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国妖 >

第118章

大唐国妖-第118章

小说: 大唐国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未必愿意跟房玄龄站在一起。荆谋言身为“吏部”的官员,是“吏部”自己人,所以荆谋言这个方案对于“吏部”有着很大的帮助,对于吏部这个部门整体利益的扩大有着巨大的好处。

    所以在吏部的官员不管是什么出身,不管是士族还是寒门,不管是靠着设呢么渠道入仕的官员,都必然要支持荆谋言这个方案。这个方案对于士族的眼前利益损害并不算太过于严重,可是对于吏部自己的内部利益却有着非常巨大的扩大。

    “房玄龄,我看你敢得罪吏部所有官员吗?我这个方案可以说是大大的扩充了吏部的权力,把吏部的权力触手直接伸向了基层。这样哪怕吏部有一部分官员是出身于士族,可是他们却也都绝对不会趁机反对,毕竟这个对于士族直接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损失并不大,可是对于吏部自己的部门的内部权力却非常有好处。如果你房玄龄敢反对,那你也就是吏部的公敌。”荆谋言想。

    杜如晦很快赶紧出来说:“皇上,我认为荆谋言此言有道理。我们大唐朝廷的书吏需要长期稳定的人,不然经常轮换不利于朝廷施政。并且如果能够把地方书吏的招收权力统一收回朝廷,这样有利于加强我们中枢对于地方州县的影响,有利于天下心向我大唐中枢!“

    那些士族关于一个个也是开始思考起来,虽然从短期利益来看这个优待书吏和相应的扩大吏部权力,其实不利于士族。

    因为如果这样做是有利于武士彟,会增加武士彟和荆谋言的权力。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从全局来思考,这样做其实也是在增加中枢的影响。只要试想一下如果全国各地的书吏都是由中枢来选拔,并且分配的岗位。日后的各种书吏岗位的设立,裁撤,录用审核等等都要有中枢来负责,这样其实是在增加中枢对于地方的影响力。

    “皇上,我认为可行!”房玄龄难得的赞同了荆谋言的议案。

    “皇上,我们赞同!”“没错,皇上,我们赞同!”

    朝廷上的士族官员,一个个也是纷纷选择了赞同,因为这样固然短期之内不利于士族而有利于武士彟跟荆谋言,可是从长期来说对于士族的利益损害并没有想象中的大。甚至士族主要官员集中在中枢,提高中枢对于地方的控制力,这样有利于维护中枢的权威。

    “大唐中后期,地方庶族地主崛起,再加上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商业流通。经过了一系列的经济基础的变迁,士族固然在中枢能有影响力,可是在地方却已经是寒门和商人还有军阀的天下。整个唐朝时期的格局,基本上是士族主要在中枢为主,而寒门和新兴阶层在地方为主。”

    “唐朝末期的分裂,跟不同阶级之间的取代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宋朝的官员制度来看,无非也就是提高了庶族地主也就是士大夫的地位,并且采用了不故意遏制商业发展,甚至暗中鼓励商业发展的方式,及时的转变成了商品经济社会,再加上重视地方官的政策,这样让宋朝彻底稳定了下来。”

    “唐朝时期的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绝对不在少数。我这个方法,有利于你们士族掌握的中央,有利于增加中央权威,你们士族当然不反对了。”

    荆谋言非常清楚在唐朝时期官员的成分非常吊诡,中央以世家大族为主,地方以寒门和新兴阶层为主,唐朝后期分裂也许阶级矛盾不是唯一的,可是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荆谋言清楚这个情况,房玄龄他们同样也是清楚的,甚至比比起荆谋言也都要清楚更详细。所以荆谋言这个通过控制地方书吏的考核和录用,从短期来看是帮助武士彟和荆谋言提高权力,可从长期来看反而是有利于士族掌握地方。

    所以在权衡了一下之后,杜如晦和房玄龄并没有阻止这个议案,相反还支持了这个议案。房玄龄和杜如晦选择舍弃短期利益,维护了士族的长期利益,这个是他们权衡之后的结果。

    “既然如此,优待书吏,并且设立书吏考试,增加吏部职权的方案可以通过了?“李世民问道。

    “臣附议!”几乎所有大臣一起同意了,这个对于士族长远利益有利,他们自然不反对了。

    “着中书省草拟诏书,准备颁布于天下!”李世民说。

    “皇上英明!”这次难得的朝廷上,不管是房玄龄所代表的士族官员,还是荆谋言和武士彟一起同意了一个议案。

    荆谋言再次奸笑,小声念道:”房玄龄,我抛出的鱼饵你们终于咬钩了!既然你们咬了鱼饵,那也就别怪我要继续出手了!“

    荆谋言再次站了出来,说:“皇上,臣荆谋言还有有一个方案,请大家商议!”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六十三章 杀招在后() 
荆谋言提出了那个优待书吏的方案之后,再次拿出了一个方案。这个方案让房玄龄心里紧张起来,他感觉自己好像要中计了。这个荆谋言居然这个时候提出方案,明显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尤其是这个之前没有半点征兆,并没有放出任何风声,这样让房玄龄更是感觉到了荆谋言的不安好心。

