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272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72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着河西人半是威胁、半是劝慰的话,慕容德一下子沉默下来。

    刚刚慕容德之所以对割地反应那么激烈,主要是担心步了慕容永后尘。

    想当年,西燕慕容永也是迫于外部威胁,在河西步步进逼一下,最终亡了国。

    须知汲郡与魏郡相邻,假若河西人包藏祸心,铁骑从枋头出发,只需半日就能兵临滑台。

    可若开口拒绝,河西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且先不说对方会不会南下太行,到时只需将南燕欲南下消息通报给南朝,就足以置燕于死地。

    正当慕容德左右为难之际,却见旁边韩卓轻咳一声道:“特使一路辛苦,请先下去休息片刻。”

    “至于贵方提议,且容我家大王考虑一二。”

    闻言,李先遂起身告辞离去,独留下慕容德、韩卓两人相顾无言。

    李先离开后,慕容德越想越气,河西乘机逼南燕割让河内、汲郡,简直是欺人太甚。

    南燕一共才几个郡?一下子割出俩,等于四分之一的土地没了。

    若就这样答应下来,他这个燕王还怎么取面对部下、臣民?

    慕容德气得一把将案几上东西扫落,跳起脚指着西边大骂起来。

    韩卓坐在旁边,静静地看着慕容德发泄,暗道:这一次河西确实有点儿欺人太甚,也难怪大王发火。

    不过,光发火解决不了问题。

    韩卓思来想去,认为这一次河内、汲郡怕是保不住了。

    “卫直元真卑鄙,竟拿超儿要挟寡人,让我放弃河内、汲郡。”

    慕容德恨恨地看向韩卓道:“别驾,不若咱们去投拓跋珪吧,魏燕一起出兵收拾河西。”

    韩卓苦笑道:“大王,与魏联合收拾河西不难,关键是以后咋办?您真愿意到魏国做个富家翁?”

    慕容德闻言一怔,这才反应过来。

    是呀!正如韩卓所言,与魏联合绝对能将河西逼回太行山。

    但打完河西以后呢?魏国还会允许他继续割据邺城吗?

    参考中山陷落后慕容盛遭遇,慕容德最好结局恐怕是到魏国做个富家翁。

    假若慕容德愿意浑浑噩噩过一生,那他早投降了,何苦支撑到现在?

    正当慕容德大发光火时,却见又一侍卫匆匆闯入,递上了一封急报。

    “大王,北地王急报!”

    慕容德、韩卓登时一惊,难道邺城遇到了什么麻烦?

    慕容德暂时将刚才不快放到一边,一把抓起急报,仔细看了一遍。

    刚看完,他不由跺脚叫苦道:“哎呀,哎呀,怎么会这样!完了,完了。”

    旁边韩卓满脸急切地问:“大王,究竟发生了何事?”

    “北地王来报,拓跋珪出兵了,拓跋烈率军五万由常山杀向赵郡。”

    闻言韩卓也愣住了,如今内有河西来逼迫割地,外有魏国动手明抢入侵,这这可如何是好?

    慕容德呆了半晌,最后深吸一口气,面无表情道:“麻烦别驾去告诉李先,就说寡人愿接受河西条件。”

    “但我有两个条件,其一汲郡枋头仍归南燕,以保证滑台侧翼安全。”

    “其二河西须在太行山一线广布疑兵,以助我南燕逼退魏军。”

    面对魏军突然南下,慕容德不得不妥协,不然南燕将腹背受敌。

    与魏结盟倒不是不行,只是中间不好操作,时间上来不及。

    须知魏燕之间有血仇,若要与魏和解,恐怕慕容德需花大量时间来说服他人。

    而眼下他最缺时间,这才不得不受河西逼迫。

    不过,慕容德心中已对河西有了怨恨之意,未来有机会肯定要报复回去。

    当李先再次见到韩卓时,发现对方神情有些恍惚。

    “韩别驾不舒服么?怎么看起来有些萎靡不振?”

    “啊?没什么,只是想起大燕目前处境,心有所感罢了。”

    对此,李先只是耸耸肩,表示爱莫能助。

    韩卓收拾一下心情,强颜欢笑道:“特使,我家大王决定答应河西条件,割让河内、汲郡。”

    “不过需要河西出兵助我大燕逼退魏军,另外枋头暂时不能割给河西。”

    “怎么?魏军南下了?”

    “嗯!”

