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国妖 >

第11章

大唐国妖-第11章

小说: 大唐国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士彟作为商人出身,首先对于价格非常敏感,如果真的像是荆谋言这样退关了这种高产稻谷,首先受害的也就是农民。谷贱伤农,这个也是一个非常让人头痛的问题。武士彟是商人出身,物价贵率还是比较明白的,一旦谷贱伤农,最后伤害的还是百姓。

    “武都督,你是不打算推广这个新式稻谷了吗?”荆谋言问道。

    武士彟担忧的说:“我也为难!如若谷贱伤农,那如何处置?“

    可是荆谋言却反而回答:“武都督,我却不这么看,你只是看到了谷贱伤农那一点。可是我却认为谷贱伤农固然可怕,可是我却并不认为是绝对的可怕。因为粮食多了,百姓需求也是更多了。当吃饱饭了,就会想着去要更多东西。到时候自然会有一批人去从事别的,比如说如果天下都吃不饱饭,商业能够发展吗?武都督,假如当年全天下人都吃不饱饭,那会有你卖豆腐的机会吗?连饭都吃不饱,会吃豆腐?”

    “同理,我们满足了百姓吃饱了的时候,百姓自然会想着吃好,自然会想着吃豆腐。那个时候,越来越多的百姓想吃豆腐,吃得起豆腐了,那卖豆腐的人自然多了。卖豆腐的人多了,自然而然会有一些人主动去种植豆子,然后向您这种人才能够去做豆腐卖啊!当一批人做种植豆子之后,那粮食自然会再次回归到合理价位,不会长期的谷贱伤农!”

    “可是在这个过程,百姓从过去只能够吃粮食,到变成了能在吃粮食的前提之下吃豆腐,这个不也是一个进步吗?所以虽然可能在未来一两年会有谷贱伤农之担忧,可是那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个一两年的阵痛,只要我们做好预防,也不是那么惨痛。可是未来百姓却从只能够吃粮食,变成了粮食豆腐一起吃,这样不更好?”

    武士彟这才感慨说:“看来反而是我目光短浅了,百姓虽然承受原谅你的谷贱伤农,可是未来却从吃饱到吃好,这个也就是更大的进步,没有必要执着于这短时间的谷贱伤农。只要我们做好了准备,也不是不能防范的。”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五章 推广不易() 
荆谋言采用了廉价晒盐所获得的食盐跟那些僚人换取了不少的稻种,然后准备发放给利州都督府的农户。不过荆谋言出于保险起见,并没有直接采用命令强制推广,而是让几乎农民过来看看这里,准备去常识耕种这些稻种。

    “几位老人家,这些是我们都督府刚刚弄的稻种,是一些高产量的稻种。每年能够产量达到三石以上,比起目前常用的粟米产量高了两倍。你看是否愿意一起耕种呢?”荆谋言问道。

    那几个老农户看到了这个稻种,主动问:“是僚人的稻种?”

    “是的!”荆谋言回答。

    可是那些农户却纷纷摇头,说:“我不种,这些僚人的稻种,我们种!这些僚人的稻种,有我们的粟米好吗?”

    “是啊!僚人的稻种不可能有我们的好!”“嗯,我们已经种惯了粟米,不想改种别的。““如果种植这个稻种亏了,我们怎么办?”‘是啊!我们这么做,如果到时候出了事情,怎么办?”“到时候,官府难道养着我们吗?”

    那些农民纷纷推脱,好像对于这个新式稻种非常害怕,明显是不愿意耕种这个新式稻种。这样让荆谋言无语万分,这个推广高产稻种,居然这么难。

    “你们这些家伙,荆参军给你们弄了这些稻种,你们居然还不满意?”赵亮看不过去了,主动说道。

    “荆参军,你还是找别人吧,我们真的不想改啊!”“是啊!我们种了这么多年的粟米,我们不想改了!”“如果出来事情,我们一家老小谁来养活!“

    荆谋言听了这话,无奈的说:“既然如此,你们回去吧!”

    赵亮忍不住问:“荆参军,这帮家伙太给脸不要脸了吧?你明明是为了他们好,他们怎么还是如此不识趣呢?明明放着高产稻种不去种,反而怪你?”

    荆谋言敲击了一下桌子,然后说:“我想我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个其实是一个多年的误解,一个历史上一直存在的误解!”

