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282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82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先此行,明着是与慕容和商议交接邺城,实际上是为偏师迂回争取时间。

    偏师骑兵从白陉南下,再迂回至邺城,需要不少时间。

    除非檀道济仗着骑兵之利纵马狂奔,不然不可能比步军先到邺城。

    但羊肠坂道乃太行天险之一,根本不允许骑兵飞驰。

    再者,檀道济还得隐藏行迹,行军速度肯定要慢上许多。

    于是,为了偏师有更充裕时间实施迂回,王镇恶只好让李先去邺城糊弄敌人。

    而巧合的是,魏将叔孙建同样担心河西军来得太早,也想拖延一下时间。

    于是乎,一场阴错阳差的好戏,正式在邺城上演。

    “甚么?你们又要延迟交接?!”

    李先霍然起身,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虽然其中有一大半怒火是装的,但他心中多少也为燕国屡次出尔反尔感到恼火。

    负责接待李先者,乃鲁阳王长史李辩,眼下他正对着河西使者李先满脸赔笑。

    虽然李辩并不清楚其中细节,但凭着敏锐直觉,他察觉到事情没那么简单。

    但李辩地位不高,根本接触不到更多机密,他只能按照鲁阳王吩咐做事。

    “还请特使担待一二,虽然敝国国主早有旨意,要将邺城交给河西。”

    “但当前形势变化出乎预料,我主南下波折不断,耽误了物资转运。”

    “请特使看在双方一向交好的面上,体谅一下我大燕。”

    “长史此言差矣!本使受大都护重托,总领邺城交接一切事务。”

    “然事到临头,贵国却接二连三推脱延误,这不能不让在下怀疑贵国诚意。”

    李辩虽然也怀疑自己一方拖延交接事宜有其他图谋,但他却不能在李先面前表露出来。

    他只好硬起头皮解释道:“贵使言重啦,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出现突发状况,也是在所难免。”

    “再者,我主并非想反悔,不过将交接日子延后一些罢了。”

    “这邺城早晚会归属尔河西,贵方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嘿嘿!你说得轻巧?!万一再发生襄国那种意外怎么办?”

    “这怎么可能?襄国是因为临近魏国才意外陷落。”李辩极力分辩道。

    “而邺城深入腹地,魏军纵有天大胆子,也不敢来偷袭。”

    “再说那邯郸不已被河西占领?邺城北边安全已有了保障。”

    “即便真有什么危险,滏口关距邺城不过六十里,守军朝夕可至,你们又有什么可担心呢?”

    “这这,简直是强词夺理!”李先假装愠怒道。

    “万事皆有规矩,你燕国这般不顾体面,肆意妄为,实在是有失体统。”

    面对河西人百般责难,燕国人总是笑脸相迎,甚至做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但李辩却始终咬紧牙关,坚持将交接时间延后两日。

    两人争到最后,李辩似乎有些失去了耐心。

    他强忍不耐道:“今日贵使舟车劳顿,便请先在驿馆歇息一日,也好稳稳心神,明早再去拜见鲁阳王吧!”

    “胡闹!简直胡闹!”

    李辩还未离开驿馆,就听见背后传出几声怒骂声。

    不知道的还以为李先发了多大脾气,其实在李先转身得一刹那,他嘴角就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魏燕想为己方调动兵力拖延时间,殊不知河西同样也需要时间来部署谋划。

    这才有了李先刚刚配合李辩演了半天戏。

    李辩心神不定地回到鲁阳王府,向慕容和汇报今日见面情况。

    “这么说来那个李先并未怀疑咱们有其他动机?”

    “什么?还有其他动机?”李辩吃惊道。

    “啊?没,没,没,哪有什么动机?!”慕容和慌不择口地否认道。

    李辩狐疑地看了一眼慕容和,总觉得对方有事瞒着他。

    但经过上一次教训,他已学会不再轻易向外人吐露心声,免得惹来祸患。

    当下,他也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样子打了个哈哈,将此事轻轻揭了过去。

    可在心中却暗暗拿定主意,准备回去后好好调查一下。

    慕容和做出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拍着李辩肩膀鼓励道:“好好做,只要把这事办妥当了,日后我亲自给你请功。”

    李辩心不在焉地敷衍了慕容和几句,并向对方提出告辞。

    慕容和盯着李辩远去背影脸上阴晴不定,他并无完全把握确定李辩一定没察觉什么。

    但这件事事关重大,除了慕容宗室外,只有韩卓、刘藻等几个汉臣知道,其余大多数人都不清楚。

    但他却不知,由于其刻意隐瞒,已引得李辩大为不满,并且开始胡思乱想。

    而李辩出了王府后,满肚子疑问不知该向谁请教。

    同时,李辩愈发觉得这一次被留到邺城,肯定是慕容德借机报复他。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李辩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当时慕容宝死后,后燕四分五裂,慕容麟、慕容盛、慕容德、慕容会先后割据一方。

