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31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31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挺进。

    肩负求援重任的段业,深知军情如火,遂出了玉门关一路疾驰,直奔高昌。

    得知段业终于来了,卫朔、杨翰等人才悄悄松了一口气。

    段业的到来不但为高昌带来光明正大出兵的名头,还为日后袭取玉门关奠定基础。

    高昌太守府内,西域大都护卫朔端坐在内堂主位上,手里端着一份密报浏览着,而左右皆是高昌文武重臣。

    “大人,杜刺史怎么说?”

    “河西全乱了。”卫朔满脸兴奋,他知道拿下凉州的机会来了。

    “大人,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高昌要动手了?”

    “没错,刚刚接到杜师急报,彭晃、王穆、康宁、徐炅四人皆拥兵叛乱,再加上举兵作乱的匈奴人,大军进犯的西秦鲜卑人,如今整个凉州已乱成一团。”

    “而且一开始吕光就小觑了叛乱者,不但没有在第一时间亲自出马,连经验丰富的姜飞也没出动,只派出儿子吕纂统兵平叛。”

    “那吕纂虽号称是吕氏千里驹,是吕家后起之秀,但毕竟初次经历战阵,岂是经验丰富的康宁对手?结果三万兵马轻敌冒进,被康宁杀得大败而逃。”

    “正是吕纂大败,才让各地叛军声势大涨,连匈奴人、鲜卑人、羌人也加入叛乱当中。”

    “真的?如此说来,凉州将唾手可得?”

    众人得知凉州大乱,无不激动异常,纷纷起身请战。然卫朔扫视了一眼面前众将,最后将目光定在了李暠身上。

    “诸位,大战将起,在没有最终分出胜负之前,尔等不可有丝毫懈怠。”

    “而且大军主力东进期间,为了防止西域人趁机偷袭高昌,还必须有人留下看守。”

    “李指挥使,尔为人一向稳重,又足智多谋。”

    “此次大军出征期间,高昌就交给你了,务必协助杨太守看好高昌,绝不允许出现丝毫意外。”

    “请大人放心,有属下在,定当保高昌万无一失。”李暠起身抱拳道。

    虽然未能出征凉州有些遗憾,但李暠很快就收拾好失落的心情。

    留守高昌未必没有机会打仗,西域诸国对高昌一直虎视眈眈,难保不会有人趁机偷袭。

    安排好留守高昌事宜,卫朔当即点起宋繇、康龙二人与他一同出征。

    由于此战关键在于长途奔袭,故出征时卫朔只带走了一万两千骑兵与三百陌刀手,将步兵全部留在高昌。

    ……

    在大军即将抵达玉门关时,卫朔将参军段业请来,准备借其一臂之力夺得玉门关。

    “段参军快快请坐。”卫朔热情地招呼起段业。

    此时段业心情十分复杂,原本第一次见到卫朔时,人家还只是个小小仓曹史,高昌在西征军威慑下,危如累卵!

    卫朔作为特使与大都督吕光签下城下之盟,那个时候段业也没瞧出他有多大本事。然谁知一晃两年过去了,他本人受杜进牵连,几乎没怎么升官。而卫朔却在不知不觉中已坐镇一方,如今更是统领万余骑兵,千里赴国难。

    “卫都护客气了,不知找在下过来有何贵干?”或许不忿卫朔官运亨通,段业说话的语气有些生硬。

    卫朔丝毫不以为忤,依旧笑眯眯道:“段参军,你心里应当很清楚,我师杜刺史一向受吕都督猜忌,不然他也不会让其子吕覆担任玉门关护军。”

    听了卫朔之言,段业默然。

    当初杜进在姑臧是怎么夹着尾巴过活,他可是一清二楚,因为连他本人也因此而受到牵连。

    “卫某若大摇大摆地领着大军出现在玉门关,吕覆一定会紧闭城门,不准大军通过。而眼下敦煌危在旦夕,叛军随时有可能攻破城池。大军在此地多耽搁一分钟,敦煌就多一分危险。”

    “一旦敦煌陷落,杜师必不能幸免。”

    “吕覆可以不在乎杜师,然杜师于我有再造之恩,我卫朔却不能不管杜师死活,因此无论如何也得救其出困。”

    “可是玉门关险峻,而我麾下又尽是骑兵,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强攻得手。”

    “因此,需略施小计,以骗得关门,不过这需要段参军配合一二。”

    段业静静听完卫朔述说,然后大脑快速转动,很快就分析出利弊得失。

    显然作为杜进心腹党羽,一旦杜进败亡,他段业的前途肯定也跟着完了。

    因此稍加思索,段业就答应了卫朔请求。

    段业这么爽快倒是出乎了卫朔预料,其实他有所不知,由于吕光大肆排挤西征功臣,早已使得内部离心离德。

    “好,段参军爽快,等此战结束,我当在杜师面前亲自为你请功。”

