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324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324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该眉头一皱问:“发生了何事?尔等怎会如此狼狈?”

    先锋大将见主将责怪,忙跪下解释道:“将军,前锋在宛城近郊遭遇河西军突袭,损失惨重。”

    闻言,冯该大吃一惊,他没想到袭击者竟是河西军。

    他急忙传下军令,命大军暂停北上。

    接着,他跳下战马,来到先锋大将面前,喝问道:“快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回将军,卑职奉命赶往宛城,刚开始很顺利,谁知即将抵达时,突然遭到河西铁骑迎头痛击。”

    “卑职见事不可为,只好率军撤退。”

    “除了眼前这些人侥幸逃脱外,其余兄弟不是被俘就是被杀。”

    “你可看清楚了?真是河西军?!”

    “卑职发誓,看得一清二楚!那装备、那气势除了河西军,卑职想不出还能是谁。”

    “那你可看清具体有多少河西军?”

    “不知道有多少,但少说也有上万人。”

    “你不是跟他们交过手,怎么会不知道有多少人?”

    “哎呀,将军!河西铁骑动作很快,卑职还没反应过来,他们已冲散了前锋军阵型。”

    “放眼望去全是骑兵,黑压压一片,根本望不到头儿。”

    忽然间,冯该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

    河西军插手南阳,难道说雍王要跟南郡公翻脸吗?

    想到将要跟名震天下的河西军对垒,冯该心中莫名地感到一阵颤栗。

    虽然冯该恨不得马上杀到宛城,将庾仄等人碎尸万段。

    但他也知道,河西军出现在宛城,让当前形势变得复杂起来。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当即喝令道:“传令全军:马上撤回襄阳。”

    ……

    不多时,宛城南边传来消息,荆州军前锋被河西军击溃,冯该已仓惶南撤。

    得知荆州军北击退,宛城十几万百姓一片欢呼。

    击退荆州军后,河西开始全面接管汉沔诸郡。

    南阳、新野、魏兴、襄城、南乡、上庸等数个郡国相继改旗易帜,宣布加入河西。

    数日后,卫朔抵达宛城视察,与之同行者,还有韦阆、裴松之两位世家俊彦。

    当初与众豪强见过面后,除了安排众人到长安定居外,他还征募了不少年轻子弟,其中就包括裴松之、韦阆两人。

    经短暂接触,卫朔发现韦阆、裴松之两人器宇不凡,皆有州牧之才,遂倾心栽培。

    这一次他带众人又回到宛城,一来是要稳定南阳局势;二来也是想借机锻炼一下年轻人才。

    刘穆之不愧是王佐之才,在卫朔抵达宛城之前,内外皆已恢复了秩序。

    以至于让卫朔大发感叹道:“此生得道和相助,孤之幸也!”

    刘穆之忙谦虚道:“殿下过奖了,此乃臣之本分而已。”

    “哈哈哈!”

    笑罢,卫朔上前挽起刘穆之,与之一同进入宛城。

    来到原南阳郡守府内,卫朔坐在上首,认真听取刘穆之汇报当前形势。

    获悉荆州军不战而退回襄阳,卫朔这才长处了一口气。

    “虽然冯该撤回了襄阳,但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接下来便看桓玄了,他若是因此恼羞成怒,难保不会再度遣军来攻。”

    “不知道和可有对策,能不能让桓玄降降火气?”

    “这个……”

    刘穆之捻着胡须想了一下,又道:“臣倒还真有个建议,或许可以试一试。”

    “你说!”

    “臣下考虑过,其实南阳这块地对桓玄来说并不重要,但他无法承受因此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因为一旦荆州军兵败宛城消息传开,且又是被河西军击败,势必将让各地反桓势力士气大振。”

    “而桓玄为了维持自身威望,并挽回颓势,必须击败河西军、夺回宛城。”

    “再者,正如主公所言,桓玄此人行事有些情绪化。”

    “不出意外,他必然会认为这是大王背叛了他,十有八九会恼羞成怒。”

    “因此,对桓玄来说,这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政治仗、感情仗!”

    “哪怕他与主公再私交甚笃,也不得不捏着鼻子遣兵来攻。”

    “河西若想避免与桓玄冲突,首先得放低姿态,甚至还得让殿下公开向桓玄道歉。”

    “等桓玄心中怒火平息,再设法让他挽回名誉,则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

    “道歉不道歉不算什么,只要能让河西得利,孤不介意牺牲一下名声。”

    “只是怎样才能帮桓玄挽回声誉?目前对河西而言,暂时维持桓玄统治利大于弊。”

    “简单!殿下可怂恿桓玄北伐南燕。”

    “北伐南燕……”卫朔眼前一亮。

    “然也!”

