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33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33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体业之言不无道理,可而今大局已定,不趁着眼前机会好好修理一下世家,未来如何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不推行新政,将来又如何驱除胡虏,收复河山?”

第61章 索家打算() 
“你说什么?!”杜进看着风尘仆仆赶回来的段业,怎么也不敢相信他说的话。

    “回刺史,卫都护已于数日前出兵酒泉,并成功斩杀叛将王穆,眼下其已收复酒泉、建康两郡。”

    “至此,叛乱已被卫都护成功平定。”

    收复酒泉、建康两郡后,段业随向卫朔提出辞行,他要赶回敦煌向刺史杜进禀报详情。

    卫朔同意了段业请求,还特意叮嘱段业代他向杜师问好。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且细细讲来。”

    杜进怎么也不敢相信,前几日还气势汹汹的叛军,怎么一眨眼功夫就被平定了。

    段业苦笑了一下,遂将连日来经历一字不落的告诉给杜进。

    当段业说到卫朔软禁了玉门关护军吕覆,杜进眉头紧皱。

    说实话,以前固然没指望卫朔像他一样忠诚于吕光,但对于卫朔敢明目张胆的软禁吕覆,多少还是出乎了他预料。

    卫朔这样做,不啻于跟吕光公开决裂。

    段业看了一眼脸色阴晴不定的杜进,小心翼翼道:“大人,不是属下多嘴,在下以为大争之世,实力为尊。眼下大都督四面受敌,其势已危若累卵。卫都护不过是乘势而起,大人作为他的师父,即便不支持,也不应从中扯后腿,不然两面不讨好。”

    杜进瞪了一眼段业,没好气道:“老夫知道该怎么做,自从来到敦煌之后,功名利禄之心早已熄了。我只是担心直元年轻不知轻重,不过刚稍稍占了上风就不将吕光放在眼里。”

    见杜进直呼吕光名字,段业一直悬着的心才算放下来。

    自打跟随卫朔打了一仗,他就对高昌充满了仰慕之情,生怕自家刺史冥顽不灵,非得做吕光的忠臣。

    如今看来,杜进不是迂腐之人,看来吕光之前举措已大大伤害了杜进。

    “这点请刺史放心,卫都护行事很有分寸。”

    “尤其他麾下有个宋繇,别看年纪轻轻,考虑问题却很周全。”

    “看来段参军很看好直元嘛!”

    见杜进打趣自己,段业赧颜道:“卫都护怎么说也是刺史之徒,若他发达了,在下怎么也能沾点光不是?”

    “唉,说起来你是受老夫牵连,不然怎么会一直不得重用?算了,不说这些了。”

    “眼下你留在老夫身边也没甚用处,不如去酒泉投靠直元吧。”

    “直元是个有能耐的人,你跟着他也好建功立业,光耀门楣。”

    正当杜进、段业说着平叛事宜时,忽然下人进来通报,说沙洲治中索仙求见。

    原来此时索氏已获悉高昌军入关、索嘏兵败被擒的消息,整个家族一片震惊。

    沙洲治中索仙不得不屈身来到刺史府求见杜进,以期托庇于杜进逃脱大难。

    杜进拿着拜贴细细观察了一会儿,才轻笑道:“索治中一向不将老夫放在眼里,如今被直元逼得竟主动上门,可见索氏已走投无路了。”

    “哼,索氏野心勃勃试图独霸敦煌,却不料中途杀出个高昌,让索氏宏图霸业终成黄粱一梦。”

    “如今索氏部曲在酒泉之战中损失殆尽,一旦卫都护借机发作,对索氏而言不啻于灭顶之灾。”

    段业一样看不上那些高高在上的世家大族,别看平时一个比一个高傲,仿佛威武不屈的大丈夫,真到了关键时刻不照样选择跪舔?怪不得卫都护总说世家大族是这世上最寡廉鲜耻之辈,毫无节操可言。

    “以参军之意,老夫是见还是不见索治中?”

    “大人还是让其进来,听听他都说些什么。”

    “卫都护估计一时半会儿抽不出功夫理会索氏,大人不妨代为处理,也算是给卫都护帮忙了。”

    “也罢,老夫就见见索治中,看他今日过来有何贵干。”

    不一会儿,只见索仙走进大厅,再无往日之盛气凌人。

    他一上来先给杜进深施一礼,然后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段业,这才装出一副悲痛欲绝的样子哭诉起来。

    “刺史大人容禀,索氏不孝子孙索嘏枉顾祖上青名,竟投身贼寇,举兵叛乱,实在是犯下了大逆不道之罪。”

    “今其已被卫都护生擒,当立即明正典刑以儆效尤。另外,索氏愿出粮五万石资助高昌军剿灭剩余叛军。”

    杜进听了索仙给出的条件不由乍舌不已,先是将索嘏扔出来当替罪羊,然后又大方的拿出五万石粮食给高昌。

    要知道自他上任沙洲刺史以来,连一根汗毛都没从索氏得到过。

    兴高采烈的杜进正要答应下来,忽然看到堂下段业冲他直摇头,立时醒悟过来。

    这条件对他而言十分优待,但未必会被自家那个宝贝徒弟看在眼上。

    想到这儿,杜进斟酌再三道:“索治中,老夫固然十分同情索氏,但这事我做不了主。一切还得等卫都护来了之后再做定夺,不如你先将粮食交由老夫转交给直元,顺便在他面前说些好话,你看如何?”

