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族长压力大 >

第39章

族长压力大-第39章

小说: 族长压力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从血脉上论,梅朵是拐了弯儿的表姐,那边是亲从堂兄弟;从“债主”与“债务”上说,梅朵与桂春都是因桂远失父,可是这世道女子与男子不同,梅朵更艰难了些,桂重阳心里就有了偏向。

    梅氏道:“就是你不提,我也想与你商量这个,这几日梅家那边就该来要过地契了,我会留下十五亩,给他们二十五亩。我与朵儿名下那十亩,就做朵儿的嫁妆田,我娘当年带到梅家那五亩,就转到你名下,重新归了桂家。”

    桂重阳一听,忙摆手道:“不用,不用,都给表姐做陪嫁,我以后会给家里置田,姑姑您就放心吧。”

    梅氏摇头道:“你莫要推迟,‘长者赐、不可辞’这不是我赠你,而是我娘对娘家的一点心意……当年我娘病榻之上,除了不放心我,还不放心娘家。她一直后悔,不该在大舅舅遇难关时没有拿出嫁妆田来,要是多凑些银子,也不会……不管你以后添置多少,这些都是老人家对娘家的一点心意……”

第七十一章 名份与迁居(上)() 
同样是桂家嫁出去的姑奶奶,有桂大姑那样迁怒老父母,恨不得对娘家落井下石的;也有桂家老姑奶奶这样,独生子被连累至死也会反省自身不是,放下不下娘家。

    这就是人心。

    桂重阳心中唏嘘,不好说拒绝的话了,倒是想起一事来,对梅氏道:“姑姑,竹表叔无嗣,咱们给表姐找个兄弟吧。”

    梅氏闻言,双眼一亮,随即又黯淡下去,苦笑道:“我何曾没想过,只是有大伯他们在,不会允的。”

    梅青竹有了名正言顺的后嗣,就可以收回被梅童生一房占去的宅子与土地。

    “作为过契的一个条件呢?写好字据,即便给竹表叔选嗣,也不涉及二房之前的宅子与田产,之前二房的宅子与田产都有梅秀才兼祧继承;前提是,梅氏长房不干涉竹表叔选嗣子之事,选嗣人选由姑姑与表姐商议定夺。”桂重阳稍加思量,道。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算是问题。

    梅童生父子看重的是二房之前的宅子与田,费不找因那个给梅青竹择嗣之事增加障碍。

    桂重阳相信,自己以后补偿梅家二房的,不会比那宅子与田地少。

    梅氏倒是没想到还有这个法子,毕竟承嗣继承家产与祭祀香火两个是相依相辅,没有分开的道理。

    想要越过贪婪的梅童生为梅家二房择嗣,似乎也只有放弃二房产业这一个办法。

    梅氏越想越觉得这个方法可行,立时想到一人来,忙道:“重阳提这个,可是看好小八?”

    “嗯!”桂重阳点头道:“我瞧他性子质朴,是个感恩念好的,调教好了以后能做表姐的依靠。加上他境遇艰难,那边的阻力应该也小。要是能过继出来,就让他暂时住咱们家,只当我多个兄弟,相伴着一起读书。等他以后能支撑门户,在分出去立门户,日子总会越来越好。”

    桂、梅两姓,几辈子的姻亲,不应该为十几年前的一件错误就断了往来。之前桂远拖累了梅家,害得梅家二房家破人亡,桂重阳希望能将梅家二房重新立起来。

    梅氏已是潸然泪下。

    世人最重香火,可是有梅秀才给叔父举幡,村里人就默认梅秀才承继梅家二房香火,就是梅氏族亲那里也说不出反对的话来,却是没有人记得还有个梅青竹没有香火祭祀。

    “若是此事成了,重阳你就是梅家的恩人!”梅氏哽咽道。

    桂重阳正色道:“父债子偿,天经地义,本就是我爹亏欠了梅家。续上梅家二房香火,好好照顾表姐与姑姑,让地下诸位长辈安心,这本就是我为人子当做的!”

    看着桂重阳瘦了一圈的小脸,梅氏不赞成道:“姑姑晓得你是有担当的孩子,可是往事已矣,即便想要补偿,也不是朝夕能成事,你还是个孩子,莫要心事太重,熬神损了身体,才是追悔莫及!”

    桂重阳目光有些迷离,声音缥缈:“可是,侄儿要是不做这些,不想这些,就不知道自己当做什么?我不记得我娘,一直跟我爹生活;可我爹就那么走了,就剩下我孤零零一个,我都不晓得我以后该如何?有了这些‘债务’,我才踏实下来,知道以后该干什么了……木家村挺好!”

    亲人死别之苦,又哪里是桂重阳一个人经过呢?

    梅氏的眼泪止不住:“这不是到家了?你还有姑姑,还有你表姐!”

