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227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27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你还年轻,再多历练一下,将来必可牧守一方。”

    “谢大人吉言。”

    ……

    果如刘穆之所料,罐头作坊一建成,立马引来无数人窥视。

    司马休之按刘穆之嘱咐,对各方探子一律视而不见。

    当地世家很快搞清楚了作坊底细,又尝到了罐头鱼,顿时对作坊失去了兴趣。

    几天后,作坊顺利恢复平静,且再无任何陌生人出没。

    正当司马休之以为万事大吉时,忽然作坊周围又来了两个陌生人。

    这两人与那些探子不一样,他们似乎对作坊十分感兴趣,接连逗留了数天也不离开。

    司马休之不敢怠慢,他一边吩咐人暗中盯紧两人,一边急忙向刘穆之汇报。

    看着匆匆而入的司马休之,刘穆之满脸疑惑地问:“休之,又发生了何事?”

    “卑职最近发现作坊附近又来了两人,其中一人三十五六岁,另一个不到三十岁,行踪十分奇怪。”

    “有何奇怪之处?”

    “两人与之前那些世家探子不同,虽然对罐头技术不感兴趣,却围着作坊转了几天。”

    “后来他俩还想雇工们打听薪资待遇,属下以为他们想找份活计。”

    “殊料,过去许久,他们依旧围着作坊打转,却始终未曾前来应聘。”

    “听其语气,年长者好像是会稽一带人士,而年幼者则是北地人。”

    “两人举止看上去虽然不凡,但却不似世家子弟,倒像是寒门庶族出身。”

    “属下担心有人搞破坏,特地安排人手盯着他们。”

    “谁知他们除了到处瞎转外,倒也没看出有什么坏心思。”

    “卑职一时摸不清对方底细,特来向右司马请教,对此该如何处置?”

    闻言,刘穆之眼前一亮,从来人举止上嗅到了一丝熟悉味道。

    若他没猜错,这两人肯定是怀才不遇的寒门子弟。

    只因在江东投效无门,才不得不跑来试试运气。

    自从前年大都护在江东走了一趟,又顺手拐走大批人才后,其爱才之名便传遍江东。

    尤其并州大战后,刘穆之、司马休之、蒯恩、檀道济等先后扬名天下,更是吸引了不少江东寒门子弟前往河西效力。

    “呵呵,有意思,有意思。”

    看着只顾沉思的刘穆之,司马休之不由着急道:“右司马,那两人怎么处置?”

    “不用管他们,反正作坊内也无不可示人之事。”

    ……

    司马休之口中之怪人,正是孙处与傅隆。

    与刘穆之想得差不多,他俩一个出身寒门,一个乃没落士族子弟。

    孙处乃会稽永兴人,颇懂兵法,又习水战,历史上曾率水师远击卢循,大败之。

    傅隆出身北地豪门傅氏,只因父祖辈早亡,又无近属,家境业已没落。

    历史上虽说两人很有才华,却因出身问题,直到四十岁才出仕。

    孙处与傅隆在江东一直郁郁不得志,听说了大都护爱才之名,早有了投奔河西念头。

    恰在此时,刘穆之奉命南下江东购买粮食。

    两人私下一琢磨,不打算直接去投奔河西,想先跟着刘穆之立些功劳。

    于是,两人不约而同地前往沪渎垒,恰巧又在途中相遇、相识,最终结伴而行。

    来到沪渎垒,两人先考察一番罐头作坊,等考察地差不多了,他俩才去拜访刘穆之。

    两位人才主动来投,让刘穆之喜出望外,亲自降阶相迎。

    今罐头作坊已走上正规,他已将注意力转向营建海外基地上,正值人手不足。

    而孙处与傅隆到来,大大缓解了人才短缺难题。

    特别是孙处,更是刘穆之一直渴求的水师人才。

    “我等冒昧来访,还请右司马见谅。”

    “哎呀呀,两位主动来投,真是让穆之不胜欢喜!”

    “两位且先留在江东助某一臂之力,等日后回到姑臧,我当亲自向大都护为两位请功。”

    “多谢右司马。”孙处、傅隆躬身道。

    “哈哈哈,两位客气了!来,我给两位介绍一下。”

    说着刘穆之指着司马休之道:“这位乃谯王幼子司马休之,眼下负责护卫职责。”

    “季高(孙处字)先跟着休之熟悉一下情况,等下还有重要任务交给你完成。”

    “伯祚(傅隆字),你留下协助在下管理作坊生产,以及处理一些文档。”