    “不知需要本参军做些什么?”段业轻声问道。

    “吕覆镇守玉门关时日尚短,彼还未摸清高昌虚实。我意派五百精骑,假扮成援军先锋,由段参军亲自统领。”

    “若是吕覆问起,段参军大可回复说高昌大军正在集结,你心忧河西局势,便向在下借了五百骑兵先行归来。”

    “这五百骑兵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既能稳定河西局势,又至于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那吕覆固然担忧朔与杜师合谋,但也不会眼睁睁看着吕家倾覆,不然他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因此,面对不足为虑的数百骑兵,他很有可能打开城门放你过去。”

    “只要吕覆上当,尔等便趁机赚开城门,大军紧随其后一拥而上,拿下整座关隘。”

    “啧啧,卫都护,好手段,段某佩服。”

    原本段业还不服卫朔骤然升到高位,而今听了这番谋划,才晓得人家卫朔已深得兵法精要,心中的那点芥蒂立时消散不见。

第58章 袭取玉门关()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

    进入十一月的北方,已有几分寒意,尤其到了夜晚,更是冷风嗖嗖。

    夜色刚一降临,关门便被重重关上。除了部分士卒在巡夜外,大多数人早躲进暖和的被窝内睡觉了。

    “轰隆隆!”突然,一支数百人规模的骑兵自西向东朝玉门关疾驰而来。

    自从吕光东归大军之后,这还是首次有骑兵出现在玉门关下。

    守关将士不敢大意,神情紧张地看着渐渐靠近的骑兵,不少人还在小声议论这什么。

    “怎么会有骑兵出现?不会是西域人打来了吧?”

    “有高昌军挡在西方,西域兵马怎么可能出现在玉门关?!我看有可能是高昌骑兵,听说叛军正在围攻敦煌,卫都护可是杜刺史徒弟,这老师出事了,做徒弟还能眼睁睁看着不管?”

    “嘘!小声点儿,你忘记护军大人的训话了吗?不得议论军情。”

    “哼!也不知道上头是怎么想的,强悍的高昌军近在咫尺,可就是不愿人家踏足关内。”

    “唉,谁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要是高昌军出马,说不定这会儿叛军早被打跑了。”

    在关上士卒议论纷纷时,只见一骑来到关下高声叫道:“关上的兄弟,某乃沙洲刺史杜将军麾下参军,奉刺史之命前往高昌求援。而今在下已求得援兵五百,诸位赶紧打开关门放我过去,某好去协助刺史平定叛乱。”

    “果真是高昌援兵来了。”关上守军纷纷惊呼,但却没有一人敢打开城门。

    也不知过了多久,得知消息的吕覆总算出现了,他扶着关墙向下一望,见关前真只有五百骑兵,才悄悄松一口气。

    刚刚吕覆接到守兵禀报,说高昌援军抵达关下,他还以为卫朔亲率大军出现,不由地紧张起来,生怕卫朔恼羞之下举重兵攻关。而今看到只是段业一人在,这才放下心来。

    “段参军你怎么回来了?高昌援军呢?”

    “哎呀,吕护军你可算是来了,快快打开城门放某过去。”

    面对心急火燎的段业,吕覆却不紧不慢道:“段参军且慢,待在下询问清楚了,再打开城门也不迟。”

    “还有什么好问的?眼下敦煌危在旦夕,护军身为吕氏子弟,不思剿灭叛乱,反将援军阻在关下,不知是何道理?”

    “援军?这就是你请来的援军?高昌只派出这点儿兵力?”吕覆满眼是怀疑之色。

    “废话,这当然是援军?!高昌不也止这点兵力,但是大军调集需要时间,而业心忧河西安危,于是向杨太守、卫都护借了五百骑兵先行归来。”

    “敢问段参军,不知高昌军主力何时过来?”

    “这个在下也不清楚,反正我离开高昌时,高昌主力尚未完成集结。”

    “据某估计,怎么着也得十日之后,高昌主力才会抵达玉门关。”

    “原来如此!”

    此刻吕覆面色阴晴不定地看着段业,脑海中正做着激烈斗争,他不知该不该相信段业的话。

    一方面他担心其中有诈,辜负父亲吕光信任;另一方面又担心河西叛军势大,万一真把敦煌丢了,他再挡在玉门关又有何意义?

