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131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131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想清楚了来龙去脉的刘穆之,早已变得意气风发。

    他颇为豪气地摆摆手表示:“退回去?干嘛退回去?收下,全都收下。”

    “这,这,这不好吧?”见状刘江氏不由有点儿心惊胆战,生怕惹来祸患。

    “好了,夫人放心!这是人家请夫君做事的定金,你只管收下就是。”

    “啊?是什么人来雇佣夫君?出手如此阔绰?”

    闻言刘江氏乍舌不已,要说她也算是出身豪门,虽然只是旁支,却也见过世面。

    像卫朔这般出手大方之人,也是第一次碰到。

    “哈哈哈,此人来头极大,家里极其有钱。”

    “这么说吧,别看江氏乃豪族,可在人家眼中仍是不值一提。”

    “夫君~”刘江氏见夫君拿娘家打趣,不由娇嗔起来。

    说来也怪,自打被小舅子用槟榔羞辱后,刘穆之一直对岳家耿耿于怀。

    可今日不知怎的,他心中那点郁郁之气,忽然消失不见。

    眼下他再回顾当初那点冲突时,不由感到啼笑皆非。

    说起来这事也不能全怪岳家,怎么说也跟他死乞白赖混吃混喝有莫大关系。

    谁家摊上一个整日无所事事,总在岳家混吃白喝的女婿不得炸毛?

    再说江家也没有对不起刘家,当初婚嫁时,若不是岳家帮忙,他刘穆之也过不上小康生活。

    说起来全怪他自己作死,得罪了同僚,辞了主簿职务,成了无业游民。

    想到这儿,刘穆之忽然爱怜地看了妻子一眼。

    “夫人,你从这些礼物中,挑选几件好的,明日去给岳父岳母送去。”

    “说来惭愧,咱俩结婚这么长时间啦,除了逢年过节外,为夫还没给岳家送过礼。”

    “即使是逢年过节,以往咱家送的礼物也很寒酸。”

    “夫君!”

    这下刘江氏终于松了口气,娘家与夫家间总算雨过天晴,她再不用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正当刘穆之夫妇你侬我侬时,忽然门外传来一男子喊声。

    “刘主簿,刘主簿,刘主簿在家吗?”

    “谁呀?谁找在下?”

    “是我,我是刘怀肃啊。”

    此刻站在刘家门前的正是刘裕从兄刘怀肃,他奉刘裕之命,特地前来邀请刘穆之。

    不能怪刘裕麻痹大意轻视刘穆之,毕竟当下除了卫朔之外,恐怕目前谁也不清楚刘穆之有多大本事。

    在刘裕眼中,刘穆之除了好吃懒做外,似乎也没什么特别本事。

    如若不是他实在招募不到其他人,怎么也不会便宜了‘槟榔主簿’。

    没错,在刘裕及其众位兄弟眼中,刘穆之可不就是占了大便宜?

    “哎呀,原来怀肃贤弟啊,不知深夜来访所为何事?”

    不知怎的,刘怀肃总觉得刘穆之与以往大为不同,可哪里不同,却又说不出来。

    他哪里晓得,自从得知卫朔来访,刘穆之一扫往日胸中积郁之气,人自然也神采奕奕。

    “嗨,也没啥大事!我族弟刘裕这一次衣锦还乡,想要招募些人随他去军营。”

    “小弟想起兄长正赋闲在家,遂向族弟举荐了你。”

    “刘将军听闻兄长大名,特命小弟前来,并承诺只要兄长应征,将让你做随军主簿。”

    假若早两日接到刘裕邀请,说不定刘穆之会屁颠屁颠过去。

    只是眼下有卫朔珠玉在前,来自刘裕的邀请就显得无关紧要了。

    他淡淡一笑,开口拒绝道:“多谢贤弟举荐之恩,只是穆之自知学识浅陋,恐无法胜任大军主簿一职,还请贤弟转告刘将军,让他另请高明吧。”

    说完刘穆之不待刘怀肃有反应,就又重重关上了大门。

    刘怀肃站在雪地里,望着紧闭的刘家大门,好半天没反应过来。

    他想不明白,刘穆之为何会拒绝邀请。

    来之前他已将刘家情况打听清楚了,正常情况下,刘穆之不该万分感激地接受吗?

    在刘家门口转了半天,刘怀肃只得无奈离去。

    回去后,他满脸沮丧地将刘穆之拒绝一事告诉了刘裕。

    刘裕接到回报后也没多想,甚至还安慰了刘怀肃几句。

    “算啦,不来正好,我本就没看上这个槟榔主簿。”

    不过,很快刘裕就会为今天这个想法而后悔莫及。

    ……

    这日一大早,崔宏看到卫朔命人准备马车,就猜到又去拜访那个槟榔主簿。

    “主公,你又要出门?还是去拜访那个刘主簿?”

