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奸臣 >

第30章

大汉奸臣-第30章

小说: 大汉奸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况比他所知道的更加令人惊讶。

    “我岂是随意开玩笑之人?”王朗笑道:“此子今年的确只有七岁,而且最近他又做了一件令世人惊讶的事情。”

    “哦,不知到底是何事?”钟繇更加好奇起来。

    “最近这位段家公子准备开一家对王楼,还专门出了几幅对联,说是只有能对出下联来的人才有资格入内……”说着,王朗将那三幅绝对的事情也详细对钟繇讲述了一遍。

    一旁杨彪补充道:“元常兄,我知道你极为喜爱书法,若是你想要见识一下那位段家公子的行书,可以去对王楼看看,那里不仅有他的书法,同时还有蔡伯喈等人的书法展出。”

    钟繇对对联不怎么看重,倒是对各种书法极为感兴趣,闻言大喜道:“若真是如此,那我定要去见识一下。不知二位有没有兴趣同去?”

    杨彪苦笑一声道:“我就算了,不过景兴兄想必一定会去的。”

    虽说对段增没有什么偏见,但他还是自恃身份,不愿与段增有太多往来。

    ……

    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其他高门大户的府上,许多士人在听说对王楼后,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到时候去见识一番。

    然而,就在大家翘首以盼时,对王楼却迟迟没有开业,让人们都有些等得不耐烦了。

第五十五章卫觊() 
这天,蔡府之中,除了作为主人的蔡邕和他的弟子段增外,此时还有另一位年约二十岁的青年文士在座。

    此人名为卫觊,字伯觎,乃是河东卫家人。

    这河东卫家乃是河东郡的顶尖世家,比这个时代尚未开始兴盛的河东裴氏要强得多,与蔡邕所在家族乃是世交。

    而在段增更是记得,蔡琰后来所嫁的丈夫卫仲道便出身这个家族,可惜卫仲道刚结婚没多久就病故了,导致蔡琰年轻守寡,后来又被匈奴人掳走,这才有了后来的种种不幸。

    既然知道蔡琰将来会有这般遭遇,段增自然要设法阻止了。

    当然,他也不会因此就对卫觊有什么敌意,相反他对卫觊还非常有好感。

    虽说这是两人第一次在蔡府相遇,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非常奇妙,有时候即便朝夕相处也难以称为朋友,而有时候仅仅一次交谈就会将彼此引为知己,他与卫觊便是后一种情况。

    刚刚在蔡府相遇后,段增很快就发现他与卫觊之间有着许多共同的话题。

    首先一点便是书法,卫觊在书法上同样有着很深的造诣,甚至后世有人将他与钟繇相提并论,有“钟派盛于南,卫派盛于北”的说法,对其书法成就有极高的评价。

    可惜卫觊的书法在后世流传极少,所以他在书法上的名气并不算大。

    除了书法外,二人在对法律的态度上同样有着共同的话题。

    作为一个后世人,段增早就对这个时代人情大于法的现状感到不满了,刚刚穿越过来时发生在段府中的盗窃案,就让他深刻意识到这个时代人们对法律的漠视态度,若不是段增的话,人命关天的大案子或许就要被草草定案了。

    而卫觊同样对法律极为看重,他认为,刑法是国家最重要的工具,而往往被官吏轻视,代之以主观臆断,这是不对的。

    同时,典狱之官掌握生杀大权,所以应该由明法公正之人来担任,但实际情形中朝廷却往往所用非人,让那些根本就不知法,或者干脆自身就不守法的人来担任典狱之官,结果导致了各种冤假错案。

    这些都是当今朝政的敝弊,同时也是国家衰败的重要原因。

    这样的观点,与当今士人将国家衰败完全推脱给宦官弄权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士人们对他并不重视。

    然而今天在段增这里,他却仿佛找到了知己一般,简短的一番交谈就让他大为欣喜。

    尤其是段增有着来自后世的见识,思想与这个时代的人大为不同,有时偶尔说出来的话就让卫觊觉得耳目一新,恨不得拉着段增来个彻夜长谈。

    可惜此时毕竟是在蔡府中,而且蔡邕本人就在一旁,作为当时大儒的他,对于律法可不怎么感兴趣,所以段增二人只简单交谈一番后,就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增儿,听说你父亲最近已经上书请求辞去司隶校尉一职,不知此事属实否?”这时,蔡邕突然问道。

    “的确如此,父亲担任司隶校尉的时间已经有多年了,想必就算他不主动请辞,朝廷也会有所调整吧。”

    蔡邕皱了皱眉,他原本还指望段颎能继续留在司隶校尉的位置上,毕竟如今段颎偏向士人,那位王主簿同样偏向士人,如今的局势明显对士人有利。

    但若是段颎辞去司隶校尉一职的话,谁能保证接任的人还继续偏向士人呢?若是接任的又是宦官一方的人,那士人的处境必将大为不妙。

    不过段颎已经上书了,他也不好多说。

    心中沉吟了一下此事将会带来的影响后,蔡邕转换话题道:“增儿,你那对王楼若是再不开业,只怕那些士人就要打上段府去了,你就不担心吗?”

