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13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13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过奖了,这都是杜师的功劳。”

    见卫朔推辞功劳,杨翰把眼一瞪不屑道:“杜进是什么人,老夫还不清楚?他若有这等心思岂会被吕光死死钳制住?”

    “算了,老夫不说了,好歹杜进教了直元兵法武艺。”

    “走,先带老夫去看看大家。”

    与卫朔寒暄过后,杨翰便忍不住提出要去探望众名士,除了众人的确是凉州首屈一指的名士外,其中有不少人还是他的好友。

    “大人这边请!”

    杨翰随卫朔来到后队,发现众名士各个狼狈不堪,忍不住老泪纵横。

    这是没办法的事,毕竟长途跋涉数百里,即便中间有卫朔通融照顾,众人依然吃了不少苦头。

    “真是胡虏当权,我辈永无出头之日啊!他们皆是凉州威望素著之辈,不过是稍稍忤逆了某些人,便不得不遭此大难。”

    见杨翰越说越离谱,卫朔忙出言提醒道:“大人慎言,小心隔墙有耳。”

    杨翰闭着眼睛重重点下头,用极低的声音在卫朔耳边道:“直元,日后我汉家衣冠能否重现北方,可就全靠你啦。”

    嗯?!卫朔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当他想要解释什么时,却见杨翰已大步走向众名士。

    “诸位辛苦了!”

    姚皓、尹景等名士看到太守杨翰亲临,原本冰冷枯寂的心总算活泛了许多,一些相识的人还上前与杨翰打招呼。

    “此次多亏杨太守派出卫都尉于路上精心照顾,不然似我等这把老骨头,怕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到高昌来。”

    “是呀,是呀,路上多亏有卫都尉照顾。”

    听众人都在称赞卫朔,让杨翰颇感欣慰,他拉着好友姚皓安慰道:“诸位不必为日后生活担忧,尔既到了高昌,老夫岂能眼睁睁看着不管?眼下高昌百废待兴,翰才不会理会什么戴罪之身,尔等都会有用武之地。”

    “多谢,多谢!”

    ……

    忙活了一个时辰,才堪堪将众人安置妥当,卫朔这才有机会向杨翰汇报姑臧之行。

    “大人,经属下再三试探,发现短期内吕光确无图高昌之意。因此待来年开春,高昌就可以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吁~如此最好!”

    杨翰重重吐了口气,像是放下了千斤重担。其实别看杨翰一直瞧不起吕光,当初甚至欲举兵相抗,可当他看到吕光数月平定了凉州,才真正意识到吕光有多强大。

    从那时起,杨翰就担心吕光会将兵锋再次指向高昌,破坏掉当前来之不易的好局面。

    “嘿嘿,属下没想到大人也会惧怕吕光。”

    “老夫不是怕,只是眼下吕光势大,而高昌的大好形势来之不易,断不能就此中断。”

    面对杨翰的担忧,卫朔却毫不在意道:“大人多虑了,其实您高看吕光了,别看吕光如今威风八面不可一世,其实早已埋下了失败的隐患。”

    “哦?愿闻其详!”杨翰这下来了精神,抓着卫朔胳膊非得让讲个明白。

    “大人有所不知,吕光出身氐族,又是武将出身,向来看不起读书人。与前任刺史梁熙相比,吕光更看重胡族勇士。”

    “自从吕光威震凉州以来,他除了接纳了不少前去投靠的胡族首领外,对凉州当地世家豪族却不冷不热。”

    “要知道即便强如石勒、苻坚等枭雄,也不得不网罗汉族豪族,像吕光这样只重胡族强悍勇士者,如何能长久下去?”

    “如今只是外界迫于其兵威而不敢有任何轻举妄动,不出数年一旦有风吹草动,必将叛乱四起而成燎原之势。”

    “如此说来吕光不是成事之辈?”杨翰目露精光精神一震。

    “哼!夷狄之辈乘我华夏无人沐猴而冠罢了。”

    卫朔显然没把吕光放在眼中,这并非是他目中无人,实在是历史上割据凉州的诸凉,除了西凉国君李暠在尹夫人的辅佐下,稍微表现得像个一国之主外,其余众人与其说是个国主倒不如当个将军更合格。

    “大人,接下来高昌的机会来了,趁着吕光无暇西顾,我等应当抓住机会勤修内政,一旦将来形势有变,我等就可举兵东进,收复被胡虏霸占的大好河山。”

    这是卫朔首次在杨翰面前吐露心事,也算是一次小小的试探,其实在此之前两人之间曾有多次交锋、试探。但都因彼此心有顾虑,而没有敞开心扉交流过。

    “直元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很好,你没让老夫失望!”

    “嘻嘻,真的吗?属下还以为会被大人治罪呢?”

    听着卫朔玩笑之语,杨翰瞪了他一眼道:“难道直元就这么对老夫没有信心?”

