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26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6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均田制配套推行的还有三长制,三长制是用来抑制豪强隐匿户口,并由朝廷直接控制基层政权组织。”

    “所谓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

    可以说卫朔这一番言论,对宋繇产生很大冲击。幸亏宋繇家道败落,从小生活疾苦,能够站在庶民角度考虑问题,才不至于让他完全否定均田制、三长制。

    如今宋繇正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从内心来说,他觉得卫朔说的很有道理,而且之前一番言论,已将历朝历代土地制度弊端分析的很透彻,也清楚眼下再不改革是不行了。

    但是从小接受的教育又让宋繇无法轻易做出决断,他很清楚若今日这均田制一出,日后凉州、中原,只要卫朔麾下大军打到哪里,必会均田制推行到哪里,这样做等于站到世家大族对立面。

    “直元,你可知道,此例一开,你我将再无退路,若不成功将死无葬身之地!”

    卫朔微微一笑,看着一脸郑重的宋繇,满脸坚定道:“吾辈生于天地间,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岂能计较个人得失?”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繇喃喃自语,突然感到一阵惭愧,人家卫朔一个海外归来的汉家苗裔,都有为乱世百姓谋求出路的宏愿,而自己堂堂正正的一介名士子弟,却还斤斤计较于个人得失,完全忘记了圣人教诲。

    想到这儿,宋繇突然撩衣跪下,慷慨陈词道:“主公,请受宋繇一拜,自此以后繇竭力当追随主公左右,矢志不渝!”

    卫朔知道,这是两人真正定下了君臣名分,强按内心激动,上前一把扶起宋繇道:“我得体业,甚喜于灭乌孙,更犹如蜀汉昭烈帝得孔明!”

    有了宋繇协助,卫朔对乌孙东部部落的整顿一下子加速了许多,正在这时乌孙的形势又有了新变化。

第48章 悦般人来了() 
“大人,不好啦,悦般人来了!”一大早,还不等卫朔吃完早饭,就听到康龙从外面大呼小叫地闯进来。

    “大清早的,你喊什么?!”卫朔不悦地看了对方一眼。

    康龙摸摸脑门,傻笑一声道:“大人,刚刚城门传来消息,说悦般使者求见,他们一定是来问罪的,属下这不是为大人担心嘛。”

    “问罪?问什么罪?”说完卫朔做出一副满脸无辜的样子。

    “大人,你怎么忘了?李指挥使可是将整个乌孙国库都搬了回来,人家打生打死,结果好处全让高昌占了,你说悦般人能不着急?我看这回他们八成是来问罪。”

    “哎呀,行啊,康龙,没想到你还有这番见识?”

    “嘿嘿,属下学习汉语,都是拿大人说过的话来练习,刚刚一番言论,可不就是之前大人说过的么?属下不过是鹦鹉学舌罢了。”

    “鹦鹉学舌也是一种本事嘛!”

    说到这儿,卫朔起身对康龙道:“既然悦般人找上了门,那某就去会会他们。另外,你去通知宋县令也过来。”

    “诺!”康龙得令转身离去。

    不一会儿,宋繇从外面风尘仆仆进来,他一见面就对卫朔抱怨道:“主公,找在下来所为何事啊?如今臣正忙着推行均田制、三长制,若没什么大事就不要麻烦在下啦。”

    在被卫朔说服之后,宋繇就开始在新得土地上推行均田制。大量的普通牧民被授予自己了牧场,稳定了东部局势,一些分得牧场的普通牧民很快就认同了高昌。至于死不悔改的贵族首领,早被卫朔送去见乌孙王。

    “体业,你可要注意自己身体,只有身体好了,才有机会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

    卫朔先对宋繇来一番嘘寒问暖,然后方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给他讲了一遍。

    宋繇听完沉思片刻问:“敢问主公有何打算?需要跟悦般全面开战吗?”

    “全面开战倒不至于,但如今悦般人气势汹汹而来,一场小规模冲突恐怕在所难免。”

    “最好不要打,眼下在新得土地上各项政策刚刚铺开,一旦开战势必影响当地稳定”

    卫朔双手一摊无奈道:“我也不想啊!可若是悦般人纠缠不放,那只能凭拳头说话了。”

    “这样吧,待会儿悦般人来了,主公只管黑着脸,属下在一旁负责说和,看看能不能安抚住悦般。”

    “暂时也只能这样了。”

    ……

    当悦般使者进来时,只见一人黑着脸高坐在大厅中央,旁边有个年轻士子相陪。他略一思索便想明白,中间主位上那个定是高昌都尉卫朔。

    一想到就是眼前之人下令将乌孙国库搬空,使者就忍不住怒气勃发,一双小眼睛死死的瞪着卫朔,几乎用歇斯底里的吼声问道:“都尉大人,我家大王让在下问问你,你们高昌人为何不分青红皂白,将高昌国库掳掠一空?”

