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101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101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叱干阿利年长几分,早看出了汉化改革的厉害之处,而刘勃勃年幼,只认为改姓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原本卫朔认为刘姓挺好,不料刘勃勃却非要自己改姓。

    他还振振有词道:“我家祖先,从北迁到幽朔,改姓为姒氏,因为语言和中原不一样,所以随母氏姓刘。”

    “而儿子随母亲的姓,却不合乎华夏礼仪。”

    “古人氏族没有常规,有的是用出生地作氏,有的是用祖父的称号作氏。”

    “我准备根据义理改姓,叫赫连氏,希望能和上天的意愿相同,长久地享有无尽的吉庆。”

    看着历史上有名的赫连勃勃大王在自己眼皮底下诞生,卫朔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或许卫朔都没想到,他今日这一番举措,让大批胡族大姓彻底融入华夏民族,并逐渐与汉族融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贵族群体:关陇贵族集团。

    关陇贵族崛起于西北,其中胡汉人才混杂,不只会做坐而论道,大多数人是出将入相的文武全才。

    正是靠着这一批“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斑斑大才,卫朔才建立起一个空前伟大的帝国。

    第四项改革:通婚姻。

    所谓通婚姻,即提倡胡人和汉人互相通婚。

    在此之前,汉人和胡人之间有一道界限分明的鸿沟。

    两个族群在鸿沟的两岸互相对望,充满了戒备以及其它各种复杂的情感。

    卫朔提倡互通婚姻,其实就是在填平这道鸿沟,他想让汉族和胡族从相互戒备向水乳交融转变。

    而血统的交融,无疑能加速胡族的汉化进度,汉人和胡人的后代,当然会以汉人的形象出现在华夏。

    卫朔更是拿自身做榜样,连他都取了氐秦公主为妾,其他世家、官员更不应排斥胡族。

    为此,他还积极撮合自己属下,相继替沮渠蒙逊兄弟、崔浩、寇赞等人与胡、汉豪族相互联姻。

    第五项改革:改籍贯。

    这一措施的主要内容是:所有居住在朔方的胡人,在注册其户籍时全部改称朔方人。

    于是乎,大量从天南地北汇聚而来的各部胡人,无一例外都成了地地道道的朔方人,这项措施彻底断绝了胡人寻根问祖的可能。

    卫朔这些汉化改革举措,如疾风吹劲草,轰轰烈烈,势不可挡。

    虽然有许多胡人心怀不满,但慑于河西威势,也只能乖乖地服从。

    毫无疑问,这场由卫朔推动的汉化改革是相当成功的。

    它以牺牲胡人为代价促进了河西内民族融合,减少了胡汉之间的民族差异和民族隔阂。

    使北方游牧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使中华文明在历经劫难之后再次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其实说起来,影响是双向的,胡人被汉化的同时,汉人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胡化”了。

    这场改革虽然在朔方掀起滔天巨浪,但得益于外部良好形势:北魏忙于北伐、后秦欲覆灭前秦,都无暇理会河西,又加上数万河西军严阵以待,总算让改革平稳推行下去。

    河西这场汉化改革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快。

    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眼下形势容不得卫朔亦步亦趋,只能采取狂风暴雨般模式。

    好在朔方不大,即便有什么动乱,也能被迅速镇压下去,因此大体上改革还算顺利。

第186章 二凉争锋() 
ps:求一下推荐票、订阅,希望各位支持。

    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在河湟谷地这片狭小地盘上,存在有后凉、南凉两个割据势力。

    刚开始时,大家忙于征讨周边,还顾不上彼此,故而能相安无事。

    近来随着外部局势逐渐稳定,向外扩张又达于极限,南凉与后凉间登时变得矛盾丛生。

    南凉国主秃发乌孤极好面子,特别在乎外界看法,丝毫不容外人小觑。

    而后凉国主吕纂又极其傲慢,常常自以为是,总认为天最大,他第二。

    在逐步站稳脚跟后,吕纂故态复萌,骨子里喜好奢侈、享受的一面暴露无遗。

    定都西平后,吕纂时常出游打猎而没有节制,渐渐沉溺于酒色而无法自拔。

    叔父吕宝看到这一幕,十分忧心,遂出言劝道:“臣听说皇天明察人间,只帮助有德的人。”

    “而才德要靠人来光大,上天才会降福给他,所以兴隆的美事常常落在品德高尚之人身上。”

    “可自从大王登基,疆土没有开辟多少,国家仍处在崎岖的二岭之内。”

    “大王当兢兢业业小心谨慎,治理四方,完成先帝的遗志,从苦难中拯救苍生。”

    “可如今却反而饮酒过度,出入没有定时,安于宴游的快乐,沉湎在美酒里,又不把仇敌放在心中。”

    “长此以往,恐大业前途堪忧啊。”

