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20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0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了,在下还忘了说一件事,刚刚在城门口,你们可曾看到在下身边的那个壮汉没有?”

    “自然是看到了,说实话刚见时还吓了老夫一大跳,还以为是什么怪物呢,怎么他也是此次龟兹之行的收获之一?”

    “没错,此人名叫康龙,原是龟兹王白震的力士,只因比武输给在下,被龟兹王白震转赠于朔。我看他力大无穷就将收做贴身护卫,大人以为如何?”

    “嗯,也算物尽其用!”

    “好了,在下讲完了,两位是不是也该说说高昌情况?刚刚进城时,我发现高昌人流明显比以前多了不少。”

    说到高昌变化,杨翰满脸得色道:“这都多亏了直元谋划啊,你若想知道细节,还是让体业说吧。说起来高昌之所以有今天,一赖直元见识深远、谋划得当;二嘛,则是靠体业具体执行得力。”

    “大人过奖了,若非大人在背后一力支持,繇就是天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开。”

    “哈哈哈,体业莫要谦虚!老大人说的没错,别人不清楚你,朔难道还不知嘛?当初在玉门关与足下一番交谈,在下就已认定体业有安邦定国之才,治理区区高昌一郡之地,又岂在话下?”

    卫朔从未小瞧宋繇的本事,之前他只是缺少机会表现。如今来到高昌,先是得到卫朔大力举荐,后又被杨翰看重,自身才华得到充分施展。

    “自从高昌打出免税的旗号后,来自各地的商贾蜂拥而至,给高昌带来巨大收入。再加上每个月还有商队分红,今日高昌早已摆脱了入不敷出的窘境。”

    “那以体业之见,若是眼下开办钢铁作坊、大炼钢铁的话,财政是否吃得消?”

    “没有问题!”宋繇满脸自信道。

    “体业不可莽撞!”

    杨翰见宋繇不假思虑就答应了卫朔要筹建钢铁作坊的要求,忙出言阻止道:“直元,不是老夫不支持你炼钢,而是目前高昌各方面都急需钱财投入,实在是抽不出多余的资金。”

    “如今高昌看似收入剧增,但架不住花钱的地方多,其中光是学堂建设还得再投入近十万贯,因此哪怕财政暴涨了不少,这钱还是不够花。”

    “回大人,在下支持都尉之议绝非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

    宋繇冷静分析道:“老大人光顾着计算每月的税赋收入,却忘了再过个把月,高昌还有一笔巨额收入即将到账。”

    “有吗?老夫怎么不知道?”杨翰一头雾水道。

    “大人难道忘了如今是什么月份了吗?”宋繇提醒道。

    “八月啊,怎么啦?”杨翰不明所以道。

    “老大人,木棉快熟了!”经宋繇提醒,卫朔一下子想到了木棉。

    一想到高昌遍地种植的木棉,再一想到外界对棉布的巨大需求,杨翰这才想明白为何宋繇会有底气支持卫朔大炼钢铁。

    ……

    经过一个月准备,到了公元386年九月中旬,卫朔期待依旧的炼钢作坊终于投产。

    与此同时,数名参与筹建炼钢作坊的工匠也被卫太守府授予大匠师称号,除了家人享受免税特权外,其后代还可以免费进学。

    这些优待措施极大地鼓舞了工匠们工作的热情,同时也让来自各地的工匠们一下子对高昌充满了归属感。

    “都尉,到地方了。”

    刚一进入作坊内,就听得锻打钢铁的声音,水车转动发出的吱吱声,一股脑的在他耳边响起。随着一团团蒸汽弥散在作坊内,卫朔就感到一股热浪迎面扑来,汗水瞬间像泉水一般哗哗往下淌。

    这座炼钢作坊既结合了古今优势,又吸取了东西方特长。

    首先,该作坊引入了流水线作业,大量节约了人力。

    其次,在作坊内水力机械被广泛应用,极大地减少对人力的需求,这点对人力资源不足的高昌而言十分重要。

    最后,在作坊内并不拘泥于一种炼钢法,灌钢法易于大量生产,遂被广泛用来制作需求量最大的制式装备;而来自波斯、笈多帝国的工匠带来的坩埚钢技术,虽然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但可以用来生产高强度钢,以满足有特殊需求的零部件。

    “作坊一年大概可产多少斤钢铁?”