    门外,过来帮桂重阳装箱子的梅朵脚步止住,她不记得娘,也不记得爹,可是……可是她有姑姑啊……以后还多了个弟弟。

    *

    一晚上过去,似乎有什么不一样,又似乎一切如常。

    桂重阳站在院子里刷牙,抬头看着眼前的柿子树,上面已经结开始结柿子。

    “姑姑,起屋子会不会伤了柿子树。”桂重阳回头道。

    之前梅朵可是说了,这个柿子树结的柿子甜似蜜,结一次攒下来能吃一冬,除了柿饼,还有柿霜吃,还能做柿子馒头、柿子糕,桂重阳可是盼着。

    梅氏端着吃食从厨房出来,道:“放心吧,那里不碍的。”

    早饭是小米粥与糜子与白面两合面饼,就着腌香椿、拌豇豆两道小菜。桂重阳看到糜子饼,想起桂二爷爷的话,说了高粱地补种糜子的事。

    梅氏点头表示知晓了,看看桂重阳,犹豫了一下道:“问清楚哪一天补种,你也跟着过去看看,不好做不知。”

    之前家里没有男人,梅氏姑侄,一个是寡妇、一个是未出阁的闺女,都不是能下地的,那二亩地便全托付给二房,如今桂重阳回来,十二岁,在乡下实不算小了,要是一点不过问就过了。

    桂重阳回来半月,参与了收麦、锄草两项农事,如今又要去见识一下播种,自然是乐意过去,立时痛快应了。他可是立志要做太平乡绅的人,怎么能完全不知农事?

    梅朵在旁边听见,看了桂重阳一眼,道:“要不要给你做个帽子遮一遮,上词割麦脸都晒破皮儿。”

    桂重阳摸了摸自己的脸,心有余悸:“用什么编呢?”

    “芦苇杆就行,等哪天凉快了,你去割几把回来。”梅朵道。

    饭桌刚撤下去,桂二奶奶与杨氏婆媳便风风火火到了。

    “收拾了没有,今儿就搬过去。”桂二奶奶的嗓门已经是那么洪亮。

    “别的都齐活,就是这屋子里的家具,怎么安置?别的还好,重阳那屋的书柜可是新的,搁在外头怕是糟蹋了。”梅氏道。

    桂二奶奶四下看了看,直接道:“这些箱子、柜子还是你姥姥、姥爷他们在世时用过的,多少年了,木头早朽掉了,哪里还能用?直接劈了烧火,那书柜搬到后院去,你二舅说了,西屋给老五他们叔侄两个做书房。啧啧!这庄户人家也收拾出什么书房了,没得叫人笑话!”说到最后,却是忍不住酸了一句。

    梅氏却是笑了,放下心来。

    想起昨天桂重阳提及的话,梅氏道:“二舅娘,二嫂,劳烦屋里坐坐。”

    桂二奶奶摆手道:“作甚?将零散的也收收,一会儿车来了。”

    倒是杨氏见梅氏欲言又止的模样,搀着桂二奶奶道:“娘,许是顺娘有话说呢。”

    娘几个进了西屋,梅朵在东屋帮桂重阳整理杂物,耳朵却支着听西屋的动静。桂重阳在旁见了好笑,小声道:“表姐紧张了?”

    梅朵瞪了他一眼:“贫嘴!”

    “这人还没过去就紧张,那一会儿搬过去怎么办?”桂重阳一本正经道。

    梅朵跺脚道:“还说!以后看谁给你收拾屋子?”

    桂重阳立时老实了,立时抱元宵去了。

    *

    西屋里,听了梅氏顾虑,桂二奶奶一拍脑门:“这真是老糊涂了,竟是忘了这个,今天诸事大吉,一会儿就将事情定下来!”

    杨氏在旁,也带了笑。梅朵是她看着长大的,是个柔顺能干的好姑娘,之前就差在嫁妆上,有了那五亩田,村里探问梅朵的不是一个两个。

    那是能传家的产业,杨氏自然也盼着事情早定下来,免得节外生枝。

    梅氏开口道:“朵儿的嫁妆,我来给预备,除了她那份田,我的那五亩地也让她带了去。”

    桂二奶奶皱眉道:“那怎么行?你才多大,总要走一步,好不容易讨回来五亩地,你还是自己个儿留着傍身。这绣花还能绣一辈子?有了几亩地,心里也不慌。十多年了,你一个人将侄女拉扯大,就是天大的养恩,还有什么预备的?让他们小两口自己扑腾去。”

    梅氏也道:“顺娘你自己留着,以后再走一步也好,一直跟着重阳过也好,也都有份口粮。”

    梅氏道:“就十亩,我与重阳商量过了,这也是他的意思。我手里,还有我娘带过去的五亩,留那个尽够了。”

    桂二奶奶还要再劝,梅氏拉着老太太的手道:“二舅娘,我宁愿做重阳的姑姑,也不想出去当人的后娘,您就让我享享侄儿的福吧。”

    桂二奶奶叹气道:“总不能老是一个人,你与你二嫂不同,她有春儿、秋儿两个……”

    梅氏笑道:“我不是也有朵丫头与重阳两个……”

    这会儿功夫,桂五、桂春、张大夫妇也来了,赶着张家的马车,帮老宅这边搬家。

    三人的衣服行李,梅氏姑侄两人的绣架等物,桂重阳的十来箱书,还有厨房的一些吃食,装了整整一把车。至于锅碗瓢盆这些,是不拿走的,明天开始起房后,按照规矩要包帮工的中午与晚上两餐,到时候还要用到。