    而李辩作为慕容和长史,同样野心勃勃,极力蛊惑慕容和取代慕容德自立。

    然慕容和却一心想依附慕容德,把李辩建议束之高阁。

    虽然这事最终不了了之,但李辩做贼心虚,始终都担心被慕容德秋后算账。

    尤其当慕容麟被莫名其妙地以谋逆罪处死后,李辩愈发战战兢兢。

    后来慕容德带着燕军主力南下,却偏偏将慕容和与他本人留下。

    而今天慕容和让他与河西人耍赖皮,却又不告诉他其中内幕。

    若说其中没有猫腻儿,打死李辩都不相信。

    但他并未朝魏燕勾结坑河西方向去想,而是认为慕容德已下定决心朝他下手。

    甚至李辩认为,此间事了,他很有可能像慕容麟那样,被慕容德罗织罪名杀害。

    不得不说,李辩真想多了。

    但有句话说的好,叫当局者迷!或者叫聪明反被聪明误!

    离开鲁阳王府后,李辩并未直接回府,而是悄悄将几名心腹打探消息。

    他好歹做过鲁阳王多年长史,手底下自然也有一些心腹,其中几人还在军中任职。

    结果正是这几人,他们告诉给李辩一个重要信息。

    “前几天夜里,城里忽然来了一大批军队,人数足足有万人之多。”

    “奇怪的是,这些人来了后一直待在城东大营,从不外出。”

    “最近,城东大营更是已被戒严,包括我等在内,谁也不准靠近,违令者杀无赦。”

    “那你们知道来人是谁吗?”李辩急问道。

    “具体是谁,我等也不清楚。但有一点能肯定,他们绝不是燕军士卒。”

    “什么?!不是燕军?”

    李辩满脸震惊,隐隐地有些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同时也悄悄松了口气。

    看来并非是慕容德要对他秋后算账,而是魏燕勾结谋算河西军。

    按说既然弄清了事情经过,李辩当就此罢手,尽心为燕国办事才对。

    可李辩却不这样认为,他不想再经历一次今天这种事,遂决定借机投靠河西。

    “什么?!你,你长史何出此言?”

    李先看着向他和盘托出一切的李辩,不由瞠目结舌。

    原本他已躺下歇息,殊料李辩夤夜来访。

    不仅把魏燕暗中勾结一事悉数告知,还信誓旦旦地表示想投靠河西。

    这下顿时惊呆了李先,让他一时摸不着头脑,也不知该不该信任李辩。

    眼看李先始终怀疑自己用意,李辩不由心急起来,当下将他与慕容德之间矛盾也告诉了李先。

    “也就是说,你担心被慕容德报复,又碰巧发现了燕国阴谋,遂想借机投靠河西?”

    “正是!在下实在是不愿随鲜卑人南下,恳请河西予以接纳。”李辩急切道。

    “那你打算怎么办?”

    “辨准备把邺城完好无损地献给大都护,以作在下晋身之资。”

第502章 黑云摧城() 
p

    一片青蓝色天空中,几片桔红色的朝霞稀稀疏疏地分布在远方天际。

    慢慢地,朝霞的范围扩大,悄然将东天空染地通红。

    在晨曦中,王镇恶率领步兵主力浩浩荡荡地开到了滏口关下。

    滏口关,乃滏口陉东边隘口,与壶关一东一西屏护滏口陉要道。

    此时,滏口关城门大开,河西众将悉数入关休整。

    刚一抵达滏口,王镇恶立即将守军都尉召来,询问军情。

    “襄国、邯郸情况如何?毛校尉可曾派人求援?”

    “禀都督,毛校尉已于数日前带三千人,抢在魏军之前进驻邯郸。”

    “而魏军在襄国城有两万余人,由魏将拓跋烈统帅。”

    “虽然眼下魏军尚未侵犯邯郸之意,可若是邺城局势危急,拓跋烈部势必将南下。”

