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金融帝国之宋归 >

第393章

金融帝国之宋归-第393章

小说: 金融帝国之宋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大将军。”

    那小兵从一旁的架子上给守将拿来了纸和笔墨。

    守将立刻奋笔疾书,写下了一张奏折,并立刻差人八百里加急送到朝廷去。然后,叹了口气,还是一脸的担忧的样子。

    他奏折上是这样写的。说今日发现华汉朝的皇帝来到了平凉州了。他特别的标注了具体的时间。又说不知道华汉朝的皇帝要待多长时间。这一点他也是要表明的。因为他的确不知道华汉朝的皇帝要待多长时间。

    但是,有一点他是清楚的,那就是作为一个皇帝,是不会在平凉州这种地方待太长时间的。他在心里猜测,最多待五天。

    而则五天里,他的奏折也才刚刚到达天都城而已。这些事情都是大概能猜明白的。但是有一点他是猜不明白的,那就是华汉朝皇帝的到来,会不会带来一场新的战争。华汉朝的皇帝会不会要全面攻打他们。

    这些事情是他一脸忧虑的关键。要是汉军全面攻打,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守住这黄州的前沿阵地了。他素问汉军火里厉害,担忧也就在所难免了。他立刻下令,让守卫前线的将士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并且又从城中调兵往他认为薄弱的地方,以防万一。

    办完这些事,这位守将却是不想回房睡觉。现在天色已晚,到了休息的时间了。如果汉军真的要全面进攻,恐怕还有后续的部队。规模恐将超过他的军队。这样一来,他知道是根本守不住的。自己的小命也恐怕是不保了。

    这个才是最为让他担忧的事。因为他还不想死。现在,他才感到了头上悬着一把剑是什么感觉了。就是随时可以要你脑袋的感觉。

    这感觉很不好。不好也得受着。

    尽管现在刘永还没有要全面攻打鞑奴的意图,不过就在鞑奴这位守将担忧自己寿命的时候,刘永却正和高唐和陈成研究如何全面攻打鞑奴的事呢。

    当然了,也是随意的聊聊,问问高唐和陈成二人攻打鞑奴从这里如何进攻才好。

    其实高唐和陈成二人平时并没有对攻打鞑奴的事有过研究,他研究最多的就是防守。所以,早就把攻打二字给忘记了。此时刘永提起来,他们二人也是一脸的蒙圈。

    要想全面攻打鞑奴,这平凉州是最好的地方了。尽管鞑奴在安州城东面,从被到南做了全面的防卫,还修建的简单的防御工事,但是就凭着自己的火炮和火枪,打开一个缺口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但是有个问题,那就是过了黄州就是中土了,那里会有更多的鞑奴军,守卫这京师。这样打下去,将会是一场明明白白的消耗战。而且,中土之地大多平原,更适合鞑奴的骑兵作战。这也就是鞑奴为什么把京师放在这里了。一来是距离漠北近便,二来,山地少,平原多。更立于骑兵的作战。

    刘永清楚,尽管自己有火炮和火枪,但是依然是不能完全的堵截蜂拥冲来的鞑奴骑兵。他虽然没见识过,但是听说过,这鞑奴骑兵的速度是非常快。当你看着他还很远的时候,你一眨眼便是到了眼前了。立刻就吓的丢盔卸甲了。因为那气势太吓人了。

    这也就是鞑奴骑兵能攻打下世界的半壁的原因了。

    兵贵神速,在鞑奴骑兵的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870章 举起的拳头(四十三)() 
刘永的结论就是,现在还不是和鞑奴硬拼的时候,虽然硬拼也能胜利,但是伤亡一定也会很大的。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些老话儿现在用在刘永身上是在合适不过了。

    但是研究还是要研究的。尽管高唐和陈成对如何主动进攻中土没有实际的研究,但是他们二人还是给出了一些观点。比如平凉州主攻,吸引了鞑奴军的主力的时候,就过江进行全面的攻击。给鞑奴形成一个全面的包围中。然后收紧包围圈,直到把鞑奴赶回大漠里去。

    刘永听着高唐和陈成说,他只是点头。而自己的脑中也在想着策略。很明显,高唐和陈成提出的建议,尽管是可行的,但都不是最好的。刘永要找到一个最好的方案,一个让鞑奴只能溃败,没有反抗的方案。

    虽然现在没有,不过,刘永相信这个方案他是会想起来的。

    这攻打鞑奴的事一时也没有个头绪,刘永也就不再和高唐和陈成研究了。又夸了一遍高唐和陈成的工作就歇着了。第二天,刘永就要视察高唐新建的军营了。

    第二天,刘永就在衙门里和林青柔吃了早饭。然后就在高唐的陪同下,去往平度之地北面的军营了。那军营距离这平凉州城也有个三十多里路,高唐让刘永做马车,但刘永还是骑了马去的。

    刘永说道:“朕这是去军营,自然是要骑战马的。”

    皇帝如此的以身作则,让高唐和陈成以及众位将士十分的感动。这四十多里的路,骑马也要走一个半时辰,还是比较累人的。

    刘永倒也感到惬意,这一路上和高唐陈成说着话儿,顺便欣赏着周围的风光。不过看到这荒芜的土地便想起了天江以北大旱的情况。就问高唐说道:“高唐啊,怎么最近还没有下雨么?”

