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新中华 >

第7章

崛起之新中华-第7章

小说: 崛起之新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场内的一所正厅,也是迅速被人布置完成。

    一张孙中山先生的画像,微微悬挂于中堂之上,二盏红火烛光,安然耸立于二旁,桌椅板凳之类的杂物,早已被道场仆役尽数搬空。

    与此同时,众多满脸激动之情的革命青年们,也是纷纷簇拥着胡峰前进,将其一路引至中堂前来。

    放眼望去,之前有些熟悉的夔石先生—陈少白,正肃穆的立于面前,不苟言笑的朝胡峰点点头,同时示意他走过来。

    神情一动,胡峰也是没有浪费时间,当下便是直截了当的趋步走来,端正态度的行个军礼:“横滨陆士军官学院,第十四期应届毕业生胡峰,参见夔石先生,特来禀见!”

    “好!”

    “振华同志,请以中指鲜血,手写此本入会盟书,然后高举你的右手,当着在座诸多革命同志的面,亲自许下入会誓约!”

    轻轻点点头,陈少白的目光缓缓落在他身上,然后双手郑重地捧起一本空白盟书,将它递了过去。

    “谨遵夔石先生所言!”

    胡峰挺直腰杆,高声喊出这一句话,随即顺势接过空白盟书,同时用小刀割破中指,毫不犹豫的用鲜血书写起来。

    十几秒钟的时间,一晃即过。

    待书写完自己的姓氏籍贯后,胡峰立刻在周围众人注视的目光下,稳稳向前踏了一步,同时右手紧握成拳,高高举过头顶。

    刹那之间,滴滴殷红的血液,顿时顺着手臂朝大地落下,看上去分外让人触目惊心。

    直视正前方的中山先生画像,再深深倒吸一口冷气后,他用一种相当激昂的声调,坚定无比的开口道:“联盟人川省简阳府内江县人胡峰,对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踔厉坚忍,共成大业;如或渝此,任众处罚”

    “呜呼!我汉人同为轩辕之子孙,国人相视,皆伯叔兄弟诸姑姊妹,一切平等,无有贵贱之差、贫富之别,休戚与共,患难相救,同心同德!”

    “愿诸君以卫国齤保种自任!战士不爱其命,闾阎不惜其力,即革齤命可成,民政可立,愿我四万万人共勉之!天运庚寅年四月二十五日!”

    此时此刻,尽管胡峰的声音不够响亮,且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评价,都称不上动听。

    但是!

    四周原本窃窃私语的众人,却是早已在这一刻,猛地变得屏气凝神,大气都是不敢粗喘一声,瞳孔中更是隐约流露出崇拜之色,怔怔地望着他。

    “自今日起,君已非清朝人矣!”

    亲眼目睹胡峰的一系列举动后,陈少白也是面露欣慰的笑了笑,随即说话道:“振华同志,请随我来,了解下我们同盟会组织的详细情况。”

    话音刚落,陈少白也是领着他,一路穿行而出,径直来到一处道场密室内。

    “振华同志,虽然你心系革命,热切于推翻满洲政府,但鉴于消息的封闭等情况,恐怕你对咱们同盟会的内部,还是一团糊涂吧?”

    “无妨,且让陈某来为振华介绍介绍。”

    带着三分品味的望了望他,陈少白也是满脸笑容的说道。

    “夔石先生请讲,晚辈洗耳恭听。”

    闻言,胡峰也是满脸憨笑的应答道。

    “咱们同盟会,乃是1905年,中山先生于日本东京正式成立而来,并根据三权分立的原则,分别设立行政部、立法部、司法部!”

    “这三大职部中,行政部乃是权利最重的机关,专门负责组织革命活动、武装起义;同时还下设执行科、书记科、会计科、内务科、外务科、情报调查科,还有一个专门由黄兴先生负责的暗杀部。”

    与此同时,虽然作为穿越者的胡峰,早已是深深了解到这些内幕,但为了不引起对方怀疑,他也是故意瞪大眼睛,竖着耳朵,满脸听得津津有味的神色。

    此刻,瞧见胡峰的这幅脸色,陈少白也是笑着继续开口道:“按照咱们同盟会的章程规定,我们不仅在国内设立了五大支部,分别为东部上海、西部重庆、南部香港、北部烟台、中部汉口;而且还在国外设立了四大分会,乃是欧洲、美洲、檀香山、南洋分会!”

    说到这里,陈少白也是明显顿了顿,随即眼神颇有深意的看了看他一眼,接着说话起来:“陈某不才,蒙中山先生看重,目前也是南洋分部支会的负责人!”

    “振华同志,现今你正适毕业之际,若入我们南洋分部支会,岂不是犹如蛟龙入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知你意下如何啊?”

