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金融帝国之宋归 >

第164章

金融帝国之宋归-第164章

小说: 金融帝国之宋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夫君的娘子不是什么话都要听他的吗?反正我娘亲就是这样做的。”欧阳兰兰说道。

    这时候,林青柔想起了她的娘亲林氏,对待林老爹可是不是百依百顺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听从丈夫的安排的。

    “那你就不问问夫君的马车能不能睡下我们这些人啊?”张惜惜说道。

    “睡不下可以摞起来啊?”欧阳兰兰笑道。

    “那就妹妹和夫君摞吧!”张惜惜笑道。

    “姐姐好坏!”欧阳兰兰轻轻打了张惜惜一下,惹得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这天晚上,他们夫妻六人的确是在刘永的马车里睡的。没有出现摞摞的现象,挤在一起反而很热乎。刘永在中间,两边是林青柔和最小的欧阳兰兰。然后是云儿和张惜惜,再就是苏二娘。

    这时候,刘永就嫌自己的胳膊不够长了。

    就这样,晓行夜宿,过了数座大山,走了近二十天,到达了黔州。

    一行人真的很疲惫了,车队的马匹也很疲惫了。

    黔州的知州热情的接待了刘永。黔州比较穷,酒宴也就不比其他的地方了。刘永也不挑剔,因为他并不在乎这些。

    当晚,一家人很早就回房休息了,第二天都睡到了日上三竿。这才算是解乏了。

    第二天,知州又陪同刘永考察了银行,这里的银行的生意似乎也差了许多,这和当地的经济有关联。

    但是这并不影响整个银行体系。再差也还是赚钱的。

    在黔州修整了五天就又出发了,下一站就是三百里外的重庆府了。那是个大城。更是西部的重镇。而皇家银行的西部的总行就设在了那里。这是刘永重点视察的一个地方。

    但是山路还是一样的难走啊。怪不的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话一点儿也不假。

    车队在逶迤的山路慢慢的行进。这山景看多了也就腻歪了,一个个都有些无精打采了。好在距离也只有三百里,走了四天也到了。

    刚到重庆府地界开始下雨了。

第348章 大雨() 
重庆府的知府自然是大摆宴席安排刘永一家人。刘永也对这里十分重视,这里可是大宋朝廷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的地方。

    第二天,刘永就给知府等一众官员开了会,通报了朝廷的一些政策和希望。开会,这还刘永一路上一来的第一次。这也反应了朝廷对这里的器重。

    开完会,又视察了重庆府的各部门的工作,当然了,目标也都是在税场和榷货务等地。这样就视察了两天的时间。

    这几天里,重庆府的雨就没断过。林青柔等人想出去游玩儿也就没了心情,每天就在驿站里呆着,互相说说话倒也不寂寞。

    刘永就忙了,冒雨也要视察银行,这里掌控着整个西部的分行。所以十分重要。刘永要看看有没有坏账的问题。其实,作为银行来说都是会有坏账的。但是在重庆府这里却没有一桩。

    其实,如果像这样大的分行都没有坏账,那就说明整个大宋的银行里都没有坏账。这自然是得益于皇家二字,和体系对风险的把控。把坏账降到了最低。

    视察完银行,刘永自然也要视察自己的酱坊和专卖店。

    这里的销售额就很大了,是整个西部最大的。可刘永也发现了一点儿问题,就这这里的工人有些消极怠工的意思。通过了解,酱坊里的管理有点儿问题。他们没有像其他的酱坊实行多干多得的激励方法。

    刘永立刻着人进行改进。

    他不清楚,为何就是这重庆府没有实行统一的管理呢?后来他知道了,是坊长私自做了决定,便形成了吃大锅饭的状态。

    刘永便毫不留情那这位坊长给拿下了,然后又提拔了一位新的坊长。

    刘永觉得,这次的视察值了,其实在别的地方也发现了些小问题,只不过嘱咐一下坊长和掌柜的就可以了。

    后来,刘永知道了,这位坊长是林花郎提上来的。看来这林花郎还是不太靠谱啊!不知道眉州城那里怎么样了。

    在重庆府视察完就过了五天,而且这雨就一直没停过。刘永就又待了两天,雨算是终于是停下了。但是天还是阴的。

    难得不下雨了,刘永赶紧带着娘子们出去逛逛。这重庆府依山而建,嘉陵江穿城而过,风景很是壮美。

    连吃带玩儿又过了两天,然后又修整一天,趁着不下雨赶紧开拔,直奔眉州城了。这里距离眉州城至少还有九百里路。路上好走的话也要十几天。

    可是,路上真的是不好走,因为他们出了重庆府,刚走出五十里路就又开始下雨了。开始下的很大,大风刮着暴雨,都冒起了白烟。

    刘永赶紧下令停止前行。

    好在刘永的这些马车都是能工巧匠做的,并没有出现进雨的情况。但是这样一来,一些生活物资就被雨水给淋湿了。

    比如,晚上做饭的烧柴就湿了,而且这里还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而这大雨足足下了半个下午。直到晚上才停下。

