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339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339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并非担心世家,反而还怕雍王事后翻脸不认人。”

    刘裕身形一顿,过了一会儿才道:“放心,某心中有数。”

第600章 世家告状() 
    p

    隆安二年,春,鲁郡曲阜孔家也迎来了一位重要客人,即谯郡夏侯氏家主夏侯翎。

    近来,世家叛乱不断失利,沉重打击了世家信心,连孔家、夏侯家也对未来前景感到悲观。

    正是在当前种种不利态势下,为了跟雍王抗衡,两家在不知不觉中越走越近。

    孔抚从彭城归来,特地向其父孔嶷转达了夏侯家欲跟孔家结盟之意愿。

    孔嶷闻讯后大喜过望,遂去函相邀。

    而夏侯翎也正想加深与孔家联系,便概然应允。

    寒暄过后,孔嶷与夏侯翎寒暄并肩进了大堂,分宾主坐下。

    坐下后,夏侯翎见孔嶷满脸倦容,不由关心起对方身体。

    “孔兄一脸倦容,又无精打采,莫非身体有恙?”

    “多谢夏侯家主关心,在下无恙,不过因连日劳累罢了。”孔嶷叹息道。

    “唉!肯定是因河西之故。”

    刚一见面,两人便纷纷向彼此倒起满肚苦水,不由大起同病相怜之意。

    说到痛恨之处,孔嶷、夏侯翎更是目眦尽裂,恨不得生啖雍王之肉。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雍王竟敢对世家做出如此令人发指的行为。

    一个个传承百十年的世家大族,在雍王眼中连条狗都不如。

    就因为世家不肯支持均田制,雍王大肆压迫豪强,不知逼死了多少了世家子弟。

    夏侯翎咬牙切齿道:“多少世家子弟因不甘祖产被夺而奋起反抗,却被河西冠以叛乱之名残酷杀害。”

    孔嶷缓缓点头道:“这事没完!必须给雍王一个教训,让他知道世家厉害。”

    “怎么?莫非孔兄已有了对策?”

    “嗯,老夫心中确有了些头绪,但需夏侯家主帮忙才是。”

    “没问题!只要能出口恶气,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也无所谓。”

    “好!接下来我们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啊,哈哈哈……妙,真是妙!孔兄好计策,这下够那个雍王喝一壶啦。”

    ……

    不比北方,一进入五月份,江南气候便开始变得炎热起来。

    这天,吃过午饭,又喝了碗凉汤,卞范之像往常一样优哉游哉来到宫中。

    他刚坐下不久,就听得门外传来一阵凌乱脚步声。

    只见一小吏面色惶急地闯入尚书省内,嚷嚷道:“不好了,不好了,有人聚众闹事。“

    卞范之被桓玄留在建康,本就肩负监视内外之重任。

    而今骤闻城内有人聚众闹事,不禁悚然而惊,慌忙站起身来。

    他强自镇定,对来人呵斥道:“慌什么?有什么事慢慢说。”

    “禀府君,也不知为何,宫门外忽然聚集了大量世家子弟。”

    “他们吵着什么让朝廷做主,说什么替他们讨还公道。”

    “还说若朝廷不管,他们便要闯将进来。”

    听了小吏解释,得知矛头不是冲桓玄,卞范之悄悄松了口气。

    刚才他还以为有人要搞兵变、胁迫天子呢,如今才晓得似乎不是那么回事。

    当下他整整衣襟,摆出一副威严样儿,对来人道:“慌什么?!天塌不下来。”

    “前头带路,本官过去瞧瞧!”

    “看看是谁这么大胆,竟敢聚众闹事。”

    须臾,卞范之带人来到了宫门前,却见正有百十来人聚在那里吵吵嚷嚷。

    嗯?!卞范之走到跟前,刚看清众人装扮不由目瞪口呆。

    原来这百十来人蓬头垢面,各个衣衫褴褛。

    若非裸露在外的皮肤依然细皮嫩肉,他怎么也不相信众人竟是养尊处优的世家子弟。

    可如今他们哪里还有一丝所谓世家名士风范,各个犹如街头乞丐一般狼狈。

    甚至还有数人抱着个不知所谓的灵牌,正跪在宫门外嚎啕大哭。

    “雍王暴虐,肆意杀害公卿贵族,又强占世家田产,请朝廷给我等做主。”

    “那些田产乃世家几代人省吃俭用才置办下来,凭什么雍王一句话就得全部上缴?!”

    “当初若非朝廷下旨让雍王都督中原,哪会有今天这等祸事?!”

    “朝廷必须给个说法。”

    “对,必须给个说法!”

    “先帝啊,你睁开眼瞧瞧吧!”

