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68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68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间,考场上寂静无声,只有翻动纸张的沙沙声。

    仔细浏览过考卷后,崔浩已对试卷整体布局了然于胸。

    出题者显然很为士子们考虑,知道众人初入考场,难免会紧张,因此前面考题都很简单。

    当考生答完前面题目,情绪已渐渐稳定下来,而题目也渐渐变难。

    从考察士子的记忆能力,转为考察理解、分析、总结等能力。

    在崔浩看来,真正能拉开距离、决定最终成绩者,乃算学与策论。

    算学自不必说,你会就是会,不会定然一题也答不上来。

    幸好崔浩从小博览经史,如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涉及,算学对他而言并不陌生。

    至于最后一道策论题——《论占田制、屯田制》,直指汉以来土地政策之弊端。

    考生必须言之有物,若只懂夸夸其谈,怕是无法获得高分。

    崔浩出身豪门,见多识广,对其中利弊知之甚深,他稍稍一思索,就下笔如有神。

    ……

    在众士子忙着答题时,卫朔则带着沮渠蒙逊在视察考场。

    看着考场上黑压压一片士子,沮渠蒙逊忍不住从心底敬佩卫朔。

    别看他出身蛮族,但见识可不低,自然能看出科考厉害之处。

    当初河西被世家抵制,他还曾幸灾乐祸过,觉得卫朔不会那么轻易过关。

    谁知科考一出,众世家登时如上考妣。

    如今有了大批寒门士子加入,世家对河西而言,已属可有可无。

    “可惜科举一出,那些世家又要不开心啦。”沮渠蒙逊忍不住感叹道。

    “世家多碌碌之辈,岂能明白其中关键?”

    “蒙逊一向见识不凡,不妨你来说说科考对世家而言,影响是好还是坏?”

    “应该说利弊各半,关键看世家怎么做。”

    果然,沮渠蒙逊十分不简单,一语中的。

    “哦?是吗?且说来听听。”

    “科考既然不论出身,那么主公自然没理由禁止豪门子弟参加。”

    “而以世家之底蕴,只要狠下心来参考,绝非寒门可敌。”

    闻言卫朔唏嘘不已,沮渠蒙逊所言已被历史证明。

    科考只能限制世家,根本无法完全压制世家。

    甚至只要世家适应快些,重新崛起,成为政治世家并非不可能。

    想象唐朝时期,在科考中最终得利的仍是以京兆韦氏为首的世家大族。

    历史上,真正让世家走向没落的却是五代十国期间频繁的战乱。

    战争摧毁了一切,也包括绵延数百年的世家大族。

    ……

    河西科考持续数日,终于完美落下帷幕。

    一众士子身心疲惫地走出考场,有面露欣喜者,亦有满脸沮丧者,不一而足。

    崔浩站在街道上,想起近来经历,不禁心神恍惚。

    当初其与父母被翟钊扣留,曾担心自己一身才华无处施展。

    谁知中途获悉河西举行科考,在父亲鼓励下,毅然决然踏上前往河西路途。

    没想到这一来竟真的遇见明主,有望实现自身政治抱负。

    正当崔浩神思不属时,只见王镇恶从身后冒出来。

    “伯渊,考得怎样?”

    “还行,你呢?”

    “差不多能考上,不过可能无缘前几名。”

    王镇恶多少有点儿失望,原本他想着考个好成绩,省得将来接受要职时,被人说三道四。

    谁知算学题目太难,让他束手无策,拉低了整体成绩。

    “成绩高低倒也无所谓,只要考上就行。”

    崔浩不太看重排名,反正都要做官,将来取得什么成就才是关键,考试成绩不能说明什么。

    此次科考,让大部分士子栽在算学上,哪怕卫朔已再三降低算学水平,仍避免不了‘惨剧’发生。

第125章 结盟刘卫辰() 
ps

    鄂尔多斯高原,古代称朔方,由于三面环河,自古是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

    高原西、北两侧分布有西套、后套、前套三条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的平原带。

    按说被黄河环绕的鄂尔多斯高原,应该是很有条件成为农耕文明固有区域。

    但不知怎的,历代华夏诸侯似乎都没有向该地区移民的企图。

    也正是因为鄂尔多斯高原阻隔,才让河套平原长期变成一块‘亚飞地’——中原稍有动乱即被游牧民族占据。

    说白了,在农耕民族眼中,‘缺水’的鄂尔多斯高原,属于‘不毛之地’。

    可是卫朔却深知,哪怕现代自然环境恶劣十分,鄂尔多斯不也一样有人居住?

