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234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34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使还有剩余,恐怕也支撑不起那么多工程建设吧?”

    “主公睿智,仅靠剩余钱财仅仅够开工而已,若想让各大工程坚持完工,还需另寻他策。”

    “那你们打算怎么办?”

    “臣等以为,若想短时间内筹集足够多钱财,必须采取非常之策。”

    这时,宋繇忽然起身,郑重向卫朔道:“臣建议主公即刻发行银元、金币。”

    “什么?!”卫朔这才恍然大悟。

    怪不得宋繇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原来在打发行货币的主意。

    说起发行货币,河西下并不陌生,甚至一直从中获利。

    当年迫于金银储备量不足,河西只发行了铜钱,而将银元用以对外贸易。

    眼下历经近十年,钱庄内早已贮备了足够多金银,同时也铸造好大量银元、金币。

    可以说发行银元金币的物质条件已然成熟,只差一个机会而已。

    “主公,眼下民间贸易额日益扩大,发行银元金币时机已然成熟。”

    “河西完全可以借机将银元发行至江东,从而大捞一笔,为灾后重建筹集资金。”

    “好吧,既然大家都认为时机成熟,那就放手去做吧。”

    “主公英明。”

    议事结束后,卫朔满脸笑意,对宋繇、崔浩等人表现十分满意。

    通过此事,让他看到,都护府在处理政务已相当成熟。

    已不再完全是他附庸,大大减少了对他本人的依赖与盲从。

    这一点最让卫朔感到欣慰,他需要合格的政治家辅佐,而不是只会拍马屁、搞逢迎。

    “最后朔在提醒一点,尔等切记:千万不要以身试法!”

    “只要发现有人从中渔利,某绝不轻饶!该关关,该杀杀,绝不手软!”

    杀气腾腾的宣言,让众人凛然,纷纷表示绝不敢辜负大都护信任。

    会议之后,都护府很快出台了以工代赈政策。

    以工代赈一经推出,便引起巨大轰动,各方无不为官府大手笔而瞠目结舌。

    目光敏锐的商贾,很快从中嗅到了商机。

    他们深知工程开建后,必将需要海量物资,只要从中接到一两个订单,足以让他们赚个盆满钵满。

    随着各项工程开建,大量灾民通过做工,赚到了养活家人的薪水。

    为了防止有人好吃懒做,以鼓励灾民积极参与以工代赈。

    在工程开建后,各地官府相继降低了免费食物发放量。

    虽然一开始引起部分灾民不满,可看到通过做工获得了更多报酬,灾民情绪渐渐平复。

    毕竟到工地干活,不仅能保障衣食,还能赚取工钱,比只领一份口粮划算多了。

    因此,但凡有点能力者,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以工代赈。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借着以工代赈机会,都护府决定修建数条水泥直道,将各县城连接起来,并与那条横贯东西的水泥直道相通。

    假若这项庞大的交通计划得以完工,那么不敢说河西境内四通八达,起码姑臧与各县城之间交通将再无阻遏。

    除了政治、军事意义重大的交通计划外,还有大量水利与桥梁工程。

    总之,整个**月份,河西下全投入到灾后重建中,灾区好像变成一个巨大工地。

第418章 发行银元() 
p

    太元二十年,八月,在都护府推出以工代赈计划不久,钱庄又宣布将发行银元。

    普通百姓或许不清楚银元为何物,但河西高层、巨商富贾却知之甚深。

    早在五铢钱发行时,钱庄也铸造了银元、金币,只不过没在内部流通罢了。

    在银元正式发行前,钱庄将银元样本呈送给大都护审查。

    说是审查,其实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一枚银光闪闪的银元,正被卫朔拿在手上,仔细地观瞧。

    他发现银元做工愈发精细,比波斯银币显得大气、圆润一些。

    银元正面是象征着华夏民族的图腾——一条腾云驾雾的四爪金龙,正口吐龙珠。

    原本卫朔想弄个五爪金龙,哪成想宋繇、崔浩却称五爪金龙乃天子象征,地方诸侯只能用四爪金龙。

    在银元背面刻着两个大写的字——壹圆,下面是发行机构、发行时间等小字。

    整枚银元重七钱二分,所谓的七钱二分是指库平银总重量的七钱二分,其中含银六钱四分八厘,以银九铜一的方式来铸造。

    见卫朔一直盯着银元看,旁边宋繇笑着问道:“如何,大都护可还满意?”

    “不错。”卫朔点点头,对银元成色、样式都十分满意。

    “具体什么时候可以发行?”