    “打开关门。”经过深思熟虑,吕覆还是选择了相信段业,吩咐士卒迅速打开城门。

    随着吱吱呀呀一阵乱响,玉门关那厚实的城门,终于缓缓打开。

    见城门被打开,段业心中暗喜,然脸上却没露出丝毫异样来。

    “诸位,随我进城!”段业大手一挥,刹那间数百高昌军抢先进入关内。

    谁知刚一进入关内,众人便鼓噪起来,纷纷舞着刀枪制服了看守关门的士兵。

    与此同时,随着一声凄厉的牛角声传出,远处骤然响起急促的马蹄声,显然正有大批骑兵朝玉门关涌来。

    “快……快关城门,有敌来犯。”突遭袭击,玉门关守军顿时慌成一团。

    谁也没有想到,刚刚还急吼吼一副要救援敦煌的段业,转眼间竟开始袭击自己人。

    由于事发突然,大多数人根本不知所措,不知该如何是好。

    “所有人拿起兵器,将敌人赶出城去。”

    最先反应过来的还是吕覆,他急忙高声叫起来,试图组织反抗。

    只可惜卫朔、段业根本没给守军任何机会,进关的高昌军并未多做杀戮,只以夺关受降为要。

    等到控制住了局势之后,卫朔才出面安抚被俘的士卒。

    “诸位莫惊慌,我等皆是高昌兵马,只因急于入关平叛,不得已才出此下策。不过,请大家放心,只要尔等老老实实待着,便不用担心自家性命。”

    卫朔刚刚安抚好俘虏,一转身就看到康龙提着吕覆走了过来。

    此时吕覆哪里还有世家公子哥的风采,整个人瘫软成一团,看也不敢看卫朔一眼。

    “唉,真是虎父犬子啊!”

    感慨过后,卫朔轻轻摇下头,顿时没了兴趣,遂命人先看押起来,待日后再做处置。

    夺下玉门关之后,卫朔开始盘算下一步行动,他看了一眼立在身边的段业、宋繇,询问道:“对于接下来行动,两位有什么看法?”

    见卫朔看向自己,段业不禁有些尴尬,他一直将自己当做卫朔的合作者。如今卫朔猛然将其作为下属讨教,他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旁边宋繇显然不会有此顾虑,他思索一会儿道:“夺下玉门关不过是开胃菜而已,真正的关键是,大军如何才能以最小代价夺取凉州,至少也得拿下敦煌、酒泉、张掖等几个郡。”

    “体业所言,深得我心。拿下玉门关固然可喜可贺,然不占领凉州,此次行动绝然算不上成功。”

    “对于下一步行动,你有何见解?”

    “据斥候来报,眼下叛军势大,彭晃据张掖,王穆占酒泉,而大族出身的索嘏正围攻敦煌,幸被杜刺史击退。”

    “王穆本是索氏扶持起来的,如今却占据了酒泉,而索氏却一无所获,臣料定叛军定会因分赃不均而爆发内讧。”

    “当此之时,大军应暂缓东进,并封锁大举入关之消息。待敌军内讧时,主公趁机出动骑兵,将叛军一举扫灭。”

    听了宋繇建议,原本沉默的段业突然反对道:“万一叛军不发生内讧呢?而且这样一来,敦煌不就危险了?”

    “叛军都是因利益而结合在一起,必将因利益而分崩离析。索氏乃敦煌大族,苦心谋划了这么久,却最终给王穆做了嫁衣。换做是段参军,你会甘心吗?”

    “至于说敦煌安危?参军大可放心。”

    “敦煌乃河西首屈一指的大城,城内又有杜将军这样的名将驻守,暂时不会有任何危险。”

    “即便中间出了差错,玉门关与敦煌近在咫尺,大队骑兵长途奔袭只需半日即可杀到城下,又有什么危险解决不了?”

    “好,就依体业之计,大军且先在关内驻扎,派出斥候打探消息,密切关注河西局势。”

    段业默默地跟在卫朔身后,若是到了现在他还不清楚高昌打算的话,那他也太弱智了。

    只是到了如今他孤身一人,除了随波逐流又能如何?

    再说他心底未必没有其他想法,卫朔不管怎么说也是杜进的徒弟,日后真要成了事。他作为杜进的心腹与幕僚,自然也会跟着水涨船高,不比之前在姑臧看人脸色过活好?

第59章 索王内讧() 
索氏部曲攻打敦煌失利,原本以索家为主导的叛军,大权渐渐转移到王穆手上。

    而此时王穆坐拥近两万大军,又有酒泉城在手,自感兵强马壮,遂不再听从索家调派。

    索氏不甘心就此放弃,意图逼迫王穆让步,使得双方矛盾迅速激化。

    在酒泉城内,王穆府上灯火通明,数十名盔明甲亮、全副武装的士卒将小院的四周围得水泄不通。

    人人都举着火把,背对着小院,全神贯注着盯着前方。

    偶尔有几个路过的行人经过,好奇地向里面张望两眼,很快就会被这些如狼似虎的士卒赶走。

    大厅上,王穆一身戎装,坐在主位上,那张平时总是挂着笑容的圆脸,此时却是堆满了怒容。

    只见他双拳紧紧握着,努力压抑着心中怒火,整个人象是一座活火山,只要一点小小刺激,就会随时暴发出来。

    站在王穆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