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陈国我为王 >

第191章

陈国我为王-第191章

小说: 陈国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月尝已经回去四天的时间。

    这一次来的陈国使者,终于把朝中的文武群臣们,商议好的结果带到庆都中来。陈百川在府邸外,接见了远道而来的使者,奉上礼节接下陈王的旨意之后,他开始端详陈都各位大臣想出来的好主意。

    结果,陈百川在写满旨意的布帛上看了半响,也只能读出一层意思来,要么陈大将军看着办,要么遵循旧制。

    至于这个旧制,当然不会是庆国旧制,而是陈国对地区划分的老法子。

    陈百川本身觉得陈国的划分方法十分不合理,他决定将脑海中的行省制度摆出来。

    那套制度不能说最适合,但胜在十分的严谨,也符合庆国民情。不至于一整套制度下去,庆国百姓还在懵逼之中。

    庆国划分成三十六个省,每个省内又划分辖区市,市的辖区内有县,县再下去就是镇子与村子。至于庆都这样地位独特的地方,直接占据三十六个省份中的一个位置,庆都省,直接由陈王管理。

    也就是说,庆都属于陈王的私产。

    这样的安排,既是顾及了各方争斗的傻大臣们,又是顾及了陈王的感受。

    这,已经是在这样短暂的时间之内,陈百川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法。否则,他也不知道要如何是好。

    陈百川把自己的规划交到担任使者的太监手中,太监惊讶陈百川的速度,但很快脸上又恢复平常笑容,说道:“大将军真是神速,奴家步子慢,这就由手下的将士快马加鞭那这张纸送到陈国之中去。”

    对于这样的太监,陈百川已经可以不再奉承。恐怕他们再去吹耳边风,陈王就算不顾及情分,也要考虑陈百川如今在陈国当中的人望。从而,不敢轻举妄动。

    太监想要快马加鞭那是太监的事情,陈百川自是不用去理会。

    值得让他烦恼的事情,是如何向大衡伸出自己的魔爪。如果是以庆国这个不稳定的地区作为据点贸然动身,陈百川害怕,在物资的供给上出现问题。

    军中无儿戏,陈百川不敢让自己以及手下的士兵,去试验庆国人民。

    但若是回到陈国中补给,单单是路途就要消耗天大的时间,时间就是生命,陈百川不想浪费。

第四百五十一章 攻打大衡的设想() 
第四百五十一章攻打大衡的设想

    陈百川还考虑到一个重要的因素,若是陈国士兵夹带着喜悦回到家乡之后,他们是否还有心思打仗呢?

    毕竟争霸天下,更多的是权贵的野望。至于平常百姓,他们只要一家人幸福健朗,衣食无忧就足矣。

    陈百川对于退伍士兵许下的补贴是绝对丰厚的,只要是正常退伍的士兵,得到的钱粮,完全足够在乡下过上富家翁的日子。而这次陈国已经是举国出征,军中许多人都达到了限定退伍的年纪。这部分人还偏偏大多是军中精华人物,难得一见的老兵。

    陈百川不愿意放过这些,离开这些人他的军队一样的强大,但是否能强大的打赢从来没有人赢过的大衡呢?

    陈百川不敢尝试。

    他知道陈国只有这一次机会。

    大衡的强敌庆国,已经被陈百川携带着火枪大炮,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了下来。

    但庆国的失败,更多是败在火器的失败。从大衡的探子回来汇报的蛛丝马迹之中,大衡理应也是得到了火器的制作方法。

    对于他们能把火器运用到怎样的程度,陈百川心中没底。

    他担心大衡人会给他一个惊喜,那毕竟是一个庞大的实力无比强盛的国度。就算是火器的水平和陈国之间还有相差,只要他们铺盖火器的规模完全大过陈国,陈百川也将面临一场艰难无比的战争。

    庆国人的强大是病态的,大衡人可不一样。

    他找来楚辉,决定一起商量。对付大衡的第一步,因为充满未知所以也满是可能性,陈百川不敢稀里糊涂就决定好第一步的走法。

    楚辉也早就明白陈百川心中的想法,他断言:“大将军,此次可是来与我商议决战大衡的法子。”

    陈百川点头称是,对于楚辉的“早知道”他一点儿也不惊讶。楚辉是个战争狂人,只要有战可以打,陈百川不担心他会不会在意这场战争的对手是谁。

    由此延伸出来,士兵们面对大衡天麟军的时候,极有可能生出一种穷百姓面对贵族的恐惧。就算这位穷百姓手中已经拿着制作精良的火枪,而天麟军这些贵族们,手中只拿着一把把落后的制作粗糙的垃圾火枪。

