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83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83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当卫朔、崔浩两人就形势交流意见时,却见沮渠蒙走了过来。

    “主公,重骑兵已列阵完毕。”

    “好,即刻命令重骑兵出击,争取一举击溃敌军。”

    重骑兵出击,没有杀声震天的口号,他们静静立在马上,透过厚重的头盔面罩,双眼射出道道寒光,预示着一场屠杀即将上演。

    这是河西历时大半年,耗费无数心血,精心打造的全具装铁甲骑兵。

    不仅骑兵身着铁甲,连战马也是全副披挂铁甲。

    当其推进时,仿佛一堵钢铁城墙迎面压来。

    五百命重骑兵排成两排,先是慢跑,然后慢慢提升速度。

    难得的是当速度达到极致后,重骑兵依然保持着整齐阵型。

    连人带马被铠甲全副武装起来的重骑兵,犹如滚滚海浪不断前行,马蹄重重踩在地上发出震耳欲聋般声响,整个地面似乎在剧烈颤抖。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鲜卑人愈发惊慌起来,纷纷不知所措。

    在鲜卑人眼中,这些重骑兵看起来像移动着的钢铁怪物,是那么的狰狞可怖。

    射出来的箭矢打在他们身上,毫无用处,只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反倒是一个个鲜卑骑兵,被重骑兵毫不留情地碾压成碎片。

    本来已岌岌可危的鲜卑阵线,刹那间出现一个巨大缺口,而缺口还越来越大。

    此刻在重甲骑兵冲击下,鲜卑人已彻底崩溃了,真正的兵败如山倒。

    看到这一幕,原本还不甘心撤离的拓跋珪登时脑中一片空白,脸色变得煞白煞白。

    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临到最后,卫朔手中竟还握有一张杀手锏。

    不过,拓跋珪不愧是枭雄,在如此危机之下,很快就恢复了冷静。

    他先是亲手斩杀了数十个不听指挥的逃兵,接着又布置起撤离计划。

    在拓跋珪努力下,后军总算稳住了阵势,撤离行动已有了秩序。

    只不过他有回天之术,也挽救不了战场上的颓势,只能含恨看了一眼战场,带着满腔不甘心逃向远方。

    重骑兵,仿佛一只张开大嘴进食的怪兽,瞬间在敌军阵线上,咬下一道长达半里左右的缺口,并一举压垮鲜卑人防线。

    几番冲击下来,死在重骑兵马蹄下的鲜卑人不计其数。

    面对重骑兵再三摧残,鲜卑骑兵再也没了悍不畏死的气势,纷纷开始选择逃亡。

    卫朔抓住时机,立即让河西军发起反击,无数河西士卒沿着重骑兵突击过的血路,杀向溃败的鲜卑人。

    此刻已迂回包抄到位的轻骑兵,在王仲德、沮渠男成带领下,正拼死狙击敌军逃跑。

    除了拓跋珪带走了数千精锐外,眼下战场上还剩不到两万左右鲜卑人。

    这部分人虽仍在浴血抵抗,但已改变不了灭亡命运。

    “拓跋珪已逃,降者免死!”

    战场上响起让鲜卑人感到恐惧的喊声,拓跋珪一逃,彻底瓦解了鲜卑人最后斗志。

    除了长孙嵩、拓跋仪、拓跋遵三人带着少数心腹在浴血厮杀外,其余鲜卑人彻底丧失斗志。

    河西轻骑兵两翼杀向鲜卑侧后,战场主动权,渐渐落如河西军掌控之中。

    浑身上下血迹斑斑的长孙嵩,踉踉跄跄来拓跋仪面前,苦笑道:“九原公,看来你我是在劫难逃了。”

    “死则死矣,有何惧哉?!”拓跋仪夷然不惧,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只可惜再不能追随魏王左右。”

第154章 大战尾声() 
“伯渊、蒙逊,大军暂时交由你们掌控,朔杀敌去也!”

    说完卫朔一抖马缰绳,在侍卫保护下,杀向困兽犹斗的鲜卑人。

    此刻战场上大部鲜卑人早已选择投降,独独拓跋仪、拓跋遵、长孙嵩三人在负隅顽抗。

    卫朔普一踏上战场,尽管入目皆是横七竖八的尸体,以及扑鼻而来的血腥味。

    但他早已不是初上战场的新丁,并未感到任何不适。

    在战场中心显眼处,王仲德、沮渠男成、康龙三人正围着三员敌将厮杀。

    三对六个人正捉对厮杀,枪对枪、刀对刀打得那叫一个精彩!

