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15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15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夜幕降临,原本翠绿色的酒具在烛光的映耀下光彩夺目,其薄如纸,其光似镜,其色翠艳然。

    尹娥有些不敢置信地轻揉了揉眼,拿在手上仔细观察,才发现眼前的这些物件儿,竟全是玉石所雕。

    “这套东西,怕是值不少钱吧?”看到新奇惊艳的物什,尹夫人不由巴砸着嘴,在心底里默默地摸估着它的价值。

    “夫人说得不错,这副酒具确是价值连城,不说这玉质如何,但就这份精致的手艺就已很是难得,没有个几十年的苦功,想要把这玉雕琢得这般晶莹剔透,难!”

    尹娥惊讶地看着眼前的这套漂亮物什,小嘴轻言:“小巧玲珑,如水如镜,再加上它月光下饮酒的特质,若放在外间,没有万贯钱财,怕都是难得其一。”

    “夫人若是喜欢就拿去,区区一套酒具在下还没放在心上,也算是替在下赎罪。”

    “赎罪?赎什么罪?”尹夫人醉眼朦胧,红彤彤的嘴唇看起来娇艳欲滴,让卫朔忍不住想要啄一口。

    “若非在下怂恿,夫人也不用一人流落高昌,大过年的更是只能孤零零一人,眼下朔更是感同身受。”

    “呵呵呵,原来是因为这个啊,妾身并未怪罪卫郎君,反倒挺感激你。说实话,妾身长这么大,从来没被人如此看重,而且不是因为美貌,是因为才华。妾身自小熟读经史,若非错投了女儿身,何至于一身才华,竟只能困于闺房中逗乐。”

    “夫人才华不比左芬、班昭二人差,只因没有遇到合适机会,不然定能名垂青史。”

    “嘻嘻,虽然明知你是安慰之言,但妾身听了还是很开心耶!”

    见尹夫人有了些许醉意,卫朔便悄悄将酒水撤下。他这一幕又落在了趴在桌上胡言乱语的尹夫人眼中,原本还朦胧的双眼突然精光一闪而逝,嘴角悄悄弯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挂上脸庞。

    尹娥也不知道为什么,她对卫朔越来越感兴趣。与对方聊天她会感到无比轻松,在卫朔身上她得到了发自内心的尊重,而不像其他人看到她除了赤裸裸的欲望外,只有毫不掩饰的蔑视。

第27章 军功授爵() 
太初元年(公元386年)二月,魏安人焦松、齐肃、张济等人聚集数千人,在揟次迎立张大豫为首领,举兵叛乱并攻陷了昌松郡(治今甘肃武威东南)。

    张大豫原是前凉君主张天赐的世子,当初苻坚在淝水之战中战败,作为前秦将领的前凉君主张天锡逃奔东晋。

    而前秦长水校尉王穆却暗中将张天锡的世子张大豫藏匿起来,趁着前秦统治不稳,王穆领着张大豫逃奔河西,投靠河西鲜卑首领秃发思复鞬。

    后来,秃发思复鞬把他们送到魏安(今甘肃古浪东),原本凉州本地世家对于吕光占据凉州就很不满,故魏安本地势力见到张大豫,如同猫儿看到鱼腥,立即拥其作乱。

    得知有人新年开春就叛乱,吕光非常恼火,立即遣辅国将军杜进前往讨伐。

    不提凉州动乱不堪,单说过完新年,高昌上下来迎来了新的一天。

    经过去年下半年精心准备,新政终于在高昌全面铺开。

    首先,太守杨翰对外郑重宣布,从今年起高昌将作为自由贸易城存在,任何经过高昌的商贾将被免征货税。

    这个好消息一经宣布便得到众多商贾拥戴,更是借着众人之口,迅速向着四面八方传播开来,仅仅不到半月时间,南来北往、天南地北的商贾几乎都知晓了高昌免税之事,让高昌人流量整整比以往多出了近三成。

    其次,官私合营的大商队在尹夫人的组织下,分成数路,携带大量炒茶、棉布、瓷器等货物,分批前往焉耆、于阗、龟兹、鄯善等国贸易,以换来高昌急需的粮食、矿石等物资。

    再次,经过一个冬天的整理,姚皓、尹景等名士在卫朔协助下,终于将蒙学、初、高等学堂的教材编纂、印刷完毕,只等学生招募结束就将开始授课。

    最后,毁粮扩棉计划在官府的强令下开始有条不紊地在整个高昌推行开来,为了进一步降低农民的抵触心理,官府不得不通过大商队与各户百姓签订了木棉收购协议。

    而随着冬季练兵顺利结束,经过小半年时间训练,五百新兵终于初具规模,总算能够拉出来见人。

    这日,太守杨翰在都尉卫朔陪同下,来到校场上校阅新军。

    “直元,听说你在杜进教导下,武艺、兵法都大有长进,就是不知练兵手段如何。若是此次校阅合格,本太守就将郡内所有兵马统统交予你整编。”

    “大人放心,至于兵练得如何待会儿您就知道了。”

    对开春校阅一事,卫朔极有信心,他转身朝走上高台,取下令旗挥舞几下,远处顿时响起一阵激昂的战鼓声。

    伴随着战鼓声,由远及近传来一阵夸夸的脚步声,同时隐隐的还有整齐的号子传来,引得杨翰都起身四处张望。

    “一二,一!”

