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256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56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出师不利,遭遇了一系列沉船、撞船等事故,却依然无法动摇河西军渡河决心。

    在大将王仲德严令下,河西军继续不顾一切地向对岸驰去。

    所幸在蒲坂津这一段河面并不太宽阔,在经过最初慌乱后,通过努力拼搏,最终使绝大数船只顺利靠岸。

    等双脚踏上坚实地面,渡河士卒各个一副劫后余生的样子,全都松了一口气。

    只有前锋大将薛辩晓得,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之前,在薛辩建议下,王仲德特意将渡河点选在了临晋关上游。

    故当大军登陆后,他们尚距临晋关数里远。

    大军稍作休整,王仲德当即下令直插临晋关。

    及至后半夜,河西大军悄悄抵达临晋关下。

    此刻城内守军正在睡梦中,压根儿没想到河西军会从对岸渡河过来。

    王仲德伏在野草、树林中观察了片刻,立即挑出数百精锐给薛辩,命其偷袭临晋关。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夜色渐深,关内关外万籁寂静,只有夜风在呼呼刮着。

    夜露湿重,不一会儿,众人衣衫尽湿。

    正当王仲德翘首以盼时,只见临晋关上亮光一闪,接着喊杀声骤然响起。

    众将士心头一震,所有人都意识到偷袭成功了!

    王仲德当机立断,仓啷一声拔出横刀,刀锋向前一指,发出号令:“进攻。”

    顿时一阵激昂的号角声响起,隐藏待命的河西军迅速出动,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城池。

    城内守将刚得知有人偷袭,尚未做出反应,忽然听到城外有马蹄声响起。

    他跑到城头向外望去,只见对面出现黑压压一大片人影,当先一员大将盔甲鲜亮。

    再一抬头又正好看到火光下迎风招展的日月战旗,守将不由面色大变。

    “不好,是河西军偷袭!快……”

    守将话还没说完,就被突袭而至的一枝劲箭已穿透了脖子,直接倒地毙命。

    突遭袭击,关内立时乱套,守军犹如无头苍蝇一样乱窜。

    只用了不到半刻钟,临晋关就易手,落入河西手上。

第456章 河西之地() 
p

    王仲德偷袭临晋关得手,不仅打开了入关道路,还切断了冯翊驻军退路。

    原本大战伊始,为防河西军从上郡高奴城南下,后秦在子午岭、洛水以东屯有重兵。

    如今临晋关一失守,导致洛水以东驻军立时陷入南北夹击之困。

    入城后,王仲德先简单询问了一番,得知守军被全歼,并未有漏网之鱼遂放下心来。

    而后他在临晋关内召开了一次临时会议,布置下一步行动方案。

    “允白,此次能顺利拿下临晋关,皆赖尔相助也!”

    “监军使已将尔之功劳记录在册,等日后大局已定,再禀明大都护另行封赏,”

    对于薛辩表现,王仲德十分满意。

    不管是筹集船只、横渡黄河,还是偷袭临晋关,皆表现不俗。

    尤其那些薛氏部曲,或许在装备上、纪律上尚不如河西军,但战斗力绝不可小觑。

    王仲德亲眼看到,薛辩带着百十名部曲撵着数百后秦人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都督言重了,在众将面前,在下岂敢夸有功?”薛辩谦虚道。

    这一次跟随河西军一同渡河,才让他真正见识到河西军厉害之处。

    怪不得十年来,大都护纵横天下无敌手,全靠这支强悍的河西军。

    正是看清了这一点,薛辩心中最后一丝骄傲消失地无影无踪。

    “敢问都督,接下来我军将兵指何方?打潼关么?”

    “潼关?不,我们不打潼关。”王仲德断然摇头道。

    看似潼关作为关中四塞之一、东边门户,十分重要。

    然对河西而言,潼关得失,暂时无关紧要。

    潼关以东乃弘农地界,在晋军北伐后,又重归晋室名下。

    攻破潼关,除了手上多了一个包袱外,再无其他用途,毕竟河西军不需要经潼关入关。

    反倒将潼关留给后秦人,不仅让后秦多一必守之地,还借秦兵之手将晋军挡在关外。

    “不打潼关?那我军打哪儿?总不会挥师西进,进攻长安吧?”