    双方已斗了数十个回合,旁边吸引了不少士卒围观,纷纷为各自主将呐喊助威。

    最先击败敌将者正是才投效河西的王仲德,只见他一刀扫去,与之对战的拓跋遵试图化解其攻势。

    怎知其手中长枪刚贴上王仲德的长刀,只听咔嚓一声脆响,却见枪头竟被乌兹钢打造而成的宝刀削断,且刀锋去势不减扫向拓跋遵。

    这一下拓跋遵始料未及,来不及做出反应,只能奋力向侧后躺去。

    哪知这不过是王仲德虚招,刀锋扫到中途忽然停下,然后刀交左手,右手向前一伸,抓住拓跋遵腰间玉带,用力向上一提,将拓跋遵扔在了地上。

    “绑了!”周围河西兵一拥而上,不等拓跋遵反应就被摁倒在地,用绳子捆了起来。

    拓跋遵被擒,不但未影响到长孙嵩、拓跋仪,反倒激发了两人无穷斗志。

    只见两人奋起余勇,跟沮渠男成、康龙斗了个旗鼓相当。

    哦?不对,不应该是旗鼓相当,应该还稍稍占了上风。

    沮渠男成就不说了,其实力本不如长孙嵩,若非对手早精疲力竭,恐怕此刻他已失手。

    而康龙虽然骁勇无敌,但毕竟不是机器,经刚刚一番厮杀,同样是神疲力乏。眼下还能跟拓跋仪斗个不相上下,已十分难得。

    看到这一幕,卫朔二话不说立即打马上前,长棍一扫,立时将已有些支撑不住的沮渠男成解救下来。

    刚一交手,长孙嵩立即觉的来人不简单,哪怕在巅峰状态自己都未必是对手,更别说以当下这个状态了。

    但长孙嵩早已抱定死志,根本不在意防守,只一心一意发起攻击。

    这种攻势看起来十分骇人,杀伤力也大,但因门户大开,很容易被对手乘虚而入。

    果不其然,只过了不过十招左右,卫朔猛地磕开长孙嵩大刀,铁棍顺势扫向其脑门。

    只听嘭的一声响,铁棍与长孙嵩脑袋来了个亲密接触,登时脑浆迸裂倒地身亡。

    也许卫朔自己都没注意,刚刚他杀死的可是贞观名臣长孙无忌的祖辈。

    在卫朔成功斩杀长孙嵩的同时,王仲德亦协助康龙杀了拓跋仪。

    至此,拓跋珪留下负责断后的三大魏将两死一俘。

    长孙嵩等人败亡,意味着这场战事接近尾声。

    此刻战场早已没了喊杀声,只留下河西将士们在尽情地为胜利欢呼。

    “哈哈哈,胜利了,我们胜利了!”见大局已定,河西众将士无不轻松大笑起来。

    即便最终战果尚未统计出来,但每个人心中十分清楚,这一战无疑取得了大胜。

    数万精骑,连同拓跋仪、长孙嵩、拓跋遵等数名北魏重臣良将或被擒或被杀,此战一举重创了北魏,为河西收复朔方、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主将一死鲜卑大军彻底崩溃,战场上鲜卑人再也无心抵抗,纷纷向四方溃散,试图逃离如噩梦一般的战场!

    零星战斗一直持续到夜晚才结束,除拓跋珪领着数千骑兵逃走外,其余魏军主力尽被河西军歼灭,至此这场震惊世人的大战终于结束。

    此战河西军虽取得了大胜,但自身损失也不小,两万五千大军伤亡一多半,其中战死者高达七千余人,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让卫朔心疼不已。

    不过付出如此大代价,取得了歼敌五万的辉煌战果。

    六万敌军中,除了战死者高达近三万余人,尚有近两万被俘,只有不足一万人逃走。

    只是让卫朔感到些许遗憾的是,拓跋珪与大部分北魏重臣逃过了追杀,而这一次错过了斩杀拓跋珪机会,下一次恐怕不会再这么容易。

    在卫朔与崔浩忙着处理战后事宜时,忽然听见账外段业与刘勃勃发生激烈争吵。

    原来刘勃勃一看到遍地拓跋俘虏,再也按捺不住内心仇恨,非得杀了俘虏泄愤。

    负责看押俘虏的段业因职责所在,岂能任其胡来?故而两个人才吵了起来。

    卫朔揉揉脑门,觉得事情有些棘手,刘勃勃真是个问题少年!

    战俘肯定不能交给刘勃勃处置,他一刀下去倒是痛快了,却让河西蒙受巨大损失。

    哪怕卫朔再看重于他,也不会由着他性子胡来。

    但若强硬拒绝对方,作为一个才八九岁的孩子,哪里懂得什么大局,恐怕只会认为是河西上下阻止他复仇,河西会一下从恩人变成仇人。

    卫朔恐怕再无希望收服刘勃勃,只能忍痛将其杀掉,以免养虎为患。

    “都吵吵什么?!”

