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160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160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魏那边有新动静吗?”刚一见面,卫朔就迫不及待地询问新情况。

    刘穆之起身回道:“禀主公,据斥候来报,拓跋觚业已抵达中山,并受到了慕容垂热情招待,从表面上看双方关系似乎未受西燕战事影响。”

    “但拓跋觚已被扣押在后燕,却是不争的事实。”

    “且慕容垂已派人向拓跋珪传话,让北魏进贡三万匹战马,据说拓跋珪已答应了。”

    “什么?!不会吧?这可是三万匹战马,拓跋珪脑子进水啦?怎么可能答应?”

    得知拓跋珪答应了慕容垂要求,卫朔失望不已。

    他深知这样下去,河西永远无法冲破秦魏联盟封锁,只能被秦魏两国封锁在黄河、陇山以西。

    难不成要联合后燕?

    “后燕并不比北魏强多少,拓跋珪到底在害怕什么?”

    “主公,若在下所料不错,拓跋珪害怕的不是燕国,而是慕容垂本人。”

    “慕容垂?”卫朔若有所思。

    “是的,慕容垂为当世名将,从军以来百战百胜,其中还曾多次帮助北魏,故拓跋珪深知其厉害。”

    “在没有完全把握下,我想他是不敢同后燕断交。”

    “这从他迅速斩杀拓跋虔,就能看出拓跋珪内心对慕容垂有多恐惧。”

    “如此说来慕容垂不死,拓跋珪不敢背盟啦?”

    卫朔脸色难看,他没想到被视作最大竞争对手的拓跋珪面对慕容垂时竟这么怂。

    其实这也不能怪拓跋珪胆小,实在是近来慕容垂威名太盛,凡是这个时代的人,哪个不是畏慕容垂如虎?

    “呵呵呵,倒也未必!”

    崔宏忽然笑道:“拓跋珪毕竟是一代雄主,怎么可能会畏惧他人?这一切未必不是北魏的缓兵之计。”

    “玄伯公之意是说,这是拓跋珪故意在麻痹慕容垂?”

    “然也!”

    “主公,须知在与河西和解之前,北魏肯定不敢与后燕交恶,不然其东西两面将面临强敌威胁。”

    “所以大家不妨先耐心继续等下去,说不定很快局势就会有转圜。”

    “若事情真如玄伯猜测的那样,那就太好了。”

    “接下来咱们就该考虑一下,如何才能拿下有表里山河之称的三晋大地。”

    “并州东有太行,西有吕梁,北有恒山,南有中条,中间一条汾河纵贯南北。”

    “西面与关中相邻,东面、南面则是广袤无垠的中原之地。”

    “并州居高俯瞰,就像屹立在平原上的堡垒,自古有得三晋(上党)者得中原之说。”

    “而得中原,就可得天下!”

    “只要顺利拿下并州,接下来关中、中原都将是河西囊中之物,距离主公一统天下也不远啦。”

第289章 后秦出路() 
ps

    公元393年冬,天下发生了一件大事,即后燕图谋西燕,却被河西与北魏联合击败。

    此事深深地影响了北方四大强国之间关系,北魏、后秦、后燕、河西为了各自利益寻求不同盟友。

    北魏邦交政策变化,很快传到了关中长安。

    后秦立国之后,姚苌改长安为常安,定都于此。

    经过数年发展,曾遭战火荼毒的古老城池,渐渐焕发生机。

    长安城内人口日益增多,城区、街道也在不断扩张。

    原先早期外城郭被陆续增加之屋舍街巷包围,渐渐又变成内城墙。

    虽然还远远比不上汉时辉煌,但多少也有一国之都气象。

    只可惜后秦疆域未能如长安一样不断扩大,作为皇帝姚苌,对此颇感无奈与不甘。

    曾几何时,后秦也是声威赫赫,四方咸服,西秦、铁弗部曾先后称藩臣服。

    太子姚兴还一举击杀前秦高帝苻登,割下了对方头颅,解决了困扰后秦数年之心腹大患。

    那时后秦风光无限,姚苌甚至以为后秦有望如同前秦一样一统北方。

    不料,中途杀出个卫朔,此人在河西小心经营数年,一朝爆发竟连灭西秦、南凉、后凉、仇池四国。

    彻底破坏了后秦席卷陇右、控制大西北之战略意图,将后秦从巅峰击落。

    面对咄咄逼人之河西,后秦只得选择雌伏,甚至不得不以联姻结盟北魏,以抵御河西威胁。

    从此之后,后秦上下皆知,没有秦魏联盟在,后秦也势必不能独存。

    然而出乎后秦上下预料,秦魏联盟竟只维持了一年有余,眼下早已到了破盟边缘。

    ……

    天空阴沉沉的,云层压得极低,皇宫内气氛犹如周遭天气一样压抑可怕。

    不管是全副武装之宫卫,还是普通宫女、内侍,全都走路不敢发出声响,各个一副战战兢兢样子。

    因为在刚刚,皇帝姚苌获知了北魏即将背盟的坏消息。

    忽然间,一辆装饰朴素的马车停在宫门外。

    从车上走下一人,正是后秦中流砥柱——左仆射尹纬。

    看着秋风里慢慢枯黄凋零的树叶,尹纬忽然想到已病入膏肓之姚苌,不禁面露悲伤神色。

    “陛下时日无多,也不知能不能撑过眼前这个多事之秋。”