    临晋关距离长安不过两百余里,沿途除了渭水阻隔外,几乎一马平川。

    若是河西已有弘农、河南等关东之地为根基,王仲德当然会挥师直取长安。

    可眼下他属于孤军深入,攻打长安这样的坚城,成功了还好,万一失败恐有不测之祸。

    以王仲德之智,绝不会冒险行事。

    当下他命录事参军将行军地图打开,指着洛水以东、大河以西这片三角区域。

    “这片富饶之地,在战国时被称为‘河西之地’,秦魏两国为此相争百十年。”

    “河西之地位于秦晋交汇处,北靠上郡高原,西邻渭水平原,南倚秦岭,东临潼关。”

    “自夏、商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河西上游即上郡已归属河西。”

    “我军北上,不仅可全取河西之地这块战略要地,还将打通与上郡驻军联系,在关中站稳脚跟。”

    “毕竟只靠船只往来运送物资,实在是不保险。”

    “且,冯翊秦军已成困兽,在我南北两面打击下,定然坚持不了多久。”

    “都督,既然欲北上冯翊,不如设法将敌军引诱南下,再聚而歼之。”

    随后王仲德与薛辩秘密商议,一个奇袭方略便在半个时辰内迅速形成了。

    片刻之后,王仲德传下将令:令三千士卒坚守临晋关,其余步军立即轻装北上!

    翌日,天色刚蒙蒙亮,一万两千河西军悄无声息的开出临晋关,沿着官道急行。

    在薛辩带领下,疾行一个时辰,到达了颌阳西南一片山谷开阔地,并埋伏下来。

    而后一反正秦兵骑着马,闯入了颌阳城内,向守将姚广都谎称临晋遇袭,求取援兵。

    姚广都得报,不由左右为难。

    他既担心后路被断,又恐大军南下,让上郡河西军有了可乘之机。

    思索半天,姚广都终究拿定了主意,决心南下救援临晋关。

    毕竟临晋得失,事关自家性命,由不得他不重视。

    即便最终冯翊沦陷,也没啥大不了,只要守住临晋、杏城两地,依然有望将河西军挡在洛水以东。

    况且,之前姚广都心中一直有种隐隐的不安。

    他总觉得河西军驻扎在上郡虚张声势却不动手,大有蹊跷。

    如今忽然接到临晋急报,他才恍然大悟。

    原来河西军在上郡、安定、陇关猛攻、大张声势,原来是掩盖偷袭计划。

    姚广都在通往临晋关的大道上飞骑奔驰,不由热血沸腾。

    忽然之间,他浑身上下充满了使命感,整个后秦将靠他来力挽狂澜。

    作为久经战阵的宿将,他并不畏惧河西军,更想依靠自己一举击退河西军进犯。

    但他毕竟久在前线,深知后秦已经今非昔比,自己纵然击退偷袭者,若不能全歼,依然是后患无穷。

    为今之计,也只有尽快赶回去,与关内守军里应外合,将河西军一举全歼。

    想着想着,姚广都不由用力抽打了几下战马,催着战马不断加快速度。

    突然,仿佛天塌地陷,三座山头的战鼓骤然间惊雷般炸响。

    四面八方忽然涌出无数河西军,呼啸着、呐喊着冲入秦军阵中。

    秦军本在行军之中,没有所谓的鹿角木栅等障碍拦截。

    在加上四周几乎是没有任何障碍的山坡,当河西步卒俯冲杀来,简直就象滚滚山洪,势不可当。

    秦军长途跋涉而来,主将又丝毫没有战事准备。

    如今被河西精锐步兵中突袭强攻,立即陷入了一片无边混乱之中。

    在漫无边际的火海中,秦军懵懂窜突,自相践踏,完全溃不成军。

    就在秦军行将崩溃之际,主将姚广都于乱军中杀出一条血路。

    他拔剑怒喝,连斩三名惊恐四窜的将领,才堪堪止住了颓势,领着剩余残兵列成了一个方阵。

    此时,一阵悠长的牛角号响彻原野,站在大纛旗下的王仲德高声叫道:“尔等已陷入重围还不快快下马投降?”

    姚广都长枪一指王仲德,怒喝道:“哼!大丈夫当战死疆场,弃械投降,某不愿也!”

    “好!”王仲德哈哈一笑道:“既如此,本将就成全尔等!”

    “传我将令:半个时辰内,全歼敌军。”

    “半个时辰全歼?哼,狂妄之极!让你尝尝我羌骑厉害。”

