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22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2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吕覆看向卫朔的目光若有所思,原来吕覆与吕纂不同,他没有将目光放在惹人瞩目的军权上,反而有意谋求出镇地方。

    尤其敦煌、高昌等一些远离姑臧的偏远郡县,他认为那里才是培植私人势力的绝佳场所。

    如今看到高昌郡都尉与吕纂来往亲密,吕覆心中难免会多想。

    然而卫朔毕竟不是一般人,即便不提杜进徒弟这个身份,单单高昌都尉也会让外人心有忌惮。

第40章 都督西域诸军事() 
九月,前秦天王苻坚死讯传至姑臧,吕光下令三军缟素服丧,自称使持节、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大将军、凉州牧、酒泉公,正式打出自立旗号。

    而此时也到了卫朔回归高昌的时候,不过,在此之前还需吕纂帮他弄到都督西域诸军事的大权,好为日后征讨西域做准备。

    “长公子,过几日朔就要回高昌了,近来多亏公子照顾,日后但有差遣定当全力以赴。”

    “嗯,直元这句话,足慰我心啊!”

    如今吕纂颇志得意满,但转念又一想,觉得自己平白得了卫朔投效,却没能有所回报,好像显得自己很没本事似的。

    他俯身卫朔身前,做出一副关心的样子问:“不知直元可有为难的事?不妨讲出来,只要本公子办得到,一定不让直元失望。”

    “长公子不问,在下亦有一件事想求您帮忙。”

    “什么事?说,你尽管大胆的说,有什么困难本公子帮你!”

    好不容易收个属下,吕纂表现得十分豪爽,直嚷嚷着让卫朔把难处讲出来。

    “回长公子,在下添为高昌郡都尉,负责一郡之安危。然而近来随着都督亲率大军撤离西域,原本臣服的西域诸国竟又变得蠢蠢欲动,先后有龟兹、焉耆、乌孙等国游骑骚扰高昌边境。”

    “在下不才,原为都督看护西域,请命征讨诸国。”

    “嘶,原来是这事啊。”

    吕纂倒吸一口冷气,他没想到卫朔胃口那么大,竟想拿到征讨西域的权限。他父亲吕光就是靠征讨西域才有今天这番基业,因此吕家也比任何势力都更看重西域,只因眼下被凉州内复杂的形势所羁绊,这才无暇西顾。

    “怎么?让兄长有些为难?假若为难那就算了,明日朔亲自跟都督讲。”

    虽然明知卫朔在用激将法,但吕纂还偏偏就吃这一套,把眼一瞪道:“有为兄在,哪里用得着贤弟去讲?你且稍待些时日,一有准信我自会知会贤弟。”

    “如此就多谢兄长了!”

    ……

    翌日,瞅了个没人的机会,吕纂便在吕光面前提起了让卫朔都督西域这事。

    闻言吕光直直盯着吕纂,直到将对方看得发毛才问:“你就不怕那卫朔在西域做大?”

    “儿子当然担心卫朔会做大,然如今吕家在凉州统治并不安稳,内有功臣、世家掣肘,外有强敌环伺,对遥远的西域根本使不上力。”

    “而且儿臣相信,即便没有今日父亲之应允,那杨翰、卫朔两人难道就会老老实实地待在高昌?肯定不会马,他们依然会向西域扩张。既如此父亲为何不能顺水推舟成全了他?”

    “嗯,你能想到这一点,为父颇为欣慰。”

    吕光对吕纂的表现还算满意,如今看来选卫朔做磨刀石是对的。既然这样不妨让这块磨刀石变得再坚硬一些,让儿子受的磨难更大一些,如此才有希望长大成材。

    “我可以给卫朔统摄玉门关以西的军事大权,但是你想过日后该如何抑制此人,而不使其成为祸患?”

    “儿臣以为,卫朔并不足为虑,关键是吕家得尽快解决掉凉州的内忧外患。只要凉州能够上下一心,即便杨、卫二人夺了西域又能如何?别忘了,父亲不是梁熙,而杨翰、卫朔也不是父亲。”

    “嗯,不错!看来你最近锻炼的有些长进了。”

    “这都是父亲教导的好。”听到吕光夸奖,吕纂虽然心里很得意,但面上却不动声色。

    “不骄不躁……不错,纂儿,你很不错。这人情还由你去做,若能将卫朔真正收为己用,未来也就省了不少麻烦。”

    “孩儿定不负父亲期望。”

    ……

    十月,卫朔在老师杜进、吕纂等人的送别声中,又一次离开了暗潮涌动的姑臧,回到了如朝阳一般充满生机的高昌。

    “什么?你拿到了征讨西域的大权?吕光怎么可能会把如此重要的权力交给你?”