    眼神极度炙热而又欣赏的盯着他,陈少白仿佛实在遏制不住内心的情绪,随即开口问话道。

    我去!

    一听夔石先生这话,胡峰顿时也是不禁脑袋大了几分,真实历史上南洋虽然华人华侨武装起义诸多,但是由于列强支持、土著横行,基本上都是已悲惨结局而告终啊!

    这种情况下,胡峰觉得若是自己答应下来,恐怕别说什么领略大时代的浪花,哼有可能就会直接进入死亡、失踪的革命烈士名单吧?

    “夔石先生,我虽然十分愿意接受您的邀请,但晚辈毕竟祖辈皆在川中,这远赴南洋参加武装起义,不说我心中怀恋故土,就怕是晚辈父母,恐怕也是很难接受这一件事啊!”

    “夔石先生,再说了!如今满洲政府正是到处宣传预备立宪、组建各地新军之事,我们又何必舍近求远,奔波前往南洋革命?”

    “若是能够趁此良机,混入满洲政府的新军之中,鼓动策划新军起义,岂不是既可以削弱满洲政府的军力,又能达到增强革命军的一石二鸟—好办法!”

    眼珠子暗暗转了转,急中生智之下,胡峰也是连连说出一番利害来,显然是准备说服陈少白,转而打消后者的“见才起意”不良念头。

    “不错!振华同志所言极是!既然都是为了革命,那我陈某就不强求人意了。”

    “只可惜啊!振华你这么有能力、有本事的人才,真是令我陈某求贤若渴啊!”

    面对胡峰这个一石二鸟的计策,深知革命大业为重的陈少白,顿时也是在一番思索之下,微笑着朝他竖起了大拇指。

    同一时间,看着夔石先生为自己竖起的大拇指,心中颇有私念的胡峰,也是只能尴尬的摸摸后脑勺,苦笑了笑。

    紧接着,知道不可能将他拉入自己分会的陈少白,也是不再强求这个问题,转而将不少同盟会内,革命同志谨慎沟通交流、或者是确认身份的暗号,尽数交给了胡峰,以备不时之用。

    “振华同志,你真是一握陈某见过的,最为特殊的热血青年。”

    离开神奈川道场的时候,陈少白在分别之际,紧紧注视着他面前的胡峰,道:“这一次的日本横滨之行,能够认识你,真是不虚此行!”

    “夔石先生过谦了!”

    摸了摸鼻尖,当着四周众人,面对陈少白如此真诚而又大方露骨的夸奖,胡峰也是颇有些不好意思的讪笑了笑。

    然后,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众人视线焦点的胡峰,也是很认真的看着陈少白,微微抿着嘴唇,不动声色的思考了几秒钟,方才郑重其事的开口道:“夔石先生,今天晚上在日本道场和您的交谈,晚辈也是深以为荣。”

    “不过!”

    “晚辈更希望的,则是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在推翻满洲政府后的四川军政府内,再次和您见面交谈,共叙旧事。”

    同一时间里,伴随着胡峰嘴中的这番话说出,四周原本静静倾听着的众人,顿时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怪谈诡事,一个个都是情不自禁的张大嘴巴,望向他的脸色简直就是目瞪口呆!

    推翻满洲政府、以及说是建立四川军政府这么艰巨而又困难的任务,胡峰这样的年轻人,居然还敢如此大言不惭的轻松说出来,简直是在逗人笑啊?

    “胡峰这家伙,他是不是没有睡醒啊?”

    撇撇嘴,有人语气中略带讥讽的随口说话道。

    “诸君,请你们暂时保持下安静,方便我和振华同志说话,可以么?”

    微微皱了皱眉,陈少白用一种不容人拒绝的语调开口道。

    然后。

    陈少白雄鹰一般锐利的眼神,紧紧盯着面前的胡峰:“振华同志,冒味的询问一句,请问你究竟是有什么把握,能够实现自己刚才所言?”

    “这不是什么把握或者不把握的问题。”

    胡峰轻笑了笑,随后他用一种类似演讲,却又全然不似做作,充满坚定信念的声音开口道:“相信我,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而我们革命者应该做的,就是联合起广大受压迫者,启蒙绝大多数人的民族意识,推翻满洲政府和建立新中华!”

    此时此刻,没有时间理会早已发愣的喻培伦,更没有时间去关注四周眼神狂热、憧憬仰慕的众人,胡峰牢牢的挺直腰杆,仿佛总结中心思想一般的吼出声来:“未来,大家绝对可以迎来希望的时代,必将建立成属于我们的新中华!”

    拿着眼镜的陈少白,其食指微微有些颤抖,不知是内心的激动之情,还是身体虚弱的原因,艰难而又微笑的喃喃道:“会有这么一天的,一定会的!”