    一名大匠师指着远处忙碌的人群道:“回大人,不算产量极少的坩埚炼钢法,未来一年内仅仅是采用灌钢法的炼钢炉都要建五座。其中一座炉子每天可产三十斤钢铁,只要铁料供应没有问题,一年下来大约可产五万多斤钢铁。”

    卫朔满意地点点头,虽然这点儿钢产量(才五十四吨)放在后世屁都不是,任何一家乡镇级别的钢铁厂其年产量都足以甩这座‘手工作坊’几条街。

    但放在公元四世纪初,这座‘手工作坊’一旦成功投产,从钢铁产量乃至质量看,其都是西北一带首屈一指的大型托拉斯。

    听了大匠师介绍过钢产量,一直跟在卫朔身后默默观察的宋繇突然开口道:“若是之前有人告诉繇,说在偏僻的高昌有一座大型炼钢作坊,其年产量已赶上太康盛世年间炼钢作坊的平均产量,那在下一定会嗤之以鼻。”

    “宋县令有所不知,本作坊的产量之所以高,主要是采取了新式炼钢法,抛弃了以往以木炭为原料的炼钢技术,采用本地煤炭为主要原料。此举大大提高了炉内温度,加快了铁融化的速度,进而提高了炼钢效率。”

    “再加上作坊内使用了大量水力机械和流水线作业,这些都是炼钢产量大幅度提高的直接原因。”

    宋繇点点头,颇为感慨道:“没想到一直为当地百姓引以为害的地下火自燃,竟是可供取暖、炼钢的宝贝!若非都尉大人指点,也不知这些宝贝不知何时才会被人发现、利用。”

第37章 暗潮涌动() 
宋繇所说宝贝自然是指煤,别人或许不知道当地资源有多丰富,卫朔难道还不清楚?

    后世网络上曾多次报道煤田自燃的消息,可见当地煤炭资源有多丰富。

    高昌附近的煤炭不但煤层多、厚度大、品种全,而且还埋藏浅、易开采,可以说是上天赐给高昌又一财源。

    煤炭一经发现,卫朔立即以太守府的名义将其宣布为官有,然后通过拍卖的方式将其中大部分发卖给各大商贾经营。

    进入十月份,随着木棉收割,棉布开始大量流入市场,再加上炒茶、煤球、铁炉等独特商品,使得高昌引得外界频频侧目,不少商贾纷纷云集高昌。

    然而变得越来越好的高昌也渐渐引起外界觊觎,为了进一步交好、安抚吕光,卫朔不得不再次前往姑臧。

    这一次他是专门去送礼的,为此足足雇佣了十几辆马车,车上装的全是送给吕光乃至其部下的礼物。

    为了不暴露高昌实力,卫朔此行除了贴身护卫康龙外,只带了两百名‘老兵弱旅’随行护卫。好在之前他已向吕光打招呼,沿途都有官府派出兵马护送,不然还真不一定能将礼物安全送至姑臧。

    一入玉门关,卫朔明显感受到凉州各地人心惶惶,对吕光还未真正臣服。

    即便在六月份,吕光亲率大军击杀张大豫,平息了前凉余孽的叛乱!然而凉州局势并未因此而稳定下来,反而仍给人一种风雨欲来风满楼的紧迫感。

    在敦煌城下,卫朔受到敦煌太守孟敏、护军郭谦、沙州治中索仙等人热情迎候,眼前三人要么是原前秦任命的官吏,要么出身世家,自然对吕光同样不感冒。

    吕光入主凉州后,除了靠近姑臧的几个郡太守被换做其部下外,其余偏远郡县官吏尚未来得及调整。而这也就造成当下凉州各地暗潮涌动,有一点儿火星都有可能引发剧烈动荡。

    经过与孟敏、郭谦、索仙三人交谈,卫朔还了解到,原来张大豫掀起的叛乱并未被彻底平息,其中王穆残部已逃窜到酒泉郡东边建康郡。

    得知王穆盘踞在建康郡,卫朔说啥也不敢继续向东了,不然就凭他手中的两百老兵弱旅如何是数千叛军的对手?高昌费尽心机才筹集了这些礼物,可不能便宜了一帮叛军。

    孟敏、郭谦等人也建议他等张掖太守彭晃派出大军接应再出发,就这样卫朔又在敦煌盘桓了数日。期间卫朔与孟敏、郭谦等人虽言谈甚欢,但因他非大族出身,众人对他看似十分热情实则并未将他放在心上。

    一直等到张掖驻军到来,卫朔这才与敦煌众文武依依惜别,重新踏上东去路途。

    这一次有了大军护佑,沿途几乎没遇到什么骚扰,就连一片混乱的酒泉、建康两郡亦是有惊无险的通过。

    直到进入张掖卫朔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过了张掖算是到了凉州核心区域,是吕光控制严密的地方,也就不用担心有盗匪、叛军出没。

    在张掖,卫朔见到了新任太守彭晃,彭晃与之前孟敏等人不同,此人原是前秦西征军大将之一,曾协助吕光平定西域。

    夺取凉州后,吕光论功行赏,将杜进、彭晃、姜飞、康盛等将军一级的部下全都委以要职,以示嘉奖。其中杜进任武威太守、彭晃任张掖太守,康盛兄弟任西平太守,姜飞出镇金城,其余将领各有封赏。

    但是来到张掖后,彭晃的心明显变大了,不再满足于做个小小的太守,反而野心勃勃的想要取代吕光。

    尤其九月份当前秦皇帝苻坚的死讯传来后,吕光遂自称使持节、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大将军、凉州牧、酒泉公!

