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千古一臣 >

第12章

千古一臣-第12章

小说: 千古一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大人,实在对不住,本想过来给你捧场贺喜,想不到出了这样的事情……”鳌拜一扫先前凶煞的表情,满面春风的走到陈恂面前,抱拳笑道。

    陈恂看着被士兵拖走的刘泰,自然明白对方捧场是假,威胁自己才是真,故意在他面前杀人,分明是在警告他,老子杀人如麻,不要和老子作对。

    陈恂如果只是七岁的少年,也许会被眼前一幕吓到,但他的记忆中也有着成人的记忆,自是不会在乎这些,他唯一惊讶的是这个鳌拜似乎比自己记忆中要厉害许多,徒手碎骨,看来日后武英殿擒鳌拜那出戏自己要多做些准备。

第十七章 一人得道(四)() 
“鳌大人这是哪里话,今日多亏有大人在,才得镇得住场面,鳌大人真不愧是满洲第一巴图鲁!”陈恂的表情从开始的愤怒变为震惊,又从震惊变为眉开眼笑,只用了不到一息的时间。

    “这位一定是陈大人的父亲吧,不用如此多礼,快快请起!”鳌拜礼节性的将还跪在地上的陈昌言虚扶起来,在转身之际眼中又闪过一道厉芒,这小子变脸的功夫比老子还牛,竟然已经达到一息三变的层次,他真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吗?

    “鳌大人武功盖世,真乃国之栋梁,如我大清兵将能有鳌大人一半的风采,这天下所有的土地尽属我大清朝也如探囊取物一般。”陈恂边说着恭维话边搀过父亲,偷偷朝他使个眼色,向街口方向瞟了一眼。

    陈昌言虽没做官,但无商不奸,立时明白孩儿的意思,假意告罪一声说是叫人备茶,却是回店安排去了。

    鳌拜岂能听不出陈恂话里暗藏的玄机,前面的话并没有毛病,唯独这最后一句分明在喻示他得天下如探囊取物,这样的话要是传出去,自己立刻就成了众矢之的,就连皇家也不会放过他。心中虽恼脸上却依然挂着春风,连连摆手道:“陈大人此言差矣,老……夫只是一介武夫,有勇无谋,也只能靠这身蛮力替皇上分忧。到是陈大人年少有为,让人羡慕啊。”

    “呵呵,鳌大人有何羡慕,您贵为议政大臣,世袭二等公,领侍卫内大臣加少傅,受顾命辅政,可谓是位极人臣,他日当朝首辅之位也非您莫属,试问天下,谁敢与您争锋!您才是我们要羡慕……的楷模!”陈恂险些从嘴里溜出羡慕嫉妒恨的词来。

    鳌拜暗暗点头,小子这番话说得还蛮中听,正飘飘然之际,忽然警醒,老子这点心思他怎么猜到的?就算老子确实这么想的,你也不要现在就说出来,这不是坑我吗?他有心反驳,可又觉得会灭自家威风长他人志气,现在正是四大辅臣招兵买马之际,朝堂上有多半的官员还在持观望态度,自己如果此时示弱的话,只怕辛苦营造出的声威就会付诸东流。可如果不反驳的话又觉得总有些不妥,这分明是要宣战的口号,自己可还没准备好呢。

    就在鳌拜一时拿不定主意该如何回答时,本该守在街口的大内侍卫来到两人面前。“陈大人,天色已晚,咱们还有一件皇差没办完,你看……”

    “哦……对,对!”陈恂一拍脑门恍然大悟道:“光顾着跟鳌大人聊天,险些把皇上的大事忘了,鳌大人,您屋里请,暂由家父陪您聊着,我先去办事,办完后再回来陪您,实在对不住!”

    “陈大人有事尽管去办,咱们以后的日子还长,本官今日也正好有军务要忙,只是顺道过来看看,就不叨扰了!”鳌拜拱拱手算是道别,又朝两位大内侍卫点点头打了个招呼,转身大步离去。老子官居一品,跟一个商人有什么可聊的,再说让我等你回来,到底你是首辅我是首辅!

    陈恂目送鳌拜离开后并没有停留,和父亲拜别一声领着四名大内侍卫也离开了。虽然他知道鳌拜早晚会倒台,但那是几年之后的事情,现在人家根正苗红,势气正旺,自己还是不要去得罪得好,如果让对方知道自己并不是着急办皇差,只是找个借口轰人,那还不得记恨上自己,所以表面工作一定要做足。

    陈恂依然采用的步行方式,引来路人无数目光,对这位身穿黄马褂,由大内侍卫保护的少年纷纷打听,这也是陈恂没有坐轿的主要原因。陈家虽说没有官轿,但由一个民轿改成官轿并不困难,快的话半个时辰足矣,陈恂这样做的原因无非是为显摆,一是少年心性,二是为了给陈家立威,免得再有不开眼的人惦记陈家。

    固然身上这黄马褂已经赐下,但如果不是办皇差,可不是想穿就能穿的,虽说现在他已是皇上伴读,又深得孝庄信任,但地方官吏并不知道啊,自己看似风光,却无实权,全靠皇威撑着,狐假虎威。人家给你面子是看在皇家脸面,不给你面子还真没辙,总不能有个小官小吏来陈家找麻烦,咱就得上达天听,让皇上或太皇太后降旨治罪。

    什么叫招摇过市,如今正鲜明的体现在陈恂身上,他此时恨不得全京城的人都能知道自己,要不是还顾及脸面的话,他都想找一名下人举个牌子跟在身后,上面写着自己的大名,三国时将军带兵打仗不都是举个旗子,上面写着自己的大姓吗?

