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千古一臣 >

第3章

千古一臣-第3章

小说: 千古一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我的干孙倒是可以考虑,可是你为什么单单要给玄烨做心腹?”孝庄暗暗点头,这小子到是明白我的心意,既表了忠心又给自己找个靠山。

    “孙儿有些话想与皇祖母一人说。”陈恂打蛇随棍上,先落个口实再说。

    孝庄并没在意陈恂的小伎俩,其实她也有收下陈恂为干孙之意,能有这样的干孙子,对大清国也是有利无弊之事。见陈恂两眼微闪,好奇对方能说出什么话来,依言退了四周的宫女,连苏麻也没幸免。

    陈恂待人都出去后,上前两步凑到孝庄身前低声问道:“孙儿下面的话会有大不敬之语,还请皇祖母先赦孙儿及全家无罪!”

    孝庄见陈恂绷着小脸一本正经的样子,又累及到家族,要知道能灭全族的罪名可是不小,愈发想知道他要说些什么,点头应允。

    “皇祖母,您觉得当今皇上称职吗?”陈恂的声音压得更低。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孝庄不答先问。

    陈恂探着小脑袋左右小心看看才继续说道:“如果当今皇上病危,您是救还是不救?”

    “你说呢?”孝庄本想发火,自己亲生儿子病危,哪有不救之理。但看着陈恂清澈的双眼心中一凛,知他还有后话,强压下来反问道。

    陈恂眼睛眯起,竟然露出只有老谋深算之人才有诡异笑容。“如果皇上一心只想出家当和尚,不想再当皇上,你是救还是不救?”

第四章 欺上门() 
皇城,慈宁宫。

    “大胆陈恂,你太放肆了。当今皇上虽然之前贪恋董鄂妃,但也只是小错而已,现在董鄂妃已死,你却又说皇上想要出家,这种有失皇家脸面的事情我儿是万万不会做的,你如果拿不出证据,我定要治你诬蔑皇上的重罪。”孝庄虽声色俱厉,但心中已不免打鼓,皇上亲近茚溪和尚之事早有耳闻,只是以前从没往那方面去想。

    陈恂对孝庄的雷霆之怒并不害怕,他的记忆里早已知道顺治会在明年正月初六归天,并且在归天前确实有出家的念头,玄烨八岁登基已是定局,算算还剩下百天左右。“皇祖母,您若不信,可以把吴良辅叫来一问便知,孙儿若有半句虚言,随皇祖母处置。”

    “来啊,把吴良辅叫来。”孝庄没有迟疑直接传下话来。

    功夫不大,御前太监总管吴良辅颠颠跑来,陈恂冷眼旁观,果然与记忆中不假,这吴良辅一看就深受皇上宠幸,进得慈宁宫来脸上虽有恭敬之相,但骨子里那份高人一等的傲气却已成型,对于站在一边的陈恂只是轻扫一眼,见不是哪位阿哥便忽略过去,至于外面那些宫女,他根本连看都未看。

    “奴才吴良辅给太后请安!”

    陈恂轻叹一声微微摇头,宫中太监面见主子哪有报自家名字的权利,奴才就是奴才,充其量也只能说是小吴子,可想而知吴良辅已经把自己当成大臣,就这一条,死也不冤!

    孝庄当然听出吴良辅不敬,但此时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暂且先记在心中。“吴良辅,我问你,皇上这几日可有什么不妥之处?”

    “启禀太后,皇上这些日子因为董鄂妃之事虽有些伤心,但仍坚持勤于朝政,每日进食也算正常,相信用不了多少时日,就能恢复如初,劳太后挂念……”吴良辅中规中矩回答着。

    孝庄看了眼站在一边的陈恂,见其脸上挂着风清云淡的笑容,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皱皱眉喝声打断吴良辅的话。“住口,这些没用的话我不想听,我且问你,皇上准备何时出家?”

    吴良辅全身一震,闭口不知该如何回答,有心想要抬头察颜观色却是不敢,只能在心中胡乱揣摩。皇上要出家之事按说只有皇上本人,茚溪和尚和他三人知道,原本皇上也知道这件事如果说给皇太后听,她定然阻止,所以打算选定日子来个先斩后奏,反正到时剃完度,受完戒后谁再阻止也是无用。可现在皇太后是如何知道这件事的?难道是茚溪和尚不小心泄漏出来,还是皇上自己与太后说的,又或者是太后在诈我?

    吴良辅不敢张嘴,孝庄却已看出蹊跷,冷哼一声。“你以为不说话就能躲过去吗?来人啊,拉下去庭杖二十,如果还不说的话就再加二十,直到肯说为止,我看是你的骨头硬还是嘴硬!”