    高唐叹了口气说道:“回禀,陛下,没有啊。据末将所知,这平凉州周围的百姓已经是把春麦给种上了。但是在这样旱下去的话,恐怕地里的种子恐怕没出苗就会被旱死的。”

    听到这儿,刘永便抬头看看东面升起的太阳,此时感到就没那么美好了,而是有点儿毒了。

    “旱成这样,朕来到这儿竟然是没觉得那么热啊!”刘永说道。这的确是他真实的感受。

    高唐说道:“回禀陛下,这天江和秦山以北,一入秋就凉快儿了。但是凉快了对地里的种子没什么作用啊,地里的种子是需要水来浇灌的。”

    这个道理刘永自然是明白,他也知道,自己刚从南方过来,这天江以北自然是比天江以南凉快儿多了。

    刘永听完高唐的话,便点了点头,说道:“高唐啊,等明天你就带着朕到附近的农田看一看吧!”

    高唐说道:“好的陛下。”

    刘永到了高唐新建的军营,立马站在校场上,举目四顾,心下感叹。这军营建设的相当的不错了。校场的四周都是整齐的房子。其中大堂的门前立着一杆汉军的大旗。此时正在秋风中猎猎招展,十分的雄壮,看了就给人一种激荡感。

    校场上铺着西沙,十分的平整。而驻扎在军营里的五万人马已经开始集合了。唐风在高唐的引领下到了校场东边的指挥台上。下了马上了指挥台,这时候就听到了将士们齐整整的脚步声了。

    那脚步声砰砰砰的,就像那烈烈招展的旗子一样激荡人心。刘永的心里也顿时升起了豪迈感。

    他站在高高的指挥台上,看着下面的士兵从分散开的几个整齐的方队开心向中间集合靠拢。片刻间就在校场铺满,成了一个大大的方块儿。

    只见,有一个将士,拿着小旗子一挥,校场上所有的士兵都跪了下来,齐声大喊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口号。

    这声音就像是一个人发出来的,声震大地。

    刘永只觉得胸怀激荡,一挥手,示意将士们全部都起来。他的号令似乎更加的好使,只见将士们齐刷刷的起来。在指挥台上看下去,就像一个大方块儿换了一小点儿颜色似的。

    高唐就站在指挥台前对广大将士喊道:“各位将士们,今天秋高气爽,我们的皇帝陛下来探望你们了。现在,就让陛下给你们说话,你们一定要牢记在心。”

    “是……”

    磅礴的声音再次响起,激荡着人心。

    刘永这才站在了指挥台的前面,这样也好靠近一些士兵们。刘永开始了剪短的讲话,无非就是将士们辛苦了。先是感谢的话。

    说实在的,像刘永这样能对军队发出感谢的话的皇帝,好像也就只有他了。这让下面的士兵们感动万分。他们从心里感到了自己受到了皇帝陛下的眷顾了。感动之余,他们便都下了决定,一定要为皇帝陛下效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永说完了感谢的话,便是激励的话了。刘永的话就像一阵阵清风在校场的上空飘荡。激励着每一个士兵的心。他先是说了鞑奴对汉人的残酷统治,接着又说了作为士兵报效国家是一件最光荣的事情。等等!总之是激情豪迈,说的是异常的振奋人心。

    下面的士兵们也都齐声呼应着。表达着自己的坚定决心。

    刘永的话讲完了,高唐就开始组织演练阵型了,也算是检阅的一部分了。高唐先让士兵给刘永搬来的椅子,刘永却不坐,一定要站着观看演练阵法。这样也间接的鼓舞里下面将士们的气势。演练起来更是卖力了。

    各种的阵法,各种的奔袭,各种的演练互相攻击,让刘永看的仿佛真的位于战争的前线,观看一场正在进行着的战斗一样。看的他是热血澎湃的。

    整个阵法的演练大概用了一个时辰,而在这一个时辰的时间里,刘永始终是站着的。这让高唐和陈成感动万分。

    当士兵们演练完毕之后,刘永才算坐下歇息一会儿,喝了几口茶,大赞这演戏好。这让高唐和陈成十分的高兴。

    被皇帝夸赞了,当然是要高兴了。

第871章 举起的拳头(四十四)() 
此番考察,刘永对高唐和陈成的工作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回到平凉州,在州衙门的大堂里,刘永正在夸赞高唐和陈成的工作。

    最后,刘永说道:“好了,朕就不再多说些什么了,再说多了,怕你们骄傲了!呵呵。”

    高唐和陈成立刻说道:“陛下,末将等时刻不敢懈怠。”

    “好了,不早了,你们二人就都回去休息,明日还要带朕去查看周遭的田地呢!”刘永笑呵呵的说道。

    高唐则拱拱手说道:“陛下,这周遭都是大旱,一片的荒芜,属实是没什么可以看的。陛下这几日劳碌乏累,末将还是请陛下就此休息的才是啊!”

