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族长压力大 >

第68章

族长压力大-第68章

小说: 族长压力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句话,杜七极爱听。他已经十二岁,自不是小孩子了。他挺了挺胸脯道:“嗯,我一会儿就家去跟爹娘说,放假这几日同你们两个一起学习。”

    桂重阳想起明日是十八,镇上食店开业的日子,便道:“明儿怕是不行,明儿我五叔的铺子开业,我们一家去镇上吃酒。”

    杜七闻言,立时带了祈求:“是不是小八也去?那就剩下我一个人,有什么意思,能不能带了我去?”

    本就是桂重阳的买卖,不过是为了少麻烦,暂时打着桂五的名号。桂重阳想要多带一个人,自然并不难。

    只是桂重阳不想惯杜七随意提要求的毛病,沉吟道:“那我问问家中长辈,看看许不许,你也问问你爹娘,到底是去镇上。”

    杜七还没说话,就听到远远有人喊“七哥”。

    正是之前跟在杜七身边的瘦小厮,之前杜七在县学读书时,小厮充当他的书童;如今回到村塾,没有人带书童,杜七便也不许瘦小厮跟着他。

    “七哥,太太喊七哥家去。”瘦小厮近前,恭敬地说道。

    杜七意兴阑珊,看着桂重阳与梅小八道:“我先家去,你们还在这边耍嘛?我一会儿再来寻你们耍啊?”

    桂重阳摇头道:“我们也家去。”

    杜七立时兴致勃勃道:“那别忘了帮我问问梅姑姑,看看明天能不能带我一同去吃酒。”

    “得赶大早呢的,估摸着卯正(早上六点)前就要出发。”桂重阳道。

    杜七立时道:“县学里有早课,我能早起,就带我去吧。”

    桂重阳已经说了要问长辈,自然不好直接点头,便道:“那你晚饭时打发人过来问一遭。”

    杜七欢欢喜喜,指了那小厮道:“好,好,到时候我让百岁过来问。”

    “百岁”就是那小厮的名字了。

    桂重阳点点头,众人一起离了河边,在路口作别。

    梅小八还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给二奶奶家送半条,二爷爷之前还提过黄鳝哩!”

    梅小八性子憨厚,加上是梅青竹的嗣子,桂春的小舅子,二房长辈对他都十分慈爱。他自是晓得好歹,也从心里亲近起桂家二房来。

    桂重阳点点头道:“你做主的,不过到底是杜七抓的,明儿咱们去镇上给他买些吃的。”

    梅小八口袋里也是有零花钱的,每个月三十个钱。梅小八性子疏朗,不是个小气的,遇到货郎也会给梅氏、梅朵买个绢花、零嘴儿什么的。

    梅小八点点头道:“那俺明天给杜七哥买绿豆糕吃。”

    两人说这话,回了桂家老宅。

    见杜七没有跟着回来,梅氏神色顿了顿,提着黄鳝,精神有些恍惚。

    桂重阳瞧着不对,打发梅小八去西厢温书,才追到厨房道:“姑姑,可是杜七有什么不对?”

    梅氏愕然,小声道:“你可是晓得了什么?”

    桂重阳正色道:“还能有什么?长辈们之前不是曾疑过杜七血脉吗?只是因杜七足月出生,对外的生日离大伯出丁有十一个月,才去了长辈们心中疑惑。可是杜家与村里往来的少,也没有几个人见过做月子的李氏,谁也说不好孩子生辰到底是什么时候。”

    “原来是这样吗?”梅氏点头道:“当初李氏做月子时,李家人去看过,可都说杜七八字轻,李家当初又刚死了人,杜里正嫌晦气,不让儿子见人。因这个,李老太太在家咒骂了好几天,我刚好听了一嘴。”

    之前觉得杜家的解释合情合理,如今看来不无漏洞。

    桂重阳道:“姑姑是瞧杜七与大伯有相似之处?”

    梅氏指了指桂重阳的耳朵道:“杜七有‘栓马桩’,你大伯也有。你见过杜里正几遭,留神过他有没有?”

    桂重阳回木家村快到三个月,总共见过杜里正三、四回、他素来几个记性好的,加上格外留心杜里正,自然是记得清清楚楚。

    “有,右耳前,黄豆大小的‘栓马桩’!”桂重阳沉思,回忆,带了肯定道。

    “啊?”梅氏不由傻了眼,这可怎么分辨?

    要是“仇人之子”,是一种对待;要真的是“桂家血脉”,那自然是另一种对待。如今这样,可怎么应对是好?