    “随时可以……”宋繇开口道。

    “目前凭着钱庄铸造作坊,一天可造一千余枚银元。”

    “数量虽然不多,但一个月下来也有三万余枚。”

    “若只发行河西、江东,勉勉强强也够了。”

    “嗯,那就发行吧!”

    “最近赈灾、重建等搞得都护府花钱如流水,也该发一笔横财,填补一下财政亏空。”

    虽说现在每年河西财政收入已高达上千万贯,同时今年还从河北、西域捞了一笔,却依然无法满足庞大开支。

    并州大战、平叛西域、安抚流民、抗灾救灾、基础建设等等,每一笔支出都不是小数目。

    将手上银元放下,卫朔再次看向宋繇。

    “对了,你们打算怎么解决银元流通江东一事?”

    “钱庄准备从两处着手,一方面依靠桓玄等亲近河西势力,先让银元在私下里流通。”

    “另一方面则通过商业交易来推动银元公开发行。”

    “其实,主公也不必担心什么,想当年铜币不也渐渐被江东默许?”

    一想到当年良币驱逐劣币现象,卫朔暂时放下心来。

    如今银元发行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也由不得他退缩。

    “即使如此也要小心一二,当心世家从中捣乱。”

    “放心吧…”宋繇嘴角微翘,露出一丝嘲讽之色。

    “至少与河西有贸易往来的世家,不太可能站到河西对立面。”

    “其他一些不开眼之辈,量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听到宋繇这么说,卫朔不由笑了起来。

    发行银元不仅能让河西财政上一个阶梯,且如果银元能够流通江东、河北等地,还回有实实在在好处,起码能极大地扩大河西影响力。

    “体业,有关白银储备情况如何?”

    中国虽然是一个缺乏贵金属的国家,但幸运的是河西有两座大型银矿,这是河西采取银本位的根本原因。

    另外,河西在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一直是外界金银主要流入地区。

    仅此一点,就可以让河西源源不断地累积贵金属。

    “得益于独霸对外丝绸贸易,每年都有大量白银结余。”

    “十年来已累计有八百万余两,大概可以铸造八百八十万枚银元。”

    “再加上这些年开采小铁山银矿所得,如今一共有近两千万两白银。”

    “虽然数量不是十分充足,但也足够满足眼前需求。”

    卫朔笑着点了点头道:“两千万两……暂时是够用了。”

    ……

    由于铜钱长时间是华夏主流货币,铜钱和银块己经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为了保障银元发行顺利,河西各大报馆开始为银元发行宣传、造势。

    同时为了鼓励百姓使用银元,都护府对外宣称今后税收一律使用银元。

    除此之外,还强制规定所有商户、店铺、酒楼、作坊等场所都不得拒绝银元。

    为了进一步促进银元流通,都护府还宣布交纳税收时,当税额达一定数目银元,将享有福利。

    凡税款达一百元者,可享受返还一元返利。

    交纳一千元可获反利十元;交纳一万元或及一万元以上可获反利一百元。

    虽然这样做一开始会损失一定利益,但由于此福利大多针对个体户、手工业者、小作坊主们,实际上损失并不大。

    此政策之目的,主要是吸引中小资产者使用银元。

    因为对很多农户、小手工业者来说,他们习惯了铜钱,极少使用白银或者银元。

    不得不说,卫朔的确抓住了普通人爱贪小便宜的心理。

    这一政策的推行,在银元发行的前期发挥了极大作用。

    当天便有不少殷实之家到钱庄兑换银元,且大多数兑换额大都在数十元到二三百元之间。

    这些人主要是一些小型生产作坊拥有者,他们之所以成为第一批银元使用者,自是看中了返利政策。

    有了这样一批人带动,极大地提高了银元在人们心中地位,为接下来银元流通奠定了良好基础。

    几天之后,银元开始大规模在市场上流通,其中强制在交易中使用银元政策,也没有引起太大混乱。

    基本上河西世家、商贾很快接受了银元地位,只有少数江东世家拒绝接受银元。

    一连十余天过去,钱庄先后派出大量人员打听银元流通情况。

    总体来说,由于管理完善、宣传到位,使得银元发行一切顺利。

    直到收到相关利好消息,卫朔、宋繇、崔浩、张湛等河西高层才松了口气。

    而原本要到宋朝才会进入银本位的中国,也因为卫朔到来,提前数百年进入。

    铜钱,这个一直在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货币,今后将逐渐失去主流地位,变成一个辅助货币。