    那种被大衡无数年宣传出来的恐惧,陈百川也不知道如何化解。

    他只能在心中希望,这些日子以来战无不胜的感觉,已经能冲淡天麟军这个名字带来的压迫力。

    楚辉见陈百川点头了,急忙皱眉道:“眼下我们回到陈国之中,士兵们必定归心似箭,心涣散了。我们的物资还是从陈国运送过来,方便随时出战大衡。”

    陈百川想了想说道:“如此一来,我们就必须要双面作战,才能够确保陈国的安全。不然,我担心大衡兵分二路,要么拿下陈国,要么拿下庆国。他们一定会想办法断了我们的物资。”

    楚辉也明白这些,他说道:“这个倒不是什么难事,再过几个月也没有到秋冬时机,就算是双线作战,我们陈国应该还会能耗得起的。支持双面作战需要的人力跟物资,陈国能撑得住的。”

    望着大衡的方向,陈百川说笑道:“到时候你要是遇到了大衡那个天麟军,可要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天下第一大军该有的风范。至于陈国能否支撑的住?别怕,我们这个庆都之中,可是积累着能够让数十万人撑一年的粮食。就算上次的大火烧去了一些,庆都其他地方也供养的起我们。”

    楚辉摸摸头,说道:“说的也对,如今我们陈国的土地扩大了一倍之大,肯定足以支撑。”

    ……………………

    陈国陈都之内,陈王望着手中纸上的每一句话,满意的点头,眼中满满全是赞赏之色。

    陈百川在纸上完善的写出来的地区规划,让陈王十分的满意。陈百川甚至为协调文武大臣之间的矛盾设计出另外的方案,让各种权力更合理的分配。

    这样的方案,才是陈王想要的方案。

    这样的臣子,才是陈王心目之中的能臣。

    陈王把陈百川的方案交到身边太监手中,由他一字一字的诵读出来。太监略尖细的声音,把陈百川全部的规划说完之后,群臣都感受到一种羞愧之情。

    他们认认真真,死去活来的争论了快一个多月的时间,最后还是不如陈百川所想的。

    而且听说陈百川这位出了名的能臣,是见了太监的第一面就想出了这个策略的雏形,尔后才在纸上渐渐的完善扩建开来。

    果真是……不能比啊。

    人比人气死人这句话满朝文武算是明白了,他们不能在陈百川的策略中找到不足之处,不管是实际的作用还是关于权利的分配,都做得十分完善。就算是要在鸡蛋里边挑骨头,也得要先等鸡蛋里面孵出骨头来才行。

    至少在现在,群臣没有理由也没有任何的借口,能够拒绝陈百川的这份策划方案。

    陈王等不到殿中臣子的回应,自己说道:“诸位爱卿告诉寡人,这份来自于大将军的策划如何?”

    殿中依旧是鸦雀无声。

    陈王只好点明,把平常闹得最凶的人揪出来。他一眼看出臣子中的廖卿家,这位前几日还反驳了陈王的话。

    “廖卿家,你认为如何?”

    廖大人流着冷汗,苦不堪言的从人群中走出来,对着陈王行了一个大礼,颇有赔礼道歉的意思。

    他颤颤巍巍抖着身子,直至很久之后才说道:“臣以为,大将军所言极是。”

    别看这只是廖大人的低头,实际上就代表着他向君权的低头。

    陈王又点名另外一人:“张大人以为呢?”

    张大人也只能咬牙说道:“微臣也以为,大将军所言极是。”

    陈王冷笑着问殿中所有百姓,他说道:“寡人的爱卿们,寡人的诸位爱卿们,你们对大将军的这份策划,看法如何呢?”

    诸位爱卿,不,是朝中的文武群臣,都只能低着头说道:“臣等以为,大将军所言极是。”