    “一二,一!”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五百新军将士,成二十纵二十五排,踏着整齐步伐,以排山倒海之气势踏入校场。

    一时间校场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新军出场给震撼到了。

    与以往松松垮垮的军容不同,新军将士形成了鲜明对比,五百人分成二十纵二十五排站在校场左侧,无论是横看还是竖看,前后左右总是形成一条直线。

    之前杨翰还担心卫朔年纪轻轻不懂练兵,但今天一看到这军容后,他才意识到原来卫朔不但精通各种杂学,连兵事一道也有颇深造诣。他只看眼前新军阵势,即便这些人还没经过战场洗礼,但仅从气势上看已隐隐有了强兵架势。

    想到这儿,杨翰仔细瞧了卫朔一眼,莫非他真是上天派下来解救万民于水火的?

    “禀大人,吉时已到,是否开始演武?”

    “开始吧!”

    “遵命!”随着卫朔一声令下,新军在各级将领指挥下,纷纷动了起来。

    “向右转!”

    “唰!啪!”五百人仿佛一个人似的同时完成了动作。

    看到这一幕现场不少人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不少人暗暗嘀咕:娘咧!人家这兵是咋练成的?!

    “竖矛!”

    “大风!”

    “嚯!嚯!”

    长矛兵一声怒吼,五百根长矛下端狠狠地杵在地上,尖锐的矛尖斜斜的指向苍穹,去穷无尽的杀气扑面而来,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这时杨翰突然看向卫朔,满眼都是欣赏,越看越是喜欢。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杨翰已被卫朔独特的气质感染。尤其卫朔尽管满腹才华,却从不表现得咄咄逼人,无论面对何人卫朔都表现得温尔文雅,彬彬有礼。

    “老夫真没想到,你竟有此手段,果然练得好兵!”

    “大人客气了!”卫朔谦虚道。

    “嗯,不骄不躁,老夫就欣赏你这一点。不过,有功不能不赏……只是你眼下已是高昌郡最高军职升无可升,老夫也就只能赏你些许钱财。”

    “在下受不受赏赐无所谓,如何激励普通将士奋勇杀敌才是关键。”

    “你心中是如何想的,且说来听听。”

    “而今高昌地小民弱,若要在逆境中练出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大军队,唯有效仿战国时期秦国,强力推行军功授爵制。”

    “战国时期,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齐国的技击之士冒死战斗,所得赏金不过八两,再无赏赐,完全是雇佣兵性质,所以战斗力有限。”

    “而魏国的武卒‘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享受免税免徭役的优待,一旦身衰力竭,优待条件并不改变,所以不但军队更新不易,而且优待众多士卒会造成国库空虚。”

    “受优待的士卒如果战死则会影响自身的利益,因此战斗力也不强,还是‘危国之兵!’”

    “只有秦国锐士有功既赏爵位,又益田宅、庶子,可以成为军功地主。如果不断立功,还可以不断受赏,直至获得高官厚禄,所以能‘最为众强长久’,‘四世有胜’。”

    “所以朔以为,当下高昌唯有军功授爵一条路可走。”

    卫朔之所以提出要推行军功授爵制,除了此法绝对是打造强军的不二法门外,军功爵在原则上还排斥血缘宗法关系,赏赐的范围远较以前扩大了,不再局限于少数世家贵族,从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世家对高级爵位的垄断。

    而且新的军功爵制将造就一批爵禄及身而止,不再传给子孙的新官僚和一批军功地主。

    这部分人将成为日后卫朔最坚定的支持者,哪怕没有世家支持,他也不用担心。

    “军功授爵制当然好,可……可高昌没有足够的土地用以授田吧?”