    “皇上,我最近观察我大唐的文人,每年日益复一日的选择来到了我大唐长安参加科举。而这样一路上行程浪费时间很多,不利于我大唐百姓。并且我也发现我们大唐很多书吏每日做的最多,可是却收益最低,前途最差。我认为应该给予书吏更长远的前途,这样让他们懂得珍惜,主动的珍惜名声。”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取消过去的流外入流内的考核,只要需要我们可以从一些符合条件的书吏里面选拔出从九品的官职。这些书吏不但熟悉基层事务,并且熟悉各种官府办公流程,直接提拔可以直接任用,不用担心重新适应。也可以尽快的磨合,避免朝廷公务上的因为人员更迭造成损失。”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是官吏合体,从今以后我们官和吏彻底合体,吏可以直接晋升为官员,打通书吏和官员的晋升通道,不再是过去的那么艰难和流程复杂,吏部应该直接可以有权从书吏当中选拔九品官。并且地方官吏也可以进行适当推荐,免除考试,然后由吏部安排官职。”

    荆谋言这个方案,立刻让房玄龄心里破口大骂。

    “混蛋,荆谋言,你这个是在偷袭,偷袭!”房玄龄心里骂道。

    房玄龄当然知道荆谋言的用意了,荆谋言之前故意抛出了所谓的优待书吏的方案,这个优待书吏的方案其实是可以让朝廷有一批稳定的书吏,不至于让书吏的流动性太大,保证政策执行到了连贯性。并且通过集中书吏选拔的考核权力,可以加强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

    所以房玄龄当时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了妥协,因为这个加强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对于房玄龄他们这些士族官员也是有利的。

    本来房玄龄以为荆谋言也就是这个目的,可是荆谋言接下来的这个议案,这个才是真正的杀招,之前不过是用来掩盖自己真实想法的伪装。

    “该死的,中了这个荆谋言的连环计了。他之前那个优待书吏,简直是一石二鸟。不但迷惑了我们,让我们误以为他只是希望单纯优待书吏,希望收买人心并且扩大吏部的权力。这个优待书吏和书吏的考核,虽然短期对于我们世家大族不利,可是相反长期是有利的,这样我们必然会选择同意。可是他接下来突然抛出了这个真正的杀招,之前我们同意了那个优待书吏,反而成了他后续的铺垫。这个可真的是要麻烦了!“房玄龄心里骂道。

    荆谋言露出了奸诈的笑容,他的计划很简单,他之前故意抛出了一个似是而非的东西。这个优待书吏的方案,其实荆谋言当然看得出来这个方案短期之内对于吏部有利,可是长远来看对于世家大族对于中央掌握地方,有着更大的好处。

    所以荆谋言敢笃定,房玄龄他们这些士族官员必然不会反对,甚至一定程度上支持。毕竟房玄龄能够当到了一国宰相,当然不是什么彻头彻尾的傻子,看事物的目光更长远。所以他当然应该看得出来这个好处,所以荆谋言笃定房玄龄他们必然会选择舍弃短期利益,然后换取长远利益。

    可是他们却中了荆谋言的阴谋,因为如果要说长远目光,在场的任何人都比不过荆谋言这个穿越者。虽然房玄龄目光已经算是长远了,可是比起荆谋言明显还不够。也许在细节方面房玄龄处理比起荆谋言更妥当,可是在长远目光来看,房玄龄差了不少。

    房玄龄固然可以看到短期之内也许对于吏部有好处,会让荆谋言他们势力增加。可是荆谋言却成功的让房玄龄误以为荆谋言是为了增加了吏部权力这才这么做,这样让房玄龄选择了舍弃短期利益保障长远利益。

    不过这样的心态,反而中了荆谋言这个“更长远“的阴谋。

    “皇上,这样的官吏一体,可以有助于让那些各种书吏更加替我大唐朝廷卖命,更加的为了皇上尽忠。并且过去书吏没有足够的晋升空间,不但无法留住人,甚至还会趁机做一些小偷小摸滥用权力的事情。所以我认为我大唐应该给予这些书吏更长远的前途,让他们知道爱惜羽毛。”