    卫朔打量了一眼使者故意说道:“高昌与贵国联合出兵乌孙,乌孙身为敌人,我高昌为何不能搬其国库?倘若是悦般做下这等事,我高昌肯定不会有疑问。”

    好处都让你们得了,当然不会有疑问。使者忍不住在心中腹议不已,不过今日他过来不是跟高昌人吵架的,故而将心中怒火往下压了压。

    “都尉大人,你这么做可就不地道了,乃有违盟约啊。当初你我双方约定,灭掉乌孙后共分其国,然而如今高昌竟独自吞并乌孙国库,完全不把自家盟友放在眼里啊。”

    “诶,使者言重了,若高昌真不把盟友悦般放在眼中,也不会主动出兵支援你们,若非高昌大军袭破乌孙王城,你们未必能轻易斩杀乌孙王。”

    眼见气氛有些僵硬,宋繇忙起身打圆场。听了宋繇的话,使者只得将心中火气再往下压压,毕竟高昌袭击王城有力支援了悦般。

    “哼!若非如此恐怕这一次过来的就不是一个使者,而是悦般大军了。”

    “嘁,你倒是让你家大王派大军过来啊!看看老子怕不怕你们。”

    面对悦般使者威胁,卫朔不甘示弱,摆出一副你敢出兵,我就敢迎战的架势,让悦般使者为此头疼不已。

    有关出兵一事,悦般使者也就是说说。大战之后,连没受啥损失的高昌都打不动,更别说刚与乌孙人血战一场的悦般的,根本派不出多少兵马。

    看着在大厅上大眼瞪小眼两个人,宋繇轻咳一声来到使者跟前道,道:“贵使,虽说你我双方约定要平分乌孙,但那指的是乌孙的领土与人口。至于乌孙国库,由于之前没有商定好归属问题,应当是谁先抢到是谁的。”

    “敢问阁下是?”悦般使者见宋繇一直打圆场,不由对他来了兴趣。

    “在下宋繇,添为高昌田地县县令,今奉杨太守之名前来接受乌孙东部土地与人口。”

    “哦?阁下是高昌县令?”

    听到宋繇是县令,那个悦般使者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突然对宋繇热情起来,摆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拉着宋繇不停地倒苦水。

    看着在自己面前演戏的悦般使者,卫朔不禁暗自冷笑起来,看来这个悦般使者不是一般人,其对中原官制有一定了解。他见在卫朔这边无法占到便宜,就把目标对准了宋繇,试图通过宋繇实现出使的目的,可惜只是白忙活而已。

    果不其然,悦般使者眼见宋繇一直推脱,终于失去了耐心,不由目露凶光威胁道:“如此说来高昌是一定不肯将乌孙国库归还悦般啦?”

    “不错,我卫朔弄到手的东西从来没有往外送的道理。”卫朔冷笑道。

    “既如此那就战场上见真章吧!”说完悦般使者一甩袖子离开了大厅。

    望着乌孙人远去的身影,宋繇不禁担心道:“主公,没想到悦般人如此顽固,看来这一仗是无法避免啊。”

    “嗯,是啊。不过,即便跟悦般打一仗也是值的。经初步统计,整个乌孙国库中,光是金银珠宝铜钱之类财货,就价值近八十万贯,再加上其他东西足足有百万贯之多。有了这些钱财,将会让高昌实力更上一层楼。”

    “乖乖地,没想到乌孙国挺富有啊。”得知捞了近百万贯收入,宋繇不禁乍舌不已。

    “那是,不管怎么说乌孙那也是存在了数百年的国家,曾经盛极一时,哪怕如今衰落了底蕴也不少。这一次是咱们运气好,若非乌孙人与悦般人打成了一锅粥,哪有这等好事?”

    “啧啧,真是国无横财不富啊,要是多来几次就好了。”

    “哪能好事都让咱们占了?有这一次朔就心满意足了,接下来高昌当全力勤修内政。”

    “主公英明,只是这悦般当如何应对?”

    “据朔估计,别看悦般使者叫嚣着要派大军过来,其实也就是派出小股骑兵骚扰。干脆让李暠、康龙两人带一千骑兵与三百陌刀手巡视西边,只要遇到悦般人挑衅,就狠狠地教训对方,只要打疼对方,自然会老实下来。”

    “这样一来,高昌邦交形势又要严峻啦。”

    “嗨,西域这帮属国,跟他们讲道理没用,等时机成熟,大军过去,啥邦交不邦交,全都老实下来。”

第49章 授田封爵() 
“大人,这是刚刚统计出来需要被授田封爵的名单,共有两百二十一人,其中各级军官五十人,普通士卒一百七十一人。”

    卫朔接过监军使许昭递过来的名单,上下扫了一下,问:“将士们对此有议论吗?”