    “高昌虽然没有多余的土地,但西域有啊!大人别忘了,从高昌往西尚有西域大小三十六国,其国有大有小,但满足区区数万将士授田所需绰绰有余。”

    “日后西域土地不够了,还有漠南、漠北、河西、关中、中原等……”

    说完这些卫朔又在心中暗暗将南洋、澳洲、美洲加上,总之世界大着呢,他一点儿都不担心日后没有土地授予新的军功阶层。

    “既然直元已有成算,那此事就交予你负责,你且先将第一批有功将士报上来,老夫批准就是。”

    杨翰深思熟虑后还是接纳了卫朔建议,一方面他的确清楚军功授爵制的厉害;另一方面确如卫朔所言,高昌若要崛起,必须破釜沉舟。

第28章 宋繇来投() 
开春以来,太守府动作不断,让高昌官民应接不暇。

    先是宣布成立自由贸易城,得到一众商贾竭诚拥戴。

    紧接着毁粮扩棉令却伤害了不少农户,好在官府包销包购暂时打消了农户怨气。

    原本大家以为该消停,谁知一道军功授爵令又引发百姓议论纷纷。

    当首批二十五名普通士卒因训练刻苦而得授最低一级爵位的消息传出后,高昌城内掀起了新的参军热潮。

    在纷纷扰扰间,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读书人来到了高昌,此人非是旁人,正是与卫朔有惺惺相惜的宋繇。

    当初宋繇迫于伯母染病,婉拒了卫朔邀请。

    回乡待料理完伯母后事,除却后顾之忧后,他终于踏上了西去高昌之路,同时还带上了一事无成的兄长李暠。

    自打进入高昌后,宋繇就感觉到一股与凉州截然不同的勃勃生机。然而他没有立即去拜访卫朔,而是与李暠暂时混迹于高昌各处酒肆之间。

    眼见兄弟日日只管在酒楼喝酒,作为兄长的李暠坐不住了。

    这日,李暠拉着正要出门的宋繇劝道:“体业,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呀,咱们兄弟到这儿来可不是为了喝酒聊天,而是要建功立业,振兴家门啊。”

    “兄长莫担忧,兄弟心里有数。”宋繇笑眯眯道。

    “唉吆,我的兄弟哎!你说这四、五天来,除了混迹于酒肆之间外,可曾办过一件正经事?若是你不好意思直接去找那个卫都尉,咱们还可以去拜访尹景、姚皓两位先生啊。”

    “听说两位先生到了高昌后备受太守重用,说不定通过两位先生有幸见到太守呢。”

    看着着急上火的兄长,宋繇终于不再嬉皮笑脸,他严肃地解释道:“兄长,你以为小弟混迹于酒肆之间是在消磨时光吗?不,不是,酒肆、青楼向来是鱼龙混杂之所,其间各种消息满天飞。”

    “你我兄弟千里迢迢来到高昌,人生地不熟,仅靠那个卫都尉的三言两语,怎可冒然前去投效?万一高昌不像表面那么好,你我岂不要掉进坑里?”

    “敢问贤弟都打听到了什么消息?”

    “经过这几日观察,小弟已对高昌有了大致了解,总体来说,这里正孕育惊天之变,假若一切顺利,将来未必不会成就一番霸业。”

    “真……真的,假的,体业你没欺骗为兄吧?高昌真有那么好,为兄怎么没有察觉?”

    “哈哈哈,好不好,兄长自己去体会!今日小弟还要再去打听点儿事,兄长去吗?”

    “当然得去,高昌被你说的如此神秘,为兄若不亲自体会一下,岂非太可惜了?再者,为兄一个人待在客栈里有什么乐趣,还不如与兄弟一道喝酒痛快。”

    说着宋繇、李暠兄弟两人出了客栈,来到一家最大的酒楼。

    在二楼找了个位子,又点了些酒水菜肴,两人这才坐下吃喝起来。

    不过,显然两人注意力都不在酒菜上,而是竖着耳朵倾听周围人议论。

    之前几天里宋繇就是如此,才将开春来高昌推行的各种新政策打听得一清二楚。

    在诸项政策中,最受宋繇推崇者非打造自有贸易城莫属。在他看来,此策充分挖掘了高昌身处交通要道之便利,以后将极大地促进高昌商贸发展。也许用不了多久,高昌就会成为闻名大西北的商贸城。

    只有商贸繁荣了,官府才能征收税赋,有了钱才能强军,进而谋取霸权。

    “哎,诸位听说没?太守府又出新法令了,要推行什么军功授爵制,凡有功将士不论出身一律授予爵位、田地。”

    “真的,假的?有这等好事?历来得官受爵者哪个不是世家、权贵出身?什么时候轮到过我等庶民身上?”

    “你这话不对,太守亲自下令还能有假?”

    “哼!当官的向来是说一套、做一套,谁知是不是在哄骗我等百姓当兵?”

    “这一次还真不是假的,前几日听说卫都尉已亲自给二十五名新军将士授予爵位。在下邻居就是其中一员,老子亲眼看见他戴着大红丝绸,一路敲锣打鼓回到家里。”

    “足足有整条街的人在围观,听说有了爵位不但有田可分,还能免税呢。”

    “此言当真?”

    “呸!老子说话向来一口吐沫一口钉,你若不信大可自去打听。”

    “这事我也听说了,好些都是当初活不下去了才进的军营,谁知如今全都风光了。你是没看到那些新军士卒,走路都昂着头,比进了学堂读书的后生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