第一百二十三章 暗流(第三更求月票)() 
除非找到其他证据,否则杜七到底是杜家血脉,还是桂家血脉,就只有李氏心中有数了。

    “纸包不住火,仔细查,总有蛛丝马迹留下。还有杜七的痴肥有些不对劲,回头找个机会叫大夫看看,说不得有什么发现。”桂重阳想了想道。

    梅氏虽是外柔内刚的性子,可这涉及桂家血脉之事也没有其他好主意,只能听桂重阳的,不过还是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要是他真是桂家血脉,你们若是对峙起来,长辈们在地下也跟着不安。没有确定杜七身份前,你们叔侄想要动杜家,也勿要从杜七身上下手。”说到最后,已经郑重恳求。

    两人相处几个月,梅氏对桂重阳尽到长辈之责,多有关爱。可真要说起来,不过是移情,只因桂重阳是桂远之子、桂奶奶之孙。可要是杜七也是桂家长房血脉,梅氏肯定不能坐视同祖父的堂兄弟两个反目成仇。

    桂重阳心中有些不舒坦,可也晓得梅氏心中最重的是桂家长房传承。这个传承人是他,还是杜七,或许对梅氏都区别不大。

    不过桂重阳没有说什么,还是点头应了:“姑姑放心。”

    *

    杜家宅子,堂屋。

    杜里正坐在主位,李氏与杜七母子左右客座坐了。

    杜七正兴高采烈对父母提及今天行事:“梅夫子叫人传话,学堂放假三天,二十才开课。儿子就跟重阳与小八去桂家了,重阳家的书有那么多,比县学里的藏书室都不差。重阳跟小夫子似的,给小八留了作业,让他临字半个时辰,背书半个时辰;儿子也跟着临字了。重阳比儿子开蒙早两年,早就会时文,还叫儿子默了一篇点评了着。”说到最后,一副与有荣焉的神情。

    李氏狠抓着帕子,只觉得心塞,桂家那小子,比自己儿子还小半岁,凭什么来指点儿子时文?自以为是的家伙,恁是不讨喜。

    杜里正笑眯眯地听着,道:“他是怎么点评的?”

    “他说儿子走了弯路,多背些例文,不能说不对,可不能化作自己的东西,背再多,写出来也涩。还不若从简单的策论写起,再寻个好老师,一点点磨出来,府试可期。”杜七带了几分兴奋道。

    杜七打小就不是伶俐孩子,在袁氏学馆还有袁夫子耐心教导,等到了县学就是凑数的。

    杜七去年才十一,这个年岁才开始学经的大有人在,只是县学里都是生员,就是旁听的也多是过了府试的童生,像杜七这样的白身只有一个,自然被先生看轻。

    没有人认真教导杜七,却又嫌弃他不会做时文,就指定了例文让他背诵。这样下来,杜七的时文成绩能好才怪,少不得每次都是被鄙视批判一大堆。

    像桂重阳这样肯定杜七长处,指出他不足,还给出好建议的却是头一回。

    前有梅小八的勤勉,后有桂重阳的出众,使得原本都有些厌恶读书的杜七都生出认真读书的念头。

    李氏按了按嘴角,没有说话,眼中露出不以为然。

    杜里正却是笑了,道:“是吗?那以后你可要好好学习,爹一定给你找个好先生。”

    杜七忙不迭点头道:“嗯,我一定好好学。”

    杜里正欣慰点头道:“在外待了大半日,你先回去,晚上做了你爱吃的肉丸子。”

    “嗯!”杜七欢欢喜喜起身,想起一件事,道:“爹,娘,重阳他五叔的食馆明儿开业,他与小八两个明儿去镇上,儿子想要跟着一起去。”

    桂重阳对儿子的影响似乎大了,杜里正神色一顿。

    李氏道:“既是桂家买卖开业,桂家人肯定忙,你一个外人跟着凑什么热闹?”

    “可是小八也去呢,明儿又有假。”杜七不情不愿地道。

    李氏道:“梅小八成了梅家二房嗣子,寄养在桂家,自然会跟着桂家人,你不用学他。”

    杜七带了几分撒娇道:“娘,儿子想去,儿子都跟重阳说好了。”

    李氏一顿,还要再说,杜里正摆摆手道:“想去就去,不过是镇子上,又不是别处,只是得带了百岁。”

    百岁他老子就是镇上铺子的掌柜,是杜里正心腹之一。

    杜七却是犹豫了:“儿子是跟着重阳蹭吃蹭喝的,还带人好吗?”

    杜里正慈爱道:“作甚不好?到时候打发百岁寻他老子去就是。要是这都不行,你就在家里读书。”

    杜七这才点头道:“好吧。”

    李氏在旁着急,可丈夫已经决定的事,不好当面否定,等到杜七下去,才抱怨道:“老爷还真放心,就不怕桂家那小子存了坏心?”

    杜里正吃了一口茶:“不过是个有几分小聪明的小崽子,还能翻了天去。县学的事七郎心里不舒坦,好不容易有人让他乐呵乐呵,你当娘的还忍心拦着。”

    说话之间,是将桂重阳当成逗杜七乐的小玩意儿。

    李氏虽心中不安,可不好就桂家人多说什么,只道:“县学那边,就这样等着?”

    县学的教谕与先生都是举人出身,李氏自然还想要送儿子过去。

    杜里正冷了脸道:“老七回来,对方也没了后续,这是要我送上门去?我明儿去趟镇上,倒是要会一会到底是何方神圣!”

