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金融帝国之宋归 >

第282章

金融帝国之宋归-第282章

小说: 金融帝国之宋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爱妃所言,有希望就是好的。人有了希望就会有动力。只是现在还不清楚北面鞑奴的情况。”

    欧阳兰兰说道:“陛下,么臣妾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刘永笑着说道:“爱妃但说无妨。”

    欧阳兰兰说道:“陛下,臣妾以为,对鞑奴的战争越快越好。”

    这句话让刘永微微一惊,他问道:“哦?爱妃具体说说。”他没想到欧阳兰兰会有这样的见地。其实刘永最近也在想这个问题,等到鞑奴养精蓄锐之后无疑也是放虎归山了。二来,鞑奴属性是野蛮暴躁的,也很有可能为了缓解国内的矛盾而主动出击的。

    这个刘永倒是不怕,他怕的是自己韬光养晦了,却也给了鞑奴发展的机会。这就是他这几天来常常考虑的事。

    当然了,这些事他可以回到天安府进行朝议的。但是他自己心里必须有数,而且最好能自己决定出来的。到了朝议最后还是要靠他拍板儿定夺的。

    对于重大的决策,皇帝是要承担责任的。但是这是朕的天下,朕说里的算。但是为了自己的将来,一定要做出最好的,最正确的决策。

    在同州刘永呆了两天就出发,虽然是考察,但归途也是急切的。

    在马车上,刘永还想着欧阳兰兰对他说的话。

    欧阳兰兰说道:“臣妾以为,不能给鞑奴太多的时间。虽然时间对于我们华汉来说是宝贵的,但是臣妾却觉得时间对于鞑奴来说更加的宝贵。按照鞑奴人的秉性,我们夺了他们的江山,他们是不会无动于衷的,正常来说他们一定会立即打过来的。”

    “那他们为什么不打呢?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打不起。但是他们不可能就此作罢,他们只是需要时间而已。这是臣妾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还请陛下莫要当真。”

    欧阳兰兰之所以最后这样说,是因为她知道,后宫是不能干政的。

    但是,刘永一点儿也没有埋怨她,反而对她另眼相看了。其实,对于欧阳兰兰的见地,刘永并不感到意外。在眉州城的知州府中的那场家宴上,刘永就看出了欧阳兰兰的政治见地是不俗的。

    此刻他想着欧阳兰兰的话,心中已经有了决定。但是这个决定还要回到塌方和朝臣们议论一下。南非的金子还是能保证一场对鞑奴的全面的战争的。

    国家百废待兴,可外部环境却是险恶异常。是战是和,是苟延残喘,这其实是一个政治家最为困难的决定。尽管刘永的情况没有那么的严重,他还有金子的保障。但是他还是不敢冒险。

    一旦战争全面打开之后,不确定的情况太多了。

    要打就打把握的仗。

    刘永心里清楚,那鞑奴也在做着准备,他们西征的主力大军是一支能征善战,经验丰富的军队。尽管自己有先进的火器。但是仍然不能轻敌。

    本来北方就是鞑奴的根基之地,而这南方则是他们势力薄弱的地方。自己能顺利的那些这天江以北的地方,也只是侥幸而已。

    一旦再次开战,侥幸就不存在了。

    鞑奴能征善战,持久战是不免不了的了。

    但是刘永不怕打持久战,他清楚,就凭鞑奴的资本,没有能力打持久战。但是战争打起来,什么样的走势就不是两方说的算的了。

    其实,谁也不想打持久战,这是艰苦的马拉松,是最劳民伤财的。天江以北大多数还是汉人,到时候就苦了他们了。

    再走,刘永下令不再向南了,直接向东,一路考察。

    这一天,就来到了中部的曲州府了。这里的情况还要好一些,一些手工业已经开展起来了。而且府衙的财政也有了盈余。

    刘永比较满意,至少还有不惨的地方。

    其实他不知道,遭受鞑奴打击厉害的地方就是东西两面。而中部则好一些。但是中部本来就是手工业薄弱的地方,而现在也是鹤立鸡群了。

    但不管怎么样,总算是有了看着像样的地方了。

    这一路上以来,刘永的心情也损失好了些。其实,他的心情主要还是为国家的经济担忧造成的。

    心情不好?其实也不是,对于刘永来说,他是知道困难的。他早就有了准备了。扰乱他心情的还是老百姓。他想看着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因为这都是他的子民。

    心情好了,就亲自到这城中换了转,学着欧阳兰兰的样子去找人攀谈,听到都是夸赞他的,心里自然美滋滋的。

    看来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不是很高了,用该是崇高的。百姓们已经奉她为神灵了。

    不过自从听了欧阳兰兰说的休仙的事之后,他的心里已经是蠢蠢欲动了。做仙人可以长生不老。这很有诱惑。最好让妻子们一起修炼,一起升仙,岂不是妙哉?