第十一章,《清朝留学生取缔规则》!() 
横滨早春的冷寒天气,来得快去的也快,在人不经意间,气候已然是呈现出一种不冷不热的适宜温度来,持续整整一周的樱花绽放日,也是缓缓被埋葬在和风中。

    同一时间里,作为依赖清朝四川政府提供助学资金,从而留学日本的胡峰,虽然他已于好几日前取得了毕业学位和烫金证书,但是由于清朝四川政府征调安排的策令未到,胡峰也是只能漫无目的的待在日本,继续浪费时间般的等待时机,重返故土。

    反观同样留学日本的二位好友—林觉民、喻培伦;他们由于家境较为富裕,而且还颇有田产,所以也全都是自费出国留学之人。

    举个例子,作为福建闽侯人的林觉民,祖父不仅是福建闽侯的最大地主,而且还占据着当今福州最昂贵的豪华地段—三坊七巷;同时家族产业更是绵延于满洲政府控制下的中原地带,财富不可计数。

    正因为这种背景情况,林觉民其本人,也是在昨日午间时分,欣欣然惬意的登上渡轮,返回老家福建去也。

    而同样作为自费生的喻培伦,尽管家族一直多次发电报来信,希望前者能够尽早回去成家立业,但是胡峰也是看的分明,每一次的催促电报中,喻培伦总是以学业为重为借口,以此长期赖在日本横滨,尽可能的学习同盟会的各种理论,推崇自由平等。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谈一谈清末大时代中,能够顺利出国留学的几种人了。

    第一种,往往就是胡峰这样家境贫寒、全靠个人毅力努力求学,同时态度又较为开明的年轻人,经济上基本全都依靠清政府援助支持,接着出国留学的方面,也是专注于军事、工业、科学等理工。

    一旦顺利学成之后,伴随着清政府的电报调令,这一类的官费生们,也会重返故土,然后接受清政府的人事安排,要么被分配去天津、北京练兵处,要么是各省督练公所任职,又有可能是任教于各省陆军学堂,或是直接被任命成下层新军长官。

    第二种,则是像林觉民这种地主官僚,或是家庭环境较好、又有足够财力供养的知识青年,经济上专门由家族资助支援,一般都是来国外开阔视野,以便回去继承产业,能够适应时代发展。

    当然了,还有一小部分人,也是类似于喻培伦的这种情况,起初纯粹是来外国游学玩乐的,但是由于后来的种种原因,要么是因为国外事物特别吸引人,要么是因为接触到了同盟会等先进革命组织,顿时也是宛如被点燃的**般,从此转变的乐不思蜀,不愿再回到清王朝治下。

    不过。

    就在胡峰平静的等候调令之时,在那遥远而又冰冷的日本东京大森海湾上,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也是燃烧着自己的生命,迸发出最炙热的火光来!

    当时,为了挽回辛丑条约签署以后,清政府越来越国衰民穷的下坡路,慈溪太后也是难得开明一次,不仅派出了大量青年留学美国、欧洲和日本学习先进军事、科学、技术等事物,同时允许各地省政府自主资助官费生,远渡重洋学习先进知识,而在这其中,又以留学日本的各地官费生最多。

    鉴于签署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实际上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情况,当时美国驻上海领事馆的驻华领事,也是发至肺腑的指出二条道路来:“要么进行君主立宪改革,美国可以为清政府培养一批改革人才;要么进行一场大换血、大洗牌的暴力革命,而不出人意料的话,贵国数量众多的留日学生,已经是在准备进行颠覆清朝的武装起义了!”

    这番大实话一说出来,那简直还得了?

    顿时,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十一日,伴随着中下层满清官吏内心诚惶诚恐的上奏,有关于留日学生蓄谋造反的折子,立刻也是以十万火急的速度,奇快无比的登上了那个暂时不叫故宫,依然唤作清王朝的中枢器官—天子居停的紫禁城。

    或者说,是那位被世人尊称为老佛爷的、被光绪强颜欢笑,称作“亲爸爸”,清王朝现今实际掌权人的居所里—宁寿宫!

    “老佛爷,这些都是今儿的紧要奏折,还请您过目。”

    低眉顺眼的李莲英大太监,一面关照小太监恭敬送上奏折,一面在进了宁寿宫后,立刻按照宫廷内的规矩,满脸堆笑的开始跪下磕头行礼道。

    “李谙达,你让人把黄山云雾茶取出来”

    慈溪太后稳然坐于原地,微微撇了撇嘴的开口道。

    “报!”

    “军机处紧要秘闻,请老佛爷过目定夺!”

    突如其来的,一位军机处的满人将领,额头上汗珠多如雨下,一路横冲直撞的滚进宁寿宫前,毕恭毕敬的行礼道。

    “呈上来。”

    “喳!”

    “老佛爷有令,呈上前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