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新中华 >

第11章

崛起之新中华-第11章

小说: 崛起之新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考到这一点时代背景之后,再回想起后来清政府突然改口,要求收回川汉铁路的归属权,并将后者全部卖给洋人的事情,胡峰也是颇为理解,为什么会爆发四川保路运动了。

    不过。

    通过阅读手中这份报纸的信息,他也是明显了解到,川汉铁路的修建,并非是想象中的那般简单容易。

    举个例子来说,早在1905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以越权修路为由,不准川人在湖北修铁路。

    为此,四川总督不得不多次出面谈判商量,直到如今的四月底,川鄂两省的谈判,历时三年之久,方才最后勉强达成协议:“宜昌至四川由四川修建,铁路建成25年后,湖北境内由湖北省倍价收回。”

    将报纸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深知上海虽好,但非久留之地的他,也是决定先休息一晚,然后次日即奔赴重庆,顺便打算买上一张小火轮的船票,入川归乡。

第十六章,耻辱和悲哀!() 
次日,订好上海到重庆的船票后,接下来的胡峰,也是在当时这座亚洲最耀眼的东方城市,准备晚间好好的游览一番,领略下大上海的灯红酒绿、五光十色。

    但是。

    在经过黄浦路的时候,凭借着路灯的耀眼光芒,顺着路边的铁栅栏望去,胡峰也是清晰而又惊诧的看见,不少西洋人正伴随着交响乐的响起,惬意悠哉的结伴跳着爵士舞,醒目无比。

    不知不觉间,胡峰也是有些看愣了,继续朝着黄浦路的右侧走去。

    “这这难道就是清末时期,黄埔路上的外滩花园么?那个,树立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外滩花园么?”

    心神一动,他微微皱着眉头,竟然也是直接站在原地,眼神肃穆的盯着铁栅栏内。

    “忽!呼!”

    可是就在这时候,忽然一阵刺耳的唿哨声响起。

    紧接着,三四位头上盘着布条,穿着褐色探目制服的印度人,粗暴无比的围了过来,同时吓唬人似的舞起警棍,用生硬的中国话叫嚣起来:“那边的清国人!速速走开,不要挡在公共花园这里!”

    “公共花园?”

    摸了摸鼻子,胡峰顿时也是恍然大悟的想起来,似乎清末民初时候的外滩花园,好像的确尚未改名字,所以一直被人称为公共花园或者公家花园。

    “狗鈤的!这里可是我们中国上海,哪里容得到你们这些印度阿三嚣张?”

    “我呸!什么狗屁的外滩花园,我今天还非要进去看看不可呢!”

    这样思索着,又瞧着几位印度巡捕的粗暴态度,胡峰也是心中来了一股火气,当下也是眼珠一转,毫不畏惧的应答起来,不卑不亢:“首先第一点,我必须矫正你们的叫法错误,我不是什么留猪尾巴的清国人,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其次,我倒想问问你们几个巡捕?”

    “既然这里是公共花园,那我们身为这方土地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进去看看!”

    “你!你在说什么屁话?”

    被胡峰这样一通抢白,为首的一位极其黑壮的印度巡捕,也是瞪着个眼睛,懒洋洋的挠挠自己右耳朵,然后轻蔑的瞥了瞥他一眼,傲慢无比的伸手朝后一指:“我们不管你是清国人,还是什么狗屁中国人!既然你想进去公共花园,那就好好看看后面这块牌子!”

    话音刚落,为首的这位黑壮印度巡捕,也是挥挥手,用动作示意身边同伴让开路,以方便胡峰伸长脖子去张望。

    “哼,一群亡国奴的印度阿三,有什么好骄傲的!”

    被一群印度巡捕瞧不起,胡峰心中虽然火冒三丈,但是瞧着对方人多势众,而且警棍步枪一应俱全,顿时也是深深清楚,胳膊还真是拗不过大腿,且忍一时吧。

    眉头紧皱的思索着,他挺直腰杆,张望后方公园牌子的动作,也是丝毫没有停止。

    此时此刻,顺着胡峰的目光方向望去,不远处最为显眼的公共花园入口处,一枚巨大的木头牌子伫立,其上正用繁体字写着一行白底黑字的文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木牌反面,俨然还有一副英文标注:“eseanddogsnotadmitted!”

    只看了一眼,作为曾经历网络骂战无数的胡峰,顿时只觉得热血拼命上涌,整张脸仿佛一下子变得青紫起来,内心深处更是有一个愤怒无比的声音,正在气急败坏的咒骂起来,声音异常响亮。

    “耻辱!耻辱!真是狗眼看人低!”

    双手紧紧握成拳头,双眼通红的胡峰,真想狠狠冲上去,打倒这几个印度巡捕,将那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木牌踢个粉碎,然后痛快的潇洒离去。

    但是。

    纵观现在的双方,前者可是有三四个虎背熊腰的壮汉,而且个个配有步枪警棍;胡峰不过是孤身一人,而且还是没有任何兵器的空手,这要真是扭打起来,那岂不是自讨苦吃?