    故而在他看来,鄂尔多斯高原必须掌握在手里,如此才能控制整个河套平原。

    眼下朔方大部控制在刘卫辰手中,而前套平原刚刚被拓跋珪占据。

    当初为了争夺河套平原西边贺兰部牧场,拓跋珪还曾跟刘卫辰爆发过冲突。

    当时刚刚被北魏重创的贺兰部,忽然遭到铁弗部袭击。

    拓跋珪一看刘卫辰想捡便宜,登时勃然大怒。

    当即亲率铁骑出击,在九原一带击败刘直力鞮,挫败了铁弗部染指前套之意图。

    这次冲突为匈奴人与鲜卑人之间,又多添了一笔恩怨。

    说起铁弗部与拓跋鲜卑,双方恩怨多数因刘卫辰引起,实在是他太能折腾啦。

    从公元359年,刘悉勿祈去世,刘卫辰杀死刘悉勿祈儿子,自立为铁弗部首领始。

    一直到公元394年,刘卫辰兵败被杀。

    期间三十五年,刘卫辰相继在前秦、代(后来是北魏)之间,叛降无数。

    特别在公元365年这一年,刘卫辰将见风使舵的本事发挥地淋漓尽致。

    正月时,刘卫辰先背叛代国,代王拓跋什翼犍东渡黄河,轻松击败刘卫辰。

    而后,刘卫辰不得已又归降前秦。

    七月,朔方稳定后,刘卫辰再次背叛前秦。

    这一次背叛让苻坚大为恼火,遂派建节将军邓羌讨伐刘卫辰。

    八月,邓羌在木根山擒获刘卫辰。

    至此,刘卫辰才算是老实下来,意识到前秦强大,老老实实跟着苻坚混。

    如果仅仅是这样,想必历史上拓跋珪在击破刘卫辰后,也不会将刘家诛杀殆尽。

    最让拓跋珪对刘卫辰恨之入骨者,乃是因为刘卫辰是覆灭代国的元凶之一。

    他无时不刻不想找刘卫辰报仇雪恨,却一直没找打合适机会。

    前秦覆亡时,刘卫辰趁机霸占整个朔方,实力随之暴涨。

    而北魏立国之初,不但实力弱小,内部还不稳定。

    拓跋珪一直忙于平定内乱,根本抽不出精力对付刘卫辰。

    直到今年,他伙同后燕降服贺兰、纥突邻、纥奚等部落,才初步完成内部整合。

    原本相安无事的铁弗部与北魏之间,关系忽然紧张起来,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

    恰在此时,史暠奉命东渡黄河来到铁弗部,拜见刘卫辰。

    此行目的旨在试探,试探刘卫辰有无向北魏开战之意图。

    悦跋城(今巴拉素镇,位于榆林西四十公里),又称代来城,为铁弗部王城。

    城池整体呈长方形,城墙为白泥土夯筑,高四丈左右。

    经过城门时,史暠还在墙角处发现有马道,专门供骑兵驰上城头杀敌。

    “拜见大单于。”

    刘卫辰瞪着一双狡诈的眼睛,上下打量着史暠,对这位河西使者充满好奇。

    别看双方毗邻,可他甚少关注河西。

    只听说年初河西爆发了一场内讧,连吕光也随之陨落。

    其实不光是他,整个铁弗部,都很好奇河西人来意。

    “特使不必客气,请旁边就坐。”

    “多谢大单于。”拱手谢过后,史暠也不客气,昂首阔步走到旁边坐下。

    这时接到父亲示意,官居丞相高位的长子刘右代地,忽然开口问史暠。

    “不知特使前来有何贵干?”

    史暠先观察一下左右,发现众人都静静看着他,才朗声道:“是为结盟友好而来。”

    “结盟?你我为何要结盟?”

    “诸位,朔方与河西疆界贴近,道义相亲,理应敦睦友好。”

    “远古以来,有国有家者,不盟誓而无法同心同德,定然不能长久友好。”

    “河西愿与贵部互通有无,永结盟好。”

    河西冒然来结盟固然让人怀疑其用意,但对铁弗部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近来铁弗部上下均知,大单于有意突袭盛乐,可北魏强大,众人心有顾忌。

    若与河西结盟,等于多了各盟友,将大大提升部落内士气,有利于稳定后方。

    在众人皆期盼刘卫辰答应下来时,却见他冷哼一声,对结盟提议嗤之以鼻。

    “订立盟约?哼,盟约有用吗?”

    “历朝历代曾订下不少盟约,结果怎样?还不是说背叛就背叛?”

    对于一向视盟约为废纸的刘卫辰来说,所谓盟约最不值得信任。

    不然,之前他怎会三番五次撕毁盟约,反叛前秦、代国?