    杨翰、宋繇看到卫朔拿出那份都督西域诸军事的委任状,都有些不敢相信是真的。

    卫朔笑着解释道:“只能说这一次是机缘巧合,两位有所不知,眼下别看吕光亲手斩杀了张大豫,又自称凉州牧、酒泉公,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其实凉州内早已是暗潮涌动,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再次酿成动乱。”

    “在这种情况下,唯有高昌一地大张旗鼓给姑臧进贡礼物,不管咱们是不是真心实意,吕光都不得不有所表示,不然外界各势力岂不更要离心离德?”

    “那吕光也不可能将征讨西域的大权交给我们,他难道不知道如此一来,高昌就能名正言顺的扩张实力?”

    “具体怎么一回事,在下也不清楚,或许其中吕纂起了什么关键作用。”

    “吕纂?怎么又跟吕纂搅合在一起?”

    “嘿嘿!在下还没来得及向大人汇报,在下已私下里跟吕纂结盟,双方一内一外,互为援应。”

    “而今高昌实力弱小,都尉选择吕纂暂时依附之,不失为明智之举。”宋繇深以为然。

    “其实有没有吕纂为援手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高昌拿到了征讨西域的权力!”

    卫朔起身来到地图前,指着天山南北两麓,意气风发道:“经过一年时间蛰伏,如今高昌早已今非昔比。等明年开春之时,大军完成整编,就可挥师西进,横扫诸国。”

    “不过,眼下高昌虽说实力大增,但也不能轻兵急进,还应等持重缓行妥当。最好是拿出一个整体方略,然后一步步稳扎稳打,吞并西域才是正途。”

    “以直元之见,首战当以哪国为目标?”

    “以朔之见,首战应当北伐乌孙。”说完卫朔伸出手指点在地图上位于天山北麓乌孙国的位置上。

    “为何是乌孙?而不是近在咫尺的焉耆?”杨翰颇为不解地问。

    卫朔未急着给杨翰解释什么,反而望着若有所思的宋繇,问:“体业可是有想到了什么?不妨说来听听。”

    “禀太守、都尉,在下以为都尉大人不急着去攻打鄯善、焉耆、龟兹等天山南麓诸国,想来是不想破坏掉高昌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如今高昌经济过于依赖外界,尤其是焉耆、鄯善、龟兹等西域诸国,一旦燃起战火,高昌经济有可能一蹶不振。”

    “知我者体业也!不错,在下的确有此担心,但北伐乌孙则不同。乌孙与我高昌贸易来往不多,对高昌的经济影响可忽略不计,而且征讨乌孙还不至于引起天山南麓诸国过激反应。”

    “等将来打下乌孙,高昌经济有了坚实基础后,我等便可对天山南麓诸国动手。”

    “乌孙可是不好打呀,在西域也算是一支强大势力,仅凭高昌啃得动对方吗?”

    “咱们一家打不过还可以找帮手嘛,朔听说乌孙与悦般是世仇,若是派出使者策动悦般出兵,两下夹击,乌孙再强大又能怎样?更何况如今乌孙早已今非昔比,绝对扛不住高昌与悦般联手攻击。”

    “嗯,如此说来倒也万无一失啦。”杨翰捏着颌下胡须,颇为满意卫朔的谋划。

    “接下来高昌将全面进入战备,其中朔负责军事训练,而出使悦般展开邦交一事则交由体业,至于老大人则坐镇府中统筹全局。”

第41章 新军成军() 
十一月初,经过大半年紧张训练,新军终于完成全部训练计划。

    一场盛大的新军成立仪式即将展开,以杨翰、卫朔为首的高昌众文武云集校场。

    这日一大早,新军四厢共一万两千步骑齐聚校场,皆列阵而待,严整齐肃。

    放眼望去人海无边无沿,一个又一个整齐方阵仿佛看不到尽头,阵中旌旗飘扬,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其中长矛密集如林,横刀、陌刀、马刀闪耀着耀眼的金属光芒。

    众人何曾见过如此严整军容,新军展现出来的精气神,让在场无数人感到振奋。

    在这样的气氛感染下,人人皆是兴奋不已,甚至还有人忍不住在交头接耳。

    “卫都尉不愧是杜将军教出来的徒弟,新军一出,果真是气势非凡啊。”

    “这叫名师出高徒。”

    “可不是嘛?!别看卫都尉年轻,挡不住人家本事大,难怪太守大人一直对他青眼有加。”

    卫朔身穿明光铠甲,腰跨横刀,身被黑色披风,威风凛凛地站在最前列,满身英武之气让人不可逼视,许昭、李暠等诸将校皆环列两侧。

    吉时已到,一身戎装的卫朔走到杨翰面前请示道:“禀大人,将士们已准备完毕。”

    “开始吧!”

    “诺!”

    卫朔骑着一匹白色高头大马,在精骑护卫下沿着大道小步奔向阅兵台。

    他先向身后众文武弯腰略施一礼,随后又调转马头,立在高台正前面,正对着校场上的新军将士。

    卫朔起身抽出横刀,刀尖斜直长空,怒吼道:“阅兵仪式,正式开始!”

