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231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31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之,一时间现场嘈杂之音频起。

    里长作为厢军退役老兵,见识多,胆子壮,一向是大家主心骨,首先回过神来。

    他清清嗓子,大声喊道:“咳咳,大家先静一静。”

    等现场安静下来,里长沉声道:“大家别慌,也不要急着去逃难,就算要逃难,又能逃到哪里去?”

    “哪也总不能留在这儿等死吧?”人群中有人嘀咕道。

    “当然不能等死!”

    “官府早做好了抗灾准备,只要大家听从安排,一定会平平安安渡过灾难。”

    “现在让王老汉带路,咱们先去田里看看。”

    王老汉也不多说什么,带着大家向原先那块田地走去。

    里长紧随其后,几个胆大的村民也忐忑不安地跟在后面……

    ……

    七月下旬,秦、凉各地忽然出现大股蝗虫,一时间各郡县纷纷告急。

    得益于报纸广泛宣传,百姓早对天灾爆发有了心理准备。

    当天灾爆发后,除了一开始有些慌乱外,很快积极投身于抗灾行动中。

    接到灾情禀报,卫朔立即着手安排抗灾事宜,各地官府亦不慌不忙组织百姓灭蝗。

    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对蝗灾防控,几乎没什么有效措施。

    为了灭蝗,河西上下缴尽了脑汁,最终提出了家禽灭杀与人力捕杀两种策略。

    家禽灭杀,顾名思义,便是利用鸡鸭等家禽来对付蝗虫。

    多亏河西境内养殖业发达,养殖场遍布各地,而养殖场内有数也数清的鸡鸭家禽。

    早严阵以待多时的家禽大军,迅速奔赴各个灾区,展开灭杀行动。

    这些鸡鸭鹅一路急赶,尤其最后半天,更是一点也没吃东西。

    结果一到地方,看到无数飞虫,家禽们便迫不及待地冲向田间或野外,头也不抬地猛吃海塞起来。

    那些鸡鸭鹅,迈开两条腿,低着脖子,呼扇起翅膀,跑的那叫一个快。

    凡是前面出现的蝗虫,都是一下一个,小嘴动动,脖子伸伸,一只蝗虫就下肚了。

    甚至有些倒霉的蝗虫飞到了家禽队伍前面,直接被家禽抬头从空中给叨了下来。

    且人类或者是一些动物吃掉食物后需要靠胃酸来消化,家禽却是用嗉子来研磨。

    胃里面有平时吃进去的沙子,消化起来的速度要比人快上许多,甚至是边吃边拉。

    之前一路急赶,这些家禽全处于半饥饿状态当中,体重都减了不少。

    此时看到有这么多可口食物,全都在卖力地吃着。

    像放养的家禽,对食物的需求达到了一种近乎于变态的程度,一天可以吃掉身体重量的三分之二或者相同的食物。

    那么大的一只鸡,需要吃掉的蚂蚱数量可想而知,而鸭鹅的食量更是大得惊人。

    结果当一群鸡鸭鹅过去后,在它们路过的田地,除了几只漏网之鱼外,大部分蝗虫全进了家禽肚腹。

    虽然庄稼也受到了部分伤害,但由于蝗虫的吸引,家禽对庄稼的伤害不算太大。

    那些官员、还有过来看热闹的百姓,都被眼前场面惊到了。

    那么多的家禽,哗啦一片跑过来,转眼间又跑没影了。

    家禽不仅仅把蝗虫吃了,而且一路上还留下了不少的粪便。

    老百姓看到这个情形高兴不已,这可是上等的肥料,来年定是个大丰收。

    除了家禽灭杀外,各地官府还组织百姓捕捉蝗虫。

    根据蝗虫的趋光性,每到晚上,百姓便在野外点上一堆柴火,瞬间就引来大片蝗虫。

    这时,有人拿出早准备好的网兜,纷纷上前捕杀。

    为了尽快扫灭蝗灾,卫朔下令各地府兵组成捕杀蝗虫的队伍,全力投入抗灾。

    顿时,整个陇右、河西掀起一场热火朝天的抗灾、治蝗行动。

    尽管河西上下做好了充足准备,但当铺天盖地的蝗虫降临时,才会发现还是小觑了蝗灾严重程度。

    秦凉两州共八郡之地,几乎同时发灾。

    蝗虫自水滨,故河道,芦苇地荒滩蜂起,自结成群,瞬间扑向田间地头。

    整个陇右大地到处是黄色的云雾在快速移动,成百上千万只指头长的蝗虫,张开翅膀在空气中快速舞动,汇集成类似飞机起飞时的巨大轰鸣,铺天盖地般笼罩下来。

    受灾严重的张掖郡番和县,在围捕不力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蝗虫蔓延到其他州郡,当地官府不得不忍痛将来不及捕杀的蝗虫与县内庄稼一同焚烧掉。