    吴良辅脸色一变,全身抖如筛糠,他可知道庭杖的滋味,当初多少个因为对自己不敬的太监被他寻个由头庭杖至死,死前喊得那叫一个凄惨,就算再结实的人,也绝扛不过六十庭杖,凭自己这身子骨,恐怕不到四十就得一命呜呼。“太后饶命,奴才说,奴才说,皇上定于九月初九剃度出家。”

    “好,好,真是我的好儿子!”孝庄只气得全身哆嗦,说完这句话后捂着胸口摇摇欲坠。

    “皇祖母!”宫女都被赶出宫外,陈恂连忙上前扶住孝庄。“来人,快来人!”

    慈宁宫立时大乱,混乱之中吴良辅趁机逃掉,他知道此时只有皇上才能救他性命,陈恂没有理会吴良辅,知他无非是多活三四个月而已,只是焦急孝庄。皇祖母您可别不小心挂掉,您可还要保我三十年呢。记忆中康熙杀伐果断,深谙弃卒保车之道,说不定什么时候自己就变成弃卒,所以一定要抱住皇太后这棵大树才好乘凉。

    被灌下一碗参汤的孝庄悠悠醒来,虚惊一场!陈恂闻着满屋的参香味,这才是真正的千年野山参。

    “想不到我儿竟然……”孝庄本想哭诉一番,但想到这里宫女太监御医都在,后面的话只能咽回去。“我没事了,你们先退下吧!”

    “陈恂,你说皇上这事可还有挽回的余地?”孝庄满脸期待的看向陈恂。

    “皇祖母!”陈恂现在已然越叫越顺口。“事已不可违,这是天命!”

    “不行,我要去劝劝我儿,他最听我的话……”孝庄眼底闪过失望之色,但还是不相信的站了起来,就要朝屋外走。

    “皇祖母,孙儿不会阻拦您,但您听孙儿一句话再去不迟。”陈恂连忙拦住孝庄。“如果皇上执意出家,请您一定许他明年正月初十再出家,到那时如何定夺由您决定!”

    “正月初十?你是说我儿活不过这一天?”孝庄急忙追问道,从她的神情可以看出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

    “孙儿推测皇上正月必染重症,活与不活全在您一念之间。”陈恂虽知孝庄定会让顺治死去,但看着孝庄此时的神情又有些动摇,到底是顾及皇家脸面还是救自己儿子,谁也说不好,至少可以看出孝庄现在会选择救儿子。

    “皇上到底会得什么病?御医如果束手无策,又怎会在我一念之间?”事关儿子的性命,孝庄自然要问清楚。

    “天花!”

    京城,陈府。

    陈恂的归来让全家人松了口气,陈昌言问起何事,陈恂胡乱编说是当初救的女孩是皇太后亲戚,一家人在惊讶之余只道是祖宗显灵,皆大欢喜,唯独陈恂心中不满,孝庄急于去劝皇上,不知是忘了还是故意的,对于干奶奶干孙子这事既没下懿旨也没放出话,只说是让他先回家,自己岂不是白忙活一场。

    日子又恢复到以前的样子,陈恂继续每日去学堂挨顿手板,如例行公事般一天不落,不知这苦日子何时能到头。

    四个月时间转眼过去,这天,挨完手板回家的陈恂刚进府门就觉出气氛不对,不管是下人还侍女全部脸现忧色,家里人更是唉声叹气,尤其是父亲,眉心处攒成一个川字。

    “表哥,家中究竟发生什么事情?”陈恂最近无事就往陈廷敬屋里跑,与表哥的关系日渐亲近,在他记忆中,如果孝庄是一棵参天大树的话,自己这位表哥也能算是一棵小树,他可是几十年后赫赫有名的陈相。

    陈廷敬虽比陈恂大二十余岁,但也通过近段时间的交往知道自己这个弟弟非平常之人,常常能说出惊人之语,所以直言相告。

    原来今天陈府来了一位官员卓布康,自称是鳌拜的旧部,现任九门提督参将,此人坐下后就说鳌拜的势力如何如何大,又如何如何被皇上器重,而自己又是鳌拜的心腹爱将等等,说到最后话题一转又提到陈记钱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要陈家把陈记钱庄卖给他,说卖好听点,却和送没什么区别。

    鳌拜!陈恂虽然没见过这个人,但却对他记忆犹新,而且如果自己想要得到康熙的信任,还要靠这个人,想不到自己还没去算计他,反倒被他的手下先惦记上了。

    “我父亲是如何回复的?”

    “还能怎么回复,只说是与家人商量,那人却只给一个月时间。父亲准备找找人,多使些银子来疏通疏通,迫不得已时也可以直接找到鳌拜,许给对方几分红利,虽然亏些但能留下祖业,不至于失去咱家生计来源。”陈廷敬一脸愁眉不展,陈记钱庄是陈家的根基,能有今天的规模,上面倾注陈家几代人的心血,在各个重要诚市均开有分号,陈家的日常开销皆靠钱庄收入,如果被人夺去,对陈家来说不啻于灭顶之灾。

    陈恂摇头冷笑道:“恐怕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如果这件事只是卓布康一人的意思,父亲真去找了鳌拜,他表面上不会再惦记咱家钱庄,但私下肯定会记恨,日后定会随便寻个由头刁难。”