    而且更重要的,看着眼前这一切,胡峰内心里的感觉,除了难以遏制的愤怒外,更多的却是一种莫名的悲哀!

    悲哀什么?

    是悲哀他自己一个中国人,却要在自己的国家土地上,被几个印度巡捕吆五喝六的阻拦,连公共花园都进不去?

    还是悲哀这个**无能的清政府,这个公然说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慈溪太后老不死的,或者是这个几千年来、始终多灾多难的中华文明?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外滩公园木牌、日本人轻蔑鄙夷的“东亚病夫”;这些东西事情,胡峰也是曾经在各种渠道上证实和阅读过。

    对于卑躬屈膝、腐烂不堪、甚至可以说是彻彻底底寄生在汉人身上,肆无忌惮般敲骨吸髓的清政府,只要能够维持住自己的存在,即便压制国内一切进步的存在,即便沦为“洋人的朝廷”,即便再签上十次“辛丑条约”,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样的王朝,它们不被推翻灭亡,那又该是什么灭亡?

    紧紧咬住下嘴唇,他在深深倒吸一口冷气后,也是缓缓转过身,带着满腔的耻辱和愤怒,一步一步的离去。

    而在胡峰的背后,那几位印度巡捕也是哈哈大笑起来,更有甚者还有故意扯开尖嗓子,嬉皮笑脸的吼了起来:“那旮旯来的毛头小子,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豚尾奴一个,还想进公共花园游览?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真不愧是没脑子、没膝盖的清国猪,名副其实啊!”

    “嘿嘿,就算我们不拦你,但想要进这公共花园,你也得拿出表明自己不是华人的身份证明啊!兄弟们,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哈哈!不错,就是这个道理啊!”

    这些狂笑着的印度巡捕,却是没有一个人发觉,胡峰在缓缓离去的路上,微微回头冷冷的注视了—那块白底黑字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木牌一眼。

    这块木牌的耻辱,异日必将要亲手捏的粉碎,十倍奉还!

    表面上看,完全就是一个普通人的胡峰心里,却是拥有着一根绝不妥协的傲骨。

第十七章,乡音不改!() 
从上海港口坐小火轮赶到重庆,匆匆忙忙的找个小旅馆坐下,胡峰待在日本官费生时期,也是颇为开源节流的,再加上横滨分别之际,还有陈少白先生馈赠的500银票,所以他手头上也是较为宽裕的。

    但是,一来由于当时重庆最好的旅馆,也没有干净的自来水和卫生间;二来胡峰也不是一个奢侈享受的家伙,所以他也是选择了一间很为寒酸的小旅馆,就此住下。

    四川内江小县城,距离重庆也是有上百公里,因此而言,胡峰也是不得不中途请了个挑夫,帮着自己挑动行李箱,一步一步的朝小县城走去。

    四川气候潮湿、人多地下,如今五月份的季节里,正是农作物生机勃发的大好时节。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远远眺望前方,数不清的、近乎浅绿色的稻田菜田耸立,田埂上偶尔还有几棵盛开着的梨花,星星点点好似白玉,袭人心脾。

    “我去!这家的路,究竟是在哪里啊?”

    揉揉眼眶,少时离家多年的胡峰,拼命眨眼睛辨认着,满脸的困惑和迷茫,溢于言表。

    七八年前,考取清政府官费生资格的他,便是已经不得不离家,奔赴成都学习,再加上后来稍微年长些的,又是必须远赴日本留学,所以说,他脑海中有关家的记忆,早已是模糊不清。

    记忆本就是模模糊糊,再瞧瞧眼前一条条乡间田埂,彼此间根本就是几乎没有差异,辨认起来更是艰难的很。

    不过!

    还好胡峰请得这位挑夫,不仅热心肠,而且还相当熟悉乡间道路,不辞厌烦的为他一一指点,最终在磨蹭了一个多时辰后,根据一棵记忆中的红豆杉树,总算拐进了一条简易无比的小路上,继续前行。

    又走了大半个时辰,七转八拐之后,胡峰猛地眼前一亮,欣喜着喊叫起来:“到了,到了!就是这块哦!”

    “我全都想起来了!顺着这条路走下去,前面就是郭爹爹家,郭爹爹好像还是个麻子脸,嘿嘿!对了,他家门前有一个大池塘!小时候,我没少在这里捞鱼摸虾、没少讨家公揍呢!”

    “绕过他家,往前走几块地,还有褚叔公家、照大爷家我记得很清楚,再朝右偏走几步,经过几棵百年水杉树,就是我家屋头了!”

    话音刚落,胡峰也是顾不得再看身后的挑夫,脚步轻快有力的冲了过去,径直在田埂上奔跑起来。

    “别急啊!大兄弟,你行李东西还全在后头哦!”