    “看看你家女婿,是怎么一步步挖空我大晋江山的根基。”

    听了众人吵闹声,卞范之忍不住一乐,这都什么跟什么。

    不过,他大致也摸清了众人闹事缘由。

    眼前这些人皆为中原世家子弟,刚从中原逃过来。

    自知没本事去找雍王报仇雪恨,遂干脆聚在一起来江东闹事。

    至于背后有没有人指使,眼下卞范之还不好判断。

    但据他猜测,此事十有八九跟中原世家脱不了关系。

    只不过,他有些猜不透中原世家用意,难不成真想让朝廷帮其要回田产?

    不,这事压根儿不可能!

    别说雍王根本不会听朝廷旨意,再说南郡公正指着河西帮忙北伐,岂敢得罪雍王?!

    可这些人终究出身世家,而世家势力又是盘根错节。

    雍王敢不分青红皂白一举铲除,他卞范之可没这胆子。

    于是他思虑再三,觉得还是先把众人劝回去再说。

    最后卞范之好说歹说,一众世家子弟才怏怏离去,但世家告状一事也迅速传播开来。

    借这股‘歪风’,又让均田制、释奴令等河西政策,成了江东热议话题,并给河西镇抚中原造成极大影响。

    江东乃世家大本营,因此从一开始,舆论就对河西十分不利。

    朝野内外忽然掀起汹汹民意,世家大臣纷纷上书,要求桓玄阻止雍王继续推行均田制。

    虽然桓玄还未表态,却也让中原世家为之振奋。

    而孔家也趁机站了出来,与兖东豫南世家合力炮制出一封联名奏疏。

    百十名世家名士在这份奏疏上签了字,联名反对河西新政。

    一时之间,世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浪潮,打了各方一个措手不及。

    ……

    “本公听说近来京城内人心不稳,一些世家官员还叫嚣着跟河西断交。”

    “敬祖,你来说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回太尉,此次世家聚众闹事,其根本矛盾在于河西强力推行均田制。”

    “雍王为了整顿中原,其以武力为后盾,大肆收缴世家田产,又残酷镇压世家叛乱。”

    “世家因不甘田产被夺,且又无力与河西对抗,这才跑到建康聚众闹事。”

    “太尉,想让世家人心稳定下来非常简单,只需让雍王把田产还给世家即可。”

    桓玄白了卞范之一眼,没好气地说:“你这不废话吗?本公哪有那本事!”

    “要不然只能置之不理啦,任他们去闹,等闹够了自然会消停。”卞范之无奈道。

    “不行!”桓玄斩钉截铁道。

    先不说这事本有损朝廷脸面,也让他脸上无光,更何况还会让桓玄失去世家支持。

    桓家本身便是豪门大户,桓玄自然清楚世家势力有多庞大。

    更何况在他心目中,将来若要谋朝篡位,怎么也少不了世家支持。

    因此,无论如何,桓玄也不可能置之不理。

    “江东与河西不一样,直元全是靠寒门势力支持,可本朝根基在于世家大族。”

    “一旦世家人心不稳,将危及社稷稳定。”

    “那以太尉之意当如何?总不能真替中原世家出头吧?”

    “先不说雍王压根儿不会听朝廷旨意,万一惹恼了河西,岂不误了主公北伐大业?”

    “可让世家一直闹腾下去,依然会影响朝廷北伐!”

    桓玄思虑再三,最终想了个和稀泥的法子。

    “这样吧!派王谧以御史名义巡察中原诸地,先给世家一个交待。”

    “啊?这……这雍王会乐意吗?”

    “若派其他人去巡察中原,肯定会让雍王感到不快。”

    “但王谧不同,他与雍王有几分交情。”

    “更何况王司徒是什么人,难道敬祖还不清楚?”

    “放心!他一定不会乱来,”

第601章 汝阴争论() 
    p

    (ps:最近有些卡文,没法保持两章更新,先每天更新一章,容疯子缓缓,时间为下午五点。)

    五月不冷不热,最适合踏春访友。

    这天,突然从淮河驶来一艘奢华官船,沿颍水浩浩荡荡北上。

    颍水波澜不兴,春日明媚和煦,照在河面上,映耀出万千金光。

    两岸绿柳长长,弯下细细腰枝,漂浮在水藻间,给颍水增添了不少美色。

    此时碧空澄澈纤尘不染,万顷波涛拍岸南去,一群群的沙鸥翔起翔落。

    放眼一望,汝阴城轮廓在水色岚气中若隐若现。

    面对这寥廓景色,司徒王谧不仅无心欣赏,反而心事重重。

    五月,他领了圣旨,不情不愿地离开了江东。

    他从姑孰北上,途经合肥、寿春,再渡淮河,沿颍水北上汝阴。

    按说王谧奉旨巡察中原,大权在握,应该意气风发才对,可他心中着实高兴不起来。

    他这个‘巡察御史’除了名头好听外,手中并无任何权力。

    临来之前,太尉已对他讲得分明,设法安抚中原世家,且不能得罪雍王。

    可他深知世家早与雍王闹翻,双方根本不会妥协。

    “唉!真是个苦差事。”

