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族长压力大 >

第81章

族长压力大-第81章

小说: 族长压力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的村民朴实,只想着自己不吃亏,拿回自家的那份;还有那等贪心的,少不得想要浑水摸鱼多占些。这是粮食,既能填饱肚子,也能转手卖钱的东西。

    因此,祠堂这边一片混乱。

    事关自家的粮食,杨氏哪里还顾得上买豆腐,立时急匆匆回家去叫人。

    等桂二奶奶与桂五过来时,祠堂的粮食已经去了一半。

    因为张家父子在,桂家的五石粮食都已经搬到一旁,只是桂家几口人暂时也拿不了这许多,就站在一旁看热闹。

    杜里正并不说话,几个族老拄着拐杖看着,一会儿呵斥这个,一会儿吆喝那个,嗓子都要喊哑了。

    随着今年免税的消息传出去,来祠堂的人越来越多了。

    除了男丁之外,不少妇人也带了孩子过来,祠堂里更加闹腾。

    等到中午饭时,祠堂里依旧乱糟糟的。

    桂二爷爷与桂春却是得了消息过来,都是满脸欢喜。

    五石粮食,可不是小数,还真是皇恩浩荡。之前听闻天子迁都,小老百姓都觉得事不关己,没想到还有这等好事掉到头上。

    爷孙两个推了独轮车过来,桂家几口人抬了几袋子的粮食,乐呵呵地直接往长房去了。

    梅氏姑侄闭门家做绣花,自然不知外头的消息。见到二房几口人过来,本还意外,待知晓原由,也都是眉开眼笑。

    人就是这样,明明这粮食本是自己交上去的,可既是退回来,总觉得占了大便宜。除了便宜之外,就是之前夏税的“欠税”的事始终是隐患,如今夏税都免了,那“欠税”之事自然成了笑话。

    “看来天子迁都,对百姓来说真是好事呢。”梅氏看着几袋子粮食,心满意足。

    按照规矩,不管夏税还是秋税,交的都是脱皮的米,而不是直接拿粮食交。

    长房名下六亩下田,十九亩中田。下田还好,收的是糜子;那十九亩中田,因为之前是佃户种的,租子也都给的梅家与杨家,长房预备交税的这几石小米还是提前买的。

    小米都是新小米,拿回来自家也正好能吃。

    不过当初交税,两房是一起交的,其中也有二房的六亩下田。下田是两亩算一税亩,这五石粮食里还有六斗是二房的。

    梅氏在拿了口袋出来,将这些分出来。剩下的四石多粮食,参合上糜子与米面等细粮,差不多够长房四口人一年口粮。

    “今儿重阳生日,晚上我们过来吃。”桂五道。

    梅氏自是无话说,立时道:“那感情好,重阳肯定欢喜。”

    因到了中午饭时,梅氏留二房几人在这边用饭。桂五笑道:“二嫂都预备好了,晚上我们再来吃好吃的。”

    梅氏就没有再留,目送着二房祖孙三代人离去,方回转过来。

    梅朵小声道:“姑姑,杜里正这回是不是丢大人了?”

    夏税不说,交的时候朝廷恩典还没有下来;可这秋税,别的村都没有开始交,就木家村习惯了每年早交,如今就坑了杜里正。

    杜里正说他消息得晚了,有的村民相信,有的村民则是压根不信。

    相信的人,要是多想想,就会晓得这其中蹊跷,杜里正在粮长与县衙那边,似乎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样有底气;不相信的人,少不得怀疑杜里正想要欺上瞒下,密下这一批粮食。

    不管怎么样,杜里正的威望都受到打击。

    杜家,不管是不是当年的幕后凶手,现下对“西桂”心存不善是真的。看着杜里正狼狈,梅朵自然巴不得看热闹。

    梅氏走到厨房,看着几石小米心满意足。

    其实大家交农税,像桂家这样直接交新粮的并不多。

    谁都晓得陈粮更便宜,只是因为之前杜里正拿了“夏税”的事坑了桂家一把,桂家不肯再留把柄叫他有话头说嘴,就交了新粮。

    因为之前有张家人帮忙,占着的也是新粮,相当于桂家并没有吃亏。

    然而祠堂那里,少不得乱糟糟的,为了挑抢粮食,大家脸红脖子粗,甚至还推搡动手起来。要不是几位族老都在,弹劾镇压,说不得就要出大事。

    即便最后没有出大事,可是听消息晚了的人家,难免就要吃亏的,明明缴税是新粮,现在得了陈粮,有的甚至里面还有半袋子米糠。

    人人都不肯吃亏,少不得咒天骂地。

    等到傍晚时分,村塾快放学时,祠堂还没有恢复平静。

    村塾就在祠堂附近,小学生们自然是将热闹看了个全。梅小八、杨武都高兴,能得粮食自然是好事。

    桂重阳早知晓有这一出,并不意外,只是有些好奇杜里正全无作为。

    其实这个时候,杜里正想要平息纠纷也容易,从自家粮仓拿住新米来,就能安抚了众人。

    可是杜里正没有安抚,任由事情发展,是不在意民愤,还是有其他缘故?