    “有,怎么没有?自从得知大人要将方圆数百里草场赏赐给有功将士,在军中,无论是有功劳者,还是无功劳者,均翘首以盼。”

    大战之后最重要的是兑现战前封赏承诺,如此不但可稳定军心,还能提升士气,卫朔可不像学隋炀帝杨广。

    “嗯,此战之后将诞生一大批新的军功地主,高昌新军战力会再上一个台阶。”

    这时旁边的宋繇侃侃而谈道:“先秦的军功授爵制度,用于统一天下,实不失为良策。”

    “先秦之军功授爵制度共分二十级,行伍中人,不论出身门第。一律按照其所立军功的大小接受赏赐,即便是秦国宗室也是这样。”

    “按照秦国军法规定:士卒只要斩获敌人甲士一枚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如此才造就了一支战功赫赫的无敌铁军!”

    “然先秦能够保证军功授爵制贯彻推行,与秦法严苛以及法律条文精细不无关系。先秦刑罚之严厉,为历朝历代所未有,负责记功的官吏不敢轻易以身试法,保证了军功授爵制的良好运行。”

    “主公若要保证军功授爵制得到公平推行,必须在军中执行严格的监察制度,不然最终很有可能形成贪腐成风、军纪败坏、营私舞弊、虚报、冒领战功等不良风气。”

    听了宋繇分析,卫朔微微颔首,他指了指许昭道:“这就是我在屯以上编制中,设置监军的原因,有了各级监军在,我看哪个将领、士卒敢以身试法?”

    “虽说平时监军无权干涉各级将领指挥,可一旦将领违反军法,当值监军有权视情况终止将领的统兵之权,严重地还可以将其直接斩杀。”

    有关监军一事,李暠曾私下里跟宋繇抱怨过,说卫都尉在军各级编制中,设置监军是不信任各级将领,早晚会出现问题。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后,李暠却又告诉宋繇,说设置监军是卫都尉最英明的决断,有了各级监军监管,将不虞再有将领携裹士卒引发叛乱的隐患。

    “其实真要说起来,如今高昌的情况与先秦时有颇多相似之处。”

    “哦?是吗,愿闻体业高见。”一听这话,卫朔一下来了兴趣。

    “高见谈不上,不过一家之言,主公听听就是。首先双方均是僻处一隅、国小地狭;再者,双方面临的形势均是天下大乱,各地民不聊生。”

    “而今对大多数庶民而言,别说吃饱饭,能活下来已经是非常奢侈的事。因此,军功授爵制的推行必将吸引大批底层庶民加入,而这恰恰是眼下高昌新军士气高昂的真正原因。”

    “只要接下来能够保证政治较为清明,军纪比较严明,且监军制能保证军功授爵制良好的运行。至少在统一天下之前,军功授爵制度定能对统一战争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嗯,体业言之有理!不过,军功授爵制虽然是强大军队战斗力的不二法门,但也存在致命缺陷。在执行过程中,出于对军功、爵位的渴望,士卒往往会滥杀俘虏,甚至杀良冒功也不是不可能。”

    “主公能清醒地意识到军功授爵制的弊端,真是天下大幸!”

    宋繇对着卫朔深深施了一礼,以示敬意,他是真怕卫朔步了先秦后尘。军功授爵制并非完美无缺,万一卫朔看不到其中缺陷,未来很有可能导致霸业崩塌。

    “朔心中一直都很清楚,军功受爵只是当前统一天下的一种手段,统一之后是不是还要继续推行,或者要进行什么修改,这些都需要今后在摸索中总结。”

    “之前与杨老大人闲谈时,我常说天下无不变之法,而墨守成规者难成大事。眼下高昌推行的每一种制度都不可能保证十全十美,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方是最好的选择。”

    ……

    三天后,除了各处巡逻的士卒外,共五千三百名将士云集在淤赖城校场上,参加战后授勋仪式。一个简单的会场已经被搭建起来,数十面旌旗在校场四周飘扬,巨大的横幅上打出了“乌孙之战将士表彰授勋大会”几个大字。

    在这时候,都尉大人要亲自为众将士授勋的消息传遍了大营。

    于是,军中将士人人为之振奋不已,其中立功授爵者感到光荣,其他人受到刺激无不暗暗发誓,争取下次一定要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踏着清晨的朝阳,各营以都为单位,开始有条不紊地聚集在校场上,而四周竟还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乌孙人。

    对于普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