    “北伐在江东一向被誉为政治正确,从庾亮、殷浩,再到桓温、谢安,历代宰辅无不积极推动北伐。”

    “其中桓玄之父桓温更是多次推动北伐,以借之实现个人政治目的。”

    “而桓玄又常以其父为傲,自然不会不对北伐动心。”

    “只要能助其北伐取得功绩,不仅能继续维持桓玄统治,或许还能解决河西无港口之难题。”

    “当下,主公须尽快派人前往姑孰安抚桓玄,抢在其出兵前安抚住对方。”

    “嗯,道和此言甚合孤意!孤这就派玄伯公去姑孰见一见桓玄。”

    ……

    与刘穆之、卫朔所料一样,当桓玄接到冯该、桓石康联名上报,得知河西袭击荆州军,顿时怒了。

    他认为自己在感情上遭到兄弟卫朔背叛,随即便要调大军再度进攻宛城。

    幸好殷仲文、刘迈、羊孚、王谧等人苦苦相劝,这才让桓玄暂时按下调兵不提。

    不过,众人很快意识到,此次南阳之争对桓玄而言将是一次巨大挑战。

    荆州军兵败宛城,不提军事上影响,光由此造成的政治影响将超乎想象。

    不用派人调查,大家都能想到底下会有多少人将为之感到振奋。

    甚至不乏有人认为桓家将不行了,会掀起新一轮反桓起义。

    假若一个应对不当,很有可能让眼前桓玄得到的一切付之东流。

    当然了,若能派兵击败河西军、重新夺回宛城,固然很好。

    但这种事想想便罢,真要付之行动,后果难料。

    不然,殷仲文、王谧等人也不会极力阻止桓玄调兵了,甚至连京城卞范之也来信劝桓玄冷静。

    不过,此刻桓玄显然已被感情左右了理智,他总认为卫朔背叛了兄弟情谊,一心要教训一下不听话的小兄弟。

    更何况,桓玄知道自己初掌大权,绝不能姑息任何挑衅,不然将威望大跌,不利于稳定局势。

    朝会上,他阴沉着脸,扫了众朝臣一眼。

    “此次河西无故犯我边境,掳杀官民,这是对朝廷的严重挑衅。”

    “若不用武力教训教训河西人,朝野内外将不得安宁。”

    “太尉此言差矣!”

    “眼下朝廷虽已平定东南叛乱,可内外形势依旧不乐观,加上财政枯竭,根本无力与河西开战。”

    “万一再兵败南阳,恐让各地宵小乘机而起。”

    “届时桓公纵有三头六臂,恐也难以招架。”

    王谧虽然首鼠好几端,但这次他也算是尽心为桓玄谋划。

    他不赞同冒然与河西开战,因为这会让朝廷进一步陷入被动。

    他主张以政治手段解决此次纷争,尽量避免军事冲突。

    王谧所言迅速在群臣中间引起强烈反应,众臣纷纷人云亦云,均赞同此议。

    “司徒所言极是,河西实力强悍,一旦与其爆发冲突,绝非一朝一夕能够获胜。”

    “万一陷入持久大战,朝廷将有倾覆之危。”

    见众人都不支持自己,让桓玄整张脸黑得跟锅底一样。

    但桓玄想法与众人不一样,他虽然也认为目前局势不稳,不应冒然对外发动战争。

    可如今他被好兄弟卫朔背叛后,脑子中满是羞恼之意,一心想要出口恶气。

    “尔等此言差矣!正因为内外不稳,本公才执意要跟河西开战。”

    “若侥幸取得胜利,不仅大大提升了朝廷威望,还能震慑宵小,稳定内外局势。

    实话实说,桓玄此言倒也在理。

    只是他选的目标太强大,想要战胜河西军,何其难也!遂遭到众人一致反对。

    桓玄本就是很情绪化的人,结果在众人一再反对下,难免有些恼羞成怒,说出来的话便不经大脑。

    “尔等说这些孤何尝不知道?”

    “但如今直元都把本公逼到这份上,若不给于反击,外界该如何看待孤?孤还有什么脸面待在朝堂上?”

    “总之,不管大家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罢!孤北决心已下,不容改变。”

    “若尔等不愿去,孤一个人带兵去。”

    此言一出,众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再提反对意见。

    而王谧看到这一幕,不由暗暗叹息,大丈夫当能屈能伸,怎能感情用事?

第577章 南下姑孰() 
p

    接到雍王旨意后,崔宏当即从宛城南下,在某天傍晚时进入了姑孰。

    当天夜里,一辆马车缓缓停在了司徒王谧府宅门前。

    只见门帘掀开,崔宏笑呵呵地从马车里走了出来。

    此时,王谧子王球已在门口等候多时,看到崔宏到来,急忙迎了上去。

    “晚辈王球见过崔公。”

    “尔父可在?”