    大家也都饿了,刘永就下令赶紧做饭。但是湿了的柴火就是点不着。没办法,大厨们只好给刘永一家人做了冷盘。将就着胡乱吃了一顿,当着第二天晴天,好把烧柴晒一晒。

    可第二天,尽管不下雨了,但还是阴着天。

    刘永下令把烧柴打开亮着吧,然后继续行进。他现在是真想赶紧到眉州城了。不光是他这样想,所有的人都这样想。

    好歹在中午,一家人吃到了热乎的饭。由于天始终阴着,有两个小丫鬟淋了雨就生病了。好在刘永还带了个郎中,也带了药,吃了两幅药就好了。

    就这样一会儿下雨,一会儿不下的,但天总是阴着的,又走了三天。这一天总算了进了一个村子,刘永赶紧找来村保,让其安排房间,给所有的人休息。

    马也该休息休息了,因为下雨的原因,路上是又湿又泥泞,马匹也就比往常累多了。

    问过村保,得知这里距离眉州城还有四百里路。

    刘永又问村保知不知道眉州城那边下没下雨。村保说道:“大人啊,我听村里去那边贩货的人回来说啊,那边的雨下的更大呢。”

    刘永一听便吃了一惊。但他也只是想着路难走的事。不过好在到了这里就进入了平原,路也平坦了。

    但即便是下雨他们也要赶去眉州城。

    当晚,村保就给刘永以及家人准备一桌酒席,那烫好的米酒喝进肚里热乎的很。到这里吃的饭菜就和眉州城差不多了。多咸多辣,也多甜,他觉得味道儿其实比临安府的好一些。

    吃完了饭就休息,刘永期待着第二天能晴天,因为自从进了重庆府他们就没见过一个晴天,现在他们都忘了太阳长得什么样子了。

    由于没有阳光,大地的湿气不断的上升,即使是不下雨,在户外站上一个时辰,衣服就会变成湿的了。

    好在,他们睡觉休息的屋子里都点了火堆,驱除了屋里的湿气。睡觉也就睡的踏实了。

    第二天,又开始下起雨来,而且还很大,刘永的车队就没办法出发。只好又住了一天。这时候,除了小孩子还有兴致,大人们就一个个都变得愁眉苦脸了。

    刘永为了缓解这沉闷的气氛,就让大厨做些好吃的,有了好吃的就可以让人们暂时忘记旅途的烦闷了。

    下大雨,村里的人也没处活计,就待在家里,这个请刘永吃酒,那个请刘永吃酒,好在刘永的酒量大,不然刘永一天之内恐怕不知道醉几回了。

    这场雨一下就是三天,刘永等人也就等了三天。

    第四天,与终于停了,村保携着所有村民给他送行。

    “现在到了雨季了,大人路上小心啊!”村保嘱咐道。

    刘永点点头,心里想:没想到,三个多月过去了啊。真快啊!

    辞别了村保,刘永的车队继续往西行去。路虽泥泞,但还算是好走。这回路上的村子也多起来,路途也就没有那么艰苦了。

    而且走了两天,天只是阴着却没有下雨。

    但是就在第三天,刚到眉州城的地界,又开始下雨了,而且还很大。

第349章 难民() 
但是刘永还是下令继续向青神县进发。

    车队在大雨中蹒跚前行。

    就当快要到青神县的时候雨变得小了,可有人来报说前面的路被大雨冲毁了,车队只好绕行。

    绕行就绕行吧,总不能等在路上,而且还没有人来修路。

    于是又绕行,好在雨势下小了,但由于绕道而行,当要进入青神县的时候,路上忽然多了很多人,他们都相扶而行,衣衫褴褛,一看就是难民。刘永赶紧让人去问问是什么情况。

    来人回报是说这些都是因大水逃难的难民。

    “怎么这青神县发大水了?”刘永问道。

    “回大人,是的,整个青神县,包括眉州城都被大水淹了,不过由于青神县城的地势较高,并没又遭受大的损失。”护卫回道。

    “那眉州城呢,眉州城的情况怎么样?”刘永有些着急,因为眉州城里还有林青柔的父母和他的酱坊。

    “他们都是难民,具体的情况他们也都不知道,要问情况还得进城去问知县。”护卫说道。

    “好,我们就赶紧进城。”刘永说道。

    而此时林青柔也打开了车窗惊慌失措的观看,周围几乎是汪洋,她心里便隐隐有些担忧。

    车队继续往青神县进发。到了青神县城门前,发现这里聚集了更多的难民。而城门却紧紧的关着。地上的水已经没过了半个车轱辘。

    看来这场水灾情况严峻。

    刘永下了马车,踩在水里游目四顾,可谓是一片哀鸿遍野。

    刘永问自己的护卫,城门为什么不打开。

    “回大人,好像是从不让这些难民进城。”护卫回道。

    “怎么能这样,你去给我把门叫开。”刘永说道。

    “是。”