    “是呀,我怕夜长梦多,尽快将此人拿下,我们也该回河西啦。”

    崔宏不由撇撇嘴,说实话他真没看出那个刘穆之有什么惊天本事,不知为何总让大都护对此人念念不忘。

    说起来这跟刘穆之出身寒门,没有所谓的名士风范有关。

    不管是宋繇还是崔浩,这些在河西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哪个不是风度翩翩?

    又有谁会像刘穆之一样放浪不羁?反正行事方正的崔宏,对这样的读书人几无好感。

    只不过自家主公一直相当看重此人,使得崔宏也只能强忍内心不爽,一趟又一趟跟着。

    “主公,假若此次再扑空,您可就如同当年昭烈帝延请诸葛武侯那样,三顾茅庐啦!”

    虽然此时《三国演义》尚未问世,使得三顾茅庐的故事还未在民间广为流传。

    但随着《出师表》中提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登时让三顾茅庐成为隐士文人最希望被延请的方式。

    听着崔宏略微发酸的语气,卫朔只得好言安慰起来。

    “玄伯公无须羡慕,虽然当初朔未曾对大家三顾草庐,可每一次皆是诚心诚意邀请。”

    “此次不过是机缘巧合,谁能想到刘穆之会不在家?”

    “你放心,只要见到本人,凭在下这副三寸不烂之舌,定会把他忽悠到河西去。”

    不得不说,卫朔真够衰,竟然又把牛皮吹破了。

    众人抵达刘家时,迎接他们的竟是铁将军把门,原来今日刘穆之一家去了岳家。

    看到这一幕,卫朔摸摸鼻子,不由暗暗寻思。

    他有点儿搞不明白刘穆之此举深意,是故意设局考验他诚意,还是又一次无心之举呢?

    其实卫朔多虑了,他哪里能理解刘穆之心思。

    以前落魄时,每次去岳家总被奚落,今日终于发达了,怎能不去显摆显摆?

第239章 名望大涨() 
在卫朔又一次无功而返时,远在江家的刘穆之此刻正志得意满地被人吹捧。

    原来当刘穆之一家带着礼物上门时,将江嗣一家唬了一跳。

    他岳父江嗣怎么也没想到,一向落魄的女婿竟真发达了。

    江家人纷纷向刘穆之打探其中缘由,原本他是不愿告诉外人的。

    可一想到当初在岳家所受屈辱,冲动之下,刘穆之当即将卫朔名字透露出来。

    其实话一出口,刘穆之就后悔啦,觉得此举过于莽撞,毕竟他还没真正加入河西。

    为此,他还特意千叮咛万嘱咐,不让江家把此事外传。

    在得知送礼者乃大名鼎鼎的卫朔后,江嗣一家愈发小心奉承起刘穆之。

    刘穆之有这样的举动,其实不难理解。

    毕竟穷困潦倒了半辈子,忽然被大人物看重,有机会飞黄腾达,一时之间难免会所有膨胀。

    不过,很快刘穆之就体会到什么叫福祸无常。

    江嗣虽然答应了刘穆之会保守秘密,可他两儿子转眼就把刘穆之叮嘱抛在脑后。

    没过多久,刘穆之的大名借着卫朔这股东风,传遍了整个京口。

    这一次可不比前次‘槟榔主簿’之恶名,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扬名。

    就好比一隐居山林的名士,忽然受到天子亲自延请一样,一下子名扬天下。

    虽然卫朔名头无法跟天子相比,可作为天下有数之豪雄,对一寒门士子礼贤下士,足以引起外界轰动。

    于是,各种各样的消息、八卦开始在京口各界流传。

    卫朔本人没啥好说的,妥妥一土豪,唯一引起外界注意的是,这个土豪求贤若渴。

    反倒是刘穆之由于出身低,家境贫寒,稍一编排,登时就是一段屌丝逆袭的励志典型。

    如此一来,所有之前发生的事全变了味儿。

    如果说是之前刘穆之不忿而辞职,外界用怀才不遇形容本人、用有眼不识金镶玉来挖苦讽刺其上司等等,还算是言之有据的话。

    那原本充满嘲笑意味的‘槟榔主簿’之名,眼下也被人歪曲为一种名士风范。

    而后来刘穆之主动上岳家‘炫耀’,更是被外人解读为一种宽宏大量、不计前嫌,至于江家则成了嫌贫爱富之典型。

    或许是江东寒门被压抑太久了,众多寒门士子似乎有意借此机会发泄一番。

    于是在各方有意无意推动下,刘穆之的大名一天比一天高,隐隐有当年谢安隐居山林而名望天下之意。

    当然了,眼下刘穆之还无法跟天下闻名的谢安相提并论。

    可在京口一带,他的名望简直跟坐了火箭一般,一个劲儿往上窜。

    似乎大家觉得这样还不够,刘穆之家邻居又向外爆了一个大料,这一下彻底引爆了舆论。

    据这位邻居讲,前几日他亲眼看到有一大帮人去刘家拜访,领头的正是个年轻人。

    只可惜当日刘氏夫妇去了岳家,众人在刘家等了很久,直到天快黑时才离开。

    如此一来,再也没人怀疑卫朔不看重刘穆之。

    毕竟作为天下方伯,他不可能为了一个不相干的人,几次三番的前去刘家。

    难不成这个刘穆之真有经天纬地之才?