    “这……”索仙见杜进竟无法制服那个卫朔,不由感到几分失望。

    经过多番打听他已晓得那个卫都护十分不好惹,这才登门服软,如今看来索氏怕是没那么容易过关啦。

    ……

    索仙刚一回到府上,只见族中子弟如索承明、索训、索慈、索术等纷纷迎了出来。

    看看那一溜儿精英子弟,也难怪索氏会生出野心。

    当今敦煌随着宋氏衰落,索氏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家族,不仅他们占有的土地、部曲最多,族中有名有号的子弟也比其他家族多得多。

    众人虽然都眼巴巴望着索仙,可谁也没有主动询问,但他们从家主一脸严肃的表情也能看出来此行估计不太顺利。

    “诸位,都进来,老夫有话说。”

    索仙领着众人回到大厅上,先环顾四周看了一下,确认族中精英子弟全都在场,这才朗声道:“诸位,老夫刚刚见过了刺史大人,杜刺史表示他不可能代替卫朔做决断,也就是说我们企图通过杜进通融、说和之计划已宣告失败。”

    “啊,那……那接下来该怎么办?我索氏部曲已损失殆尽,根本无力应付高昌铁骑。”

    “实在不行直接跟那个卫朔摊牌,看看他要怎样才能放过我索氏。”

    “哼!那卫朔不过一介寒门竖子,即便取得了暂时胜利,又如何敢拿我索氏如何?”

    “就是,就是,实在不行我们联合张、阴、马、郭等几大世家暗中抵制姓卫的,只要让卫朔晓得我等世家厉害,对方自然不敢再提什么过分条件。”

    “可是其他世家怎么可能会跟我们联合?”

    “嘿嘿,家主有所不知,那个卫朔以为远在高昌就没知道他搞得那些事吗?据说高昌正在推行什么均田制,其目的就是要夺我世家土地分给庶民。若我们在敦煌大肆散播卫朔要在本地推行均田制的消息,你说其他世家会不会担忧?”

    听到这儿,索仙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他语气冷冽道:“索承明、索训、索慈、索术你们分别去联系张家、阴家、马家、郭家,将卫朔在高昌推行的新政全都抖落出来,告诉他们若不能将这个卫朔撵走,我等世家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第62章 内忧外患() 
成功消灭王穆、索嘏两股叛军,又顺势夺得了酒泉、建康两郡。

    然而一连串胜利并未让卫朔在河西站稳脚跟,相反其面临的形势愈发艰难。

    首先,在内卫朔遇到了吕光初入河西时面临的难题——世家。

    说起来他进驻酒泉已有些时日,可主动上门来拜访的世家却一个没有,由此可见当地世家根本不欢迎他。

    世家很棘手,哪怕到了现在吕光也还没摆平。

    前任刺史梁熙对待世家采取网络之策,结果吕光一来,世家丝毫不念旧情,立时将梁熙卖了个干净。

    吕光入主河西之后,吸取了梁熙教训,对世家采取了高压强制政策,并大肆重用、招募胡族以抗衡世家。

    此举固然不用担心被世家出卖,但也因世家被隔离在外,使得世家对其离心离德,各地叛乱此起彼伏,统治根基十分薄弱。

    其次,在外,东边尚有彭晃盘踞张掖、卢水胡作乱西郡,外加吕光虎视在侧,外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大战之后卫朔十分繁忙,他一边忙着收编俘虏,另一边则抓紧时间接收酒泉、建康两郡大片土地,最后还要提防东边彭晃偷袭。

    这日,正在处理公务的卫朔,突然抬起头问宋繇:“体业,张、阴、马、贾、郭等世家家主可曾答应赴宴?”

    宋繇面色黯然道:“没有,他们全都拒绝了主公邀请,看来他们还没打算接受我们。”

    “世家将是咱们入主河西面临的第一个难题,而且还是难度极大的一个。”

    “一个处理不好,眼前大好局势将毁于一旦啊。”

    听宋繇感叹过后,卫朔眉头紧皱。

    他想了一会儿道:“世家问题必须解决,而且还必须争取在吕光回师西进前解决,不然内忧外患之下,说不得我等还得退回玉门关以西。”

    “大人,敦煌急报。”就在卫朔、宋繇两人为世家而烦恼时,却见许昭拿着急报匆匆而入。

    “眼下叛匪已被扫灭,再加上有杜师坐镇,敦煌能有什么危险?”

