能佃给我种不?我给你四成租,一定好好侍弄地。”

    通州的地租三成半到四成,桂春说的不算少了。

    桂重阳闻言一愣,转过头去看桂春。

    桂春一脸认真,期待着带了忐忑。

    “春大哥,那地会是桂家第一块族田,是我代我爹给家里添置,不是我的,是大家的。”桂重阳正色道。

    桂春却是没有听明白,眼中露出迷茫:“那我还能种吗?”

    “不能,我会佃出去。”桂重阳毫不犹豫。

    桂春眼中的亮光湮灭,瘦瘦高高的身材也不由自主地佝偻起来。

    桂重阳道:“春大哥去做庄头,春种秋收时去查看庄稼。”

    桂春这才明白桂重阳话中之意,忙道:“还是别佃出去了,我种的过来,不用白分粮食给旁人!”

    桂重阳摇摇头,耐心解释道:“春大哥,因为有杜家在,咱们买不到村里的田,只能买外村的。到了那个时候,就要用当地村里的佃户,那田才能养着安心。以后家里的田,我会继续置办,到时候用春大哥操劳的地方还多,不会让你闲了的。”

    桂春对堂弟描述的未来依旧懵懂,可还是老实的点头应道:“你用我,我就帮你。”

    在桂春心中,依旧将要置办的土地当成堂弟私产,没有那是共产的念头。

    桂重阳见他不开窍,无奈摇头。

    梅朵过来叫大家吃饭,听到兄弟两个对话,看着桂春的笨拙,低下头莞尔一笑。

    傻人有傻福,这样挺好。

第三十八章 恶客() 
桂家在商量买田置产之事,梅家父子却是等的心焦。

    江五已经回来好几天,又是去镇上,又是去村长家,从江五成了桂五,怎么还不来梅家谈条件?

    桂重阳一个毛也没有长齐的小崽子,作甚敢毫无顾忌地勒索梅家,肯定是桂五在背后使坏。

    梅童生父子都笃定如此,就越是担心桂家“狮子大开口”。

    偏生桂五不是寻常农户,而是在镇子黑白两道吃得开的“五爷”。这一尊大佛镇宅,梅家父子一时还真不好小瞧桂家。

    “爹,桂家要请客。”梅秀才从外头打探完消息,皱眉进来。

    “不年不节,请什么客?”梅童生不以为然道。

    “桂老二要给桂五与江氏补酒。”梅秀才道。

    梅童生捻着胡子道:“那桂五真要回村定居了?”

    父子两个对视,都是齐齐松了一口气。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莫不是桂五在镇上混不下去,才要回村里?那样的话,对于梅家来说就是个好消息。

    梅童生的神色变了又变,道:“叫人去镇上打听打听,江家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江五就成了桂五?要是桂五真的与江家翻脸,那就算桂五认识几个混混,也无足畏惧。”

    梅秀才点头道:“儿子也这样想。这桂老二也太不讲究,爹如今打理村塾,谁家请客不是座上宾,偏生桂家要越过爹。”

    梅童生翻了个白眼:“就算请你,你好意思去?以后别‘桂老二’、‘桂老二’的瞎叫,那毕竟是你前面的岳父,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