    “属下遵命。”傅隆、孙处欣然领命。

第406章 兄弟争权() 
p

    冬去春来,时间很快到了五月份,后燕战备逐渐进入最后阶段。

    同时,历经小半年休养,慕容垂身体已有所恢复。

    虽然依旧不如以往,却已开始处理相关政务、军务。

    但是所有人都看得出来,慕容垂真的老了,恐怕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率军远征。

    而慕容垂本人也是心知肚明,在其计划中,拿下幽州之后,会将军权交给他人。

    为了争夺大军统辖权,慕容宝与慕容麟明里暗里展开了激烈交锋。

    鉴于大战在即,慕容垂决定结束两个儿子间争端,从而举国上下一致对外。

    于是,在某日夜晚,慕容垂下诏将太子、赵王先后召入皇宫。

    慕容麟接到传诏后不敢怠慢,坐上马车迅速抵达皇宫。

    站在殿外,慕容麟先整理了一下衣冠,才信步走入殿内。

    此时殿内,燕皇慕容垂正与太子慕容宝商议讨魏事宜。

    再有一两个月,后燕将对北魏发起进攻。

    这场大战事关后燕生死存亡,需要慎之又慎,仔细筹谋,全力准备。

    由于慕容垂已在心中认定太子将是大军统帅,便将一应细节事务,交由慕容宝处理。

    如此既能锻炼太子,他还可从旁查漏补缺,以便教导太子。

    当慕容麟进来时,正好看见其父与太子两人在窃窃私语,眼底阴郁一闪而过。

    他快步走上前,跪下磕头道:“儿臣给父皇请安!”

    慕容垂看了一眼慕容麟,脸上闪过一丝厌恶之色。

    对于这个庶子,慕容垂向来不怎么喜欢。

    若非复国时,慕容麟曾立下殊勋,他也不会敕封其为赵王。

    当年为了惩罚慕容麟卖父害兄之过,慕容垂曾亲自下令杀掉了慕容麟生母。

    而这也造成了父子之间关系十分冷淡,除非有必要,平常慕容垂很少召慕容麟进宫。

    此次将慕容麟召来,专为调节其与太子矛盾。

    慕容垂希望凭借自身威望,迫使慕容麟主动退出军权之争。

    当然了,如若不是眼下后燕国势渐颓,他也不会采取这么温和的办法,说不定早下令赐死慕容麟。

    慕容垂整整心情,笑呵呵道:“皇儿不必多礼,眼下只有你我父子三人,随意一点好。”

    “谢父皇!”

    慕容麟起身后又给太子慕容宝行了一礼。

    别看慕容麟心里早不将太子放在眼里,然表面功夫却做得很到位,从不让外人看到他有任何轻视太子之举。

    慕容宝矜持地点点头道:“五弟坐下说话。”

    慕容麟依言坐在了太子对面,又欠了欠身问:“不知父皇宣儿臣进宫,所为何事?”

    “你曾多次统军深入草原,跟拓跋珪打过交道,深知草原地理民情。”

    “如今大战在即,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闻言,慕容麟不由暗暗得意,以为慕容垂有意让他担任大军统帅。

    也不能说慕容麟自作多情,细数当前后燕宗室大将,除开北镇辽东的慕容农、南守邺城的慕容德外。

    从实力、经验上来说,他还真是统军深入草原的最佳人选。

    慕容麟显然高兴太早了,慕容垂根本不会将大权赋予他这个阴险狡诈的‘庶子’。

    “禀父皇,草原气候多变,若没有向导领路,大军很容易迷失方向,陷入魏军圈套。”

    “最好办法便是我军集中起来行动,不给魏军各个击破之机会。”

    “若能逼迫魏军与我主动决战,那便最好了。”

    “眼下河西被天灾羁绊,南朝又一向碌碌无为,正是打击索虏、重夺幽州之良机。”

    “机会千载难逢,一旦错过,恐怕日后再也没有比眼前更好的时机。”

    “父皇,正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儿臣愿替父皇分忧,领兵出征北魏。”

    “凭着儿臣对拓跋人了解,定能擒杀拓跋珪,以报去年易水惨败之恨。”

    “这,这个……”

    面对慕容麟主动请缨,慕容垂竟一时语塞。

    因为从军事角度来说,慕容麟的确是除慕容垂之外,做大军统帅的不二人选。

    然从政治角度看,赵王担任统帅,一旦立下殊勋,必将威胁太子储君之位。

    这不是慕容垂愿意看到的,他其实是希望赵王辅佐太子。

    此时,慕容宝内心已被怒火填满,要不是为了保持太子风度,早爆发出来。

    这个慕容麟果然奸诈,时时刻刻不忘给他上眼药。

    什么重夺幽州?什么报易水惨败之恨?

    说白来,全在讽刺他没本事,气得慕容宝差点儿要上前给对方来一拳。

    他压了压心中怒火,尽量让语气变得平和。

    “赵王,父皇召你进宫,是向你询问具体方略。”

    “至于选将用兵,父皇自有决断,你就不要多此一举啦。”

    “太子此言差矣!”慕容麟义正词严道。

    “讨魏一事关大燕国运兴衰,本王身为宗室皇亲,岂能袖手旁观不闻不问?”