    原本卫朔对许昭小题大做不以为然,然而当他打开急报一看顿时脸色大变。只见上面写到敦煌一带流言四起,说他欲在河西推行均田制、官绅一体纳粮制,使得部分世家大族蠢蠢欲动,欲联合起来共同抵制他。

    “主公,怎么啦?发生了什么事?”宋繇见卫朔脸色突变,立马晓得有大事发生。

    “体业,看来咱们都小觑了敌人,原本想着高昌与河西隔着数百里流沙,有些事不会那么快传到世家耳中,现在看来人家已将我等底细全摸清了。”

    宋繇接过急报浏览之后,顿时愁容满面道:“是呀,这下原计划全泡汤了,只能与世家硬碰硬,来场正面对决。”

    “不过,真要说起来当下流言四起对我们而言也未必全是坏事!”卫朔神色莫名道。

    “呵呵,主公心态真好,属下可没那么乐观。”

    一想到将直面势力庞大的河西世家,宋繇就觉得底气不足。

    作为敦煌宋氏子弟,他比卫朔对世家了解的更深。

    正是因为其深知世家厉害,故而从一开始他就建议卫朔在解决河西世家时亦缓不宜急。

    可谁知还不等众人采取什么动作,那边世家已闹腾起来。

    而且看情形,众世家大族对高昌推行的各种政策毫无好感,几乎不存在妥协的可能。

    难不成真要在河西杀个血流成河?一想到血腥场面,宋繇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哈哈哈,朔可没瞎说,也不是故意安慰大家。”

    “体业请细想,按照原先计划,固然可以做到不动声色,但中间肯定得耗费大量精力、物力,而且过程中说不得还得与世家进行交易、妥协,难免会给日后留下隐患。”

    “相反今日世家这么一闹,虽说将我等逼到了绝路上,但也给了一个解决世家的机会,而且还是彻底地、不留后患的解决世家。”

    “主公不会是要对世家举起屠刀吧?”宋繇脸色发白地问。

    “诶,体业多虑了,杀人多不好。虽说免不了有人会流血,但我可以向你保证,绝不滥杀无辜,也不会大开杀戒。”

    “只是少不了一些用来骇猴的鸡……”

    “如此最好,那臣也就放心啦。”

    得到卫朔保证,宋繇这才松了一口气。他就怕卫朔震怒之下,不分青红皂白举起屠刀将全部世家杀个干净,如此固然痛快了,但河西之地也会因此而糜烂,想要恢复元气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

    见宋繇仍是一副忧心的样子,卫朔忍不住安慰道:“体业,莫担心,朔心里有分寸。”

    “其实说起来经过百十年战乱影响,当今世家影响力已大大不如魏晋时期,只要措施得当,找一只好鸡杀掉,其余猴子自然会老实下来。只要能保证各项政策平稳推行,几年之后世家将不足为虑。”

    “体业,你可知世家何以会在地方上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那是因为世家手中掌握着大量田地、佃农、部曲。”

    “不错,正是如此。”

    “众所周知,自永嘉之乱爆发,造成中原动荡,大量地方豪族聚集乡间、结坞屯堡,以为自存之计。”

    “一时之间,河北、中原、关中、河西等地到处坞壁林立,多如牛毛。”

    “这些世家豪强、坞主当惯了土霸王,向来不服王化教导。”

    “而我高昌一上来就要铲除坞堡、推行均田制,这相当于挖各地豪强之立身之本,他们自然要激烈反抗。”

    闻言宋繇唏嘘道:“是啊,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此仇不共戴天,那些世家坞主不闹腾才怪呢。”

    “体业所言甚是,然而拆除坞堡、推行均田制乃大势所趋,任何人或势力都不能阻挠,否则便是与高昌为敌。”

    “体业,地方坞堡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解决此问题也该从源头下手。”

    “像一些野心不大的坞主,其结堡目的只为求存而已。”

    “对付这样的人,不妨以利诱之,咱们拿出合适的条件来招抚他们。”

    “特别是对那些依附各地坞堡的流民,官府更应该加大招抚力度。”

    “与此同时,官府还向底层百姓大力宣传均田制的好处,引导流民回归农田。”

    “没了流民支持,只剩下宗族部曲支撑,部分野心勃勃的豪强就如鱼儿离开了大海,再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只要他们敢举兵叛乱,我高昌铁骑可不是吃素的,定要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什么是红的。”

    “因此,解决地方豪强的关键在于不能让他们蛊惑百姓,只要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