    临来前,史暠早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

    他深知刘卫辰此人狡诈异常,既不会自己遵守盟约,也不相信对手会信守合约。

    “大单于此言差矣,今日之契约不同于往昔。”

    “哦?有何不同?”刘卫辰不置可否,脸上挂着淡淡的嘲讽之色。

    “此盟约不牵扯政治、军事,只为互通有无,相互通商。”

    “如今河西大兴工商,急需各种物资。”

    “而贵部生产牛羊牲畜,乃至各种动物毛皮,运到河西都能卖个好价钱。”

    “贵部急需之食盐、茶叶、铁器等,都可从河西购得。”

    “如此河西、朔方将互取所需,故而谁也不会轻易背盟,因为损失的不止是对方。”

    不得不说史暠建议,很是让刘卫辰意动。

    真要与河西达成盟约,对铁弗部而言大大有利,有利可图下,他肯定不会撕毁盟约。

    眼下他即将对北魏开战,急需筹措物资,单单跟后秦交易,已无法满足要求。

    “不知河西具体有何建议?请特使为本单于介绍一二。”

    见刘卫辰态度终究松动了,史暠精神一震,遂起身侃侃而谈。

    “铁弗部在西边有两座城池与河西接壤,其一为贺兰山东侧的饮汗城(今银川);其二为黄河东岸之果城(今灵武)。”

    “只要大单于愿签订通商盟约,河西愿在两城设立榷场,以开关互市。”

    “届时,贵部急需之茶叶、食盐、铁器等物资,均可通过榷场获得。”

    “而且交易时,铁弗部不必全以良马支付,牛羊耕马甚至羊毛、皮革一样可用来交易。”

    “嗯?”

    史暠此言一出,刘卫辰不单单是欢喜了,甚至有几分吃惊。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河西为何会给出这么好条件,莫非其中有诈?

    可刘卫辰左思右想也想不出其中有何不妥,怎么看铁弗部都占了大便宜。

    打着有便宜不占是傻子的心思,最终他还是同意与河西通商。

    刘卫辰哪里知道,河西此举在鼓励他积极向北魏开战。

    只有这样,河西才有机会入主朔方。

    果然,有了河西大力支持,刘卫辰加快了战备脚步。

    同时河西与朔方之间来往频繁,大量斥候趁机潜入朔方,一边打探军情,一边绘制地图。

第126章 王宫夜宴() 
ps

    “主公,你说刘卫辰会答应吗?”

    “肯定会,此人极擅长左右逢源,却没什么大智慧。”

    “这样的人一般爱贪小便宜,因此必会答应互市。”

    “只要铁弗部答应开放饮汗城、果城,河西借商贾之力,可深入朔方探查。”

    “日后万一形势有变,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经饮汗城北上,横扫西套、后套。”

    “另一路则向东渡过黄河,立下果城、代来城,横扫朔方。”

    “主公深谋远虑,臣远不及也。”

    “哈哈哈,体业过谦啦。”

    两人谈了一会儿外界形势,渐渐又聊到内部事务上。

    当下河西最紧要一事非科考莫属,整个都护府都在围绕科考而动。

    “眼下录取名单业已发布,朔打算在王宫设宴,款待众士子,届时请体业携同僚作陪。”

    “谨遵大都护吩咐。”

    ……

    九月底,科考终于顺利结束,包括崔浩、王镇恶在内,共有百名士子被录取。

    除了少数幸运者外,有超过九成士子名落孙山,除了少数坚持返乡归家外,大部分人选择留下。

    为了安置众人,河西各大高等学堂、专科学堂、武备学堂,纷纷向士子们伸出橄榄枝。

    且先不提落榜士子作何选择,单说今晚这一场盛大宴席,吸引无数人关注。

    不但以宋繇、张湛为首的河西重臣亲自到场为士子庆贺,连大都护卫朔也将露面现身。

    接到邀请时,每个士子都激动万分,早早盼着夜晚降临。

    华灯初上,百名士子呼朋唤友,纷纷向王宫方向云集。

    当崔浩、王镇恶抵达时,大殿内早已站满了人。

    士子们三三俩俩聚在一起高谈阔论,时不时发出阵阵哄笑,引得外人频频瞩目。

    他俩相视一笑,向着旁边走去,边走还边说着体己话。

    “好久没见到如此热闹、宏大的士林盛事啦。”

    “谁说不是?在其他地方,可看不到这般场景。”

    “嗬嗬,除了大都护,镇恶从未见过有哪家如此重视文治。”

    “大都护不单单重视文治,同样也注重武备。”

    “武备学堂遍及河西,连仲德都要进修一段时间。”

    “不过兄长却是不用,且一上来还是仲德上司。”

    “唉,说起这个,为兄正发愁呢。”

    “贤弟得了第三名,想来能堵住外界非议了。”

    “为兄可就惨啦,才考了第三十名,将来定有不少人骂我是幸进之臣。”

    “哼,说兄长幸进,那是因为他们嫉妒,以兄长之才,如何当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