    陈恂的目的达到了,老百姓们经多方打听,终于知道这位少年的名字,一传十,十传百,不到三天时间,上至各级官员,下至贩夫走卒,都听说京城里新出了一位年仅七岁的陈大人,虽然不知道这位陈大人官居几品,身居何职,但陈大人身穿黄马褂招摇过市的英雄事迹广为流传,深深的刻印在人们的脑海中,毕竟这位陈大人是大清有史以来第一位穿着皇马褂逛集市的人,这也算是皇家亲近百姓的一个重要体现,能穿黄马褂那都是什么人,这样的人肯来咱老百姓逛的集市上,意义非同一般!由此被百姓亲切的称呼为亲民大臣!

    古有甘罗十二岁拜相,今有陈恂七岁为臣!一时间街头巷尾到处谈论着陈恂的名字,而陈记钱庄更因此出名,再加上有皇上御赐金匾,这就等于皇家给作了担保,陈记钱庄顿时声名远扬,门庭若市,不到三年的时间,同条街上共八家钱庄,已被陈记钱庄收下六家,不论是规模还是人气,一时无两。

    转眼三年时间过去,虽常有反清复明的前朝志士如星星之火,你灭我起,但总的来说天下还算太平,百姓还算安居。

    康熙四年,京城,皇宫,御书房。

    “啪,啪,啪……”一声接一声的脆响传出,在每一声脆响后面都会跟上一句“哎呀……”

    已经十一岁的康熙神气十足坐在书桌前,一副洋洋得意的神情,而在他面前不远处,身着二品官服的经廷讲师熊赐履正拿着一副竹板狠狠抽在站在他面前的陈恂手心上,嘴中还不停念叨着,无非就是一些皇上不用功,不能成为明君,愧对列祖列宗的套话。

    此时已经十岁的陈恂比三年前高出一头还多,相貌上变化不大,虽说不是眉清目秀,一表人材,但也没什么缺陷,算是个平常的长相,唯独两只眼睛漆黑如墨,明亮如星,清澈又深远,纯净又沧桑。就连身为帝师的熊赐履也不敢去直视这双眼睛,有时他甚至怀疑站在自己面前的真是一个十岁的少年吗?为什么自己总有一种被他看透的感觉?

    竹板每落在陈恂的手心上都会让他的身子一震,同时发出一声凄惨的叫声,可是背对着康熙而立的陈恂脸上却并没有任何痛苦表情,那翻着眼睛看屋顶和下撇的嘴角,分明是无聊至极的一种表现,仿佛这竹板打的并不是他的手。

    二十下手板打完,陈恂挠挠自己的左手掌心,那里已是坚硬如铁,生出至少一寸多厚的老糨,这就是三年皇上伴读的成果,康熙每日不是迟到就是背书出错,故意让陈恂挨手板,每日欣赏陈恂挨打已经是他前来学习的动力之一。

    “一万八千三百七十一……”陈恂一边挠着手心一边用仅自己能听见的声音默念着数字,这是他三年来挨打的总数,嗯,为什么还有个一,这是熊赐履有一回记错多打的一下。

    你是皇上,我不能打回你,那就用你的银子来补偿,我每挨一下打原本该收你十两银子,但念在你是皇上,就改为十两金子好了。陈恂心中算计着,转过身子看向康熙的同时,脸上表情如川剧变脸一般瞬间换成痛苦不堪之色,眼角甚至还挤出两滴泪痕。

    而原本神气十足的康熙也是不弱,在陈恂转身的一刹那,脸上的得意之色蓦然消失,被不忍和愧疚代替。“弟弟代朕受过,朕实在于心不忍,老师,下回还是罚我吧!”

    熊赐履连忙抬手躬身行礼。“万万不可,皇上贵为天子,臣岂敢打得!其实陈恂能替皇上挨罚是他的福气,代天子受过,这可是天大的殊荣。”

    殊荣你大爷,挨打的又不是你!陈恂狠狠瞪了熊赐履的背影一眼,又转而瞪向康熙。演,你接着演,老子早晚有让你吃瘪的那一天。

    康熙看着瞪向自己的陈恂,脸上神情不变,心中却已是手舞足蹈,故意惊讶的问道:“弟弟为何眼睛瞪得如此之大,莫非还在疼吗?快让朕看看!”

    “皇上真乃仁德之君,实是我大清之福,百姓之福……”熊赐履为小皇上能体恤下属而高兴,却不知背后正有一双杀人眼在盯着自己。

    “太皇太后驾到!”这时院里传来黄静尖细的叫声,孝庄在苏麻的搀扶下伴着声音如踩着舞点般走了进来。

    康熙忙从座位上下来,快步走到孝庄面前双膝跪下。“孙儿给皇祖母请安!”