    “嘿嘿!若不是深信大人,属下岂敢乱说?”

    “好了,不说这些了,还是说说接下来的安排吧!明年开春推广棉田、重整街市、行商西域、编练新兵等等各项事务将全面铺开,但眼下却缺少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

    卫朔深以为然道:“大人所言甚是,而这恰恰是在下鼓动杜师拯救众名士的原因,如今高昌文教不兴,郡内竟没有一座培养读书人的学堂。因此,属下建议明年开春先修建一座学堂之所,然后将众多名士派过去当博士、教授。”

    “这是长远之策,远水解不了近渴啊!”杨翰眉头紧皱道。

    “大人莫急,在下有一计可解燃眉之急!”对眼前困境,卫朔早胸有成竹。

    “哦?请直元细说!”

    “大人有所不知,自流放了这批名士后,吕光与凉州本地读书人算是决裂了,大部分世家名士都不愿出仕吕光。我们不妨趁机向凉州读书人发出邀请,哪怕最终只有少数人接受了邀请,也足以让高昌受用无穷。”

    ……

    在卫朔、杨翰二人雄心勃勃欲振兴高昌时,远在敦煌的宋繇却再也静不下心来。

    自学成归来,宋繇一直谋求出仕,意图重振家门,然而眼下凉州离乱,新任刺史吕光显然不是个重视文治的人,他若投奔过去肯定不会受到重用。

    原本宋繇想着先隐居下去以待天时,然结识了卫朔,看到比自己还年轻的卫朔已高居一郡都尉之职,他再也无法平静的等下去。

    “出名要趁早!”

    不知怎的,宋繇脑海中突然出现了这么一句,细细想了一遍他才想起来这好像也是那个卫都尉说的。

    “体业,体业,体业在家吗?”

    就在宋繇饱受内心煎熬时,突听门外有人招呼,急忙打开房门来看,才发现来人竟是自己同母异父的兄长——李暠。

    被宋繇看重的人不多,除了一面之缘的卫朔外,就属眼前李暠最得他敬重。如今李暠跟他一样,同样赋闲在家。倒不是李暠无才或者家世不显,说起来都是世道不同啦。

    如今各地多是胡虏当权,汉家士子难免不受重视。

    就拿李暠来说,出身大名鼎鼎的陇西李氏,李暠家族世代都是豪门大族,他的高祖父李雍、曾祖父李柔,都在晋朝做官,历任郡守之职。李暠的祖父李弇,在前凉张轨幕下担任武卫将军,封爵安世亭侯。

    “今儿,兄长怎么有空过来了?”

    “唉,为兄心里不痛快,特地找贤弟聊聊。”

    “兄长还没放下那个尹夫人吗?”

    宋繇显然知道李暠在因为什么而苦恼,说起来还是红颜祸水,前不久李暠之妻去世,他听说了尹夫人的艳名,又得知对方刚刚丧夫,遂置办好聘礼向尹家求亲。

    刚开始尹父满口答应下来,谁知尹夫人竟不告而别,让李暠为此丢尽了脸面。

第24章 冬季练兵() 
“兄长,不是做兄弟的说你,大丈夫何患无妻啊?您何必对一个尹夫人念念不忘?”

    最近的确被尹夫人迷得神魂颠倒,面对宋繇的责怪,李暠满脸尴尬竟无从辩驳,只好吞吞吐吐道:“这事已经过去了,为兄早就不想了,今日过来只是有事向贤弟讨教。”

    “何事?”

    “如今我已过了而立之年却还一事无成,眼下大都督吕光威震西北,刚刚入主凉州正是用人之际,为兄打算投奔对方,若贤弟有意的话,你我一同前往如何?”

    “兄长此言差矣,吕都督固然兵威正盛,然其不修仁政,只图以霸业立足,不是目光深远之辈,用不了多久就会败亡,兄长若去不是明珠暗投吗?”

    “啊?那你我兄弟当如何啊?总不能将一身才华埋没掉吧?”

    这时只见宋繇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笑容道:“兄长有所不知,如今小弟已有了目标,待明年开春便前往投靠,若兄长相信小弟眼光,你我不妨一起去。”

    “看人方面兄长不如贤弟多矣,再者你乃某家亲弟弟,为兄若是不信你还能信谁?”

    ……

    经过两个月的文化课学习、队列训练,五百名新兵面貌已是焕然一新,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卫朔将对众人实施下一阶段训练。

    这日,卫朔来到校场,五百新兵已经等候多时,每个人的手中都握着锋利的长矛,各个精神抖擞,神采奕奕。

    “从今天起,大家将展开刺杀练习。内容简单易学,总结起来只有一个字:刺!狠狠地刺!记住,每一次刺杀,都务必用尽全身力气,决不能留一丝余力!记住了吗?”

    “记住了!”