    韩卓面色凝重道:“魏王遣拓跋烈统大军五万南下,其前锋已深入赵郡。”

    “特使当知,仅靠大燕绝非魏军对手,河西必须尽快出兵援救。”

    “没问题!只要燕王答应割地,其他一切都好说。”李先爽快道。

    从目前形势而言,暂时维持南燕存在,对河西而言利大于弊。

    甚至,河西上下都巴不得南燕渡河南下,而不是北上转投魏国。

    “哦,对了,先差点儿忘了,还有一件事要麻烦贵国。”

    “什么?!特使,您可不能得寸进尺啊。”韩卓咬着腮帮一字一顿道。

    “哈哈哈,别驾误会了,这只是一件小事而已。”

    笑罢,李先俯身向前,压低声音道:“听说后燕灭亡后,太乐诸伎躲到了邺城,我主闻之心痒难耐。”

    “特地让在下问问,不知可否让他们到长安一趟,以了我主一番心愿。”

    所谓太乐诸伎,是指古代朝廷的宫廷乐队,象征意义等同于玉玺。

    或许有人会不解,不过是一支破乐队,怎能跟传国玉玺相提并论?

    其实不然,孔圣人曾经把春秋战国时代,称为‘礼崩乐坏’。

    可见音乐在古代地位相当高,在古代有圣人教化的含义,有着特殊意义。

    昔日,晋统一全国后,为了显示太平盛世、天朝威仪。

    在全国范围内征召有音乐天赋的人,经层层选拔,最终挑中了一千多人,有男有女。

    经过严格的培训,成立了一支皇家乐队。

    从此,这支乐队代代相传,成镇国之宝。

    刘曜攻陷洛阳,将太乐迁往平阳。

    靳准作乱,刘曜将太乐迁往长安。

    石勒灭前赵,又将太乐迁往襄国。

    冉闵灭后赵,将太乐迁至邺城。

    前燕灭冉魏,太乐归了前燕。

    王猛灭前燕,将太乐迁至长安。

    慕容冲攻入长安,太乐归了西燕,转徙至长子。

    西燕灭亡前,慕容冲将太乐转送给慕容垂。

    中山陷落,乐工多逃至邺城。

    虽然这支乐队先后经历了前秦、西燕、后燕、南燕,但一直被认为是最正统的太乐,被称为天下第一宝贝。

    卫朔来自现代,自然想不到太乐诸伎的重要性。

    但崔宏、姜纪等人各个学富五车,对太乐诸伎早垂涎三尺。

    如今有机会将他们从胡虏手中解救出来,自然不会放过。

    面对河西要求,韩卓不敢擅专,只好回去向慕容德请示。

    慕容德面露难色,他本打算日后登基上用呢,怎愿拱手让给河西?

    韩卓微微叹息一声道:“大王,地都割了,也不差几个乐伎。”

    “以我大燕实力,根本保不住这些宝贝,不如拿他们换些好处。”

    “换什么好处?”慕容德闷声道。

    “粮草、军械,这些都是我们急需的物资。”

    韩卓冷笑一声道:“有了粮草、军械,大王才能整顿军队,才有望守住邺城,才有机会南下齐地。”

    “而这个卫朔深谋远虑,恐怕巴不得咱们南下齐地,故只要大王开口,对方就一定会答应。”

    慕容德负手走了几步,来到窗前凝视着远方。

    过了许久,他才下定决心道:“好吧,就依别驾之意,尽快跟河西达成妥协。”

    “大王英明。”

    很快李先与韩卓签署合作协议,协议主要内容为,河西以慕容超、部分物资以及协助南燕击退魏军为条件,换取汲郡、河内二郡(除枋头)以及一百二十多名太乐诸伎。

第485章 北府平叛() 
p

    在北方诸势力围绕邺城展开激烈交锋时,南方五斗米教则迎来了最大挑战。

    三万北府兵在刘牢之统帅下,浩浩荡荡开向南方。

    刘牢之选择出兵南下,除了想捞取军功之外,也是觊觎三吴富庶。

    早在许多年前,他就听说三吴豪强各个富得流油。

    今战事一起,那些豪强财富多半将落入天师道叛军手上。

    而叛军在北府名将刘牢之眼中,压根儿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不足为虑。

    在刘牢之看来,顶多一个月,北府兵就能荡平叛乱。

    随后那些落入叛军手上的财宝,不就全成了北府兵战利品?

    一想到无数财宝以及身段柔美的吴女,刘牢之与北府众将们就感到浑身燥热不已。

    于是,一接到朝廷平叛旨意,北府兵动作十分迅速。

    与谢琰汇合后,五万联军当即渡江南下。

    由于河西意外插手,使得吴郡没有像历史那样沦陷,太守袁山松也活得好好。

    故联军便没有分兵吴郡,反而一前一后沿太湖西岸直逼义兴郡。

    五月初,前锋谢琰率军进入义兴郡,成功攻克郡治阳羡,并斩杀了天师道骨干许允之。

    首战告捷,让平叛联军士气大振。

    在将义兴太守魏鄢迎回本郡后,谢琰再度率军南下,进攻吴兴郡。

    几日后再度传来捷报,谢琰击破吴兴叛军,并斩杀叛军头领丘尪。

    眼看谢琰连战连捷,而北府兵却还一无所获,刘牢之再也坐不住了。

    据斥候探查,眼下天师道主力正集中在会稽。

    他当即率本部三万余人马悉数南下,准备收复会稽。

    殊料,南下大军却在钱塘县一头撞上了北上支援吴兴的五斗米教援军。

    这天,孙恩率援军渡过浙江(今钱塘江),正要向北挺进,忽然看到前面尘土飞扬。

    只见一群衣衫褴褛的乱民,正闹哄哄向这边涌来,看上去各个惊慌失措。

    孙恩看到这一幕,不由心中一咯噔,恐怕吴郡义军处境不妙,援军终究来晚了。

    他命人将乱民拦下,厉声喝问道:“快说,前方发生了何事?”