    看着前面大步冲刺的胡峰,被遗漏在身后的挑夫,也是顺手拿过头上的草帽,苦笑着扇扇风,随即继续挑起沉重的行李箱,慢悠悠的追了过来。

    再看跑在田埂上的胡峰,前者的身影还没冲出多远,一阵剧烈响亮的“汪汪汪”狗吠声也是猛地响起,传出好远。

    紧接着,仿佛嗅到了生人的气息一般,一条体型虽然不大,但是犬牙微微张开,舌头吐出的黄色土狗跑过来,恶狠狠的瞪着胡峰,凶巴巴的狂叫起来,满脸的龇牙咧嘴。

    与此同时,田埂边一处小池塘边、一位原本正在挥着棒槌、拍打土布衣服的老妇人,也是伸手抹去脸边的水珠,面露疑惑的打量起胡峰来。

    足足瞅了瞅胡峰好半天,那正洗衣服的老妇人,突然难以置信的张开嘴,高声的喊叫起来:“你娃!嘿得哟嘿得哟是胡家幺子儿?”

    “哈哈!”

    听见耳边这熟悉的乡音,胡峰不禁欢快的点点头,连声应答道:“是的咯,是喽!郭家婆,是我个瓜娃子啰!”

    “小兄弟,你东西行李我给送过来了!”

    就在这时候,原本落在后头的那个挑夫,也是很认真的挑动沉重的行李,老老实实的迎了过来。

    “哦!是我迷糊了!多谢师傅喲!”

    回过头,瞧见额头汗水滚滚的挑夫,胡峰也是赶紧递过去一份铜钱,不好意思的摸摸后脑勺。

    “莫得事、莫得事!给得多了”

    点点手心内的铜钱,这个挑夫也是递过来二枚大钱,转身走远。

    “汪汪汪汪!”

    那条浑身淡黄色、凶巴巴的乡村土狗,也是再听见老妇人的说话声后,吼叫的音调越发高昂起来。

    “莫得叫!惊爪爪个啥,喿跟头滚一边去!”

    皱皱眉,郭家婆重重呵斥几声,顿时立刻便让这条土狗闭上嘴,同时老老实实的端坐在地上,黄色的狗尾巴摇晃不停。

    略显满意的瞥瞥土狗,郭家婆也是转过身,扯开嗓子再度喊叫起来:“大傻他爸,赶紧过来给胡家幺儿搭把手,拎拎东西!”

    片刻之后。

    不远处,一位原本正低头除草的老汉,也是猛地站直腰杆,甩着裤脚上的泥巴,也没有说什么话,满脸的嘿嘿笑容,几步就是走过来,顺势接过胡峰手中的沉重行李箱,自顾自的走在前面。

    “郭家婆,这东西重的很,还是我来拿吧”

    瞧着正前方老汉的动作,再看看身边郭家婆的关切眼神,胡峰也是略显有些忐忑,让年纪五六十的郭爹爹帮拿东西,他这么一个壮小伙空着手,总感觉有些不太合适啊。

    “胡家幺儿,莫得事!你娃先在后面跟阿婆叙叙,让他拎起去!”

    仿佛一眼看出了他的小心思,郭家婆也是在一旁笑着开口道,同时对胡峰嘘寒问暖起来,关怀之意分外真切,简直就是把他当自家幺儿一般对待。

    没说多少话功夫,胡峰和郭家婆刚刚走到水杉树那里,他自家的大门也是早已被人推开,好几位衣着朴素、身穿土布的人,随即大步走了出来。

    最当先的一位,俨然是个乡村中最普遍的中年汉子,满脸的络腮胡子,浑身粗黑健壮,穿着一身略显干净的土布衣衫,正是家公!

    说起自家的这位家公,胡峰也是依稀从模糊的记忆中想起,前者好像是内江小县城内,近二十年来,本地数一数二的煮糖老师傅。

第十八章,亲人相见。() 
煮糖师傅,顾名思义就是为熬糖煮糖的老师傅、乃是整个制糖事务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技术人才!

    不客气的说,在内江这个家家种植甘蔗、专注糖业的小县城内,尽管大约有上百位手艺不同的煮糖师傅,但是众人公认的、手艺最为老辣的煮糖师傅,还真就是胡峰自家的这位家公!

    之所以这么讲,一方面是因为胡峰的这位家公,前者是十几岁时就进土糖寮,一路从最低级的只给二顿饭、工钱全无的杂工做起,几十年的功夫努力下来,也是连续跨过管牛的、榨蔗的、烧火的等职位,最终完全以能力胜任煮糖老师傅。

    另一方面,则是他的这位家公,不仅本职技术做的好,还在农闲时间里求新求破,竟然真的给琢磨出,一门独家糖方的垄断手艺来—制作青糖!

    青糖颜色略显青翠、虽然不像白糖那样洁白如雪、也做不到像冰糖那般晶莹剔透,但是青糖却是拥有自己独有的特色—香气扑鼻、甜而不腻,并且相当适合健脾清胃、祛风散寒、因而也是非常大受欢迎、是内江糖业中一道奇特的产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