    “好,接下来注意观察我的动作,记住动作要领,有谁不明白的打报告。现在,大家就想象一下你们的仇人,就站在你的面前,然后狠狠的刺出去!”

    接下来卫朔将刺杀要领,一项一项的分解看来,一一传授给众人。遇到有不懂的,他还亲自下场给大家示范讲解。

    经过卫朔数月深思熟虑,觉得只有长矛兵才是一种易训练又威力巨大的兵种,而且长矛制作简单无需消耗铁料,对目前百废待兴的高昌而言再合适不过了。

    考虑到太复杂的刺杀动作他也不会,卫朔只让众人练习刺前、刺后、刺左、刺右、刺上、刺下等几个最基本的动作,争取做到哪怕是面对虎狼当道,都必须熟练无比的刺出长矛。

    “诸位,请大家记住:我对长矛兵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刺!狠狠的刺!”

    “没有劈砍,没有打砸,只有刺!”

    “总之,无论遇到什么敌人,一律刺!”

    由于极大地精简了各种繁杂技巧,将士们只需练习简单的刺杀动作,反反复复就是几个基本动作,使得新兵的刺杀水平,提升得非常快。

    “大伙儿注意看我的动作!”

    “听我的口令!”

    “预备!刺!”

    五百号人齐刷刷的将长矛刺出,声势惊人!

    “刺左!”

    “刺右!”

    “刺上!”

    “刺下!”

    说起来就这几个简单动作,剩下就是不断反复练习,直到将动作变成身体本能,深入到骨髓里面。其实这种简单的长矛直刺最适合众人,也最易被众人掌握。

    “没有什么动作比刺更加致命!”

    “刺心脏!刺眼睛!刺大腿!刺脖子!刺喉咙!刺小腹!刺小腿!刺后背!”

    “如果你比对方高,第一选择刺他的胸膛!刺他的眼睛!刺他的喉咙!”

    “如果你比对方矮,第一选择刺他的大腿内侧!刺他的下阴!刺他的小腹!”

    “无论对方的防护多么的严密,长矛直刺总有出手的机会!哪怕是在对方的甲胄缝隙之间刺进去,同样可以要对方的命!天底下还没有什么样的甲胄,可以将自己包裹得不留丝毫的漏洞!”

    “战场上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无论你用什么样的办法,只要将长矛刺入敌人的身体,你就获得了胜利!”

    整个校场上回荡着卫朔高亢的喊叫声,众人被他刺激地浑身浴血沸腾,在寒冷的冬季竟然练出了一身热汗。

    而卫朔在队列中来回走动,负责在旁边指点,纠正一些最基本的动作错误,提醒大家一些特别的注意事项,弥补一些太明显的漏洞。

    刺杀,并非只是呆板的刺,是很讲究灵活性的。有的刺杀,对力气比较看重,直来直去,威力十足。即使敌人穿着盔甲,这一刺下去,同样能穿透对方的盔甲。

    而有的刺杀动作则着重于技巧,没办法,战场上士卒不可能一直保持猛打猛冲,有时候掌握了高明的刺杀技巧,不需要多大力气,就能制敌于死地。

    当基本刺杀熟练后,卫朔就将众人分成两两一组,用普通的钝的木棍,取代长矛,互相搏杀训练。为了鼓励大家的训练热情,胜出的一方,可以获得额外的奖励。输的一方,会有小小的训练惩罚。

    军中将士都是热血男儿,哪里愿意人前受罚,于是各个奋勇争先。

    顿时校场上两两捉对厮杀,只杀得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惨叫连连。

    除了训练士卒的个人拼杀技巧外,卫朔也没有忘记培训士卒的团队合作精神。尽管他没有经历过战阵,但跟随杜进学习过,又经过现代网络上的耳濡目染,他也清楚士卒的个人勇武在战场上用处不大。

    真正决定战力强大的还是军队的整体性,若一支军队军纪严明且有团队合作意识,再加上独立的思想,必将无敌于天下。

    “两军作战,团体的合作非常的重要!”

    “在战场上,你们能够信任的,唯一能够信任的,只有你们的队友!”

    “你们最大的依靠,就是自己的伙伴!”

    “我们每个人之间,不仅仅是伙伴,还是生死与共的兄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人。”

    ……

    待训练结束,卫朔正要回去休息,却又接到下人通报,杨翰要他速去太守府一趟。

    卫朔不敢怠慢,稍稍梳洗一下就急匆匆赶到太守府。结果到那儿一瞧,除了太守杨翰在等他外,连刚刚被发配过来的尹景、姚皓两人在。

    “不知大人急唤在下前来所为何事?”

    “直元,先坐下喘口气,让老夫慢慢告诉你。”

    杨翰待卫朔喘息平稳,方指着姚皓、尹景两人说:“两位名士得知太守府明年开春欲筹建学堂非常激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