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最强猛将之宇文成都 >

第58章

最强猛将之宇文成都-第58章

小说: 最强猛将之宇文成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达到了大兴城的时候队伍已经扩大到了五十余万,一路上烟尘浩瀚,遮天蔽日,声势巨大,不过在到达大兴城的时候却被阻拦在了城外。

    五十万之众啊?如此之多的人,守城的将士哪敢直接放进城中?这要是有什么不轨的举动,那还了得?不得翻了天?

    此刻,早朝还没有散去,最近这几天无数的事情,让杨坚身心疲惫,半躺在龙椅上听着百官毫无营养的扯皮,不由有些昏昏欲睡。

    他现在正用像看猴子跳舞一样的眼神,看着下面关东、关陇两大集团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利益,上跳下窜,争吵的面红耳赤。

    “启禀皇上,城外出现了五十余万各地百姓,要求面见圣上。”

    层层上报,负责守城的大将接到消息之后,不敢怠慢立刻跑来禀报。

    “见朕?为何要见朕?不见不见,让他们散去,朕很忙。”

    说实话,这可把他吓了一大跳,五十余万啊,整个大隋才有多少个五十余万?这么多人为何要见朕?朕也没有做出什么天怨人怨的事情啊,这让他感到万分疑惑。

    “呃…陛下,老臣以为还是见上一见比较好,五十余万百姓自愿集结起来面见陛下,肯定不是无所事事心血来潮,想必是有着什么重大的事情,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是他们没有什么大事,也定然是想要一睹圣上尊容,见一见也无妨。”

    高颎也非常疑惑这些百姓,自愿集结起来兴师动众来面见皇上,所为何事?这可是历史少有的,他认为见一见并无大碍。

第128章 128刁民!!刁民!!() 
“嗯,听宰相一说,朕觉得见上一见也无妨,也罢传令骁果卫护驾,陪朕出去见见百姓们。”

    杨坚觉得与其看关东和关陇两只“猴子”扯皮,还不如出去见一见百姓更加有意义,说不定还会给百姓造成一个平易近人的好印象。

    在一众文武百官的促拥下,上万精锐的骁果卫严严实实的守护在周围,他来到了大兴城的城墙之上。城墙极高,入眼看去,一大片密密麻麻的百姓义愤填膺,更是有几个骂骂咧咧的,虽然并没有听清楚他们在骂什么,但却也让他感到了一丝不妙。

    他有足够的理由坚信百姓们兴师动众的聚集起来,肯定不只是为了看自己一眼,绝对是有着什么重大的事情,观之下面百姓的表情,他都猜想到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听说你们要见朕?很疑惑你们为什么要见朕,本百忙之中无法抽身,但又唯恐你们有什么大事,被朕无视而导致灾祸,所以抛开了手中繁琐的事务,出来见尔等,尔等有何事,尽情说来,朕定为你们做主。”

    为了给百姓们留下一个平易近人,体恤百姓的好印象,杨坚拖着疲惫的身子,高坐城墙之上,俯视着下面的百姓,用他最大的力气吼道。阳光直射在他金黄色的龙袍上尽显威严雄壮。

    “吾皇万岁,草民是辽柠郡的百姓,本来不应该来此打扰陛下执政,但唯恐陛下听信奸人谗言,杀害忠良,误家国大事,一路上聚集天下有识之人以命相谏,望陛下三思而后行,多多考虑。”

    一位百姓走出来,高声回应了杨坚,他两鬓渐白,年岁已大,却看身姿笔直,老当益壮,精神抖擞,远远的望去,颇为一股威信。

    “辽柠郡?”杨坚听后眉头一皱,心中顿时掀起惊天骇浪,他本以为这些百姓至是附近州郡之人,没想到却是辽柠郡来的,辽柠郡距大兴城足有几千里之远,是什么让他们不辞辛苦,跨过几千里之远来大兴城?难道是高句丽叛贼已经攻破了辽柠郡?

    “你们畅所欲言,朕洗耳恭听。”

    “既然如此,那么草民斗胆质问陛下一声,辽柠郡郡守宇文大人,犯了何事?想宇文大人在辽柠郡兢兢业业,公正廉洁,舍身忘我,尽最大的能力给予我们这些老百姓更好的生活,以至于常常导致府库空虚,不得已还要自贴腰包为百姓所用,每当到了嫌余之时,甚至还会身先士卒的带领着大家开恳荒地,以期无饥荒之灾,如此贤良之人,又怎会犯杀头之罪,还望陛下勿要听信谗言,明察秋毫。”

    “就是,就是,宇文大人如此贤德之人肯定不会犯什么杀头之罪,这肯定是有人陷害,还请陛下明察,勿伤忠良。”

    几个在百姓中威望极大,又不怕皇帝怪罪的人,上前一步,跪在地上,言辞凿凿,话语中深意犀利,暗示杨坚昏庸。

    “放肆!你们竟敢质疑朕的决断?朕又怎会好坏不分?乱臣贼子,乱臣贼子,骁果卫听令,给我下去驱散他们,若是再敢聚众闹事,格杀勿论。”