    乱民中一些天师道教民看到教众兄弟来了,顿时有了主心骨。

    有人上气不接下气道:“回祭酒,北北府军来了,他们杀了丘祭酒和许多兄弟,眼下正向会稽杀来。”

    得知北府兵就在前面,孙恩不由面色剧变,心脏也开始剧烈跳动起来。

    这可是大名鼎鼎的北府兵,换成谁也不可能做到面不改色。

    假若这一次带来的是教众精锐,孙恩或许还有把握与刘牢之一较高下。

    可此次奉命北上,他所率义军是刚刚新编入伍的青壮。

    凭这样一群乌合之众,想在野外战胜北府兵,无疑是痴人说梦。

    只是到了如今处境,大军还来得及撤退吗?

    “诸位莫慌!”

    孙恩最先回过神,大声喝道:“北府军虽然威名赫赫,但距离淝水之战已过去了十二年。”

    “这些年来,北府兵鲜有参战,早已不复当年之勇。”

    “想当初,鲜卑人南下侵扰,结果北府兵不战而逃,刘牢之甚至不敢迎战。”

    “那依祭酒之意我军该当如何?”

    “眼下前有敌军将至,后有浙江阻路,若冒然撤军,恐引发慌乱,有全军覆没之忧。”

    孙恩面色发狠道:“不若整军与敌决一死战。”

    “若能一举击溃北府兵,不仅有望解除吴兴危机,还有望一举将朝廷援军逐出义兴、吴兴两郡。”

    听到祭酒孙恩叫嚣着要击败刘牢之,麾下众人无不面面相觑。

    对面可是大名鼎鼎的北府兵,不是一触即溃的各地郡兵。

    刘牢之更是名震天下的无敌猛将,而不是被他们杀得屁滚尿流的世家名士。

    眼看众人依然犹豫不定,孙恩大手一指北边道:“刘牢之麾下可是有五千精骑,撤退是自寻死路。”

    “唯一活路便是回师与敌死战,尔等还在犹豫什么?!难不成你们真想死在这儿?!”

    在孙恩不断激励下,义军总算稳住了心神,开始排兵布阵起来。

    不过,义军终究缺乏训练,布阵布了半天,反倒越布越乱。

    与此同时,北府前锋已距离天师道义军不足三里,甚至已有斥候出现在义军周围。

    “报!将军,前方三里外发现叛军援兵,逃兵已跟叛军援兵汇合。”

    “哈哈哈,来得好!老夫正愁手痒痒,敌人就自己送上门来。”

    刘牢之扬起马鞭,一指前方吩咐道:“众将听令,即刻南下,与老夫一举荡平叛军。”

    “诺!”孙无终、高雅之、刘敬宣、刘轨、何无忌、竺谦之、竺郎之等北府众将齐声应是。

    不多时,在正北偏西方向,威震天下的北府兵终于在孙恩面前露出庐山真面目。

    不愧是精锐之师,三万大军不见一丝紊乱,排着整齐队列缓缓向义军压来。

    大阵中旌旗飘扬,刀枪林立。

    中间最高一杆大旗上,绣着一个硕大的刘字,周围环列了数不清的各色旗号。

    孙恩面色沉凝,双目中爆出精芒,紧紧盯着正不断靠近的北府兵。

    刘牢之骑在高头大马上,瞥了一眼对面还在乱哄哄布阵的乱军,不屑地笑了笑。

    “将军,末将不才,愿领兵出击叛军!”旁边何无忌请命道。

    “诶,你急什么?!他们不是在布阵吗?让他们布!等布好阵,再一举全歼叛军。”

    “啊?哈哈哈。”北府诸将闻言纷纷大笑。

    唯刘敬宣眉头一皱,虽然他也没将所谓叛军放在眼里,可众将如此轻敌也是不妥。

    不过,他犹豫了一下没说什么。

    他父亲刚刚坐上北府大帅,正志得意满,绝不乐意被人当众打脸。

    且,正如其父所言,一群乌合之众而已,即便完成了布阵又能如何?

    过了许久,刘牢之向前面望了望,猛地一挥手:“列阵,迎敌。”

    当下数名传令兵纵马驰出,来回传达军令,顿时阵中号角声、喝令声此起彼伏。

    全军三万余人闻令纷纷止住步伐,骑兵散向两翼,步卒则以最快速度布起锥形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