    想当初,为了不惹这个麻烦,他曾特地向朝廷请了病假。

    殊料,太尉桓玄根本无视这些,直接给司徒府下圣旨。

    没办法,王谧只好收拾行囊,郁郁北上。

    幕僚忽然用手指着前方码头,叫道:“大人,您瞧!有人来接您了。”

    “唔,老夫看见了。”

    王谧随口敷衍了一句,脸上随之浮现几丝不易察觉的阴霾。

    他凝眉望去,却见颍水岸边站了一溜儿世家名士,当先一人赫然乃夏侯氏家主。

    大船离岸愈来愈近,只见夏侯翎吩咐了几句,忽然鼓乐声大起。

    官船缓缓靠岸,水手忙着下锚、搭板桥。

    等一切忙活停当,王谧才正正衣冠徐徐下船。

    以夏侯翎为首,百十名世家子弟一齐躬身行礼,迎接朝廷御史莅临汝阴。

    下了船,王谧旋即换上笑容,俯下身子一手挽起一个,将众名士一一搀起。

    “见过司徒大人。”

    “有劳诸位久候。”

    “司徒为国事从姑孰远道赶来,一路风尘辛苦啦。”

    “在下在城内备有水酒,请司徒赏光,好让在下尽地主之谊。”夏侯翎豪爽道。

    王谧不着痕迹地瞥了眼夏侯翎,笑道:“本使受朝廷委派北上,特为巡察中原,按说不该接受地方官吏邀请。”

    “但你我彼此都不生疏,夏侯家主又盛情相邀,老夫今日就破例一回。”

    “正好老夫也有些话想跟诸位谈谈,不如就在席间交流,如此也不耽误正事。”

    夏侯翎闻言目中精光一闪,却没多说什么,只吩咐人去准备宴席。

    少顷,王谧与夏侯翎等一众世家名士,携手入了汝阴城,来到一座酒楼上。

    只见酒楼内一律红松镶板铺地,隔扇、雕柱用的是橡木,雕着虫鱼花鸟云树仙人,还有各色道家人物故事,镂得玲珑剔透。

    王谧站在窗前,向远处颍水眺望了一会,才回身道:“早听说颍水两岸风景宜人,今日一见果然大开眼界!”

    “极目远眺,颍水向东南一泻而去,撩人思绪,忆古追来之心油然而生!”

    “呵呵,司徒过奖了!”

    夏侯翎眼睛微微一眯,道:“原来汝阴也没现在这般热闹,只因近来中原不太平,不得已我等才来这儿定局,这才让汝阴多了些人气。”

    王谧知夏侯翎话中有深意,正拐着弯儿告诉他雍王折腾地太厉害,想让他管管雍王。

    可王谧北上专为缓和矛盾,而不是来加剧矛盾。

    因此他笑了笑不言语,反而转移了话题。

    “宴席可准备好?不如开席罢,老夫忽然觉得腹内空空如也!”

    “司徒大人命开宴。”

    一声令下,酒水佳肴悉数被奉上。

    王谧随即入上席,夏侯翎下首相陪,其余人等按地位高低一一就坐。

    旁边有专人取过酒壶,给众人酒杯一一斟上。

    夏侯翎笑着举起酒杯,向王谧敬道:“司徒大人,请!”

    “诸位,请!”

    等酒水下肚,王谧瞅了众人一眼,欣然道:“刚好大家都在这里,省了老夫不少事。”

    “临行前,太尉再三叮嘱老夫,说眼下朝廷北伐在即,中原万万不可生乱。”

    “不管你们跟雍王之间有甚矛盾、仇隙,都等这仗打完再说……”

    “王司徒,那以你之意,之前我等所受委屈就这么算了?”

    被人打断说话,王谧自是十分不满。

    可他仍面不改色道:“不是算了,而是以后再说。”

    “以后?哼!怕是黄花菜都凉啦。”

    听了王谧建议,现场众人并没有表现出十分激动,反而有些冷漠。

    很显然王谧给的这颗定心丸,并不能让中原世家满意。

    如今他们被雍王卫朔压得喘不过气来,一刻也不想再等下去。

    更何况这些世家名士也不傻,如何会看不出王谧话中有敷衍之意。

    什么叫打完这一战再说?等打完南燕,他们这些人早被雍王连骨头给吞了。

    王谧见众人脸色难看,心中微微叹了口气,对此行安抚中原世家一事悲观起来。

    “诸位,眼下雍王势大,你们为何不能暂退一步?”

    “等日后北伐结束,有了太尉与朝廷支持,再与雍王周旋,不比现在孤立无援强?”

    夏侯翎面色微冷道:“司徒大人,你根本不知道雍王是怎样对待我中原世家,简直比胡虏还残暴!”

    “你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