    陈恂和熊赐履也随着康熙一起跪下。

    “孙儿给皇祖母请安!”

    “臣熊赐履给太皇太后请安!”

    “都起来吧!”孝庄摆摆手走到书桌前,随手翻看几眼桌上的功课,询问了几句皇上读书的情况后,让熊赐履先行退下。

    “你俩坐吧!”孝庄显得有些心事重重,说完这句话就陷入沉思。

    陈恂与康熙一左一右分坐两边。

    “祖奶奶,出什么事了吗?”康熙第一个忍不住发问。

    孝庄看一眼康熙没有说话,朝身边的苏麻挥挥手,已经长得亭亭玉立的苏麻手捧一份奏折递给康熙。康熙打开奏折观看,原本光滑的额头慢慢褶皱起来,最后形成一个川字。

第十八章 君臣斗(一)() 
康熙与孝庄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似乎遇到极难之事,而此时的陈恂却正没心没肺的欣赏着苏麻。都说女大十八变,算算苏麻不过才十一岁,已经出落得这般美貌,真真正正一个小美人胚子。看她白晳光洁的额头,远山似的黛眉,玲珑一样的眼睛,小而圆润的朱唇,虽没华贵夸张的衣着首饰衬着,却也掩不住那颠倒众生之相,她只站在书桌旁,立时那粗拙的书桌也变得婉约起来,尤其是那眼帘上长而密的睫毛,随着眨眼时上下刷动,如温柔的小手撩拨着陈恂的心头痒处。

    苏麻被陈恂看得不好意思,一抹红晕飞上双颊,眼波流转到陈恂处,狠狠的瞪了他一眼。这一眼不瞪还好,刹那间似怪似嗔的神态只让陈恂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全身骨头都酥麻起来。

    “咳!”孝庄身处少男少女秋波之间,只觉身上汗毛乍立,余光一瞥看到三魂已丢一魂的陈恂,立时脸现不豫之色。我与皇上正为国事烦心,这小子倒跑这玩起儿女情长来了。“陈恂,你在做什么?”

    “啊……”孝庄严厉的声音如一盆冷水将色授与魂的陈恂浇醒,慌忙仓促回道:“孙儿正在……替皇上想主意!”

    “奇怪,你都没看到这道奏折,如何替我想主意,又想得是什么主意?”康熙在这三年之中常与陈恂作对,他要说东自己就说西,时时想要压他一头,已经养成见缝插针的习惯,此时虽正在思考奏折之事,但也立刻条件反射般抓住陈恂话中的漏洞。

    陈恂刚刚飘出去的那道魂已经回归本体,头脑恢复清醒,听到康熙的话不在意的笑笑。“皇上可敢与我打赌,就赌我能猜对这封奏折上所奏之事!”

    孝庄揉揉眉心,这个陈恂怎么如何好赌,搞得现在小皇上也动不动就要与人打赌。她却没有想过,陈恂就算再有欺天之才,也不过是个民,顶多是个臣,他没有权力去要求皇上答应自己的条件,所以只能靠打赌来赢那一句金口玉言。

    康熙没有答话而是看向孝庄,孝庄明白孙儿的意思,摇摇头。“这封奏折今早刚刚呈上来,宫中除了你我没人看过。”

    “好,就跟你赌,赌注是什么?”康熙把奏折拍在桌上。

    “当年皇祖母承诺的三年伴读期已满,如果今日我赢,就辞去这伴读一职。”陈恂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两人中间。

    “如果你猜错就再给我当三年伴读!”康熙也走到中间,两人相视一笑,举起右手在空中对拍一掌。

    孝庄摇摇头,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康熙赢的机率很大,她还是觉得陈恂会赢。自己这个孙儿从小就争强好胜,总想胜过身边所有人,而这个陈恂就如他命中的克星。

    苏麻忽闪着大眼睛望着两名少年,女孩心理年龄一向比男孩早熟,此时她虽只有十一岁,但那朦朦胧胧的情窦已经发芽,而眼前的两名少年都与她朝夕相伴,可说是青梅竹马,三小无猜,心里到底更喜欢谁多一点却是不知,只是每当他们打赌争强之际,她都会盼着陈恂能赢多一点,不过这也不能说苏麻更喜欢陈恂,因为在她眼中康熙始终是皇上,是强势的一方。

    陈恂与康熙击完掌后心中的石头已经落地,自己无聊的苦日子终于要过去,这三年他就好像那笼中之鸟,活得烦闷加憋屈,每日往返于皇宫和家中,两点一线,三更时分就要起床出门,直到下午申时才能回家,在宫中受康熙的气,回到家中又困得眼睛都睁不开,哪还有时间玩耍,简直就是一个黑暗的童年,幸好每日能看到赏心悦目的苏麻,算是美中不足,不幸中的万幸!

    “我猜奏折必是鳌拜所奏,内容是他以镶黄旗地少贫瘠为由,提出要与正白旗换地之事。”陈恂摇头晃脑边说着边走回到座椅前,转身坐下得意的看向康熙。

    “你,你怎么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