    陈成也跟着说道:“是啊陛下,今天陛下足足站了一个多时辰,还来回骑着马,陛下应该歇息的才是。”

    刘永笑了笑,说道:“你们的心意朕知道,你们放心吧,朕不累。”

    “是陛下!”高唐拱拱手说道。

    “你们去吧!朕也要休息了。”刘永摆摆手说道。

    “末将告退。”

    高唐陈成二人齐声回道,然后就退出了大堂。自从刘永来了,他们二人就在街上找了一处民房住下了。

    当高唐和陈成走了之后,刘永也没有急着去睡觉。他起身,背着手走到了衙门大堂前的场地上,抬头看着天上的半个月亮,思绪万千。

    他的思绪主要是来自这天江以北被鞑奴统治的老百姓。他很清楚,这些老百姓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为他们感到难过。但是他现在暂时没什么办法。尤其是现在又赶上了大旱之年,老百姓的日子更是难熬了。

    还有这平凉州城,尽管是没有眉州城大,也没眉州城繁华。但是至少也应该是一座人来人往,喧嚣热闹的城市。而如今,这里面除了大兵就是大兵。十分的萧条凄冷。看看那空无一人的街道小巷,猛一看过去,仿佛是走进了一座空城似的。实际上,这就是一座空城。

    看起来不空的只因为这里还有军队。

    街边的商店都关了门,酒楼饭馆儿也都闭着门,里面的桌椅板凳都蒙了灰尘。

    刘永有时候感到这是一座末日之城。这种感觉让他浑身不舒服。

    此时,他站在衙门的大院里,仰望朦胧的月光的时候,又觉得这月光是凄冷的了。只因为他身在一座凄冷的城中。

    身后的小太监说道:“陛下,夜凉了,陛下还是回房去歇息吧!”

    刘永摇摇头说道:“朕不困。朕要在这院子里想想事情。”

    小太监说道:“把奴婢去给您拿一件大氅披上吧!”

    “不必了,朕想体验一下这夜的寒凉,这样的寒凉会让朕感到清醒。”刘永说道。

    小太监就不在说什么了。

    一起陪着刘永的还有另外四个小太监(这四个级别比那个低)和四个宫女儿。还有两个贴身的侍卫。

    小太监立刻对四个小太监其中的一个说道:“还不去给陛下搬个椅子来?”

    “是,副总管。”那小太监说道。

    这小太监虽然不大,也就二十岁,已经被陈小春提拔成副主管了。当然了副主管也不止他一个,还有五位呢。也就是说,后宫太监宫女儿各执事的副总光一共是六位。而陈小春最喜爱这位小太监,也就是他建议刘永带上这小太监来的。

    刘永同意了,而这个小太监也是不负陈小春所望,对刘永侍奉的细致入微。

    椅子搬来了,但是刘永却没有做下去,而是背着手在院中踱步,脑子里想着一些事情。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大旱的事情。怎么解决一下呢?想来想去也想不到办法,他又不是龙王,也不是天上的雨神,没有下雨的权利。即便是认识也不认识。

    想着,他忽然感觉到了人的一种渺小。在这天地之下,在这天灾面前,当真是无能为力。这也互让刘永有了一种无助感。都说这皇帝是掌管人间的神,却不能为人间做更多的事。

    对于一个心怀万民的皇帝来说,刘永了解老百姓的疾苦,更了解自己的责任。

    惆怅之际,他忽然有了个想法,这个想法让他感到激动。人也立刻兴奋起来了。来回踱步的步伐也快了一个频率。

    一旁的小太监很明显感到了刘永的异动,立刻笑着说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喜从何来啊?”刘永站住问道,并笑吟吟的看着那个小太监。

    “奴婢斗胆,奴婢猜测,陛下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小太监躬身说道。

    呵呵呵,刘永听完就笑出声来。笑着说道:“你啊,你跟那陈小春一样一样的。”

    “回禀陛下,奴婢就是陈公公调教出来的。”那小太监笑嘻嘻的说道。他张着一张白净的圆脸儿,一双细长的眼睛总是眯着,总是给人一种笑脸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