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族长压力大 >

第29章

族长压力大-第29章

小说: 族长压力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桂家不管怎么发展,这木家村都是根基之地,有杜里正这样一个对桂家充满恶意的人在,让人实在难以安心。

    “既能藏了三十年,哪里就那么好查的。不过到底过了三十年,谁晓得有没有变动。”桂五若有所思道:“我们查不到,不代表别人查不到。这些年我一直留意杜家,村里的人都以为杜家豪富,之前就有五百亩地,前些年又借着衙门那边的关系,零零散散的买进三百亩,总共有八百亩地。可实际上,杜家的地不止八百亩,另有十顷地的庄子登记在杜里正的化名下!”

    现在通州什么最抢手,当然是土地。南京随着朝廷进京的权贵几多,都在争相买地。杜家手中握着的土地,已经达到一千八百亩,这不是个小数字。要是传扬出去,自有人去查杜家的底细,看杜家到底能不能碰。

    “杜家有一千八百亩地!”桂重阳咬牙切齿,生出愤怒。

    那样的话,杜里正当年勾结“东桂”阻止桂家卖地,又低价买进桂家的地,根本就不是贪财谋产,就是冲着让桂家凑不齐钱,好借此使得桂里正失了人心,趁机夺取里正之位。

    一个小野心,就断送了九条性命。

    连桂里正这样没有什么背景的住户都能打听到那次抽丁的危险,能在衙门找关系以外来户身份接任里正一职的杜家怎么会查不到?可是为了打击桂里正的威望,杜家还是暗中布局插手。

    而在死了九个人之后,杜家丝毫没有内疚不安的意思,迅速与梅家、李家联姻,最终成功使得桂里正名声扫地、桂家被边缘排挤。

    换做对其他人,桂重阳绝对赞同用这种手段,可是杜家却是不同:“苍天有眼!”

    桂五摇头道:“且看看,这些年除去驱逐两户人家,杜里正还算是好的。他行事又有顾忌,换做其他权贵,难保局面更不可控。”

    桂重阳皱眉,明白桂五话中未尽之意。

    在真正的权贵面前,木家村一霸的杜里正不堪一击,可对于其他村民也是如此。如今木家村众姓聚族而居,除了十三年前的悲剧外,其他日子还算平和。真要是为了打击杜里正,引来权贵豪奴的关注,说不得村中自治的格局就要变化,遇到那等贪婪无耻的,全村就要失去土地,沦为附庸与佃户。

    即便握着杜里正的把柄,也不能轻用,用了就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除非到了玉石俱焚的时候,否则这把柄只能口头威胁杜家两句罢了。

    虽说将那一贯钱悬赏发出去,无需自己再操什么心,可桂五次日还是去了西集木材行。除了找人探问李发财卖木材的数量之外,桂五还要跟木材行订木头。

    桂二爷爷家这边的屋子需要修缮,要换门窗、更换瓦片,瓦片是之前就跟窑厂定好的,木头这里也越好了木工,就差木材。

    桂重阳没有再跟着去西集镇,起屋子是花钱的事,他要是想让桂家日子起来,还要想办法赚钱。

    然而,不管用什么手段赚钱,在世人眼中,土地都是根本。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升斗小民。

    桂重阳的银子有用处,没打算压在土地上,可昨日林地杨树被盗伐的事,使得桂重阳开始重视起家里的土地来。

    桂家长房,除了昨天上山看到的四亩林地之外,还有山下二亩下田。

    所谓“下田”,名字上尽显了,就是产出低的地。有的“下田”好生养几年,肥了土地,就成了“中田”,有的地方却是有各种弊端,便一直是下田。

    按照现在地价,上田一亩十来两银子,中田也是七八两,都比前两年涨了快一翻,只有下田三贯银一亩,折银二两半上下,只比过去长了两成。

    桂家三兄弟是在老一辈父母过身后,桂长海自己做主给两个弟弟分的家,除了祖坟地四亩不分,共同经管之外,其他六十亩中田、十八亩下田、十二亩山林,都是三家均分,一家二十亩中田、六亩下田、四亩林地。

    桂远盗银出走后,桂长海卖地补丁银,桂二爷爷与桂三爷爷便也都拿出自家的二十亩中田,陪兄长共渡难关。

    当年桂家卖地凑银子,被压价后凑七凑八,还缺口四十五两银子,按理来说桂家还有十几亩下田、十二亩林地,多少还能再凑上些,可是谁让杜里正可恶,不仅联合“东桂”先撵走了真买主,随后又安排人吊着桂长海,真正压价过户已经是最后的时候,没有给桂家继续凑银子的机会。

    “九丁之难”一出,除了各家该得的抚恤金之外,梅家从桂家扣走了二十四两银子与四亩祖坟地;李家则是占了桂长海家的新屋,八两银子;只有杨家杨金柱厚道,体谅桂家同样出事,不仅没有上门闹腾,还拦下了要来闹事的弟弟杨银柱。