    马车上装满了东西,大家就步行去桂二爷爷家。

    张大娘看着那一箱箱的书,望向桂重阳的目光也多了几分郑重。之前就晓得桂家这娃子是读书郎,可读书与读书还不一样。这么多箱书,就是梅童生家也未必有,让寻常百姓望而生畏。

    人人都有“盼子成龙”之心,张大娘倒不是想着一脚蹬天让儿子考秀才、举人什么的,那是寻常农户人家能供出来的吗?她三个儿子,之前家里日子艰难些,老大、老二都没送村塾,如今日子好了,小三子便与堂兄弟一起去村塾,却是顽皮,每次都念叨了不去,让张大娘头疼。要是都能跟桂重阳似的,安安静静,带点书香气儿,那张大娘就要拜佛了。

    “你们家小三儿真要去村塾读书,就不怕你大伯给穿小鞋?”张大娘快言快语道。

第七十二章 名份与迁居(下)() 
桂重阳跟桂五、桂春走在前面,听了喝一句,嘴角抽了抽。他想起来,就是张爷爷与张家人先叫他“小三儿”的。他能直接与江氏说莫要叫自己“小三儿”了,却不好直接跟张家人这样说,那样太不礼貌。

    梅氏道:“有老五在,他不敢。”

    至于小重阳之前以梅朵生母下落之事恐吓敲诈梅童生之事,没有必要对外人讲,梅氏便隐下未说。

    张大娘点头,倒是没有生疑。素来吝啬的梅童生肯掏出十亩地、十几两银,不就是看在桂五面上?就是李发财家,向来只有进的,哪里有出的时候?这回不是也乖乖地赔了杨木。

    因为这两件事,桂五在村里的威望倒是一直达到巅峰。就是与桂二爷爷家做了几十年邻居的张家上下,在桂五面前不敢太随意放肆。

    说话的功夫,就到了桂二爷爷家。

    江氏拿着扫把从上房出来,想要跟大家一起卸东西,被桂二奶奶止住:“这么多人呢,你好生待着。”

    饶是如此,江氏也不好真的抄手看着,便拿着小件东西,帮梅氏姑侄子收拾屋子去了。

    桂五、桂春等卸下行李,又回去老宅搬书柜去了。

    桂重阳依旧是与桂春同住,却不是在东厢,而是上房西屋。还是桂五提出来的,虽说只是暂住两月,可要是按照桂二爷爷安排,东厢两间屋子就要住五人,实在太挤了些,更不要说还有桂春与梅朵这未婚夫妇在,抬头不见低头见,到底不方便。

    桂春搬去西屋,就空出来一间卧室,不好让梅氏姑侄去住,杨氏便挪了过去,将自己的屋子腾出来给梅氏姑侄。

    梅氏带了几分不安,连声跟杨氏道谢。

    杨氏笑道:“都是一家子,外道什么?你们姑侄两个要支绣架,那屋也亮堂些。”

    梅朵跟在姑姑身后,不安中却是松了一口气。挨着住与一个屋住到底不一样,之前以为会与杨氏一屋住,梅朵一直提心吊胆。

    桂二奶奶直接去东屋跟老爷子说了写婚书的事,需要写婚书,还需要媒人见证。桂二爷爷想了想,拍板道:“宋家有婚书,请宋婆子来一趟!”

    这宋婆子是村里的媒婆,之前桂家因桂春的事托过她,却是推三阻四。不过眼下用着了,桂二奶奶也不会赌气不找人,便道:“那老婆子就走一遭!”

    到了堂屋,桂二奶奶直接去了西屋,桂重阳正整理书箱。

    桂二奶奶犹豫了一下,招呼桂重阳道:“走,陪老婆子去趟宋家。”

    桂重阳应了一声,随桂二奶奶出来。

    对于村上这个宋家,他也有几分好奇。宋家是木家村的老户,男子父子传承世代为医,女眷这里婆媳传承世代为媒人,还能替人接生,都有一技之长,是村里过日子离不得的人家。只是人丁单薄了些,比不上桂、梅、杨、李四姓人口多。

    桂二奶奶没有立时就走,站在院子里喊杨氏道:“中午再添两道菜,我带重阳去请宋婆子!”

    杨氏立时应了,又问道:“要不要单预备两只鸡出来?”

    桂二奶奶点头道:“中。”

    吩咐完儿媳妇,桂二奶奶这才带桂重阳出来,一边走一边道:“在村里过日子,有几户人家是不能得罪的,一就是这宋家。要不然没地儿瞧病去。镇上的医生死贵,谁敢去看哩。就算不看病,这家家都要娶媳嫁女添丁,也是离不得宋家!他家大孙子就在村塾上读书,以后你也能见着,和睦相处的好。”

    桂重阳应了,道:“不能得罪的还有旁人家吗?”

    “林家也要供着!”桂二奶奶道:“民不与官斗,林家有族人在京里做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