    只见王仲德长刀一举,大喝一声“杀!”便闪电般冲出。

    其身后大军自动展开,分成数路狂风骤雨般卷向被困秦军。

    原本平川决战,骑兵应占绝对优势。

    之前在一番箭雨洗礼下,秦军羌骑便损失惨重。

    眼下羌骑被河西军重重包围,被压缩了回旋余地,无法发挥出骑兵冲击优势。

    更何况姚广都部也不是陇西精锐,结果在河西步兵战阵打击下,渐呈崩溃之势。

    很快秦军就被河西军被分割成数块,挤压在方寸之间,完全成了困兽之势。

    还不到半个时辰,一万秦军步骑,竟没有一个能站着的了,连敌将姚广都也被王仲德斩于马下。

    此时太阳升起,原野上躺满了敌我双方尸体……

    消灭了冯翊驻军主力,洛水以东这片河西之地已是河西囊中之物。

    在李暠、王仲德通力合作下,只用了不到数日就拿了下来。

    拿下冯翊之后,王仲德与李暠兵分两路,一路渡过洛水向西逼近杏城,威胁北地郡。

    另一路则掉头南下,准备渡渭水南下,攻略京兆郡。

    与此同时,长安终于得知东线形势大变,一时间关中震动。

第457章 长安对策() 
安p

    开春,从大战一开始,一个接一个不利消息引爆了长安,让长安内外人心惶惶。

    而当冯翊沦陷、临晋关失守,顿使长安陷入空前危机。

    尽管城内粮价暴涨、百姓人心惶惶,但后秦上下已无暇顾及这些。

    在姚泓、姚晃、姚旻等一干权贵人眼中,长安城防才是当前最重要之事。

    但凡有点儿军事常识,皆知若想守住一座城市,无非靠两样东西,即粮食、兵员。

    在没有火器的古代,你很难攻克一座粮草、兵员充裕,且上下一心的城池。

    太极殿内,后秦太尉姚旻正掰着手指,给太子介绍当前兵力部署情况。

    “由于事先没料到东线有危险,战前我朝兵力部署为西重东轻,主力集中在雍城。”

    “除去北地、冯翊、新平等地守军,长安城还有不到两万人。”

    “就这点儿人,守得住长安吗?”姚泓颇为不满道。

    “殿下,非臣不想办法,实在已是无兵可调。”

    “可,可……可长安只有两万人,怎么守得住?不行,必须尽快补充人手。”

    闻言丞相姚晃不由苦笑道:“近些年,大秦损兵折将,哪还有多余兵力?”

    “陇西王手上倒还有些机动兵力,可那些全是骑兵,若用来守城恐怕不偿失啊!”

    “雍城骑兵不能动,必须另想他法。”

    姚泓心里清楚,雍城那三万骑兵是后秦最后底牌。

    不说姚硕德已另有打算,即使没有,他也不会将其浪费在守城上。

    于是,姚泓很是干脆地拒绝了丞相提议。

    “实在不行,只能撤回武功、蓝田、新丰守军,将兵力集中于长安?”姚旻无奈道。

    “可这样一来,长安外围将不再布置一兵一卒!”

    “日后,一旦河西军突破雍城、新平,渡过渭水天险,就能长驱直入,兵临长安。”

    众人商议良久,却始终拿不出一个切实方案。

    姚泓不禁烦躁地站起身子,在大殿上来回踱步。

    他刚走了两步,一抬头,恰好看见丞相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他不耐烦地吼道:“这都什么时候,丞相有话直说便是,不用顾忌什么。”

    姚晃把牙一咬,低头闷声道:“殿下,值此非常之时,须用非常之策。”

    “何为非常之策?”姚泓满头雾水道。

    “殿下可知,长安周边,存有大量坞堡、庄园,而坞堡里皆驻有各世家私兵……”

    “什么?!”

    不等姚晃继续讲下去,太子姚泓、太尉姚旻无不满脸惊骇地看着丞相大人。

    虽然姚泓年幼,却也晓得其中利害。

    当初后秦之所以能立国关中,离不开胡汉豪强支持。

    而后秦也以维护世家、胡虏利益为己任,双方互相利用,维持着羌人统治。

    姚泓眉头紧皱,顾虑重重道:“收缴各家私兵、部曲,不啻于与世家决裂。”

    “今外有强敌,若再将世家逼反,那后果……”

    “殿下,而今国势危如累卵,说句不好听的,就算咱们不动手,难道那些豪强就跟我大秦一条心啦?”

    姚晃恨恨道:“你我在世家眼中不过是胡虏蛮夷,以前不过是大秦兵强马壮,他们不得已才选择臣服。”

    “而今大都护带着汉人军队打了回来,你觉得那些世家还会向着咱们吗?”

    “恐怕私下里已不知有多少世家,早暗中投靠了河西。”

    “等将来河西兵临城下,他们就将拿你我人头向河西求取富贵。”

    “与其等着将来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反正局势再坏又能坏到哪儿去?”

    “不不不,这样做会让整个关中陷入动乱。”姚旻不同意采取如此激进的对策。

    “那你说怎么办?老夫可没有撒豆成兵的仙家手段,变不出兵马来。”

    “不如这样,先把各大家主找来,把困难讲明,让各世家主动捐些粮草、青壮。”

    “嗯,还是太尉之议妥当。”姚泓微微颔首道。

    ……

    翌日,太子姚泓向韦氏、杜氏等关陇世家发出邀请。

    虽然心中各家主早不将姚泓放在眼里,可后秦正式灭亡前,表面功夫还要做到。

    韦罴、杜坦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