    不过,卫朔与众人心里十分清楚,河西上下能轻易接受银元,那是因为都护府多年积累了非常好的信誉。

    接下来银元能不能在江东、关中、河北、中原一带流通,还是个未知事。

    在继续关注银元流通的同时,卫朔又给钱庄下令,让其加大造币量,以保障有足够银元满足市场需求。

    另外,他还严令兑换银元时一定要严格把关,绝不能马虎大意。

    别看白银在中国流通时间很长,且实质上一直是大宗贸易的通用货币。

    但由于古代中国货币体系十分混乱,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导致市场中流通的白银质量,也是良莠不齐。

    白银的实际价值也因此而不一样,因此不能全按实际重量兑换银元。

    同时,还要防止有人从中牟取不当利益,以中饱私囊。

    除此之外,卫朔还规定,除了钱庄意外,其他任何人不得再私自铸造货币。

    最后为了方便大宗交易,钱庄又相应推出了票号服务。

    富商巨贾可事先将家中窖藏的白银到钱庄兑换成银元,而后再由钱庄开具相应票号。

    这样一来,在大宗交易当中,富商巨贾便无需雇佣护卫保护钱财,既方便了交易,也保障了人身安全。

    毕竟票号提取十分麻烦,都需要本人现场办理,外人很难直接按额提现。

    从这个角度来说,银元在大宗贸易中用处并不大,其唯一便利之处,便是在大宗贸易结束时结算方便。

    毕竟比起规整、统一的银元,成色不一的银块实在是不方便。

    银元发行在河西进行得十分顺利,当银元一经推出立马受到众人欢迎。

    但是在江东还是遇到了一些小麻烦,一些世家暗中捣鬼,故意散播一些‘谣言’。

    说银元中掺了其他金属,专为骗取世家手上银子,号召世家拒用银元。

    很快河西给出了应对措施,称凡外人到河西购物,金额超过十贯,必须使用银元。

    只此一招,立马制住了那些喜爱享受的世家。

    须知,像琉璃、肥皂等河西特产,早已成为各大世家必需品,他们根本离不了。

    所以很快,银元也在江东、关东等地流通起来。

    而随着银元顺利发行,都护府手上终于有了钱财,大量工程开始有条不紊地展开。

第419章 国事家事() 
p

    近来,由于魏燕开战,北方局势有些紧张。【。m】

    连后秦、东晋也蠢蠢欲动,似乎唯河西似乎不受影响,一心专注于赈灾。

    其实那都是表面现象,河西也暗中关注魏燕大战。

    这天,卫朔正与宋繇、崔浩、张湛、赵柔、宗畅等人研究灾后重建事宜,却见王镇恶匆匆闯了进来。

    外人一看他眉头紧皱,便知又发生了紧急事件。

    又一想到王镇恶正负责监视魏燕大战,众人忙问:“是不是魏燕大战有了大变故?”

    王镇恶向卫朔拱手道:“主公,臣刚刚接到急报,称慕容垂在夺得代地、收复幽州后,任命太子慕容宝为主将,统领七万步骑兼程北上。”

    “什么?!”

    “后燕完了!”

    王镇恶带来的消息,犹如沸水溅到油锅里,一下子让现场变得喧闹起来。

    大部分人都认为慕容垂此举,将有可能葬送眼前大好局面。

    哪怕已从历史上知道了这个结局,卫朔还是被震惊地陷入石化状态。

    “看来慕容垂是真老糊涂了,难到他忘了易水惨败?!”崔浩言语间带着几分怨念。

    别看之前慕容垂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然而河西上下并未将其放在眼里,甚至巴不得后燕就此一举灭掉北魏。

    显然,与年轻有为的拓跋珪相比,日渐老迈的慕容垂实在是不足为虑。

    即便河西啥也不干,用不了两年耗也能把他耗死。

    只要慕容垂一死,现在那些蹦得欢实,表现像个‘古之名将’的慕容子弟,将很快被打回原形,彻底变成废柴。

    届时,河西甚至能兵不血刃地统一北地。

    而如今慕容垂在大好形势下重用慕容宝,很有可能让局势向着河西不愿看到的方向发展。

    “其实这事说起来,也不能全怪慕容垂。”

    “首先慕容垂老了,身体状况不允许他再率军远征,必须选一人代替他统领大军。”

    “至于说为何是废物慕容宝,而不是慕容麟或者慕容德等人,这是由后燕国内政治局势决定的。”

    “想必慕容垂已察觉到慕容宝储君之位不稳,急于让其立下军功,以巩固储君之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