第四百五十二章 陈国新领地() 
第四百五十二章陈国新领地

    原庆国留下的事务还有许多,陈百川每日忙于处理这些事务,时间缓缓流逝。

    这日清晨,陈百川从床榻上醒来,便听到手下人匆忙来报。原来是昨天夜里,等到凌晨时分,陈国陈都派来传信的使者抵达了庆都。

    陈百川立即接见使者。

    这次的使者并不是何等人物,在朝中唯一的作用就是马术了得,在这种时间急迫的情况下,能拍得上用场。

    对于他,陈百川自然无需客气,只是多说几句场面话,就让他离开。等到宽广客厅内空无一人的时候,他才打开手中的信纸。

    纸上的内容不多,陈百川粗略扫了几眼,便知道个大概。

    他心旷神怡的闭上眼睛,果然如他所料,陈都方面没有拒绝他的策划,甚至可以说异常的推崇。

    对这个策划如何布置到地方去,陈百川已经有了安排,只要相关人员到齐,他即刻就可以安排官员上任。只不过要等陈都的官员抵达庆都,还是一个十分绵长的时间。

    陈都内的大臣么虽然把陈百川画下的蛋糕分割完毕,但具体是谁来动口吞下那块蛋糕,到目前还未明了。毕竟,就算同属一个党系之内,也免不了要竞争。

    对此,陈百川准备先把这件事情放下。

    消息自然要放出去,让原庆国的百姓和权贵,有个心理准备。然后他就要着手其他事情。

    时间宝贵,他不会把时间花费在等待陈国新晋的地方大臣们姗姗来迟。

    他眼下还有两件“小事”要处理。

    一是在江边州修建父亲墓碑的事情。这件事情可以趁着现在空闲立即着手,陈百川可以预想到,再过不久他就不能把时间耗费在这些事情上。

    第二件事情,从公私方面分明的话,要比第一件事情重要的多。那就是打通元春江与陈国水系之间的联系,让原庆国与陈国真正的连为一体。

    否则,陈国与原庆国之间相隔着绵长的边疆,两片土地之间就算使用同一个国号,也很难真正融和一体。唯有让两片土地之间往来更为方便更为密切,让原庆国土地真正融入陈国的时间大大的减少。

    前世有一个著名的例子,那就是隋炀帝的大运河。大运河大大加深神州之地南北之间的联系,陈百川打通元春江的设想,未尝不是在大运河的身上得到灵感。

    不过打通元春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非常的多。例如途径的地方,例如与陈国哪条江河进行接通。

    这些都需要考虑,不过不需要陈百川考虑。过去这些年,他搜罗人才不是没有成果的。陈百川如今不是孤家寡人,自然不需要亲自为这些事情劳心,他只需要确定一个大的方向。接下来的事情,就教给手下们去努力完成。

    若不是这些年手底下的人才渐渐丰富起来,陈百川也早就累死在陈国富强的大路上。

    也不是为何如此之巧,下人突然来禀告,楚辉来了。

    楚辉今日出去,正是去接来陈国工匠们。

    这批工匠是为了完成陈百川的私心,也就是为了建筑陈千山的墓碑一事而来。平常工匠们是没有运气见到这位制局的幕后大Boss,今日也是托了陈百川的私心,才得以一窥陈百川真面目。

    制局的工匠,自然对陈百川的相貌有所耳闻,不过闻名不如见面。亲眼见到陈大将军的真面目,众人还是忍不住的惊叹年龄。

    时至今日,陈百川也不过是二十余岁。

    而他办成的事情,已经是许多人终极一生,也无法完成的,甚至难以望其项背。

    “不知道几位如何称呼?”陈百川见这些工匠一进门就高呼“大将军”,并齐齐跪了一地,连忙示意他们起身。

    “老朽姓韩。”

    “小人的名字是黄伊。”

    ……

    工匠们七嘴八舌乱说了一通,陈百川也没有特意去记住他们的名字,只是继续说道:

    “你们之中谁是主事的?”

    陈千山的墓碑既然决定了要大张旗鼓,自然需要多名工匠的通力合作,而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成。既然是多人合作,难免要选出一人作为主事者,关键时刻下决定。

    工匠们都是老工匠,自然是早有准备。

    陈百川的话刚一说完,就有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人走出来,说道:“小人黄伊,被几个老朋友推荐为此次的主事人,还请大将军多多海涵。”

    “黄伊是吧,本将军记住你了。”陈百川继续说道:“此次想必已经有人事先跟你们说个大概,你们心中可有预备方案了?”

    制局中的工匠,可以说是除了陈百川之外,在这个时代中最接近科技的人了。他们平常耳渲目染,对陈百川口中的预备方案这等词汇能听明白,并且他们也做了准备。

    黄伊弓腰说道:“大将军,我等已经准备了几项计划。不过小人已经同僚们最为推崇的,是制作琉璃塔的方案。毕竟大将军想要大张旗鼓,而琉璃塔也是我等能想到的最为奢华的方案。”

    陈百川轻轻点头,心中却是十分无奈。

    他不知道建塔是谁人的主意,工匠们总是说一不二,陈百川的吩咐是建塔,想出琉璃塔方案的绝不会是工匠们。否则,制局这些年未免也太失败,连陈百川最为推崇的工匠精神都给忘记了。

    不过虽是别人“推荐”的成果,陈百川对于琉璃塔也还算是满意。

    他知道这个时代的人,对于透明矿石的认知还存在于小物件上。一旦琉璃塔能够建成,对原庆国惶惶的人心,也不失为一种震慑。

    陈百川说道:“就按着琉璃塔的方案去完成,记得一定要极尽奢华。至于工钱原料,不需要给我省。你们应该知道,陈国中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