    “再说本王最是熟悉草原情况,理应多承担一些重任。”

    “请父皇与太子放心,我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定会擒住小儿拓跋珪,替太子出气。”

    眼见慕容麟又在暗中讽刺他,慕容宝心中怒火以一种不可抑制的速度在迅猛燃烧,几乎将要冲破头顶。

    只不过慕容垂在侧,故而他只能强烈地克制住内心愤怒。

    慕容宝深吸一口气道:“赵王,你熟悉草原不一定非得任大军统帅。”

    “实在不行还可以当随军幕僚,留在父皇身边出谋划策。”

    “太子殿下,你这不是一国储君该讲的话,明显又有妒贤嫉能之嫌!”

    “须知此战事关重大,来不得一丝疏忽大意。”

    “本王之所以主动请缨,主要是为了父皇身体考虑。”

    “除此之外,除开辽西王、范阳王两人,宗室当中还有谁比在下更知兵?”

    “而辽西王、范阳王又各肩重任,一时又抽不开身。”

    “父皇,非是在下夸口,环顾朝野上下,舍某家之外,还有谁敢拍着胸脯表示,对草原地理了若指掌?”

    看着慕容麟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气得慕容宝恨不得上前一脚踹死对方。

    你把孤这个太子放哪儿了?竟敢大言不惭地要求掌握大军指挥权。

    慕容垂眼睁睁看着两个儿子为军权吵闹起来,不由头疼不已。

    不过,他对赵王慕容麟也愈发不满起来,他这个儿子一向不是个省油的灯。

    想当年,仅仅是因为不受宠,慕容麟便向前燕告发他这个父亲。

    结果害得他与长子慕容令只好放弃前往龙城发展的大计,转而投奔前秦。

    一想起赵王往日斑斑劣迹,,慕容垂眼中不由寒光四射。

    忽然之间,他又想到慕容麟的确是目前后燕内唯一一个有过草原征战经验的大将,内心杀机不由顿消。

    此时,慕容垂心中真是矛盾到了极点,当下挥挥手,满脸疲惫道:“你们都先退下吧!让朕一个人再想一想。”

    慕容麟与慕容宝闻言同时起身,深施一礼,都退了下去。

    走到殿外,两人看也不看对方一眼,各自径直离去。

    慕容垂背着手在房内来回踱步,一会儿低头沉思,一会儿又仰天长叹。

    其实他有些被慕容麟建议打动了,若真依赵王建议,此战后燕将胜算大增。

    只是若真这样做了,那对太子而言无疑是一次重大打击。

    因为,这不仅仅简单是一次兵权归属,更像是在向朝野表明他已有易储之心。

    而慕容垂和稀泥的做法,也让赵王、太子两人都不满。

    太子觉得慕容垂就该用雷霆手段镇压赵王,不给其一点机会。

    而慕容麟则认为太子既然已无力承当统领燕国重任,自当该退位让贤,而不是继续占着茅坑不拉屎。

第407章 刘裕来访() 
p

    太元二十年,北方形势风起云涌,江南东晋也不甘人后,竟想北伐河北。

    南朝北伐,让身处彭城的刘裕首当其冲。

    而他十分了解朝中各派间龌龊,深知若想北伐顺利,就不能指望上下不一心的朝廷。

    刘裕将北伐希望寄托在了河西身上,为此他亲赴河西。

    六月初,经长途跋涉,刘裕一行终于顺利抵达黄河东岸灵洲县(今灵武)。

    此城原是匈奴铁弗部果城,被收复后改回西汉旧称——灵洲县,今隶属朔州北地郡。

    从灵洲县渡河西去,便进入凉州魏安县境内,距离姑臧也不远了。

    站在码头上,看着大河上往来如织的船只,刘裕、刘怀肃、向靖、刘道规、丁旿等人不由感慨万千。

    踏上河西地盘,最让刘裕印象深刻者,莫过于河西人对于改善交通条件的执着。

    不说疏通、拓宽、整修那条纵贯朔方的秦直道,单单新建桥梁、道路便数也数不清。

    众人一路走来,除了并州因为初定,又云集了大量流民,看上去稍显破败外。

    一进入朔州,他们才真真感受到河西富庶与繁华。

    “大都护真是天纵奇才,数年之间,竟让朔方河套繁华如斯。”

    自进入朔方,刘裕一行发现感觉像是进入另一番天地,沿途所遇百姓,皆面带笑容。

    他们能感受到,当地百姓那种发自肺腑的自豪感、幸福感。

    刘裕跟刘怀肃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底看到一丝忌惮之意。

    他俩深知,当今天下已乱了近百年,各地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