    这件事一下子刺激到了彭晃,让他野心无限地膨胀开。

    在他看来,吕光有今天的成就,不过是沾了西征大军的便宜,换做是他彭晃一样能夺取凉州,称孤道寡。

    彭晃站在城头上,望着渐渐远去的车队,眼神一片炙热,暗道:“哼!早晚老子也得打进姑臧城,让高昌也进贡些礼物,规模起码是吕光的两倍。”

    在张掖卫朔拱手谢过张掖太守彭晃后,与护卫一道抓紧时间往姑臧赶去。只是他走得过于匆忙,却没有注意到背后彭晃那一双贪婪且蠢蠢欲动的眼神。

    过了张掖,由于离姑臧越来越近,治安也变得越来越好!

    而各地官府知道马车上装得都是送给都督大人的礼物,因此,沿途所过之处,当地官府无不派出精锐护送。

    一直到九月中旬,卫朔终于安全抵达了姑臧,他远远就看到老师杜进与一个二十岁七八岁年轻人正立在城门边。

    “拜见老师!”卫朔迅速翻身下马,疾步来到杜进面前,拜倒在地。

    “直元,快快请起!”

    杜进一把上前扶起卫朔,又上下打量了一番,才笑道:“嗯,不错,又精神了!”

    “杜将军,眼前这位兄台莫非就是您与父亲常念叨的那个卫郎君?”

    在卫朔忙着与杜进寒暄时,旁边那个年轻人突然插言进来。

    卫朔这才扭头仔细打量起对方,只见此人个子很高,方脸盘,长得很魁梧,尤其那双又细又长的眼睛闪着精光,使人觉得粗犷又精明。

    “不才正是卫朔,不知阁下是?”

    “哎呀,果然是卫郎君,早听说杜将军收了一个年轻俊彦做徒弟,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在下吕纂,见过卫郎君。”

    吕纂!卫朔心中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地回道:“当不得吕郎君如此盛赞,在下不过是仗着杜师薄面,才有了些许名望。”

    历史上吕纂可不是一般人,为吕光庶长子,也是吕光诸子当中最有才华的。吕纂少年时弓马娴熟,喜好鹰和猎犬,不喜欢读书,只是一心结交公侯,纵情声乐。

    苻坚淝水之战失败之后,吕纂于太安元年(386年),西奔上邦,转到姑臧,投奔其父亲吕光。吕光称王后,其被拜为武贲中郎将,封太原公。

    后来吕光病重,以吕纂为太尉、统率六军来辅佐世子吕绍。

    然而吕绍继位不久,吕纂便篡位自立,自个儿做了后凉君主。

    当了君主后的吕纂,再不复之前的英明睿智,反而纵情游猎,沉溺酒色,最终因政变而被杀。

    “来来,让为师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都督的长子,刚刚从关中投奔过来。”

    卫朔这才肃容道:“原来都督大人的公子,朔失礼了!”

    不料,吕纂毫不在意地摆摆手道:“卫郎君不必多礼,杜师与家父乃同袍好友,多年来一起转战西域、凉州,情深义重,恩同兄弟!你我二人应效仿父辈,日后当以兄弟相交。”

    “朔一介寒门庶族,没想到今日有机会与公子这般贵胄子弟称兄道弟,实在是让朔感动不已啊!兄长在上,请受小弟一拜!”

    看着‘诚心实意’拜倒在地的卫朔,吕纂脸上的笑容愈发亲切起来。今日他从父亲口中讨得恭迎高昌使者的重任,不就是为了拉拢杜进、卫朔师徒?

    原来随着最近投奔吕光的吕家子弟越来越多,围绕着权力众人展开了激烈争夺。其中吕纂最为野心勃勃,他一心想要掌握军权,进而沙场建功,为日后接任吕光之位做准备。

    然眼下凉州军权大都集中在吕光与其部下手中,吕纂即便是吕光的儿子,若没有说得过去的理由或者功劳,吕光也不能强行将兵权授予儿子。

    不得已吕纂放下身段,只好不断忘拉拢、示好原西征军将领如杜进、姜飞、康盛等,期望众将能做些让步。

    不过,鉴于众将对军权看得很重,不愿容许他人染指,因此吕纂的拉拢并不成功。

第38章 三入姑臧() 
进了姑臧,在吕纂、杜进陪同下,卫朔大礼拜见吕光,并呈上各色礼物。

    或许是看在高昌进献了丰厚的礼物,又或者是因为之前顺利击杀了张大豫,总之在接见卫朔时,吕光看上去十分高兴,似乎完全不在乎高昌听调不听宣。

    “卫都尉一路辛苦了,回去之后代我向杨太守问好!纂儿,代为父送送卫都尉,说起来人家比你小了十多岁,却已是一郡之都尉,可比你出息多了。”

    “都督过奖了,属下能有今日多亏都督大人提拔。”

    “嗯,你能记的这一点,很好!好不容易到姑臧一趟,就不要急着回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