    甭管外界怎么骂姚苌卑鄙无耻、忘恩负义,可在尹纬心中,姚苌始终对他有知遇之恩。

    当年因同族尹赤追随姚襄,导致尹姓被苻坚禁锢而不能出仕。

    有多少尹氏子弟为此荒废一生,而他本人也是直至四十多岁才做了令史小吏。

    淝水之战后天下动荡,他受姚苌重用,成为后秦开国元勋。

    十多年来,君臣二人携手合作历经艰辛才堪堪有了眼前这点成绩。

    然而眨眼间天下形势风云突变,后秦又将面临国破家亡之危。

    再加上皇帝姚苌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整个后秦似乎有一种风雨飘摇之感。

    在大多数人惶惶不可终日时,尹纬未见丝毫慌张,每日里依旧沉稳老练,似乎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而皇帝姚苌也常常借他来敲打同僚们,甚至还让太子跟他熟悉政务。

    虽然外部形势日益恶劣,然而太子姚兴年轻有为,多少让尹纬心中感到些许安慰。

    或许是年龄大了,在宫外站得久了,尹纬竟感到有些不得劲。

    正当他准备换个姿势时,却见内侍急匆匆走出宫门,宣召他入宫。

    姚苌现年已六十多岁,在古代算得上是长寿。

    不过,由于卧病多年之故,身体早不似以前健壮。

    当尹纬进来时,他正躺倚在床榻上。

    虽然身躯依旧高大,头发、胡须皆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睛黑得深沉,远远望去仍然气势不凡。

    只有到跟前,看到那一副苍白面孔,才明白姚苌真的已病入膏肓。

    姚苌目光深邃,凝神看着外面灰黑色天空,不知在想些什么。

    尹纬远远见到姚苌,急忙上前行礼。

    “微臣参见陛下。”

    “尹卿来了。”

    姚苌摆了摆手,让人赐座,等尹纬坐定,才问:“爱卿是否得了确切消息,北魏即将与后燕断盟?”

    尹纬小心地看了一眼姚苌,犹豫了一下,遂撒了三分慌。

    “请陛下责罚,臣尚未查到确切消息。”

    “据斥候回报,魏王拓跋珪已遣拓跋觚亲往中山赔罪,由此可见北魏应该没有与后燕交恶之意。”

    “哼!原来拓跋珪也是一怂包,既然捋了慕容垂虎须,如今为何又做出示弱之举?”

    姚苌先是嘲讽了一句拓跋珪,又接着感叹道:“不过,慕容垂用兵确实厉害。”

    “当年朕少时曾随父兄征战沙场,曾亲眼目睹慕容恪与慕容垂兄弟俩纵横河北、中原无人可敌人。”

    “而慕容垂更是连败各路名将,后来若非燕帝猜疑,前燕未必输给前秦。”

    “多年来慕容垂纵横沙场从无对手,没想到这一次被狠狠栽了个跟头。”

    “尹卿你说,若朕支持北魏对抗后燕,能让拓跋珪回心转意吗?”

    “啊?原来陛下早知道啦。”尹纬满脸惊讶。

    之前他与太子商议,为了不刺激到姚苌,一切军政大事皆有隐瞒地向对方汇报。

    哪成想姚苌更厉害,早将了解到了各种信息。

    “哼!尔等真以为朕病了就聋了、瞎了?”

    “陛下,臣不敢……”

    “好了,朕没有责怪爱卿之意,也晓得你与太子所为皆为朕身体考虑。”

    “可眼下后秦危在旦夕,朕哪能静下心来养病?”

    “与其躺着无所事事,不如尽最后一点精力,为后秦谋一条出路。”

    “唉,想找条出路何其难也?!”既然姚苌已知道了来龙去脉,尹纬便放开了约束。

    “此次拓跋珪转而寻求与河西合作,是出于战略考虑,无论后秦做什么,对方都不可能回心转意。”

    “战略考虑?”姚苌若有所思。

    “正是!在北魏完成北征大业后,已彻底没了后顾之忧,拓跋珪开始寻求新扩张。”

    “而北魏向外扩张无非是南下或西进,敌人要么是后燕,要么是河西。”

    “既然秦魏早已结盟,拓跋珪为何不选择西征?”

    “因为选择西征获利太小!”