    荆谋言后世曾经到处走,他也是听说过了不少地域之间的误解。包括北方人以为南方不冷,可是南方人却以为北方人不怕冷,这个其实一个很大误解,可是这个误解却持续了很多年。

    同样,还有一个著名的误解,那也就是农村人以为城市人很狡猾,可是城市人却误以为农村人很淳朴,这个也是一个误解。

    “赵亮啊!也许你从军久了,或者是你压根没有当过农民,所以不能体会他们的想法。农民其实是一种既狡猾,可是却非常保守的人。他们在农村,农村的资源无法能和城市相比,甚至很多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甚至各种服务资源,都是要通过自己的各种手段去争取。这些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武力,更多的是街坊邻里之间的算计。农村的人际关系其实很大程度上比起我们城里面更复杂,更难处理。”

    “我们城里面的人,想要吃的,想要喝的,想要各种资源,花钱就行了。可是农村不同,农村这些资源都是要自己永各种手段争取,你说农村人能不狡猾吗?城市人只要有钱,基本上都可以通过钱来换区各种资源,甚至各种服务,双方交易并不一定要互相认识,用钱就是最好的语言,所以城市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其实未必比起农村人更厉害。”

    “所以,城市人以为农村人淳朴,可是农村人意为城市人心眼多,这个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赵亮还是疑惑,他确实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听到了荆谋言这么解释,好像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至于农作物,农民是最保守的人,尤其是这种一家一户的小农。他们的收cd寄托于土地,都寄托于一年的收成。如果一年没有了收成,那最后一家人都要挨饿。所以让他们放弃那些已经成熟的经验,去改种另一种作物,这个却是很难。他们不敢保证,不敢保证这个新的作物产量就一定很高。就算是我们官府说的天花乱坠,那也是没有用的,因为收成是他们的命。谁也不会轻易去玩命,如果到时候一年的收成就这么没了,他们一家说不定都要饿死。”

    “推广新式的作物,这不是那么容易的。以他们的保守,确实不太容易推广。除非我们朝廷下达强制命令,不然是无法推广的。不过,我们哪怕下达了强制命令,他们多半也都不会去种植,阳奉阴违这个是很多农村基层的现象,我们也不可能派人盯着他们,这样最后一切白搭。”

    荆谋言跑过了不少农村,他比起很多一般人都相对更了解农村。很多政府推广的优秀作物,并不是种子不优秀,其实种子很多都是优秀的。可是为什么推广不下去,无非也就是农村农民的那种传统特性罢了。保守,并且不愿意冒险,宁可安稳的日复一日的重复过去的生活,也很少会愿意冒险去种植新的作物。

    很多时候不是政府推广的种子不优秀,实在是保守思想作祟。农村农民经不起风险,养成了他们这种没有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之前,不会去冒险的做法。必须要有人带头,如果没有带头吃螃蟹,他们是不会去改变的。

    “看来,必须要弄一批致富带头人才行,不然这个新式稻种是无法推广的。可是这个致富带头人应该找谁呢?谁愿意来耕种这些稻种?”荆谋言闭上眼睛想。

    可是荆谋言很快却突然看到了那些僚人,然后嘀咕道:“这些家伙,不就是很好的致富带头人吗?”

    荆谋言很快接着赶紧书写了一份政策方案,然后去找到了武士彟进行请示!

    “武都督,我大唐不是实行均田制吗?我看我们可以考虑给这些愿意归附我们的僚人按照我大唐的均田制,授予相应的土地!”荆谋言说。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六章 无条件支持() 
荆谋言主动提出了一个新的政策,那也就是主动给这些僚人进行按照汉人那样分配土地,因为唐朝实行的均田制,所以可以同样给这些僚人进行归化。

    “武都督,我们大唐采用均田制,按照我们大唐的标准,每一个男丁授予二十亩永业田,八十亩口分田。一共一个男丁可以耕种的有一百亩。可是我们目前大唐刚刚安定,人口还是太少,尤其是我们巴蜀更是人口稀缺,这样不利于我们将来恢复民生。”

    “看着大量的土地空置,我心里感觉非常心痛。所以我提议不如干脆也都给予这些僚人把剩余的土地进行分配,按照我汉人的标准进行分配土地耕种,然后按照标准缴纳租庸调。这样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粮食!”

    武士彟对于这个建议,也是有些担忧,因为给予这些僚人进行分配土地明显要承担一些政治风险。因为僚人在中原汉人眼里,其实都是野蛮人,授予他们土地这样等于是给跟汉人一样的待遇了。

    “武都督,其实我想我们并不用担心。这些僚人所有男丁不过是数千人,并不算太多。我们可以集中管理,让他们都在这里集中进行居住,我们只要加强监视监督,这样也就可以了。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也就是我们可以让僚人耕种这个他们的这个新式稻种。只要将来他们能够耕种这个新式稻种之后,我们也都可以让僚人做一个表率。当百姓看到了僚人可以获得高收入之后,也都会纷纷愿意跟着学习耕种这个新式稻种!”