    在卫朔怒吼声中,原本还在激烈争吵的两人立时住嘴,叱干阿利十分担忧地看了一眼满脸怒气的刘勃勃,生怕他因此而触怒卫朔,惹来杀身之祸。

    叱干阿利老早看出河西对待刘勃勃别有用心,只因没有证据才没乱说。

    而大战一结束,叱干阿利就晓得朔方从此易主,刘勃勃利用价值锐减,恐怕不会再受到河西看重,甚至不排除被河西卸磨杀驴。

    其他人在卫朔现身后纷纷跪地请罪,偏偏刘勃勃出生牛犊不怕虎,梗着脖子怒视卫朔。

    “长绪你说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何发生争吵?”

    “禀主公,是这么一回事……”段业三言两语将事情来龙去脉讲述明白。

    “刘勃勃,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卫朔不置可否,又看向刘勃勃问。

    “没有!”刘勃勃干脆利落的回答。

    “没有?!哼,这么说来是你违反军规在先?”

    不知道为什么,一看到卫朔嘴角挂着冷笑,叱干阿利不禁心下一紧,难不成这就要下手?

    “这些拓跋人与我刘家有血海深仇,可段将军却拦着我不让报仇。”

    “不是大都护答应勃勃,说要替勃勃报仇雪恨?为何今日却要反悔?”

    “老子的确答应替你报仇,可没让你私自屠杀俘虏!战场上打败仇人,杀死仇人,那才是英雄好汉所为,你刘勃勃不是一向自诩为豪杰?为何偏偏朝一帮手无寸铁的俘虏下手?”

    “我……”卫朔一番话一下子难住了刘勃勃,半天说不出话来,只气得胸口起伏不定。

    “为了替你报仇,这一战河西军付出了近两万伤亡。没想到你不但不心怀感恩,竟还出言不逊,若非像段将军一样的河西将士浴血厮杀,凭你刘勃勃一个小屁孩,还想报仇?做梦吧你!”

    众人见卫朔当众斥责刘勃勃纷纷吃惊不已,在河西谁不知大都护十分看重那个铁弗部小王子,甚少批评对方。

    外人哪理解卫朔苦心,为了彻底收服刘勃勃,他必须借机打掉刘勃勃心中傲气。

    “念你是初犯,又不是河西军一员,老子暂且不杀你!”

    “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来人,将刘勃勃压下去关禁闭一周!”

    “不过,在关禁闭前,为了避免你说河西不替你报仇,我可以做主,将俘虏中拓跋贵族交给你处置,但你却不得再提屠杀普通俘虏一事。”

    卫朔这一手玩得漂亮,打一棒子再给颗枣,登时将刘勃勃收拾的服服帖帖。

    尤其听到连拓跋遵也由他处置时,刘勃勃不但爽快地向段业道歉,还乐呵呵地被侍卫押了下去。

第155章 收复五原() 
公元390年,十一月底,王镇恶、李暠统九千步骑出征。

    大军由饮汗城出发,沿贺兰山东侧北上,先横扫西套平原,又经申屠泽西侧,一举杀向后套平原。

    这条路线原本是前汉时,匈奴人入寇北地、萧关时所走。

    据史书记载:文帝十四年冬季,匈奴又大举入寇。

    骑兵共有十四万众,入朝那,越萧关,杀毙北地都尉孙卬,又分兵入烧回中宫。

    前锋径达雍县、甘泉等处,警报连达京师。

    汉文帝命中尉周舍、郎中令张武为将军,发车千乘,骑卒十万,出屯渭北,保护长安。

    如今被河西军用来收复后套,经屠申泽时,王镇恶、李暠还曾看到几座遗弃城池,那都是当年秦汉为戍边时所建筑。

    越过申屠泽,大军一路沿狼山南麓疾进,渡过黄河,直袭临河古城。

    说起临河古城,也算是历史悠久。

    史书上最早出现关于临河的记载,是在战国时代。

    赵武灵王君临河套,设立“九原郡”。

    当时的临河属于赵国九原郡的西部地带。

    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集结大量兵力,进攻上谷、渔阳。

    时任车骑将军的名将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

    卫青率领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发,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

    然后,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县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

    匈奴白羊王、楼烦王见势不好,仓惶率兵逃走。

    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一百多万头,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

    河套地区水草肥美,形势险要,汉武帝在此修筑朔方城(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并设置朔方郡、五原郡,从内地迁徙十万人到那里定居。

    朔方郡下辖十个县,其中就包括临河。

    可惜后来,朔方、五原等边郡相继被遗弃,逐渐又被匈奴人控制。

    最近一年内朔方再次易主,刘卫辰被杀后,拓跋珪派人占据此城。

    “玄盛,只要顺利拿下临河,整个后套平原将唾手可得。”

    李暠来到王镇恶身边,指着临河城,低声询问:“左司马可有破城良策?”

    “听说玄盛有勇有谋,不知可有胆量亲自袭城?”

    “这有何不敢?请左司马吩咐,末将愿听凭安排。”

    “好,有玄盛在,何愁临河不破?”

    “区区一座残破城池,驻军不过千人,只需一个攻其不备足矣!”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