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216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16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所周知,此次河西之所以大举骚扰河北,无非是因有人阻遏流民西迁。”

    “而陛下迫于内外压力,不好示弱于河西,不然会引起混乱。”

    “相反,大王却不一样!”

    “您却可以私下与河西达成妥协,以流民换取河西撤军。”

    “如此一来,不仅不会损害陛下声威,还能一举解眼前之困,何乐而不为?”

    “即便陛下知道了,也不会责怪大王。”

    “什么?你让本王私下与河西议和?这……这能行吗?”

    “怎么不行?正如大王所言,眼下陛下正全身心投入北征幽燕,哪有心思理会南边一线?”

    “更何况即便陛下有心征讨河西,也得考虑一下太行天险吧?”

    “正因太行难以攀越,陛下才会选择北征幽燕。”

    “此时陛下定不愿被南下纠纷牵扯,只因迫于脸面不好向河西低头。”

    “这时大王站出来主动替陛下揽过难堪,不正是臣子应尽之本分吗?”

    “寡人倒不怕丢人现眼,只是担心下面人从中作梗。”慕容德为难道。

    “哼!下面那些豪强土霸本是挑起此次争端之罪魁祸首,若不是他们沿途打劫流民,哪里会有今天这破事?”

    “臣听说河西军已攻破了不少当地坞堡、庄园,也杀了不少恶霸劣绅。”

    “臣相信只要大王再耐心等待一下,那些豪强贵族自会主动登门请大王主持公道。”

    “届时大王摆事实、讲道理,再扯着河西大旗,还怕他们不俯首帖耳?”

    “好!寡人就依别驾之计行事。”

    ……

    坞堡,又称之为坞壁,是魏晋时期一种十分常见的民间防卫性建筑,大约出现在王莽天凤年间。

    当时因为北方闹大饥荒,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一些富豪之家为了自保,便纷纷构筑坞堡营壁,藏兵其中,以为自保。

    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刘秀曾下令摧毁坞堡,却禁之不能绝。

    特别是西北边民一带常常受到羌人作乱祸害,当地百姓们便大量修筑坞堡,凭此自卫。

    永嘉之乱后,各地有实力的大家族迫于胡患,修筑坞堡的风气更盛。

    在这些坞堡之中,常常驻有大批的部曲,一时竟成为故吏、宾客们的避风港。

    从外观看上去,坞堡颇似一座城堡。

    在堡墙的四周常常环绕着壕沟或陷坑;在内部则房屋毗联;四隅与中央修建塔台高楼以做瞭望。

    一些大型的坞堡如同村落,可以安置数百上千人居住生活。

    一些较小的坞堡则像一座大宅院,可以容纳阖家几十口居住藏身。

    随着时间推移,坞堡已渐渐从一种军事堡垒,演变成地方上割据势力。

    这些势力仗着实力雄厚,无法无天,任何人也不放在眼里,牢牢把控着基层大权。

    也只有河西从一开始立下了拆除坞堡大计,改变了基层原有权力结构。

    而无论是北魏、后秦,还是后燕,都只能采取安抚策略,依靠豪强势力统治地方。

    当河西骑兵大举入侵河北后,便将重点放在了扫荡各地坞堡上。

    扫荡坞堡不但能缴获大量人口,还可收获丰厚粮食。

    当然了,考虑到名声影响,河西军专捡名声恶劣者立威,至于名声较好者,基本上做到了秋毫无犯。

    一时间,大都护卫朔在河北的名声两极分化,在庶民百姓以及部分世家眼中,他不愧是汉家杰出的豪杰。

    而在一些豪强土霸、胡虏渠帅眼中,他犹如恶魔一样可怖。

第387章 后燕屈服() 
p

    当河西铁骑进入河北后,原本四处劫掠流民的胡虏骑兵、豪强部曲统统踪迹全无。

    突如其来的动乱,已让赵国、常山、魏郡三地一定程度上,变成无政权状态。

    各地官府只能坚守在城中,根本不敢露头。

    眼睁睁看着河西骑兵四处游荡,在短短数日间,将近万庶民百姓成功护送入晋。

    而原先那些胡虏、豪强、恶霸只能躲在坞堡内,瑟瑟发抖地祈祷不要被河西军找上门。

    在邺城郊外,有一座坞堡,原归当地一汉人豪强所有,后来落到鲜卑贵族慕容星手上。

    之前他也曾带人劫掠过往流民,后来河西骑兵大举入冀,吓得他躲在坞堡内不敢出来。

    原以为坞堡距离邺城近,河西人应该没有胆子敢来找他麻烦。

    殊料,他远远低估了河西人胆子,据悉河西铁骑已深入河北腹地,连邺城附近也出现了河西游骑。

    特别是今日一早,当慕容星看到坞堡外面来了一千河西铁骑,吓得他魂飞魄散。

    咕咚!慕容星艰难地咽了一口吐沫,暗暗苦笑道:“难不成胡虏横行的日子,莫非要一去不返了么?汉人统治的时代又要降临?