    城墙上的杨坚一听,才明白这些百姓原来是来质问自己的?谁给他们胆子质问自己?我可是皇上,掌控着天下万民的生杀予夺,谁敢质疑我?我就杀谁。

    杨坚从身边侍卫身上抽出一把钢刀直指城下数十万百姓,眼眸暴怒,布满血丝,充斥着无尽的怒火和杀意。

    “滚,你们这些习民都给朕滚回去,是不是以为朕不敢杀你们?是不是?啊?立刻给朕滚开,否则就治你们叛国之罪,诛连九族。”

    想他杨坚是谁?他可是大隋的皇帝!自早年登基之后,以强大的实力和血腥的手段,镇压周边不臣者无数,分裂一度以横推天下之势席卷大草原的突厥,高句丽、吐谷浑、靺鞨、室韦,哪个不是被他打的抱头鼠窜?他本以为自己绝对是一语定乾坤的皇上,谁曾想竟然有如此多的百姓聚集起来质疑自己?这如何能忍?这绝不能忍,否则天下如何看待自己?若是都像这些刁民一样,人人都来质疑自己,还谈何皇权?谈何江山社稷?

    “陛下即便是要杀草民,草民也绝不会退缩。必以死相谏,还天下有识之士一个清白。”

    “陛下要杀便杀,只是草民死不瞑目,奸臣逍遥法外,忠良锒铛入狱,呜呼哀哉!江山不幸啊!”

    “死有何惧?只是陛下啊…谗言勿信,否则有误大隋。”

    数十万百姓的质疑,对杨坚来说无异于蔑视皇权,暴怒的他已经没有太多理智,他的脑海中只有一个回想。

    “这些刁民都该死,朕要杀光他们,用他们的尸体大摆京观以震慑天下,朕倒要看看还有谁再胆敢质疑自己?”

    杨坚的屠刀已经举起,眼看着即将落下,五十余万百姓顿时有一小半化作鸟兽慌乱逃窜,这些人无一不是前来看热闹,自然怕死,而即便是如此,却依旧有着四十余万百姓坚定不移的跪在大兴城下。而这些人大多都是辽柠郡的百姓,他们要么是真下定决心哪怕被杀头,也要救出宇文承都,要么就是觉得数十万百姓的力量足够强大,让朝廷根本不敢动手。

    而混迹在人群中的徐茂公、郭嘉等人也无一不是紧绷着神经,这若是杨坚真的在疯狂中不计后果的下令屠杀,那他们的罪过可就大了。柱害了数十万百姓啊。

    “刁民,刁民,朕给予尔等食物,保尔等平安,尔等却要来反朕,是何道理?你们不计朕的好,却愚昧无知的聚集起来反抗朕?来人啊,给我以万箭射之。”

    杨坚内心气血翻滚,呼吸急促无比,胸口剧烈起伏,拿刀指着百姓的手都有些不稳,浑身颤抖不已,越说越气极,直至最后两眼一黑,昏死了过去。

    “陛下晕倒了,快快回宫……快快回宫……”

    这可把百官们吓傻了,皇上竟然昏到了?这还了得?要知道杨坚年龄已大,身体虚弱至极,谁都看的出来已经到了最后的时日,这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驾鹤西奔啊?这若是一死,朝中无疑又是一场动乱。

第129章 129进退两难() 
时值高句丽百万民众暴动,欲克辽柠,威逼中原,又有突厥十万骑兵虎视眈眈,屡犯通海关,这若是杨坚在这个时候驾崩,那可真就大事不妙了。

    众所周知,先帝驾崩之后,新帝登基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尽管杨坚五个儿子疯的疯,死的死,但仍有汉王杨谅和已经被贬为庶民囚禁在内侍省的杨秀,这二人虽说不成什么大气候,但无疑会在杨广登基之时做出某些不轨举动,甚至刀兵相向,这对最近多事之秋的大隋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此刻,皇宫之中,文武百官聚集在仁寿宫之外,各怀鬼胎,有的在一起窃窃私语,密谋着某些不为人知的东西,也有心急如焚,来回踱步之人,但更多的人则是平静如水,默默不语。

    其中杨广的内心最为忐忑和纠结,他纠结于自己的父亲杨坚会不会突然就此逝世?皇权和亲情徘徊在他的脑海中。

    一方面,杨坚若是逝世的话,自己就能很快登上那个君临天下的九五之位,这无疑让是他的非常激动和欣喜的,另一方面他却感觉有一点不舍,不舍那个从小疼爱自己的父亲,就此天人永隔。

    直至傍晚时分,仁寿宫中的一众御医才走了出来,不过们的神色并不轻松,反而是极为凝重。

    “我父皇如何了?”