    荆谋言建议给予这个僚人均田制分配土地,这个也是多方面考虑。其中一方面是有效利用随着乱世人少地多带来的土地闲置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加强这些僚人的归属感,让他们为了大唐效力。并且有了他们主动愿意归心,将来开发山里面的资源也是有着很大的好处的。

    甚至这个可以作为将来汉人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个典范,主动的接受这些少数民族融入,这样有利于增加人口。

    至于还有一个优点,那也就是让这些僚人负责做表率,耕种这些新式的稻种,让汉人百姓看到了收成好,这样都会跟着改种新式稻种了。

    “武都督,百姓对于新式稻种首先认识不高,再加上百姓追求稳定,不愿意去冒险改变耕种别的稻种。他们担忧风险,这样我们官府哪怕想要强制命令也不合适。所以不如让这些已经熟悉耕种新式稻种的人,让他们在我们巴蜀肥沃的土地上耕种,这样产量很快可以提高,让我们汉人百姓看到了好处,汉人百姓也都会纷纷踊跃的改种。”荆谋言解释说。

    武士彟也不是那种不接地气之人,他知道农民很多都是非常保守,想要改变农民的习惯很难的!推广一种新式的种子,绝非是像是很多小说里面那样朝廷一声令下,到了基层百姓纷纷改种就行了。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上头的政策,到了地方都会执行走样。推广一个稻种,也不是一道命令就行了。农村百姓的保守程度是一般人城市人无法思考,无法想象的。这种农村百姓保守而狡猾,这个看似是矛盾,可是一点都不矛盾。

    狡猾是作风,狡猾并不代表就是思维先进。保守是因为生活所迫,抗风险能力弱,不愿意轻易改变已经成熟的生活方式。在没有绝对的利益面前,绝大部分农村人口都不愿意改变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生活习惯。

    如果没有人愿意去做一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农民是很难改变的。荆谋言不可能用朝廷命令强制推广,这样有害无益。所以让僚人主动做表率,这样让汉人看到了种植这个新式的占城稻是有好处的,那大家都会选择去改种占城稻,因为实实在在的利益,看得见摸得着的绝对利益,哪怕再保守的百姓都会跟着愿意改变。

    武士彟来回踱步了好一会,这个是有着很大的政治上的风险的,一旦贸然决定很可能会造成政治前途的风险。所以武士彟犹豫了,武士彟现在也是功成名就,是大唐的开国功臣,可以安享富贵的,没有必要冒险。只要做好一个太平官,那问题也都不大了。

    过了好一会,武士彟这才说:“荆参军,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好了,我知道你才华很高,你想做什么就去大胆的做好了。只要你是为了我大唐,为了我们大唐百姓的福祉,我也都会支持你的。你的才华比我更高,你的前途比我更远大。所以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好了,我会支持你的!”

    荆谋言突然有几分感动,要说这个武士彟,其实自己也是前任都督李孝常的女婿,甚至李孝常还是谋反被囚禁了。哪怕李孝常也都没有这么信任过自己,这个武士彟却居然比起李孝常还要信任自己。

    当然这个也许是多方面的,从一开始荆谋言也就主动布局,利用了武士彟山西人爱吃酸的特点,从刚到的第一天,也就主动的做了一桌“酸菜”。之后更是迎合了他过去商人的脾性,这样才会会的信任。

    可是武士彟如此信任自己,让荆谋言也是不得不感动。一个能如此绝对支持你的领导,绝对是有任何人才的幸事,一个属下不就是希望能获得一个绝对信任你的领导,让你可以自由发挥,而他无条件的为支持你。在出了事情之后,不但不会把你踢出去,反而是无条件的为你背黑锅吗?

    这样的领导,绝对是很多人都愿意追随的。能无条件支持下属,并且为下属承担政治上的风险,为下属背黑锅的领导,这样能不是好领导吗?

    “武都督,从今以后不论我以后走到哪一步,你都是我的‘父亲’!”荆谋言主动说。

    荆谋言这句“父亲”,并不是真正的要认武士彟当爹,而是表达荆谋言永远会永对于父亲一样的态度尊重武士彟,把武士彟当做父亲一样尊敬。

    武士彟拍了拍荆谋言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十七章 羁縻州(上)() 
荆谋言解决了武士彟之后,很快也都要进行下一步的事情。因为接下来他还要去搞定这些僚人,这些僚人也是要进行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