    “刚才‘东桂’的人闹呢,他家听到信儿晚,就剩下米糠了。”杨武才听别的小学生说完八卦,过来对桂重阳道。

    “东桂”与“西桂”的关系与矛盾,杨武晓得的清楚,才巴巴地告诉桂重阳。

    桂重阳的重点却不是“东桂”,而是“米糠”。

    收税是杜里正安排的人手,不会让人白糊弄了去,那这“米糠”的来路就说不清。或者只是哪个看守人一时贪心,用米糠换走了一包粮食,可在村民眼中,这就成了杜里正侵吞粮税的“证据”。

    人都要嫉妒之心,杜里正一个外乡人,呼奴使婢,压在村民头顶,大家就乐意?

    如今杜里正被打脸,说不得就有人跟着试探。

    “有意思了!”桂重阳自然自语道。

    之前生出那个换里正的想法,说不得眼下就得了契机。

    三人说话间,出了村塾。

    在路口要分开始,杨武一怕脑门,道:“差点忘了!”说罢,从书包里取出一块青布来,递给桂重阳:“今天不是你生辰么,这是我娘让我给你的,说让梅姑姑给你做件秋衣。”

    桂重阳没有接,道:“大舅娘的心意领了,表哥也没有新衣呢,还是拿回去表哥用。”

    杨武却是直接塞到桂重阳怀里,道:“给你就拿着,我上面有两个哥哥,捡他们的衣裳穿就行了。我没有什么送你的,等过些日子天冷了做个冰车给你耍。”说罢,摆摆手,快步走了。

    桂重阳想要邀请杨武去家里吃饺子的话还没来得及说,杨武已经拐弯不见了。

    桂重阳拿着料子,只觉得沉甸甸的。

    料子是寻常蓝色粗布,是新的也不是新的。是新的是因为没有裁剪漂洗,不新是因为边缘有些泛黄,这衣服料子应该压箱底一段时间了。

    村里的孩子,哪里有过生辰的?

    杨大舅娘多半是看在桂重阳是孤儿,没有父母可依,委实可怜,才留心着,送了东西贴补。

    可杨家的日子都不富裕啊,桂重阳又想起豆腐配方的事。

    等到了桂家老宅,眼见桂家二房都在,尤其桂五也在,桂重阳不由带了惊喜:“二爷爷、二奶奶、五叔、春大哥!”

    梅朵再旁边奉茶,不见杨氏与梅氏,两人应该在厨房忙活。

    两位老人点点头,桂五却笑着道:“最近上学怎么样?功课可偷看,我可得考考你。”

    桂重阳面不改色,心里却是晓得,这是有话与自己单独说,便接话道:“侄儿也正好有功课请教五叔呢。”

    叔侄两人与众人打了招呼,就去了书房。

    “地契到手了?”桂重阳带了惊喜道。

    “五十五亩!”桂五点点头道:“我分了二十五亩给二嫂,三十亩给老两口。”

    桂重阳想想就明白关键,道:“正该如此。”

    桂五道:“秋税的事杜里正吃了个大亏,还不知有什么动静,以后你多警醒些。”

    桂重阳应了,接着问道:“杨家方子的事,五叔可有章程?”

    桂五想了想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能想着用方子帮杨家一把是好心,可你想过没有,有一句话就‘法不轻传’,因为他们会觉得是白来的,不会珍视;就算是方子丢了,也只当自家没有运道。”

    “可杨家真的是精穷啊。”桂重阳皱眉道:“我原本也想过,要不然就抽成,算杨家买方子,抽个四、五年或多少两银子后,这方子就彻底归杨家。要不然这生钱的东西直接给出去,倒是怕杨家人忐忑多想。后来又觉得太麻烦了。”

    桂五摇头道:“麻烦什么?这才是真省事呢。正如你说的,这样的好处让杨家人白拿,杨家人心中也不安生,生怕你什么时候反悔或再给了旁人,还不如好话赖话说到头里,省的费力不讨好。”

    桂重阳眉心舒展开来,点头道:“那就这么办。只是不能跟杨大舅谈,杨大舅心肠太软,是个没主意的,还是跟杨威谈。”

    桂五赞同道:“对,还有杨氏兄弟的利润分配,你也问清楚,这样以后几兄弟也不会为了这个反目成仇。”

    桂家帮到这个地步,要是杨家还提不起来,那也是没有法子的事。

    杨家的事情有了定论,桂重阳才松了一口气。

    恩义也是债,得太多的恩义,也是要还的。

    有的人天生喜欢占便宜,也有人如桂重阳一样,占了便宜就难受的。

第一百四十三章 意外的选择(第二更求月票)() 
晚饭极丰盛,杀了一只鸡,还有桂二爷爷下猎夹逮的一只野兔。栗子炖鸡,酱焖野兔,两道大菜,外加上红烧豆腐与醋溜白菜,主食就是梅氏早晨许诺答应香菇馅的饺子。