    百十年来,汉人一直都窝窝囊囊,难道真将彻底翻身?

    “打开坞堡,释放奴隶,否则杀无赦!”

    听着城外河西军吼声,慕容星不由撇撇嘴。

    他没那么傻,也不会真认为打开坞堡便能保住小命。

    他想得十分清楚,以之前所作所为,河西人不把自己大卸八块已是仁慈。

    因此,不管外面河西军如何劝降、威胁,他始终不为所动,躲在坞堡中,决定顽抗到底。

    “弟兄们,跟某家喊:杀胡虏,救同胞!”

    “沙胡虏,救同胞。”

    在坞堡外,一名军司马骑着匹高头大马,目光紧紧地盯着坞堡大门。

    在耗光了全部耐心后,他大吼一声,一马当先当先冲了上去。

    很快凄厉的喊杀声响彻云霄,最后慕容星像死狗一样被拖出坞堡,当众斩首示众。

    像如此场景,几乎每天都在河北各地上演,一批批恶霸、胡虏被河西当众明正典刑。

    ……

    “这,这……这可如何是好??”

    当河西铁骑侵扰河北消息传至中山后,后燕上下一片哗然。

    暂代慕容垂秉政的太子慕容宝,更是吓得完全不知所措。

    慕容宝再糊涂也清楚,目前后燕根本没实力与河西叫板,但他也绝不可能代其父答应河西条件。

    慕容宝好歹也当了几年太子,也干了不少糊涂事,其中最荒唐的一次,是在易水之战中白白葬送了数万精锐。

    若非慕容垂看在已故段妃面上,估计他早被废了太子之位。

    可是易水之战已让他在国内颜面大失,若再答应河西人之‘荒唐’要求,那后果……

    面对棘手局面,慕容宝不敢打扰慕容垂休养,只好召集高湖、慕容麟、苻谟、库辱官伟、段崇等宗室大臣商议对策。

    慕容宝看了看几个宰执重臣,库辱官伟、段崇乃元老重臣,一个任职太尉,一个任职太保,早已位极人臣。

    不知是怕慕容垂被猜疑,还是真没什么能耐,总之他俩甚少在朝中发言。

    至于赵王慕容麟倒是狡诈多计,然其近来蠢蠢欲动,欲介入大位争夺,让慕容宝根本不敢重用对方。

    只有高湖、苻谟两人,一个出身大族,一个乃是降将,才得以被慕容宝信任。

    “苻卿、高卿,你二人曾与河西打过交道,你们且说……眼下该如何是好?”

    “殿下,为今之计只有下诏调幽冀边军南下!”

    在苻谟看来,不管是卫朔威胁后燕放开关隘,还是派兵侵扰河北,皆是对后燕的巨大挑衅。

    如若不给予强力反击,后燕威严何在?!

    然而,他这一建议遭到了高湖反对。

    “幽冀边军不能动。”高湖满脸坚定道。

    “目前,北魏在幽州尚驻有近两万骑兵,虎视河北。”

    “一旦边军南下,恐怕两万魏军铁骑将会顺势杀入彰武等郡国。”

    “可不征调边军南下,难不成任由河西骑兵肆虐河北?”苻谟反问。

    高湖不为所动,继续摇头道:“河西侵扰河北只为让流民西迁,并不会夺城占地。”

    “臣敢打包票,只要流民顺利西迁,河北乱局会自动平息。”

    “这,这,这……若是眼睁睁看着局势糜乱不管,朝廷将大失民心啊。”

    眼看又要背锅,慕容宝急得想抹脖子自杀。

    好不容易借慕容垂休养之际,他正想在朝中重塑威望,不成想竟又遇到如此棘手局面。

    很显然,此次河北之乱的黑锅还得他来背,谁让眼下是太子秉政主事。

    与太子满面愁容不同,赵王慕容麟不由暗暗欢喜。

    这又是一次打击太子威信的机会,而太子威望越低,他越有希望继承皇位。

    在这样的利益相关面前,慕容麟打死也不肯帮太子出谋划策。

    整个朝议期间,赵王慕容麟犹如泥塑一样,站在朝堂上一语不发。

    眼看众人已束手无策,最后高湖轻轻一叹道:“目前,受河西侵扰最厉害者,莫过于胡汉豪强。”

    “殿下若想不失人心,唯有发动地方力量,允许豪强自组义兵。”

    “对对对,高卿所言有理!”