    “老师,弟子当然不担心了,那些士人都是读书人,动手动脚的事情他们可做不来,并非每一个人都像孟德兄长那样的。”段增不以为意道。

    他在后世虽然不是搞营销的,却也知道一些营销的策略。

    现在人们虽然都对对王楼产生了好奇心理,想要尽快去见识一下,但越是如此他就越不能急,他要等到所有人都快等不及了时再宣布正式开业,那样的效果显然是最好的。

    至于如今嘛,显然还不是时候。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正式开业?”蔡邕笑问道。

    段增沉吟片刻道:“再过一个月吧!”

    一个月后,时间应该差不多了。

    蔡邕点了点头,没有再问,转而好奇道:“增儿,你和我说实话,你出的那三幅绝对,你自己能对出来吗?”

    “回禀老师,三幅绝对,弟子也无法全部对出来。”

    段增顿时有些尴尬,若是论真实水平的话,他连一副对联都对不出来,但后世牛人那么多,千百年以降,最终还是有人能对出来,只不过其中有的意境较差,真正意境符合的并不多。

    蔡邕却是神色一震,他这些天和卢植、马日磾等人商议后,还以为连段增自己都未必能对出来,没想到他居然能对出其中一部分,这已经够让他吃惊了。

    既然段增能对出其中一部分,那么自己也不能落后才是。

    一旁的卫觊惊讶道:“段小公子厉害,我却是一副对联都对不出来。”

    这时,下人来报说,马日磾来访。

    马日磾也是蔡府德尔常客了,所以众人刚收到消息,马日磾已经风风火火的走了进来。

    “见过翁叔先生!”段增和卫觊二人连忙上前见礼。

    “段增,老夫刚得到消息,你父亲的辞呈已经被天子批准了。”马日磾一开口就带来一个重要消息。

    “这么快就被批准了?可知是何人接替吗?”蔡邕急忙问道。

    “不知道,天子尚未有决断。”

    “那翁叔先生可知,天子对我父亲有何安排吗?”段增不怎么关心谁会接任司隶校尉,他更关心段老爹接下来会担任何职位。

    “你父亲?天子任命他为颍川太守。”

    “什么?颍川太守?”段增吃了一惊。

    太守一职位,论起官秩来乃是二千石的官职,比司隶校尉还要高一筹,但论起实际权力来却差了许多,所以这个官职名义上是升官,实际上却如同被贬官一般。

    不过对段增来说,这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一来离开了洛阳这个中心后,段颎同样也就可以避开朝中的权利斗争,从而得以保全自身。

    二来颍川是什么地方?那可是赫赫有名的谋士之乡,像大名鼎鼎的荀彧、荀攸、郭嘉、钟繇、陈群、徐庶等等,都是颍川士人,若是段老爹去颍川担任太守,那自己岂不是正好有机会结实一下颍川的名士?

第五十六章开业(上)() 
回到段府后,段增立即去见段颎,向他询问此事。

    “父亲,听说天子任命您为颍川太守了?”

    “的确如此,看来你都知道了,是不是伯喈先生告诉你的?”

    “嗯,差不多吧。”段增点了点头,接着又急急问道:“那咱们一家是不是都要迁居到颍川去?”

    段颎失笑道:“这怎么可能?老夫虽然被调往颍川担任太守,但应该要不了多久就会调回洛阳来,所以你们也没必要迁居颍川了。”

    “这又是为何?”

    “你觉得朝廷会让老夫这个担任过太尉的人长期留在地方上吗?”段颎笑问道。

    段增听了顿时反应过来,的确,太守一职的官秩虽高,但地位和实际权利却并不算高;像段颎这样曾经有过大功,之后又在朝中担任过要职,甚至还出任过太尉的人,的确不可能长期留在地方担任太守。

    想明白后,段增不由得有些失望,不过转念一想他又释然了,颍川虽然多名士,但那些世家大族出来的人,未必就愿意与自己来往。

    更何况,像郭嘉、荀彧等著名谋士,此时或许还只是个少年郎而已,即便见到了也没多大用处,再加上通过蔡邕他已经认识了一大批士人,只要留在洛阳好好经营,根本无需贪多。

    想到这,段增不再纠结此事,转而问道:“父亲什么时候上任?二哥的婚事又该怎么办?”段坤与张氏女的婚期还有一个多月,到时候段颎才刚刚前往颍川就任,临时再返回洛阳也有些不妥。

    “大概就在这个月的月底上任吧。至于坤儿的婚事嘛,到时候再想办法吧。”段颎也有些迟疑。

    段增点了点头,这时他也平静下来,开始通盘考虑今后的事情。

    如今虽然经过段增的劝说后,段颎已经在与王甫等宦官疏远,但这并不能说就已经万事大吉了,毕竟他之前担任司隶校尉期间得罪了一大批人,谁能保证他们今后不会报复?