    他越想越高兴,不过这都要等着打败了鞑奴之后再说了,现在还不能考虑这八字没一撇的事。

    现在只能考虑国家和对鞑奴的战争。

第618章 归途(六)() 
中部的几个省份,情况都比较好,刘永也就不用挨个考察了。下令车队专挑近路回天安府。

    但是古代的道路都比较尿性,几乎没有好走的。即便是官道也都是坑坑洼洼的。这和刘永从天安府去眉州城的时候可是不一样的了。

    那时候,各级地方衙门知道皇帝要出行,早早儿的先把皇帝要走的路修好了。所以道路都是很平坦的。

    而现在的道路则露出了本来的狰狞的面目了。

    尽管在历史上,大华的官道可能是最好的,但依旧不能算是好。风大起灰,下雨泥泞,再加上几时年的战争,早已经让本来还凑活的道路变得面目全非了。

    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这是刘永懂得的道理。下一步他要号召全国修路,这样也能加速商品的流通。

    只生产商品是不行的,必须要让商品在全国的范围内,甚至是世界上流通起来,这样才能提高国家的经济活力。有了活力也就增加了国库的收入,朝廷再拿出钱来反补百姓,做好保障系统,以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此时作为古代的,一个兵戎为王的时代,经济问题没有那么复杂。由专业人士操作起来自然是事半功倍的事。

    由于道路的问题,刘永的归途走的并不顺利,因为颠簸,欧阳兰兰,张惜惜,马妙珍,等几人都吐了。

    刘永不得不下令车队慢慢儿的行进,遇到州府也只好停歇了。

    不过也好,顺便昭告这些州府,立刻着手修路。但是路不能乱修,要的懂得规划,集中资源,把力量用到刃上。

    这些州长府长县长的立即组织修路。刘永给他们的规范是以自己的省为基本,每个州府之间必须要有一条高级的官道叫做官道。州府和县衙之间有次一等级的叫做省道,剩下通往乡村的就叫做乡道。

    至于道路的标准官道一定是要高标准的,最好都铺上石板路。这个是刘永的一个想法,他知道这样会增加修路的陈本,但是如果全国真的修建一条铺了石板官道,到那时,再从天安府到眉州城至少要缩短三分之一的时间。

    那可就是大大的提高了物流效率。这在古代可是一种创举。但是都用石板也有很大的问题,一个石材不好运输,二来施工难度大。

    刘永想要是能又柏油就好了。他记得学习化学的时候学过的,但是也只是一笔带过的。他学的是文科,这些东西还真不太懂。只知道柏油是用柏科树木燃烧后溢出的树脂。

    关于石板路,州长高官的还是有些异议的。当然和刘永的担忧是一样的。

    最后,刘永让他们先对官道进行设计,至于用什么材料,等他回到都城天安府再做决定。

    此时,刘永已经在心里有了研究柏油路的想法。火枪火炮都能研究出来,柏油路也一定能的。他有这个信心。

    最后,他就得对于修路的事有些操之过急了。他在走到西江省的兴隆府的时候,他又不得不立刻下发诏书,让西边他路过的几个省赶紧停住施工。暂时先搞设计,至于修什么路要再等朝廷的下发的诏书。

    这里距离天安府就不远了,兴隆府也是个大城,林青柔等人不免又要游览一番了。

    而刘永则关心当地的经济和民生问题。这里的情况并不是太好。刘永也就见怪不怪了。他心里的想法是,五年后让整个华汉变个样子。

    到那时候他哈要游览一边这大好河山。看看自己的大手笔。想想这些他就豪情万丈。最好在这五年里能把北面的鞑奴问题解决了。这可是关乎到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

    刘永清楚,此时的华汉周围的安全环境十分的糟糕。

    周围原来的一些小国家都已经被鞑奴占领,成为了鞑奴的附属国。比如西南的理越国,还有西边的西噃国和夏国,都有鞑奴军队的驻扎。

    华汉东南面相大海,实际上是被鞑奴三面包围的,安全环境不容乐观。一旦鞑奴命令他的藩属国联合攻打华汉,那可就是三面楚歌了。

    但是,刘永又没办法和那些国家展开外交。这些鞑奴的藩属国也不敢。华汉初建成,那些藩属国是不敢贸然改变国策的。不然就会有被灭国的危险。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能做到能打一场全面战争的准备了。

    想到这儿,刘永只能苦笑了一番了。

    但是他认为自己就是一棵石缝中的小草,有极强的生命力。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天后,他的车队回到了天安府。