    护卫去了,这时候,刘永骑马走来,然后翻身下马。

    “大人,看来这水灾挺厉害啊!”刘强说道。

    “是啊,但不知道眉州城怎么样了,还有河口村。这样啊,你去派两个人骑马,一个去眉州城打探情况,一个去河口村,看看我的老宅怎么样了。”

    “好的大人。”刘强现在就是除了苏二娘的主要的贴身保镖,其实送苏二娘嫁给刘永后,他就是刘永的贴身保镖了,而刘府的安保就嫁给他两个兄弟。

    城门被叫开了,一个小兵出来。刘永的护卫说朝廷的户部侍郎刘大人到了让他们赶紧开门迎接。

    那小兵不敢私自开门便回去禀报了守城的军官,军官不敢怠慢又赶紧去面见知县,知县一听是朝廷的三品大员,吓的赶紧亲自出城迎接

    当打开城门,知县早已经让士兵扇形散开挡住要进城的难民。

    知县一看来人正是刘永,当时就喜笑颜开,可刘永却白了他一眼,上了马车进了城。知县跟在后面看到刘永的脸色不对便有些战战兢兢了。

    其实城里面也又很多难民,这是刘永所没有想象到的。而且城里也进水了,一些士兵正在紧张的挖渠疏通水道。

    刘永直接让马车行到了县衙门前。下了马车就进了衙门,衙门外挡有沙袋,衙门里面并没有进多少水。

    刘永进了大堂就端坐在了案后。刘强便威武的站在了刘永的身边,手里握着刀柄。知县战战兢兢的跟进来,还有押司等一杆县衙的公务员。

    而林青柔等人则被人安排进了后堂休息。

    “王知县,我问你,你为何不让那些难民进城?”刘永直接发问。

    “刘大人,你有所不知啊,不是下官不让他们进来,实属是外面的难民太多了。如果都进来,后果将不堪设想了啊。”知县回禀道。

    “有什么不堪设想的?”刘永问道。

    “刘大人你也看到了,现在这城里到处都是各个乡村的难民了。如果不节制着让更多难民进来,那就要挤破青神县了。到时候一旦爆发瘟疫,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王知县回道。

    刘永听他说的也有些道理,便问道:“那外面的难民的吃饭问题你想没想办法?”

    “这个,下官每天午时给他们发粥,但是,县里粮库的存粮已经不多了。今天就只能是稀粥了。再过两天,恐怕是稀粥也没得吃了。”王知县说道。

    刘永听完,立刻皱起了眉头。他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那你知道眉州城的情况吗?”刘永问道。

    “眉州城啊,情况好像也好不到哪里去,关键是现在青神县通往眉州城的路给冲毁了,阻断了交通,下官昨晚派去打探消息的人到现在还没回来呢。”王知县说道。

    刘永站起来,走下来,在大堂里来回踱步。

    “王知县,县城里的粮食还够几天的?”刘永忽然问道。

    王知县看着吴押司,吴押司回道:“回大人,最多就够四天的。”

    “四天,四天。那居民门就没有存粮吗?”刘永又问道。

    “还有什么存粮啊,都被水给冲了,要不是县衙的粮库大,不然也都会被冲走的。”吴押司说道。

    刘永点点头,看来这场洪灾的确很严峻。

    “王知县,究竟是哪里发了水?”刘永问道。

    “回大人,是思蒙水啊。这一个月来天天下大雨,导致思蒙水河水大涨,把周围的村落都个淹了。死了不少的人啊!”王知县回道。

    “那现在水势控制住了吗?”刘永在问道。

    “现在下官已经动员了县里的所有兵卒前去河边堵水去了。水势已经得到了控制。要不,就这青神县城也是要被淹的。”王知县回道。

    “好,你干的不错,但是要赶紧想办法弄粮食。解决这些难民的吃饭问题。另外,你要弄一些帐篷,给城外的那些难民使用,不然这样的天气他们一定会生病的,到时候爆发瘟疫那可就不好办了。还有,你现在就组织县城里所有的郎中,去城外你给生病的人看病。以防万一。”刘永吩咐道。

    “是的大人。”王知县说道,又对吴押司说道:“你这就去办,让所有的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