    此外,段颎离开司隶校尉一职位后,贾诩又要如何安排?他是跟着一同去颍川,还是说继续留在司隶校尉府担任别驾?

    想到这个问题,段增连忙询问起来。

    段颎笑道:“文和嘛,他当然是继续留在司隶校尉府担任别驾。”

    段增心道一声“果然如此”,接着又皱眉道:“若是如此的话,那父亲还是要多与他保持来往,这几个月下来,想必父亲也知道此人的才能如何,若是多听听他的意见,必然对父亲大有益处。”

    “这个不用你提醒,老夫自然明白。”段颎点了点头,接着道:“对了,之前还说等辞去司隶校尉官职后,就教导你兵法,如今看来却是不成了,不过在老夫担任颍川太守的这段时间里,你可以先读一读孙吴兵法,为今后打基础。”

    “是,孩儿明白了。”

    ……

    时间流逝,很快一个月就过去了。

    段颎只带着一些随从就前往颍川就职,而苏夫人、段坤、段增等家人则继续留在洛阳。

    与此同时,对王楼的开业时间也终于到了。

    经过这几个月时间的发酵,洛阳城中的士人,甚至还有一些周边地区的士人,也都得知了对王楼的消息,想要前来见识一下。

    如今终于等到对王楼开业,顿时就引得众多士人趋之若鹜的跑来围观,将对王楼围了个水泄不通,可惜此时对王楼的大门却并未打开,门框上还用一道红色锦缎给拦住,根本无法入内。

    这些来人中,基本都是些年轻士人,而且大多都是还没有出仕的人,那些真正德高望重或者身居高位的,此时却一个都没来,毕竟他们自重身份,就算要来,也不会赶在今天过来。

    段增对此却一点都不急,他已经得到了确切消息,蔡邕、马日磾、卢植三人已经明确表示将要前来捧场,有这三位当世大儒前来,段增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不过他的好友曹操却因为公务繁忙,没能到场;好在曹操虽然没来,但他的另一个好友卫觊却来了,此时正与他一同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坐着闲聊。

    这一个多月时间他与卫觊经常进行畅谈,关系早就亲密无比;此时对王楼正式开业,卫觊当然要来捧场。

    “段兄弟,来了这么多的士人,你不去招呼一下吗?”

    “有什么好招呼的,不是有我二哥在吗?而且下面那些人大多都是些普通士人,真正值得注意的重要人物还没出场呢,他们应该还要过一会儿才来吧。”

    “是吗?你倒是自信,若是等会儿一个重要人物都没来,我倒要看你怎么说。”卫觊笑道。

    或许是因为段增的表现实在太令人惊讶的缘故,所以如今不管是曹操还是卫觊,亦或者其他士人,在与段增交往时都会自动忽略他的年龄,完全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往,甚至偶尔还会和他开个玩笑。

    “怎么可能,至少我的老师就会来,他总称得上重要人物吧?”

    “这倒也是。”卫觊点了点头,突然又指着前方街道上道:“咦,今天来的人里,还真有不少顶尖世家的子弟呢!”

    “怎么了,卫兄有什么发现吗?”段增顺着卫觊指的方向看去,却见那里停放着不少马车,马车上描绘着代表一个个世家的图案,可惜段增却一个都不认识。

    他知道若是论起对那些世家的了解,他是远远不如卫觊的,所以当即询问起来。

    “你看那辆马车,应该是颍川钟氏的,那是京兆韦氏的,那是……”卫觊一个个给段增介绍着,许多都是当世有名的世家。

    段增听完介绍后心中欣喜,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成了,今日之后对王楼必然会大火,而且自己的名气将会有巨大大提高。

    段增与卫觊继续闲聊,又过了一会儿,街道上突然传来一阵骚动,段增向外看了一眼,顿时喜道:“是老师和翁叔先生还有子干先生到了,咱们快去迎接吧。”

    蔡邕、卢植、马日磾的到来立即就引起了轰动,他们三人都是当今天下最负盛名的大儒,在士人中的影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