    被桂家拖累了三家,都是姻亲之家,论起来杨家死了父子两个是杨长海的小舅子与内侄,平日里往来亲近并不比另外两家差,没有道理补偿了梅家与李家,对于死了两个人的杨家就欺负人家厚道。

    卧床的桂长海便将自家的六亩下田、四亩林地作为补偿,过给杨家。

    杨金柱说什么也不肯收,还是桂大奶奶这个杨家老姑奶奶开口,杨金柱才答应收一半。桂长海便过了四亩下田给杨金柱,杨金柱自己没有留,都给了弟弟杨银柱。因此,桂家长房只剩下二亩下田,四亩林地。

    桂家二房的六亩下田、四亩林地都在,因为家中人口多,这些年靠着婆媳两人打零工贴补,才勉强果腹,也就没有盈余添置新地。

    桂家三房的六亩下田、四亩林地,都让桂三奶奶变卖了。

    按照约定俗称的规矩,土地买卖“先问宗亲,次问四邻”,桂家三房要是卖地理应先卖长房与二房,两房都不买再外土地四周相邻的乡亲。

    要是桂家长房、二房借口三房没有男丁,已经绝嗣,还可以卡着三房的土地不让卖,一文钱不出的将土地收回来。

    李老太太年轻守寡时,就有李家堂亲惦记这一房的土地,以“代管”为由头,差一点占了去。

    桂三奶奶当初虽改嫁,却是给丈夫守完一周年,实在是一个寡妇带着年幼的女儿不容易,才走了那一步。

    桂家长房当时只有桂大奶奶、梅氏与年幼的梅氏,二房也是一屋子老幼病残,都没有精力帮桂三奶奶母女什么。

    在桂三奶奶娘家来接人前,桂二爷爷出面,帮桂三奶奶将那六亩下田、四亩林地一起卖给了正好与三房土地接壤的林家。

    因为桂家长房、二房坐视三房买地这件事,“东桂”当时还出来蹦跶了一阵,说“西桂”是不肖子孙败了祖产。甚至“东桂”还想要故技重施,借着宗亲身份想要破坏此事,却没有拦下林家。

    林家厚道,没有趁机压价,按照市价每亩下田二两银子、每亩林地一两银子总共十六两银子买下三房的地。

    桂三奶奶当时只肯要一半,想要剩下八两分给长房、二房,两房都不肯收,十六两银子都给了桂三奶奶,让她带走做年幼女儿的抚养之资。

    因为这些前因,桂家长房、二房剩下的八亩下田,一边与杨银柱家的地接壤,一边与林家的地接壤,是山脚下独立开垦的一片土地。

    今天桂重阳非要跟在桂春后边来看的,就是这一片下田。

    因为要避开中午暑热,兄弟两个来的比较早,林间露水还在,天色蒙蒙亮,就到了地头。

    看着眼前的高粱地,桂重阳只觉得嗓子眼发紧,那种刮嗓子的口感仿佛还在。这粮食不挑地,耐旱,所以下田多重它,可以做口粮。

    桂重阳却是再也不想吃这个了。

    桂春拿着锄头,进了高粱地,今天是为了铲草来的。

    夏日雨水脸面,庄稼地里的野草疯涨,几天就要铲一回,要不然野草抢了地劲儿,地里产出就更少了。

    连着的十八亩地,都种的高粱,可看起来却大不相同。左边略小些的地,高粱长的稀稀落落,地里野草丛生,是杨银柱家的地;中间的八亩地,高粱排列整齐,地里杂草都是新长的,数目可数,是桂家长房、二房的地;右侧六亩地的高粱长得更高壮,穗子更肥大,则是林家的地。

    即便是桂重阳这样不知农事的,也能分辨出林家的高粱种不俗。

    “这是好粮种?”桂重阳站在林家地头前看着,扬声问桂春。

    桂春手下不停,道:“是啊,今年刚开始种的,第一年是试验,看着样子增产两成没问题,等明年咱们也能种了,林家人端得是厚道。”

    堂兄在干活,桂重阳不好意思干闲着,便进了高粱地。桂家长房也有农具,可是出来之前桂重阳没想过要下地,所以空着双手,如今就有些不好意思。

    桂春见状,忙停下来,道:“你进来做什么?快出去,仔细叶子割了脸。”

    “我拔草。”桂重阳说着,已经蹲了下去。

    桂春说:“不能这样干,老蹲下起来该迷糊了。”