    ”并且这样也都可以鼓舞他们的干劲,让他们做事情更积极,不至于经常‘吏滑如油的推诿。所以我认为应该给予那些书吏晋升为官员的机会!“

    荆谋言这话让很多士族官员立刻咬牙切齿,他们当然知道如果一旦吏部掌握了直接把那些书吏提拔为官员的权力,这样意味着荆谋言和武士彟的权力再次大涨。用不了多久整个朝廷的中下层官职,都要充斥着那些底层书吏出身的官员。

    这样中下层的官员被严重的掺沙子,大量的中下层官员被那些原先属于社会底层的书吏所占据,那他们士族也是非常不利的。

    尤其是大唐中枢机构,这些中枢机构本来是士族官员占据绝大部分,可是那些书吏一旦一起进来抢饭吃,那可是不是那么好玩的。

    高官毕竟也是出身于底层,如果整个基层官场都失守了,那接下来总会有一些底层官员逐步爬上来,跟他们一起抢饭吃。

    而且士族一旦失去了政治地位,以后他们的文化地位和经济地位也都逐步会消失,这样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皇上,不可!这些书吏出身低贱,如何能随便提拔为入流官员呢?这些书吏都是各地官府自行聘用,背景复杂,如何能随便提拔?”温彦博说。

    荆谋言立刻赶紧回答:“温彦博温大夫,你这话可不对了!刚才我们明明讨论好了,要把这些地方书吏列入统一考试,然后考试之后才能够录用。也就是说这些书吏都是经过了吏部审核,并且各种岗位都是吏部审核过的,并非是地方官员自己聘用的。”

    “所以您所说的背景复杂,这个完全不成立啊!至于说能力,那也是经过了考核的,这样也不是什么大问题。难道,温彦博大夫忘记了刚才我们的议题了吗?”

    温彦博心里骂道:’该死的荆谋言,你这个简直是一个刺客,这么偷袭啊!”

    荆谋言刚才的第一份优待书吏的议案,成功的迷惑了那些士族官员。那份优待书吏的议案,本质上是一个让士族官员咬钩的香饵,表面上看长远来说有利于士族,短期有利于荆谋言。这样有很多的迷惑性,让士族官员误以为荆谋言所看重的是“短期利益”,反而让士族官员获得长期利益。

    不过其实荆谋言也就是让他们看到短期之内获得利益,而长期对于士族有利益,这样让士族官员误以为是荆谋言为了短期利益,而不顾长期利益。所以士族官员选择了妥协,同意了这份方案的推行。

    可是荆谋言真正的杀招,还是在后面呢,也就是这份官吏合一的计划。这份之前那份优待书吏的议案成功的通过,不断承担了迷惑士族官员的责任,同样也是为了接下来这份官吏合一的议案提供了基础。

    “苦也,这个荆谋言这次偷袭,可真的是要命了。之前这份关于优待书吏的方案成功的迷惑了我们,并且为了接下来的这份官吏合一的方案提供了地基。这样他提出了第二份方案,那这个第二份方案的缺点,那也就被第一份方案给弥补了。”房玄龄想。

    房玄龄很清楚这两份方案的含义,这两份方案其实是互补的。如果荆谋言提出直接提出第二份把官吏合一的方案拿了出来,那恐怕漏洞很多,其中的“槽点”多得要命,很容易被集体否决。

    可是当第一份方案出来,那些第二份方案的槽点统统被弥补了,让那些士族官员无法反驳。荆谋言这个真正的意思是第二份,把这个官吏之间的通道彻底打通,合为一体,然后让大量的底层书吏涌入官场,抢夺士族的官职资源。

    当然荆谋言并没有这么做,他知道这个方法的槽点太多,漏洞不少,很容易被士族官员批驳。荆谋言把相关的大唐书吏的考试的方法先提了出来,这样过去的那些槽点也都不存在了,会变得无从攻讦。

    “皇上,我们大堂不是有科举了吗?既然如此,通过科举选拔官吏不也是一个方法了吗?而这个朝廷选拔书吏的考试,如何能够跟一年一度的科举相比?这个地方书吏的选拔的权威,如何能够跟朝廷的正式科举相比,这个完全没有办法相比的!”孔颖达赶紧说道。

    荆谋言再次呵呵笑道:“孔颖达博士,您这话也是有道理的。地方选拔书吏的考试,当然不能跟朝廷一年一度的科举相比了。不过朝廷一年一度的科举,中举的举人直接从入流的九品起步,提拔更有优先权。而这个地方官吏考试之后进入仕途,那也是提拔靠后啊,并且起步的台阶也更低啊!‘

    “所以这个很公平啊,朝廷一年一度的正是科举录取人数少,并且庄严隆重,自然是高级人才,起点更高,更优先提拔。可是这个地方书吏考试,没有那么隆重,起点低,靠后提拔,那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的。”

    “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