    可惜吕纂哪里会听?只是一味昏昧暴虐放纵自己,始终不能改正。

    在享受游猎玩乐的同时,吕纂竟还大言不惭地敕封秃发乌孤为冠军大将军、河西鲜卑大都统、广武县侯,明目张胆地把南凉当成自家属国。

    恰恰是这一鲁莽举动,却深深刺痛了秃发乌孤,对此深以为耻。

    不管怎么说,人家秃发乌孤祖上也曾经风光过。

    秃发部部众分布很广,秃发乌孤的先祖一直为部落统帅,还曾一度“尽有凉州之地”。

    只不过传至秃发乌孤这辈,部族已经分散衰落。

    但凡曾经风光过的人,在情感上会更加脆弱,易于敏感,经不得外界刺激。

    吕纂本是后来入驻河湟的,而且还是狼狈逃来的。

    如今一个外来户,却俨然一副河湟主事的派头,当然让秃发乌孤心里不是滋味。

    再者,秃发乌孤是个很要强的人,自小雄勇有大志,是个有雄心、有野心的人。

    他继任部族首领后,“务农桑,修邻好”,在治理上很下功夫,部族发展的很快。

    争强好胜之人,自尊心必也很强。

    吕纂颐指气使、吆五喝六的要来指挥他,让秃发乌孤自是很难接受。

    别说封个县侯,就是再大的官,也得听人家的呀。

    秃发部落再小,好歹也是一国之主,更别说南凉也不比后凉弱到哪里去。

    再者,秃发乌孤一直认为是吕纂抢了自家地盘,至少在他眼里,整个河湟都该属于南凉。

    随着实力不断壮大,秃发乌孤的欲望也在增加。

    独霸河西或许他还不敢想,但聚拢部众全取河湟这个念头,却时不时地冒出来。

    结果他还没当上河湟霸主,吕纂却偏偏先他一步过了嘴瘾。

    此时他就感觉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抢去,反拿出来向自己炫耀一样,所以很生气。

    因此,面对吕纂的招安委任,秃发乌孤反应异常激烈。

    他暗中对两位兄弟表示:“我南凉兵强马壮,凭什么做他吕纂的附庸呢?”

    秃发乌孤倒也不算瞎说,虽然当初联手进攻吐谷浑失败,但南凉实力依旧不可小觑。

    先后征服了鲜卑乙弗、折掘二部,又兼并意云鲜卑等几个小部落,基本上把陇右分散的鲜卑诸部重新统一起来,让部落实力骤增。

    随后又兴建廉川堡(今青海乐都县东)为根据地,完全一副独立王国的态势。

    有实力就有底气,腰杆就硬,说话就冲。

    事实上,秃发乌孤直接拒绝了吕纂敕封,对使者不屑道:“大家都是一样的,凭什么光听你吕纂的?”

    口头上拒绝了吕纂后,秃发乌孤还不解恨,开始筹谋吞并后凉,进而独霸河湟谷地。

    经过一番厉兵秣马,十月份,秃发乌孤果断出击,一举大败后凉主力部队。

    接着又继续向西南推进,攻占后凉湟河、浇河两郡,而后凉只剩下西平一地。

    此时秃发乌孤很是风光,总算出了心头一口恶气,南凉更是军威大振。

    而且形势对南凉来说也是越来越有利,本来节节败退的后凉竟又起了内讧。

    原来吕弘深知自己一直被吕纂忌惮,时常担心不能被吕纂容留,便趁着领兵在外之际举兵叛乱,结果不幸兵败被杀。

    高原上吐谷浑看到后凉大乱,也派兵进扰,欲分得一杯羹,后凉一时处于内忧外患的灭国边缘,秃发乌孤心中多年来积存的憋屈,眼看着就要得到彻底的释放。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正当秃发乌孤志得意满之时,却出了个小小的意外,让他饮恨终身。

    当日庆功宴上,秃发乌孤酒喝多了,不小心从马上掉下来,摔折了肋骨。

    原本以为没什么大事,秃发乌孤甚至还开玩笑道:“差点儿就让吕纂得了便宜。”

    可谁也没想到,他这次摔伤远比想象中严重,回去不久秃发乌孤就死了。

    临死前,他对群臣们说:“眼下各方祸难还未平息,应立年长者为君。”

    随后其弟秃发利鹿孤继位,可经此一乱,征讨后凉只得暂时中止,吕纂侥幸逃过一劫。

    ……

    秃发利鹿孤继位后,为巩固外部形势,先派出使者前往西秦通问修好。

    然对于秃发乌孤之死,乞伏乾归不但不报以同情,反倒希望南凉就此内讧。

    哪怕秃发利鹿孤是遵先王遗命即位,他仍故意拿秃发乌孤儿子说事,希冀挑起南凉内讧。

    “贵主先王乌孤开创大业,功高于先世,理应为国家太祖,他有儿子,为什么不继立?”