    杨广拉着其中一个他认识的御医走到一处幽静的无人地方,开口问道,他微眯着眼睛,心思隐蔽,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此次晕倒是因为皇上年岁已大,又加气急攻心,一时间呼吸不畅,才致以昏迷,现在已经无大碍了,不过太子殿下,恕老朽直言,皇上的年岁已大,身体机能渐渐枯萎,就以老朽刚才给皇上把脉时的脉象来看,皇上………皇上恐怕时日无多,太子应该早做准备才是啊!”

    这位御医和杨广较为熟悉,不免说出了一些份外之话。

    “这样吗?我知道了。”杨广听后无悲无喜的点了点头,随后冷眼注视着御医,露出莫名诡异的笑容:“这些不是你应该多嘴的。”

    “殿下恕罪,老朽信口开河,罪该万死,请求殿下允许老朽告老还乡,从此不闻窗外事。”

    御医一听,脸色巨变,变的极为惨白,额头冷汗直流,心思电转之下,立即跪下惶恐认罪。

    “允了,年纪已大,回乡养老去吧。”见他识趣,杨广想了想,还是决定放过他,“切记,祸从口出,有时候知道的太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毕竟活人是无法守住秘密的。”

    来到仁寿宫的时候,杨坚已经醒了过来,只不过脸色煞白,目光呆滞,让人觉得莫名恐惧。

    “那些百姓还在城外吗?该死的,他们到底要干什么?难不成非要活活气死朕吗?”

    心知时日无多的杨坚,此刻从鬼门关走了一遭之后,也平静了下来,无神的打量了四周文武百官一眼,有气无力的说道。

    “陛下,他们依旧跪在城外,无论士兵们怎么驱逐都无济于事,非要让陛下放过宇文承都。”

    高颎看着风烛残年的杨坚,又回想起了年轻时那个气吞万里如虎威压一世山河的他,和此刻的垂暮老人比起来,可谓是判若俩人,如今却是英雄迟暮,廉颇老矣。惋惜!惋惜!

    “哎,如此是好?杀又杀不得,赶又赶不走,你们都给朕出出主意,这如何是好?”

    平静下来的杨坚也看清楚了目前局势,对于血腥镇压的手段是只字不提,精明如他,在冷静下来之后,又怎么会不明白,那些百姓是一个都不能动的。

    他若是敢动,第二天全天下的百姓就会对他群起而攻之,仅仅是无数的口水就能将他整个大隋淹没,他现在算是明白了,大隋不是他杨坚的大隋,也不是某一些人的大隋,是天下所有百姓的大隋。

    “父皇,依儿臣看来,目前的局势,放过宇文将军已经是在所难免,不如就下令让宇文将军带兵前去征讨高句丽,或者是突厥人,让其将功补过。”

    杨广此刻,脸上平静至极,抓住机会,无视不想着救出宇文承都。

    “不行,若如此且不说高昌、护氏这些小国会怎样想,就说这样一来岂不是代表着朕向那些百姓们低头?岂有此理,绝对不可能!”

    杨坚一听想都没有想,直接摇头否定。

    确实,皇帝就意味着至高无上,若此时杨坚迫于压力低头,一旦放过了宇文承都,那么其它百姓会怎么想?

    “大家不用怕,只要我们团结起来皇上也无可奈何,只能顺从,前不久的事情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若是百姓都产生了一样的想法,那他杨氏皇族也就完了,完全没有了威信可言的皇帝,又怎么能治理好国家?

    “可是父皇,若是不放过宇文将军,百姓们就不会离开?若是一直跪在城外,这又如何是好?”

    这似乎是救出自己头号心腹重臣宇文承都的唯一机会,杨广又怎么能轻易放弃?再次提起最为棘手的问题,制造压力。

    对啊!如何是好?放过的话,无异于代表着他杨坚低头,可若是不放过的话,百姓们又不愿离开。偏偏你还不能暴力驱逐。

    “怎会如此无奈?朕可是掌控生杀予夺的皇上啊?怎么会遇到无法解决的事情?”

    陷入两难的杨坚错愕的意识到自己可是皇帝啊,是最至高无上的那一位,竟然还有解决不了的事情?他第一次觉得皇权也不是那么至高无上,至少团起来的百姓,可以将他压的喘不过气来。

    一时间整个仁寿宫陷入了无比的寂静中,除了众人的呼吸声之外,再无其他人的声音,气氛极为压抑,让习惯了一语定乾坤的杨坚难以忍受,他知道这件事情最终的结局只有两个,一个是放过宇文承都,另一个用暴力血腥的手段将那那数十万百姓强制镇压驱逐。但这两个结果无论是哪一个都不是他想面对的,思前想后,他还是决定要维护皇权。

    “暂时先不要对宇文承都行刑,打入天牢,没有我的命令,谁都不能去见他,还有,告诉那些百姓,让他们立刻离开,若不然就不要怪朕心狠手辣。”

第130章 130终于松口了() 
本来要问斩宇文承都,现在却变成了关押,事实上这就是一种低头,只不过性情高傲的杨坚不愿意承认罢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只是他依旧在自欺欺人罢了。

    消息传到徐茂公、郭嘉等人的耳中,让他们为之一震,终于看到可以希望,终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