    “况且,此次之所以会爆发河北危局,也是胡汉豪强掳掠流民所致,于公于私都该他们出力。”

    太子慕容宝犹如溺水之人,听了高湖建议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根本不考虑这样做将有何后果。

    原本地方豪强实力已十分强大,若再允许其名正言顺的扩充实力,那将来定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只可惜为了自己名声考虑,慕容宝已管不了那么多。

    他当即以朝廷名义行文常山、赵国等几个郡国,让各世家自组义军抵御河西入侵。

    至于同河西讲和,没人敢提,慕容宝更不会听从。

    因为后燕一旦与河西讲和,不光是朝廷上下颜面尽失,连他本人也会威信扫地,日后恐再难号令群臣与宗室。

    然而高湖与慕容宝却不知,他们这一建议却正好打乱了范阳王全盘谋划。

    原本在内外压力之下,慕容德已跟以赵郡李氏为首的世家大族谈好了条件。

    谁知就在范阳王将派使者暗中联系河西时,朝廷诏书到了邺城。

    至此,和谈大计被迫搁浅,让范阳王对太子非常不满,脑海中首次产生慕容宝不堪为储君的念头。

    好在慕容德大局为重,在接到朝廷诏书后,私下给太子去信,将己方谋划一一告知。

    接到慕容德汇报,慕容宝眼前一亮。

    因为私下议和既不用让中枢承担骂名,也不用采取高湖之计,免得地方势力坐大。

    他当即给慕容德下令,让他全权负责对河西议和一事。

    另外他又朝夕令改,将高湖提议系数推翻。

    虽然慕容宝出尔反尔是从后燕利益出发,却完全忘记朝廷出朝夕令改带来的恶劣影响。

    当高湖、苻谟等人听说后,纷纷暗自嘀咕,这就是后燕太子吗?

    一个优柔寡断又容易受外人影响家伙,如何有能力在乱世当中争雄?

    不要说与拓跋珪、卫朔这等雄武之辈相比,恐怕连姚兴、乞伏乾归等辈也不如。

    突然之间,高湖忽然对后燕前途失去信心,甚至不看好接下来慕容垂征讨北魏之战。

    其实眼下后燕不止朝堂上纷争不断,底下同样是暗潮涌动。

    易水之战后,已有不少世家已看透后燕外强中干之本质,不认为后燕还有一统天下之希望。

    如今被河北世家看好者,只有河西卫朔与北魏拓跋珪两人。

    只因当下慕容垂尚在,众人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私下里暗自筹谋。

第388章 内外影响() 
p

    目前,已不再只是河西、后燕两方关注河北流民之争,连北魏也蠢蠢欲动。

    每天都有斥候快骑来往于盛乐与蓟城之间,将河北变故一一禀报给拓跋珪。

    刚开始拓跋珪还期盼河西与后燕就此开战,最好双方打个不可开交。

    然时间过去许久,也没盼来双方开战消息,让他失望不已。

    “洪龙,河西与后燕为何迟迟不肯开战?”

    旁边张兖闻言,不由叹了口气道:“看来后燕真得跟河西私下达成了协议。”

    闻言,拓跋珪不由吓出一身冷汗,颤声道:“难不成河西与后燕结盟了?”

    张兖看了拓跋珪一眼,勉强露出些笑容,摇摇头道:“具体情况如何,臣也不清楚。”

    “只是当初河北乱成那样,后燕上下竟没有一丝反应。”

    “且近来河西骑兵骚扰力度明显减弱许多。”

    “种种迹象表明,双方肯定达成了妥协,只不知其中是否牵扯我大魏。”

    “万一后燕以释放流民为条件,借势拉拢河西,那幽州可就危险了。”

    “是呀,如此一来后燕顺利解除了侧后威胁,慕容垂定会大举北上。”

    “大王勿忧,后燕终归已衰落,即便背后有河西撑腰,也难以撼动大魏根基。”

    “尤其蓟城城高池厚,即便后燕举重兵北上,也不足为虑。”

    “洪龙所言甚是,眼下已今非昔比,后燕早没了当年锐气。”

    张兖吐了口气,出言安慰道。:“虽未能促使河西与后燕开战,但如今之局面对大魏而言也不算坏。”

    “经此一乱,河北世家、胡汉豪强算是与河西结了死仇。”

    “等将来大王提兵南下时,搞不好会传檄而定。”

    拓跋珪闻言不由为之一震,满脸兴奋道:“若真是如此,寡人当遵儒教与世家共治河北。”

    张兖摇摇头道:“大王志小矣,不能只在河北一地尊儒、重世家,而应是整个天下。”

    “如今大都护卫朔以压制世家为名,大王则正好与之相反,以收世家之心。”

    “那卫朔虽说雄才大略,但终究出身寒微,不知世家厉害,以为有了精兵强将,便可横行无忌。”

    “殊不知,这天下终究是世家天下,卫朔可以靠武力压服西北世家,却不晓得关东世家厉害。”

    “而此次河北之乱,固然让河西弄走近十万流民,也赢得不少庶民百姓之心,却也让河西成为世家眼中钉。”

    “一旦天下世家联合起来,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