    话音未落,崔宏便瞥见了站在院内等候的王谧。

    王谧此举显然是怕被外人看见,才不愿出门迎接。

    而崔宏知道王谧生性谨慎,有此举动不足为奇。

    他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跟着王球进了府门。

    “贤侄,老夫这么晚来打扰,不会给府上添麻烦吧?”

    “哪里,哪里!崔公光临寒舍,让敝府蓬筚生辉。”

    王谧当然知道崔宏为何来拜访自己,不过如今这事着实棘手。

    不管朝野上下怎么劝谏,桓玄似乎铁了心要打南阳宛城。

    来到客厅坐下,崔宏轻捋长须笑道:“这一次在下是特地来向司徒求援。”

    “呵呵……”王谧苦笑几声。

    “非是老夫不愿帮忙,实在是这一次事情颇有些棘手。”

    “棘手归棘手,但也不是没办法化解。”

    嗯?王谧一下愣住了,近来他不知费了多少口舌,却始终无法让桓玄回心转意。

    他还听说今日白天卞范之特地从京师赶回来劝桓玄,最终依然无功而返。

    如今崔宏‘口出狂言’,竟表示事情还可挽回,是对方真是成竹在胸?还是故意说大话宽慰他?

    许久,王谧才回过神来,忙好整以暇地请教道:“愿闻玄伯高见。”

    “此次太尉之所以恼羞成怒,除了感情上觉得遭河西背叛外,最重要一点无非认为影响到了自身权威。”

    “所以只要针对这两点,定可让太尉回心转意。”

    “具体当如何做呢?”

    “第一河西可以就宛城冲突给出赔偿,雍王也愿意放低姿态向太尉公开道歉。”

    “第二河西愿支持太尉北伐南燕,借北伐功勋来挽回自身声誉。”

    “什么?!北伐南燕?”

    ……

    昨晚,崔宏先去见了司徒王谧,随后又带重礼拜访了桓玄姐夫殷仲文。

    等一切忙活完,天色业已将明。

    也来不及合眼休息,他便驱车赶往南郡公府,等候桓玄召见。

    南郡公府位于姑孰中心,占地约百十亩,曾是当年桓温府邸。

    桓玄主政后,当即命人大肆翻新、修葺一番。

    等他移镇姑孰,便将这座府邸当成新南郡公府,用以居住并与朝臣商议政务。

    近来荆襄局势紧张,南郡公府上愈发忙碌,来来往往尽是人影。

    也不知过了多久,才见一名小吏从府内出来,直奔崔宏马车。

    崔宏精神一振,忙跳下来,快步迎了上去。

    只见来人见崔宏来到眼前,拱手行礼道:“在下奉太尉之命,特来通知大人进府。”

    总算等来了好消息,崔宏忙问小吏:“在下去哪儿见南郡公?”

    “眼下朝会快要结束,太尉让大人去隔壁厢房等候。”

    崔宏忽然觉得有点儿不对,忙问:“难道不在朝会上召见在下吗?”

    来人笑道:“不用!太尉准备在朝会结束后,再与大人见面。”

    当下崔宏吩咐侍卫拿出十枚银元送给眼前小吏,顿时让对方暗暗咋舌。

    随着河西越来越强大,其发行的五铢钱、银元也渐渐流通各地,成为硬通货。

    临来前,雍王可是给了他一大笔钱,专门让崔宏用来上下打点。

    别看眼前小吏官职卑微,但其能任通传之责,背景肯定也简单不到哪儿去。

    确如崔宏所料,眼前小吏乃殷仲文族人,不然他也不会对崔宏客客气气。

    在眼前小吏引领下,崔宏进了南郡公府,并来到厢房等候。

    殊料,他刚踏入厢房,就听到隔壁传来激烈地争吵声。

    原来此间厢房与隔壁朝会所在地,仅仅是一墙之隔。

    崔宏随便找了位子坐下,开始闭目养神。

    连日来,奔波不断,可算是累坏了他。

    让他不得不抓紧时间养养神,以好应对接下来桓玄责难。

    此时,隔壁为了与河西开不开战已吵翻了天,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服谁。

    桓玄坐在上首,面色阴沉,其心思早已不在朝会上,而转移到了崔宏身上。

    说实话,虽然这一次桓玄对河西插手南阳很是不满。

    但事后卫朔第一时间派崔宏来姑孰请罪,多少让桓玄心中好受几分,觉得小老弟卫朔还是挺看重他这个老大哥。

    或许是看出桓玄神思不属,大家吵了半天便渐渐住了嘴。

    而隔壁崔宏,刚开始他还用心听了几句,后来实在是太辛苦,竟坐在那儿昏昏欲睡。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被人轻轻摇醒,睁眼一瞧竟是殷仲文,原来朝会已结束,桓玄召他进去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