    “如此一来,邯郸岂不要首当其冲?毛校尉能否挡得住敌军?”王镇恶皱眉道。

    为了争夺邺城,魏王拓跋珪明暗共布置了三手。

    其一是先期潜入邺城的叔孙建;其二则是由赵郡南下、占据了襄国的拓跋烈。

    而最后一步杀招自是由信都秘密南下,直插邺城的于栗磾。

    这三路魏军相互配合,分工各不相同。

    据王镇恶推测,拓跋烈南下既为吸引河西注意,又是邺城会战的后备兵力。

    万一邺城局势恶化,拓跋烈定会率领麾下骑兵援救邺城。

    只是让魏国措手不及的是,河西军抢先占了邯郸,为日后魏军南下蒙上一层阴影。

    作为本次会战的主帅,王镇恶认为聚歼邺城、信都魏军已属不易。

    因此,他绝不希望拓跋烈南下参战,故邯郸防务就变得尤为重要。

    “这个”滏口都尉犹豫不定道。

    “怎么?你认为毛校尉守不住邯郸?”王镇恶心下一沉道。

    “都督有所不知,当初我军攻打邯郸时,不小心将城墙轰塌了。”都尉摸摸鼻子,颇为懊恼道。

    “当时守军死也不让我军进城,校尉大人他没办法,就用投石机轰了几下。”

    “殊料,邯郸城墙年久失修,竟一下坍塌了。”

    “虽然成功将守军吓跑,但也给我军守城带来不小麻烦。”

    “好在敌人没有马上进犯,给了我军修复城墙机会。”

    “想必都督也清楚,刚修复的城墙肯定不太牢靠。”

    “即便魏军没有大型攻城器械,也足以对邯郸构成威胁。”

    王镇恶斟酌了一下问:“唔毛校尉那边怎么说?”

    “校尉大人倒是信心十足,表示一定不让魏军越过邯郸南下。”

    “既然这样,那就让毛校尉负责邯郸一切防务。”王镇恶当机立断道。

    王镇恶敢把邯郸交给新人毛德祖,自不是盲目自大,而是深知毛德祖底细。

    此人一加入河西就受到大都护极大褒扬,称其为当世第一擅守大将。

    虽然毛德祖本人连连谦虚,其余众将也多有疑虑,但王镇恶却深信不疑。

    这么多年来,大都护看人识人从未出过差错。

    多少曾默默不闻的人才,是经大都护简拔而得以名传天下。

    王镇恶并未在滏口过多停留,稍事休整后,即刻赶赴六十里外的邺城。

    倒不是他不想继续待下去,而是担心魏军怀疑。

    毕竟,按正常逻辑推算,河西军自是该急着接收邺城才对。

    与此同时,魏冠军将军于栗磾率领三万魏军铁骑已悄然离开信都,南下进入司州境内。

    于栗磾,代郡鲜卑人,擅使一杆黑矛,武艺超群。

    其在马上可以左右开弓,有万夫不当之勇,与拓跋虔并称为魏国两大猛将。

    历史上,于栗磾历仕道武、明元、太武三朝,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

    刘裕北伐后秦时,也曾对驻扎在黄河边上的于栗磾很忌惮。

    于栗磾虽然勇猛强悍,但并不莽撞,反而临事善决断,而这也是拓跋珪将率军进袭交他负责的重要原因。

    眼看天色已晚,又一个白天将过去,于栗磾站在大帐前,焦急地望着西南方。

    算上今天,他已隐蔽待命了五天,却一直没有接到邺城方面丝毫讯息。

    为了避免被河西发现,于栗磾不敢距离邺城太近,只能跑到百里外的列人(今肥乡)。

    不知怎的,他最近总是感到一阵心惊肉跳,对邺城会战隐隐有一种不妙预感。

    忽然间,有一骑兵从远处疾奔而来。

    于栗磾不等来人到跟前,急忙上前一把拉住对方问:“可是邺城来消息了?”

    来人点点头道:“小的奉叔孙将军命令,特来通知将军,河西军已出滏口陉,还请将军即刻南下邺城。”

    于栗磾再不犹豫,将心中那丝隐忧压下,翻身上马喝令道:“大军出发!”

    由于魏军早严阵以待多时,结果一盏茶功夫大军已收拾妥当。

    随着于栗磾一声令下,三万魏军铁骑离开了列人,浩浩荡荡向百里外的邺城进发。

    邺城,由于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更曾做过后赵都城,故城墙修建得十分高大坚固,可谓是易守难攻。

    于栗磾相信,只要叔孙建守住邺城,他就有把握击破城外河西军,以雪朔方惨败之耻。

    羊肠坂道乃白径一部分,是从东南出晋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坂道穿行于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之间,曲折蜿蜒,盘旋回环,好似羊肠一般,故得名为羊肠坂道。

    羊肠坂道之险要不言而喻,道路宽处可通车马,道路狭隘之处,仅能容一人一骑通过。

    汉末,魏武曹操平定高干,由于坂道路途艰险,触景生情下,无比感慨地写下了著名的苦寒行。

    檀道济率骑兵进入白陉后,并未南下共县,再经汲县、朝歌、荡阴,前往邺城。

    而是中途经羊肠坂道转而向东越过太行山,进入后世林州盆地,即林虑县。

    他这样做自是为了隐蔽行藏,若是河西军大摇大摆出现在黄河北岸汲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