    因为桂五今天不回西集,饭桌上就又多了酒。

    桂重阳守孝,梅小八还小,就桂五、桂五陪着桂二爷爷吃了好几盅。

    五十五亩地,桂家二房终于有了产业,怪不得桂二爷爷心情大好,一不小心就吃多了。

    “再不敢想有今天的日子,桂家总算是起来了。”桂二爷爷老泪纵横道。

    梅小八年岁小,可也晓得原来“西桂”是出了名的穷,所以爷奶才可怜姑姑,让自己往这边偷送些小鱼小虾什么的,可是自从桂五、桂重阳叔侄回来就不一样了。

    桂春心里酸酸涩涩,桂家从富裕到贫穷,他都是经过的。他既是欢喜家中多了田,以后不用再为吃吃穿担心,不过多少也有些挫败。好像每个人都很努力,叔叔、弟弟与堂弟,只有他没有什么出息。

    之前重阳问桂春以后想要做什么,桂春也琢磨了些日子,可除了侍候庄稼,他也不知该做什么。

    只是桂春也明白,只侍候庄稼的话,裹腹容易,其他却难。

    等到了弟弟与重阳熬出来,他这个做兄长的,说不得还要靠着两个弟弟照拂,所以桂春心中也有些不甘,有点小想法。

    只是到底可不可行,桂春还想要与桂五、桂重阳商量一下。

    “死老头子,喝了酒就开始作,唠叨这些作甚?”桂二奶奶也在炕桌上,眼见着老伴失态,面上多了不自在,拿了帕子在桂二爷爷脸上抹了一把,嘀咕道:“可不许再喝了,叫孩子们笑话。”

    桂五吃了一口酒,道:“娘,别拦着,我爹高兴呢。”

    桂二奶奶轻哼一声,到底是不拦着了。

    “大哥,老三啊,你们走了这些年,也该安心吧。”桂二爷爷哽咽道:“咱们桂家的苦日子熬过去了,桂家起来了!”

    桂家真的起来了吗?桂重阳听着,却不似桂二爷爷那样欣喜。

    有个杜里正在,虎视眈眈的,桂家能就此安生才怪。如今看似稳当,实际上桂家依旧经不得风雨飘摇。

    桂重阳与桂五叔侄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担忧与沉重。

    没有真正摸清楚杜里正底细时,本不该轻举妄动,可杜里正的作态,又没有给桂家选择的余地。

    一顿饭,吃到天色全黑才散。

    桂二爷爷走路已经不稳,由儿孙扶着回二房去了。

    明明是一顿欢欢喜喜的生辰宴,因为桂二爷爷醉酒,闹得大家心情都很沉重。

    送走二房人,梅朵直接拉着梅氏去寻桂朝阳:“杜家那边,咱们就这样干看着,能不能落井下石?”

    孔圣人都说过,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女子更容易记仇,梅朵想起这杜家可能是几家变故的罪魁祸首,心里就跟着了一团火似的。她只恨自己不是男子,否则说不得确定了杜里正是仇人后,就直接拿了刀去捅了杜里正,一命换一命更痛快些。

    桂重阳摸着鼻子道:“里正之位不是不能换的,只是要推出合适的人来。”

    桂家肯定不行,与村民关系才缓和;剩下就要寻到德高望重之人,对方还要有争里正之心。

    梅朵眼睛一亮:“梅家与李家!”

    两家是杜家姻亲,又是木家村四家老姓之一,族人众多。

    梅氏到底年长,摇头道:“怕是不成,杜里正当年能够当上里正就蹊跷,官府要是没有人的话,他一个外地人如何也做不了里正。”

    梅家有两个秀才公,确实多几根底气,可两个秀才公是杜里正的两个女婿。要是两人倒戈,梅家其他人压根没有竞争之力。

    至于李家,人多是人多,可到底没有官场上的关系,比梅家还弱几分。

    “未必就真的换上哪个,主要是挑起众人的相争之心,就是‘东桂’那边也可以拉下水,谁让他们男丁多呢!”桂重阳想了想道。

    大家想要争里正,就会少了对杜里家的畏惧,杜里正的威望就更低了。

    梅朵闻言笑道:“正好,就让他们‘狗咬狗、一嘴毛’!”

    *

    这一晚,木家村很不平静。

    得了便宜的人家,看着自家仓库里的新米眉开眼笑;吃亏的人家,少不得阖家不安生,在外不敢说,关上门问候杜里正家的长辈。

    最后悔的就是之前佃了梅氏那十五亩地的人家,早晓得夏税还退回来,他们作甚跟着杜里正后头去得罪桂家与梅氏?

    *

    杜家宅子,杜里正在书房,大半夜的泡了三泡茶。

    吃了这么个哑巴亏,杜里正心里如何能不恼?只是他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