    “先王有子羌奴,不让他继立是先王的遗命。”

    “从前周成王年纪小,周公、召公做宰辅;汉昭帝八岁,金日磾、霍光辅弼。”

    “虽然先王乌孤儿子年幼,但是两个叔叔善美,左右辅佐,不也可以吗?”

    幸亏南凉使者也是世家出身,对汉家典故了解很深,不然还真应付不了。

    “宋宣公能把国家让出来,《春秋》中赞美他;孙策把国事交给孙权,终于开创了吴国的大业。”

    “而且哥哥死后弟弟接替,这是殷汤的成法,也是圣人的格言,千秋万代的通则,为什么一定要儿子继承就对,弟弟接替哥哥就不对呢?”

    “更何况大王不也是承继父兄基业,才有了今日这番成就?”

    “说得好啊!”

    使者这一番话登时噎得乞伏乾归哑口无言,最终只得悻悻不提这茬儿。

    虽然发生了一些不愉快,但乞伏乾归出于抗衡河西需要,还是肯定了双方友好关系。

    稳定了西秦后,秃发利鹿孤才算腾出手来应对后凉入侵。

    ……

    原来秃发乌孤去世的消息传到西平后,吕纂一下子振奋起来,亲自领兵进攻南凉。

    获知吕纂统军前来攻打,秃发利鹿孤随即派其弟秃发傉檀率军抵抗。

    由于秃发乌孤刚刚去世,又面临敌军入侵,南凉军士内心十分恐惧。

    秃发傉檀看到后,故意靠着胡床坐下,做出一副轻松样子,才让众人心情平静下来。

    安抚好麾下,秃发傉檀挥军迎击吕纂,轻松将对方打败,并斩杀二千多人。

    至此,南凉终于渡过王位交替时艰难岁月。

第187章 陇右将乱() 
河湟乱局很快就传到了河西,对此卫朔只哈哈一笑,根本没放在心上。

    这一切其实都在河西预料之中,河湟谷地太过狭小,哪里容得下两个势力?

    河湟这片富饶土地,周围被洪池岭、高原、黄河完全包裹起来,虽然可凭险据守,却也限制了发展潜力。

    无论南凉、后凉哪一方获胜,想威胁河西也有些难题,反倒有可能让东边西秦寝食不安。

    再者,真要是南凉或者后凉做大,河西也可借道吐谷浑,从南北两面夹击。

    故而无论河湟双雄再怎么折腾,也逃不出河西手掌心。

    十月中旬,在河湟硝烟渐渐停息时,卫朔接到了王买德密信。

    在密信中,王买德详细介绍了一个多月来的经历,以及对未来局势的判断与谋划。

    “哈哈哈,买德太厉害了,短短月余就让苻登手中兵力增加一倍有余。”

    都护府内,卫朔举着密信兴奋地手舞足蹈。

    他相信只要苻登实力有所恢复,定不会被后秦轻易击败。

    如此一来,后秦被牵制,也就无法扰乱河西休养生息的大计。

    “直元,他是怎么做到的?”杜进十分好奇地问。

    “哈哈哈,王买德真是文武双全!”

    “他利用苻登授予的大权在前秦核查人口,不但抄没了大量粮食、钱财,还一举解决了兵源不足的问题。”

    前秦建立之初,与魏晋一样,各个将领都拥有自己的部曲。

    这些部曲归属各个贵族、将领私人所有,只效忠于自家主子,从不向官府服役、纳税。

    各领兵将领打仗掳掠来的人口,除了上缴官府一部分之外,大多都被截留。

    时间一长,各领兵将领名下就容纳、隐瞒了很多人户,与国家争利,致使国家财政、兵员枯竭。

    前期由于实力雄厚,加上苻登一直在打胜仗,这个问题并不算什么,也影响不到大局。

    可近来前秦接连大败,损失了大量兵力,导致兵员短缺的问题立刻凸显出来。

    而苻登之所以支持王买德核查人口,也是清楚此举可以让他快速恢复实力。

    不过,为了安抚那些不满的贵族,在王买德大功告成后,苻登立即过河拆桥,一脚他踢到了略阳。

    而王买德对此并未感到不满,反倒带着精心挑选出来的数千人马向西越过了陇山。

    ……

    “主公,苻登太可恶啦,竟然过河拆桥,这才刚有一丝起色就把买德给赶走了。”

    “就是,若非王参军助其一臂之力,眼下他能重新聚起数万兵马?”

    “哼,像这种白眼狼,以后河西再不要管,最好被姚苌杀了才好。”

    大家对王买德被苻登‘流放’略阳一事十分不满,殊不知这一切都在他预料之中。

    原来王买德早想到苻登不会任由他控制全部兵马,因此早早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