    总理大臣陈安率领众臣僚在西昌门迎接。

    车队缓缓驶入了天安城,受到了百姓们的夹道欢迎。

    欧阳兰兰,云儿,张惜惜等人更是兴奋之极。尽管家乡是眉州城,但是这里才是她们的家。三个多月的时间,她们有些想念皇宫的生活了。

    进了皇宫,刘永的那四十几个婕妤美人们都来参拜皇帝。有五个已经大肚子了。刘永得知后,立刻传旨升级赐宫殿。

    在古代,母以子贵,这个刘永也是改变不了的,他也只能是照做。

    晚上,刘永把那五个怀孕的姑娘召在一起,亲自接见了她们。当然了,皇后娘娘林青柔也是在场的,他们怀的可都是龙胎。不可怠慢。

    林青柔是后宫之主,自然是关心她们的生活。让她们安心保胎,安安稳稳的把龙子生出来,就算是大功一件了。

    这五个姑娘自然的高兴的不得了,虽然在这宫里做换个美人,婕妤什么的也是和舒服的,但是升了级别,成为嫔了。高兴是自然的了。

    这五人回到皇帝新赐的宫殿,尽管你不能和皇后贵妃,宁妃的宫殿相比,但也是很好的了。毕竟有了更加私密的空间了。而皇帝也可以亲自来此宠幸她们。也有了一种小家的感觉。

    想想也是一件很温馨的事。

    五人不约而同的把这个好消息写信告知了自己的父母,父母们跟着她们一起高兴。女儿有了皇子,那他们做父母的地位也会跟着能提升的。

第619章 鞑奴的动向(一)() 
后宫的事暂且不提,只说第二天的朝会。

    刘永坐在龙椅上接受了百官的跪拜。

    “都起来吧!”刘永在这朝堂上说话就是这么的随意,因为他不想把一个可以谈事情的朝会弄得紧张兮兮的。

    他觉得轻轻松松的环境会让这些大臣们畅所欲言。

    这的确是有效果的,这这样一说,这些大臣们,每个人的脸上都轻松了许多。

    “今天我们还要讨论一下关于攻打鞑奴的问题。你们都说说,看看我们是立刻攻打鞑奴的好,还是继续建设经济,等鞑奴攻来再做回击。”刘永坐在龙椅上说出了今天的朝会议题。

    一个大臣站出来拱手说:“回禀陛下,臣以为现在鞑奴不来攻打,正好黑了我们发展经济的时间。所以,还是不攻打的好。”

    刘永点了点头。

    又一个大臣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回禀陛下,臣的意思却是恰恰相反。”

    刘永笑了笑,哦了一声。这种情况他早就预料到了。这也正是他想要看到的场面。看看究竟是支持那一的方案的多。

    “好,你说说看。”刘永说道。

    那大臣说道:“回陛下,微臣以为,现在鞑奴那边也是在休养生息。所以此时攻打鞑奴就是一个出其不意。”

    听完了这位大臣的话,刘永也是点点头,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听。这叫做什么?这叫做集思广益。有句古话说的好,叫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么多人,肯定能研究出一个正确的方针来。

    当然了,在这样的议题下能发言的大臣,基本上都是专门儿研究国际关系的。将来,刘永还要成立一个外交部,专门儿处理对外的关系。只是眼下暂时不用。毕竟现在也没什么外交。

    当然了,作为大臣,不管你是管理那一部分的,你都要心系国家的。现在这样的议题也是要参与其中的。不能做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而且刘永是最不喜欢这样的人了。

    第一个大臣又站出来说道:“王大人,就算是鞑奴也在休养生息,难道他们就不设防了吗?就没有做战争的准备了吗?我看恐怕不是吧。你说的可能是对的。鞑奴的经济情况和我们相比也强不那里去。但是王大人你也别小瞧了鞑奴好战的心。”

    那姓王的大臣回击说道:“李大人,找你这么说是害怕鞑奴了?”

    李大人呵呵一声冷笑说道:“我怕了?真是说笑,我恨不得喝鞑奴的血,吃鞑奴的肉呢。”

    王大人说道:“既然不怕,为什么说鞑奴好战?”

    李大人笑着说道:“王大人,难道鞑奴不好战吗?”

    这时又一个大臣站在了出来说道:“李大人说鞑奴好战,没什么问题。鞑奴的本性就好战的,喜欢杀戮的。大漠的环境和他们的部落制度,养成了他们杀伐成性的习惯。不然他们怎么能打到遥远的西方,巴州去呢。”

    李大人说道:“赵大人所言极是,那鞑奴即使好战,那就不怕战争。他们最怕的就是治理国家。微臣以为,就让鞑奴治理国家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