    随即一阵悠长的号角声骤然响起,原本闹哄哄的校场瞬间安静下来。

    紧接着又传来一阵沉闷的战鼓声,鼓声沉重而又震撼,整齐而有规律。

    同样是一声接着一声,一浪接着一浪,从远处不断向校场上空卷来。

    与此同时,在隆隆战鼓声中,隐隐有哒哒马蹄声和隆隆的车轮声传来。

    听到战鼓声后众人立即肃穆起来,纷纷举目望向校场东边。

    只见在阳光的照耀下,十六辆春秋时战车排列成一个正方形阵列,由东向西缓缓驰来。

    每一辆战车上除了驾驭骡马的车夫外,还有一面巨大的战鼓,上面立着一个赤膊擂鼓的军士,他们挥动着鼓槌击打着羊皮大鼓,发出号令一般的鼓声。

    当战车驰过观礼台中央,卫朔刷的一声收回横刀,立于胸前。

    其余众人中除了军士横起右臂对战车行以军礼外,剩下的无不纷纷肃立瞩目。

    战车过后,六十名盔甲鲜亮的新军基层军官,护着一面巨大的军旗,迈着整齐的步伐缓缓走过广场。

    值得一书的则是那面别致的日月同辉军旗,一看就是卫朔这个穿越者搞的。按照他给出的解释,这面日月旗寓意日月同辉,天下大明!

    紧随军官方阵后面是新军刀盾兵,他们身着制式装备——纸甲,左手将小圆盾紧靠在身体前面,右手举着雪亮的横刀,立于身体右侧,迈着整齐步伐从众人面前走过。

    刀盾兵、轻骑兵、长矛兵、陌刀手等兵种一一从校场上走过,每一次都引起众人震天般欢呼声。

    当受阅方阵全部通过观礼台后,所有方阵又排成整齐横列,在广场的西侧集结成一个长长的长方阵形。

    与此同时,卫朔骑着战马下了观礼台,战马迈着雄健的脚步,小跑着奔向校西侧,一直到了尽头才停下。

    在无数人的注视下,卫朔一拉缰绳调转了马头,开始从由西向东检阅整个方阵。

    看到卫朔检阅方阵,新军将士立即沸腾起来。

    战鼓最先擂响,用响惊天动地的鼓声来表达对卫朔的欢迎与崇敬。

    军官方阵在卫朔驰来之时,用力挥舞了一下旗帜,并纵声高呼:“万胜!万胜!”

    而后面的刀盾兵、长弓兵、陌刀手、轻骑兵不约而同地发出高呼:“万胜!”

    随着卫朔在阵前驰过,声音一浪接着一浪自西向东接力过来,不一会儿就传到了队伍的最东边,霎时间整个校场立即陷入一片如虹的声势中。

    检阅完队伍,卫朔又回到台上,开始了阵前演说,他的声音非常洪亮,在安静无比的校场上传出去很远。

    “在过去的一年里,你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完成了异常艰巨的军事训练,也标志着高昌从此诞生了一支无敌铁军!”

    “从此以后,高昌有了保护者,有了守护神!在这里的生活的华夏儿女,再也不用饱尝战祸荼毒,因为我们不会再让任何敌人踏入高昌一步。”

    “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肩负着新的使命,我们要开创华夏新的诗篇!”

    “华夏万胜!”卫朔振臂高呼。

    “华夏万胜!”很快校场上传来无数人的欢呼声。

    一场让高昌军民铭记于心的阅兵式结束了,但它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而巨大的,首先借助此次阅兵,确立了卫朔在高昌的领导地位。

    哪怕再不服输的人,面对掌握了强大军力的卫朔也只得俯首称臣。

    也不是没人试图与卫朔争夺新军领导权,但面对卫朔打造的全新体系,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从他手中夺走控制权。

    连一开始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李暠如今都变得老老实实,再不敢在私底下搞小动作。

    就是因为李暠看出新军与他之前见过的传统军队完全不一样,作为主将的卫朔根本不屑于拉拢高级将领,他通过控制基层军官,再加上严密的监军制度,将整个新军完全控制在一个人手中,任何人也无法动摇卫朔对新军的控制。

    有时候李暠忍不住在想,若是当初苻坚在军中搞了这一套,那即便有淝水惨败,也不至于会动摇国本。

    在阅兵结束后,卫朔又郑重宣布了各级将领的任免,其中李暠因表现优异,竟一跃而当上了指挥使,成为仅次于卫朔、许昭(监军使)的高级将领。

    其实说起来,卫朔控制新军的手段很简单,第一条便是各级将领的培训、升迁完全制度化、规范化,除了相关部门外,其余任何人都无权提拔、惩处任何一级军官、将领,这就从根子上杜绝了私兵诞生。

    其次,卫朔还在军中大肆推行权力平衡之策,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