    “我先试试。”桂重阳依旧坚持。

    桂春知道堂弟是个主意正的,不再拦着,只是还是不放心,干活放慢了速度,留心桂重阳这边。

    虽说才是一大早,可到底是盛夏时分,早晚也闷热,桂重阳起身蹲下又是费力气的事,没拔完半垄地就开始头昏眼花,额头汗津津,便起身闭目养神。

    这时,就听到不远处传来“唰唰”声,桂重阳睁开眼。

第五十五章 狩猎的小族长(上)() 
高粱地里,一个棕色的小东西动来动去。

    桂重阳立时睁大了眼睛,蹑手蹑脚凑上前去,竟然是一头比元宵个头大不了多少的棕色小野猪。

    桂重阳吃了半年素,孝心是孝心,可毕竟是少年嘴馋时候,看到这小野猪,想着金灿灿的烤乳猪,觉得口水都要流下来。

    就算不吃,看着饭桌上多些荤腥也好。

    因为怕惊走了小野猪,桂重阳也不敢动,站在那里一动未动。

    桂春一直留意桂重阳这边,见他一动不动,看着不对,停下手中的活儿,走了过来。

    桂重阳听到动静,忙做了个禁声的动作,又面带欢喜的将小野猪指给桂春看。

    桂春见状,脸上没有欢喜,只有惊吓,拉着桂重阳的胳膊便道:“快走!”

    桂重阳一愣,倒是没有挣扎,随着桂春疾行。

    没一会儿,兄弟两个出了高粱地,离得有两、三百步远,桂春方放下桂重阳的胳膊。

    桂重阳虽没有见过野猪,却是听过的,想起野猪习性,不由也跟着后怕。

    野猪向来是成群结队出没,有小野猪出现,后边肯定跟着大野猪。除了糟蹋庄家,野猪可是会伤人的。

    高粱秆晃动,里面果然又出现了别的野猪。

    “得去告诉村里,要不然这片高粱就毁了!”桂春满脸心疼道。

    春种、夏耕、秋收、冬藏,农民操劳四季,才能从田里得到收获。这其中最辛苦的就是春种与夏耕,每次庄稼收获真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

    眼前这高粱地已经夏耕都进行了一半,都已经抽了穗子,再有两个月就能收割,这是桂家大半年的口粮。这个时候被野猪祸祸,桂春怎么能不心疼?

    只是野猪的凶残,加上族群出没,不是一个男丁能抗衡的,更不要说身边还带着桂重阳这个弟弟,桂春不敢冒险。

    桂重阳自然无异议,兄弟两个飞奔往村里里去了。

    等进了村子,兄弟两个都因为赶路呼哧带喘,桂重阳因为肺弱,更是脸色青白。桂春便道:“你先家去吧,我去杜家,一会儿召集大家去猎野猪!”

    桂重阳即便在懂事老成,也是个半大少年,还想着跟着去狩猎,哪里肯走,只道:“我在这里等大哥,待会也跟着去看看。“

    桂春不赞同,还要再劝。

    桂重阳忙道:“我就跟在后边看看,不往前去。”

    桂春没有再说什么,时间不等人,让他去树荫下等着,自己飞快往里正家去了。

    这个时候,村里已经有人走动,也有扛着锄头要下地的老农。其中有在桂家二爷爷吃过酒的,认识桂重阳,便上来询问,待听说山下的地里出现野猪,也都吓了一跳。倒是后边跟着的年轻人,闻言不由雀跃。

    村里的钟声又响了起来,这次比较急促。

    不到两刻钟的功夫,就有二、三十个村民手中拿着锄头、砍刀等工具,随着桂春一道走过来。有庄稼地在山下的,都是皱眉,担心自己的庄稼;庄稼地不在山下的,便只有去狩猎的期待与欢喜。

    要是单独遇到野猪,自然是危险的事;可是人多势众过去,就只剩下狩猎的刺激,更不要说那是野猪肉,固然比不得家猪肥硕,可是也是能解馋的好东西。

    大家日子都不宽裕,肚子里油水不足,自然都盼着开荤。

    桂春手中握着的不是锄头,而是砍刀。另桂重阳意外的是,桂二爷爷也跟在人群后,背着柴刀,肩膀上挂着捆绳子。

    桂重阳见状,连忙迎上前去,要接过桂二爷爷身上绳索。

    桂重阳回来有小半月,桂二爷爷知晓他有些力气,不似看起来那样单薄,便也受了他的孝顺,将绳子递了过去。

    桂重阳将绳索挂在肩上,跟在桂二爷爷身边,缀在众人后。

    “二爷爷,您怎么也跟着来了?”桂重阳好奇道。

    桂二爷爷因为瘸腿,走路不便利,走路比被人速度慢一节,便很少与旁人一道走路。

    桂二爷爷比平日更有精气神,道:“那是野猪呢,我不过来怎么放心,年轻人就是胡闹,要是真被野猪拱了可不是玩的。”

    这就是一个老猎人的底气。

    不过二、三里路,就是山脚下,大家没一会儿就走到了。

    正如桂春之前担心的,真是一群野猪下山,山脚下十几亩连着的高粱地已经糟蹋的差不多,远远望过去,大大小小有十几只野猪在高粱地里撒欢。

    野猪肉好吃,可是野猪伤人的事情,大家也都听过,之前的亢奋情绪终于平缓些。

    以桂春与张大、张二兄弟为首,众人凑到桂二爷爷身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