    前方灾情严重,让坐镇姑臧的卫朔如坐针毡。

    灾情到了这个地步,想必今年河西免不了出现大面积绝收,将大大影响河西统一大计。

    “主公,据初步统计,秦凉二州有八个郡遭遇蝗灾,受灾民众将高达近六十万人。”

    听完宋繇汇报,卫朔无力地坐在那儿,仿佛被巨大的蝗灾抽干了浑身气力。

    过了好大一会儿,他才稳住心神,对众人吩咐道:“诸位,尽管蝗灾规模庞大,但之前河西已做了无数准备。”

    “本都护相信,只要大家上下一心,最终一定能战胜天灾。”

    “另外,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必须预防瘟疫工作。”

    “眼下天气炎热,正是疫情扩散的最佳时机。”

    “一旦控制不好,让瘟疫扩散开来,将是一场浩劫,我绝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

    “为了指导下面抗灾治蝗,我意派出几位重臣前往各郡督导抗灾。”

    说到这儿,卫朔想了一下道:“前往地方督导赈灾很辛苦,我看还是不要劳烦玄伯公这等上了年纪的人。”

    “这样吧,伯渊、仲玄你俩辛苦一下,到地方上走一趟。”

    “诺!”崔浩、张湛拱手应是。210181

第413章 魏燕开战() 
p

    幽州之失,让慕容垂悔之不及,为以前的自负与轻敌付出了惨痛代价。

    此后他很快也意识到,北魏已不再把大燕放在心上。

    假若他不设法剪除拓跋珪这个威胁,将来燕国必受其欺凌。

    慕容垂最担心自己死后,太子慕容宝挑不起大燕这副重担。

    眼下燕国三面受敌,南有晋国,西有河西,北有魏国。

    说实话,他一点儿都不担心晋国。

    因为晋国北伐每每虚张声势,往往雷声大雨点小,最终不了了之。

    唯河西与北魏对后燕威胁最大!

    河西僻处西北,中间又有太行天险阻隔,伐之不易。

    况且,河西实力强横,慕容垂完全没有把握做到一战定乾坤。

    而拓跋魏不同,北方各族均已被其征服,势力遍布草原大漠。

    易水之战后,拓跋珪绝不会满足止步于幽州,必定会寻机南下河北。

    若魏军南下,大燕首当其冲。

    眼下慕容垂十分后悔自已当初轻视了拓跋珪,以至于今天养虎为患。

    只不过当时也是情势所迫,西燕慕容永不得不除,丁零人不得不讨。

    好在如今后悔还来得及,不然等自已撒手归天,慕容宝决不是拓跋珪的对手。

    无论如何,哪怕是拼了老命,慕容垂也一定要击败拓跋珪,不让让子孙后代再忧虑。

    当河西八郡之地,大规模爆发蝗灾消息传来后,他立马意识到对魏开战时机来临。

    这一次慕容垂不会再给拓跋珪任何机会,他将亲自着手进行军事调动。

    慕容垂让清河公慕容会留守中山,由库辱官伟、苻谟、高湖等大臣辅佐。

    安排好后方,慕容垂下诏,令辽西王慕容农、长乐公慕容盛率辽东精锐骑兵集结南下。

    与此同时,慕容垂又亲率大军主力,与太子慕容宝、阳城王兰汗、范阳王慕容德、高阳王慕容隆、赵王慕容麟等宗室大将,陈兵于南易水西岸。

    一时之间,南易水两岸、魏燕之间阴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

    ……

    整个幽燕南部之地,易水流域最为要害。

    春秋时,这片地域原是胡人与华夏族群的皮毛盐谷交易区。

    因其无名,遂被当时的燕国与蓟国径直呼为“易地”。

    在这片易地,有北南两条水流,当时都被燕人、蓟人称之为“易水”。

    后来,燕国吞灭了蓟国,将两条易水分别称为北易水、南易水。

    北易水由西向东,入涞水,再入大河,大体是东西流向。

    南易水则是由北向南,入涞水下游,再入大河,流向为西北至东南的大斜形。

    在南易水东岸,有幽州南部最大之城池——范阳,为幽州之门户。

    ……

    数万燕军在南易水西岸立下大营,从远处遥遥看去,大营内旌旗迎风招展,当中一面乃巨大的黑色纛旗。

    慕容垂带着慕容宝、慕容德、慕容麟等一干宗室,此刻正站在一处无名山头上。

    众人举目望去,由于视野极为开阔,不仅东面范阳城遥遥在望,连对面魏军大营也尽收眼底。

    日光划破霜雾,两条易水波光粼粼,西北方涞水犹如远在天边的一道银线,闪烁着进入视野。

    除了慕容垂本人,慕容德等人均满头雾水,根本猜不透他真实用意。

    更不明白慕容垂为何将大军驻扎在易水西岸,却又不主动进攻。

    慕容垂深知魏燕实力悬殊,后燕只有出奇制胜,方有机会击灭北魏。

    没过多久,燕军斥候便将魏军虚实打探清楚。

    魏军共两万步骑已连续渡过涞水与北易水,前出驻扎南易水东岸,正在构筑壁垒。

    其余步军主力则分批进驻涿县、蓟城、范阳等城,凭借坚城固守以达到消耗燕军之目的。

    听完斥候汇报,慕容垂环顾周围一眼,问众人:“如何破敌,还请大家畅所欲言。”