    李氏虽担心儿子,却是极信杜里正的,闻言就放下心来,少不得唠叨一句:“这村里除了梅晟,其他人也拿不出手,才显出桂家那小子,不知怎么就入了七郎的眼。还是早点送他去县学,省的跟着都学坏了。”

    杜里正不置可否,却想着明日食馆开业的桂五,露出三分笑。

    桂五回木家村两个月,给他添了多少麻烦。还真以为自己是“五爷”,回来耀武扬威一把就回去过安生日子了?做梦!

    杜七性子实在,桂重阳之前说了让他晚饭时打发人过去问,没等到晚饭,他就巴巴地吩咐百岁去桂家,还记得补上之前空手去桂家的礼,让百岁提了两条腊肉过去。

    桂重阳哭笑不得。

    肉是随便送的?腊肉在民间素来充当拜师礼。

    不知杜七是有意的,还是碰巧了。

    桂重阳接了腊肉,让百岁传话杜七,明早卯正前过来,到时候牛车准时出发,过时不候。

    杜七得了传话,心里欢喜,晚饭多吃个大半个肉丸子。

    看在李氏眼中,酸酸涩涩,心中纠结不已。

    *

    次日,因为怕赶不上车,不过卯初,杜七就抹黑来到了桂家。

    倒是将梅氏吓一跳,看到有人跟着才微微放下心。

    桂重阳看见百岁跟着,虽不意外,却是皱眉。

    今天过去一辆牛车,加上个杜七已经挤了,更不要说还有个跟班。

    杜七看出桂重阳脸色不对,立时讨好道:“好重阳,不带人我爹不让我去,我实没法子,担待则个。”

    “哼!”桂重阳轻哼一声了事,还能说什么?却是心里担心牛车坐不下怎么办?

    在桂重阳的要求下,桂家长房四人全员出动;桂家二房那边,除了桂二爷爷坚持不肯去之外,其他三口人也都要去;因为与张家关系好,邀请了张大夫妇过去吃酒;张家都请了,与桂家关系最紧密的杨家自然不能拉下,又邀请了杨金柱夫妇与杨武。

    桂重阳在心里一算人,额头冒汗。

    一辆牛车怎么坐得下?

    幸好稍一时,杨家父子过来时也是赶着车的。原来今日不仅借了张家的牛车,桂春还提前与杨家打了招呼,赁了杨家前院的马车一天。杨大娘家中有鸡鸭,离不开人,就让爷俩来了。

    马车虽不是杨家的,可是因杨家常赁这马车去送豆腐,倒是能直接上手赶,并不需要再要旁人家出人。

    十三个人,分坐了马车、牛车,走了将近一个时辰,终于到了西集镇。

    三个食铺都是同样招牌,挂了红绸,一路上看着就气派。

    张大娘跟在桂二奶奶、杨氏、梅氏在一处,啧啧称赞。

    一开就三个铺子,这样大的摊子,桂家真要发达了。

    杜七跟在桂重阳、梅小八、杨武几个在一处,也称赞道:“单看每个铺子都不大,不过这招牌都一样式的,一下子就气派了。”

    桂五、江氏都出来迎客,陪着的是桂秋、周丁香。

    来客中,有桂五的同窗,桂五过去在生意场上的朋友。请客的席面就放在中间那个店面最大的铺子,大家都喜气洋洋,等待吉时开业。

    吉时将至。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个女儿三个贼(第一更求月票)() 
几盘鞭炮早就预备好,只待吉时一到,就鞭炮齐响,正式开业。

    周边老百姓与路过的行人,看出这边要开业的模样,闲着的也都驻足眺望。

    “哈!老五,好气派的铺子啊!怎地,归宗改姓了,就不认我们这些穷亲戚了!”人群中,走来几个男女,为首是个面容轻减的中年人,面上带了讥讽,盯着桂五道。

    桂五眯了下眼,却没有意外的神情,迎了上去:“大姐、大姐夫、二姐、二姐夫、三姐、三姐夫。”

    原来,来的几个男女不是别人,正是江家三个出嫁女以及女婿。

    江氏是幼女,本就与三个姐姐差了岁数,更不要说桂五比江氏还小三、四岁。

    江大姐与大姐夫的长子与桂五差不多岁数,夫妻两个自然不将桂五这个童养婿出身的妹夫放在眼中。

    之前江家几个女儿、女婿因江氏夫妇无子,想要将儿子送到江氏桂五夫妻两人名下做嗣子,好继承江家茶楼。

    虽说三家推出来的都是亲外甥,可年岁大的与桂五夫妇相差不了几岁,年岁小的,也都十来岁,都有亲爹娘在,哪里是能养得熟的?

    桂五夫妇不同意,这几家就将桂五当成眼中钉、肉中刺,极尽在江老爷夫妻面前挑拨离间。

    就是桂五帮侄子桂秋找个学徒的差事,都成为“图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