    “陛下,非臣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即便秦魏联合也顶多是逼卫朔退守凉州而已。”

    “这样一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北魏也不过是得朔方一隅之地,哪里比得上征讨后燕划算?”

    “只要能占据富庶河北,北魏一举成为北方第一强国,将来未必不能一统北地。”

    “而魏燕一旦开战,北魏势必以稳定大后方——河西为上,以避免两面受敌。”

    “这么说来,后秦是北魏拉拢河西的筹码?”姚苌面色难堪道。

    “然也,因此不管陛下再怎么做出承诺,也无法阻止秦魏破盟。”

    “尹卿之意是说,北魏是以支持河西出兵关中,换取河西支持北魏图谋后燕?”

    “可……可,可是拓跋珪不是已向后燕遣使赔罪?”

    “陛下,微臣并不认为拓跋珪遣使朝拜为示弱之举,反倒有可能是缓兵之计。”

    “如此一来我大秦岂不危哉?爱卿,不如我们直接突袭陇右?”

    见姚苌病急乱投医,尹卿急忙安慰起来。

    “陛下,河西鲸吞陇右后,已沿着陇山建了一条军事防线,十分牢固。”

    “且眼下寒冬将至,天寒地冻之下,大军如何出征?”

    “故在以臣看来,不如不伐!”

    “不伐?眼下还只是爱卿猜测,等将来北魏真抛弃了后秦,我等总不能坐困等死吧?”

    “当然不是坐困等死!”

    尹纬眼中闪着睿智光芒,一锤定音道:“我们可趁机东出潼关。”

    “东出潼关?”

    姚苌眉毛扬起:“尹卿且说说,你为何不赞同西征陇右,反倒力主东出潼关。”

    “西征胜算太小!”

    “没有北魏牵制,仅凭后秦根本突破不了陇山一线。”

    “再看看潼关、黄河以东,一个是只剩下半条命的西燕,另一个是外强中干之东晋,这俩哪个是大秦对手?”

    “河东、平阳、弘农、上洛、河南等郡,皆位于中原腹地,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拿下这几个郡,后秦实力将上一个台阶,即便将来事有不济时,还可退守中原。”

    “爱卿力主东出潼关,为何不担心河西趁机抄关中后路?”

    “陛下有所不知,不知为何,臣总觉得并州发生的一切不像表面那样简单。”

    “难不成其中还有内幕?”

    “具体如何,臣也不得而知。”

    “眼下先不要轻举妄动,等外界形势明朗后,再动手不迟。”

    “嗯,爱卿言之有理。”

第290章 暗中和解() 
ps

    公元393年,冬,在后燕对北魏逼迫越来越急迫时,张兖秘密来到姑臧。

    姑臧作为河西治所,历经数年不断修缮,今已成为西北一带规模最大之城池。

    当张兖站在这座雄伟壮观的城池下时,顿感自身格外渺小。

    以前总听人说河西富庶,他却以为是世人好夸言,不足以为信。

    今一踏入姑臧,张兖才明白原来那些人所言皆是真的。

    刚走过城门,一条笔直宽阔的水泥马路,赫然映入眼帘。

    他站在路这一头,一眼望去根本看不到尽头。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街上人来人往。

    走在热闹而祥和的街市上,张兖心情沉重,窥一斑而知全貌,由此可知河西有多富庶。

    更别说河西还掌握着无数墨家秘技,比如琉璃、水泥、炼钢等制造工艺。

    不但给河西带来巨额财富,还给河西军提供了锋利的武器装备。

    “河西真乃劲敌也!”

    张兖观察了许久,最终化为一声叹息。

    此次他到河西,是专为结盟而来。

    眼下魏王已下定决心跟后燕绝交,故安抚河西,稳定大后方乃重中之重。

    ……

    “长史大人,里面请。”康龙领着张兖进了一座园林。

    此园林乃卫府名下房产,卫朔时常带家人来此闲居游玩,有时还会在此会见客人。

    张兖跟在康龙身后,对眼前这位彪形大汉并不陌生。

    当年朔方之战时,康龙及其麾下陌刀队给北魏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人穿梭在亭榭之间,沿着弯弯曲曲的回廊向园林深处走去。

    沿途不时有巡逻或站岗的侍卫,由此可见此地守卫森严。

    张兖发现越到里面,景致越是秀丽迷人。

    同时巡逻、站岗侍卫也愈加多了起来,想来距离大都护也越来越近。

    果不其然,再往前没走多远,便听到阵阵幽雅琴声,伴着哗哗地流水声传来。

    张宾远远望去,只见碧竹环绕若隐若现的亭台内,两个身材风姿绰雅的男子,正把酒言欢。

    “大都护,张长史到了。”

    “兖拜见大都护。”

    张兖不敢怠慢,急忙上前一步施礼。

    卫朔起身上前搀起张兖,上下打量了一下,啧啧赞道:“早听说长史大名,今日一见果真仪表不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