    如今已不光是普通人在思考此问题,连王恭、孙无终、刘裕等也开始打探刘穆之情况。

    特别是刘裕,当初接到刘怀肃回报,他还曾不屑地表示爱来不来。

    不料,没过多久就传来了刘穆之深受卫朔看重的传闻。

    一开始刘裕没将此谣传当真,直到后来越来越多信息传来,才让他意识到,好像真错失了一个大才。

    “主公,这是臣下之错,我愿亲自去刘家赔罪,定将刘先生请来辅佐主公。”

    此刻刘怀肃内心是既悔恨又恐慌,悔恨的是没能将刘穆之请来。

    恐慌的是第一次出去办事就办砸了,生怕今后不得重用。

    不得不说,刘裕此人是个合格主公,他没有将责任推到刘怀肃头上。

    他上前搀起刘怀肃,安抚道:“怀肃,你这是哪里话?怎么能是你的错?”

    “说起来还是你第一个向本将举荐了刘先生,只是没能引起我重视,才有了今日之过。”

    “真要追究起来,我才是导致此次没能招揽到刘先生的罪魁祸首。”

    “主公……”见刘裕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让刘怀肃等人一时感动不已。

    “好了,眼下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虽然我们在争夺刘先生这事上落后一步,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接下来只要我们好好谋划一下,未必不能从河西手中抢走此人。”

    ……

    在刘裕忙着计划抢人时,卫朔也在为刘穆之忽然上涨的名望而烦恼。

    原本他打算偷偷地进村,悄悄的抢人,不料忽然间局势失控,让刘穆之暴露于天下。

    卫朔深知刘穆之声望上涨,绝不利于河西招揽。

    毕竟被越多人知道刘穆之,刘穆之选择也就越多,河西的机会也会越小。

    尤其他最担心刘裕盯上刘穆之,据他所知,眼下刘裕奉旨督练新军,正大肆招募人才。

    先前跟他一起混迹街头的不少旧小,全都被刘裕招进新军,如今军中独独缺少一文士。

    假若不是卫朔先人一步找到刘穆之,他绝对没信心从刘裕手中抢人。

    毕竟说起来刘裕跟刘穆之也算乡邻,而乡党观念又一直深植国人脑海之中。

    “主公,你说会不会是刘穆之故意泄露的?以借此抬高自身?”

    “不,不,不可能,刘穆之不是小人!”

    “很有可能是他去江家时,不小心说漏了嘴,进而搞得人尽皆知。”

    “看来咱们得抓紧时间啦,不然被他人抢了先,咱哭都没地儿哭去。”

    卫朔不相信刘穆之会出此下策,因为这样做看似抬高了他声望,却也会因此得罪河西。

    除非刘穆之根本不想加入河西,只想借机刷名望。

    如果刘穆之出身世家,倒有可能这样做。

    可他只是寒门出身,在卫朔重视他之前,又有谁曾正眼瞧过他?

    只要刘穆之不疯不傻,就绝不会冒着得罪河西的风险,曝光自己。

    再说名望这东西,只要有条件,不用自己动手刷,自然会有人主动帮你刷。

    以刘穆之的智慧,不会看不透这一点。

    接下来卫朔吩咐崔宏,让他准备好礼物、马车,过几日咱们再去拜会刘穆之。

    ……

    此刻身在家中的刘穆之,并未因名声大涨而欣喜若狂,反倒为此懊恼不已。

    当初他千叮咛万嘱咐,结果还是小觑了小舅子的大嘴巴,一下子搞得满城风雨。

    眼下他生怕卫朔会因此而怒火万丈,丢掉即将到手的职事是小,恐怕还有祸患临门。

    一想到这儿,他就恨不得掐死几个小舅子,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啊。

    当初从岳家归来,邻居告诉他卫朔又来拜访时,刘穆之内心是激动的,甚至走路都飘。

    结果没高兴多久,噩耗一下传来。

    想想看,人家大都护既然悄悄来访,肯定是不想被外界知晓。

    看着坐在椅子上垂头丧气地丈夫,刘江氏不由轻叹了口气。

    说实话她也不知该如何上前安慰刘穆之,作为妻子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家丈夫有多么渴望建功立业。

    眼瞅着愿望即将达成,谁知竟又被娘家兄弟搅和了。

    有时刘江氏忍不住去想,刘穆之是不是跟岳家天生八字不合,不然为何总是闹矛盾?

    “夫君,也许事情没你想的那么糟?”

    “唉,但愿吧!对了,从岳家回来几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