    “有父皇在,我军必能聚歼魏军。”

    “不错,陛下亲至,敌人早已闻风丧胆。”

    “末将愿代陛下领兵出征,必生擒魏将,献于陛下座前。”

    耳中回荡着众将慷慨激昂地宣言,慕容垂遥望着东方茫茫魏军营地,良久没有说话。

    说实话,他不仅没有因此而感到轻松,反倒隐隐有些后悔。

    后燕上下已习惯了跟随他慕容垂打仗,只要有他督战,众人表现各个像古之名将。

    可一旦缺少他慕容垂,其他人能力将直线下降,表现犹如灾难。

    今年慕容垂已将近七十岁了,还能活多久?指不定哪天一蹬腿就过去了。

    这一次他打定注意了,开头他亲自出马,等大势已定他会将大权交予太子,再让慕容德等人从旁辅佐。

    如此既方便太子重树威信,也能锻炼一下众人独立带兵能力。

    将与战事无关的繁杂思绪抛之脑后,慕容垂又将精力集中在当前局势上。

    魏军意图其实很明显,其步军前出南易水、构筑壁垒,显然是想要阻遏燕军东进。

    驻屯各城池的数万步军,则是在防备辽东骑兵从背后偷袭。

    而驻守范阳城外的骑兵,则是随时准备救援易水战场。

    假若此战不是慕容垂在主持,恐怕此时其他人早率军东渡易水,与魏军血战。

    然慕容垂老奸巨猾,又精通兵法,其深知眼下后燕力弱,绝不能与魏军陷入一板一眼的阵地消耗战。

    他必须出奇制胜,方有望实现灭魏意图,只是奇兵又该出在何处?

    想到这儿,慕容垂霍然转身,看着身后茫茫崇山峻岭,目中精光闪闪。

    “传令:留下少数人马,遍插旗帜,迷惑易水东岸魏军,大军主力即刻开拔向西。”

    ……

    作为幽州军事统帅,尽管魏将奚斤很不想承认,但他的确被慕容垂盛名吓住了。

    且由于魏王拓跋珪给他的任务是,尽量拖延燕军北上脚步,并消耗燕军有生力量。

    以至于,在与燕军对峙的日子里,奚斤竟完全没想过,自己已中了慕容垂算计。

    现在再回想起战前,他曾给麾下众将讲过的话,不由感到面红耳赤。

    “易水防线乃燕军北上之关键,慕容垂一定会遣重兵进犯。”

    “而我们只需利用当地地势,将燕军死死拖在易水岸边。”

    “等平城骑兵从背后堵住后燕退路,前后夹击,必能大败慕容垂。”

    然而事实却是,魏军上当了,完完全全上了慕容垂当。

    一连十几天,易水西岸燕军始终没有任何渡河东进迹象,最后终于引起了奚斤怀疑。

    很快斥候送回急报,称对岸大营中燕军主力已不见踪迹。

    闻讯奚斤心下大急,来不及与麾下协商谋划,立即下达了军令:涉水求战!

    此刻,奚斤目的只有一个:逼燕军决战!

    尽管此举与战前谋划相违背,可此时奚斤已顾不了那么多,他必须尽快摸清燕军去向。

    晨曦初露,霜雾蒙蒙,易水东岸人喊马嘶地喧嚣起来,魏军在宽阔的河面上展开。

    当奚斤抵达对岸后,整个人已惊异得说不出话来,整个谷地没有任何燕军。

    依稀可见的远处三面山坳里,隐隐飘荡着燕军各色旗帜,却听不见有任何人喊马嘶之声。

    “禀将军,燕军营地虚空,山间河谷未见燕军踪迹。”

    “飞骑斥候广布三十里,再探再报。”

    斥候探马飞去,奚斤脸色阴沉得可怕。

    种种迹象表明,易水对峙很有可能是慕容垂精心策划的一场戏。

    其目的便是吸引魏军注意力,进而掩饰燕军真实意图。

    既有阴谋,不是偷袭,便是伏击,舍此又能如何?

    燕军若想做阴谋之战,只需在魏军渡河时做“半渡击之”,则魏军必败无疑。

    可如今其不做半渡而击,竟让魏军从容渡河布好阵势。

    而燕军又不见踪迹,可见其目的不是阴谋之战。

    奚斤一面思忖揣摩,一面摇头苦笑,完全猜不透慕容垂用意。

    渐渐地,他的狐疑越来越重了——莫非慕容垂丢下空营,兼程北上偷袭了代地?1

第414章 连战连捷() 
“禀将军,方圆三十里内,未见燕军!”

    当探马斥候流星般再度飞来禀报时,奚斤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