    “那就再给卓布康两分红利……”陈廷敬咬着牙说道。

    “咱家钱庄早几年为了疏通关系,不管是京城还是地方官员,已经分出不少干股红利,如今本就利小红薄,鳌拜身为议政大臣,这点小利未必能喂得饱他,给得多了只怕是到头来入不敷出,反而拖跨咱家。再说如果卓布康此来是鳌拜的意思,父亲就是花再多的银子也不过是海中填沙,肉包子喂狗。”陈恂再次摇摇头。

    陈廷敬想了一下,也觉得表弟说得在理,使劲拍下大腿。“可如今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与咱家有交情的官员,不是官职太小,就是已告老还乡,这条路要走不通的话,唯有将钱庄送给卓布康,到那时,咱们就只能搬回山西老家。”

    “表哥,我父亲最是信任你,你去和他说,千万不要使银子去疏通关系,尤其是鳌拜,咱家万不能与他有半分瓜葛,至于钱庄的事情就交给我来想办法,不出一个月,我保证让卓布康亲自上门道歉。”陈恂走到表哥面前朝他眨眨眼睛。

    “你?”陈廷敬自是不会相信七岁的表弟能有什么办法,但看着陈恂一副运筹帷幄小大人的样子,决定先问问清楚。“小弟,这件事可不是闹着玩的,你这般年纪又能有什么办法,一步不慎,会有什么后果你该知道,到那时后悔都来不及。”

    “表哥,你尽管放心,难道你忘了我可是见过皇太后的人,当今世上就连皇上也都要听皇太后的话,还怕他小小的卓布康?”陈恂负手走到窗前,仰头望着窗外的夜空,如钩的新月刚好从云中探出,一片银光洒在陈恂的身上。

    陈廷敬还要再说什么,抬头刚好看到负手站在窗前的陈恂,全身散发出淡淡银光,一时惊为天人,已经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第五章 欺上门(二)() 
陈恂虽在表哥面前夸下海口,心里却是没底,不知道为什么,在他脑海里始终找不到关于自己的记忆,所以也无法“推测”出自己将来会怎样。

    今天是十二月十六,如果记忆中没错的话,顺治是在十八年正月初二发病,初六归天,还有十六天孝庄就该召见自己,但这始终是猜想,做不得准,为保险起见,还要再寻个别的门路,总不能一棵树上吊死。

    陈恂躺在床上拼命翻找着记忆中的片断,一个个自己明明没有听过见过的人名在脑海中浮现,人名虽多,但合适自己七岁孩童身份的并不多,年纪大的肯定不会听信一个小孩的话,年纪小的又都羽翼未丰,暂时也帮不到他,所以必须要往皇亲国戚上靠,最好是那种一出生就顶着官帽的。

    忽然一个人名清晰的出现在陈恂脑海中,多隆。脑中有此人的两个记忆。第一个记忆,多隆,清初八大********之一多铎的儿子,********虽世袭罔替,但也只能传给一子,而多铎偏偏有九个儿子,多隆的母亲又是汉妾,所以无论如何这铁帽子也戴不到他这个庶出之子的头上,虽生于王侯之家,却是低贱之命。

    而另一个记忆中这个多隆是个极重义气之人,头脑简单,为人热情,而且信任别人到匪夷所思的程度,也可算一个活宝。按另一个人的话讲,与他做兄弟,有赚无赔!

    有上面这两个条件,多隆不正是自己需要的人吗?况且现在的多隆也才刚刚十岁,和自己年纪相仿,正是结交的好时机,如果有他出面,凭借豫亲王这块招牌足以吓退卓布康,就是目前的鳌拜也绝不敢有异议,鳌拜专权也是五六年后的事情。

    定下人选的陈恂放下心事昏昏睡去。

    京城,朝阳门内史家胡同。

    “来来来,下好离手,开大赢大,开小赢小,押多赔多,押少赔少……”史家胡同口的一棵大槐树下面,几十号人围在一张桌子前,一名颧骨上长着一撮毛的男子正卖力吆喝着,并不时用他那对三角眼朝人群中几名大汉使着眼色。

    “这把一定开大,我押大……”

    “没错,连开三把小了,肯定是大……”

    “我押十两……”

    “我押五两……”

    “我押……”

    桌前站着一名十岁左右的少年,身上虽然穿着锦缎的长袍,袖子却挽起老高,领口大开,露出半个胸膛,两只眼睛紧紧盯着桌上大小两个字犹豫不决。

    围在少年身后的人不时伸出手往桌上的大字里放银子,但眼睛却在盯着少年手中的绣袋。

    少年还在迟疑着,一撮毛把手放在桌上的瓷碗里。“还有没有下的?没有就开宝了!”

    少年一直放在绣袋中的手终于抽了出来,同时还拿出一锭明晃晃金灿灿的元宝,围在少年四周的几名大汉眼睛都看直了,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贪婪。站在少年对面的一撮毛更是两眼放光,使劲咽了咽口水,嘴里无意识的喊着:“买好离手,买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