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国妖 >

第126章

大唐国妖-第126章

小说: 大唐国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大唐绝大部分人的寿命也才五十岁左右,也许有权有钱的生活条件好能够稍微长一些,可是这个并不代表绝大部分人。

    房玄龄这个让五十岁以上的才能从中选拔一些收益九品官职,这个摆明了是不希望让这些人当几年的官,希望他们任职不久就嗝屁了,这样无法影响到世家大族的权力地位。

    甚至为了这个九品官,要为官府服务二十年啊!而且更何况服务二十年也不一定是百分之百获得,有几个人能够熬得住啊!房玄龄这个其实也就是发现既然堵不住,那干脆不如采用堵不如疏的办法,直接故意把这个门槛弄得很高,束之高阁,让这个政策自然作废,无法影响到他们世家大族的权力资源。

    不过听到了这话,首先不满的居然不是荆谋言,反而是李世民这个皇帝。

    “房乔,这样太不合适了。二十年,并且只有五十岁以上才能够获得资格,这样太不合适了。朕认为五年也就够了。”李世民说。

    李世民对于房玄龄这个方案其实也是不满的,因为李世民知道想要让这些底层书吏威胁到他们士族的政治地位,那门槛必然不能太高。如果一旦太高了那其实等于没有这个政策一样,而李世民对于打击世家大族,加强皇权那可是不遗余力的,他当然不能真正的让房玄龄这个方案通过。

    “不论书吏多少岁,只要通过了朝廷的书吏考试,并且连续为官府做事五年,就可以有参与吏部选拔官吏的资格,可以酌情选升一些为了官府做事五年以上的书吏为九品官职。”李世民说。

    荆谋言却也都赶紧补充说:“皇上,我认为在中枢衙门的书吏,可以由各部长官推荐,然后吏部审核批准之后晋升。而地方书吏可以由州刺史进行推举,然后吏部审核晋升。因为各部长官才了解各部的书吏任职情况。”

    房玄龄也是心里叫苦,别看荆谋言这个看起来合情合理,可是却代表了地方势力和部门的权力增大。如果按照荆谋言这么做,各部门都掌握了一定的人事权。虽然这个人事权未必有多大,可是却已经是一个掌握独立的人事权的开始。

    尤其是本来凡是从九品以上的官职都要经过吏部的选拔审核,而地方官员推荐的余地并不大。可是经过荆谋言这么弄,意味着以后地方书吏的前途也算是一大部分掌握在了地方州刺史手里,会大大的增加地方官员的权力。

    并且地方官员一旦彻底掌握了地方书吏的前途,会加重地方官员对于地方的掌握,反而会削弱中央对于地方的影响。

    这个是房玄龄有些难以接受的,可是荆谋言表明了是希望趁着这个时候能增加地方官府的权力,这样让地方官府和大唐中枢能达成一定的平衡。荆谋言代表的毕竟是地方势力,并非是中枢。

    至于李世民也是赶紧皱眉,荆谋言这个方案明显是在加强了地方势力,这样让李世民也是不舒服。

    政治也就是这么复杂,如果说在打击士族方面,李世民跟荆谋言是一路人,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如果换了另一个角度,如果是在维护中枢权威方面,李世民却同样跟房玄龄是同一路人。其实这个也就是立场决定了想法,李世民固然希望能够压制士族甚至是让士族消亡,然后皇权可以达到巅峰。

    可是同样另一方面,李世民作为中枢的最高皇帝,他同样不希望以增加地方势力的手段作为抗衡中枢士族的方法。

    “如果用增加地方官员权力的方法来抗衡士族,这个可是一个双刃剑,如果用好了固然可以对抗士族,可是如果用不好那也是要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李世民想。

    荆谋言看到了李世民的担心,心里也是想:“你李世民肯定对于我这个方案不满意,可是这个也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了。既想要遏制士族,可是同时又不希望加强地方实力派的权力,你这个皇帝真是有些白日做梦啊!不过,如果换位思考,我坐在皇帝的位置上,那我也是这么一个‘白日做梦’。”

    不过李世民毕竟也是知道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政策,只能够两权其害取其轻,所以他很快做出了决定。

    “朕以为可以,允许对方官员推荐,然后由吏部来审核批准,这样凡是为了我们大唐朝廷任职五年的官吏可以获得晋升资格。”李世民说。

    房玄龄暗暗叫苦,从目前来看,李世民对于士族的忌惮,远比对于地方官员更大。目前大唐开国初年,人心思安,地方的势力哪怕想要有所动作,那也是没有办法。现在早就过了造反的天时,不可能有人能够起来造反了。哪怕有些人想要造反,那也注定要被很快平定。

    人心思安,地方实力派不可能能够翻天。所以李世民对于士族的忌惮远大于对于地方势力的忌惮,所以李世民宁可选择增加地方实力派的权力来实现打击士族,那也要争取遏制地方势力。

    “皇上英明!”荆谋言说。

    李世民接下来再次抛出了一个议案,这个议案反而是让房玄龄和荆谋言始料未及。

    ”既然是这样,朕以为可以考虑以勋贵和皇族分派各地,为世袭刺史。朕身边的跟着朕打天下的开创之臣,朕不忍心他们不能安享富贵。所以朕决定派出以功臣勋贵,皇子皇族为世袭州刺史,凡是功臣勋贵皇族的后代,可以在刺史之位世袭罔替,以为中枢藩屏。“李世民说。

    “什么?”荆谋言和房玄龄一起惊呼。

    当然,房玄龄是真正的在惊呼了,他压根没有想到李世民居然会抛出了这个世袭刺史的说法,甚至要给予功臣勋贵还有皇族分封世袭刺史,这个不是分封制吗?这个绝对是分封制,这个绝对是在开历史的倒车了。

    分封制自从秦朝开始被废除,后来刘邦的非刘不王,再加上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推恩令之后,分封制彻底走向了衰退。

    甚至东汉时期那些各种封国早就名存实亡,实际治理权早就掌握在中枢派出的国相手里,而不是当地王族手里。

    可是李世民居然提出了要玩这个世袭刺史制度,也是让房玄龄心里一阵震惊。

    “我去,李世民你可真会玩啊!”荆谋言想。

    荆谋言当然知道李世民这个世袭刺史是怎么来的,在原先历史上也是有过的,李世民在原先历史上不知道为什么,居然对于分封制的热情突然上升了起来,好像对于分封制非常热衷,不惜几次想要推行分封制,其中这个世袭刺史也就是一个最典型的情况。

    这次轮到荆谋言跟房玄龄傻眼了,这个李世民居然玩这一招。

    “糟糕,是我的原因,让李世民提前坚定了这个想法。我提出来了加强地方权力,这样让李世民心里的不安全感再次大大的增加。我提出了增加地方权力的方案,李世民心里的不安全感顿时比起原来提升了很多倍。李世民希望通过这个方法,既可以增加地方权力,同样可以维护李唐皇族的利益,这个看起来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荆谋言想。

    荆谋言提出了增加地方官员权力的方法,李世民既想要增加地方势力来抗衡士族,可是同样也希望避免地方实力过大,然后威胁到中枢。所以李世民为了争取这两者平衡,甚至两全其美,不惜过早的提出了这个类似于分封制的世袭刺史制度。

    “从表面上看,如果采用了世袭刺史制度,这样确实可以一方面避免地方势力过大,然后威胁中枢,尤其是威胁皇族的结果。而这样可以两全其美,把那些皇族分配到地方担任世袭刺史,这样同样可以加强皇帝在地方的影响力。”

    “哪怕我用脚后跟都可以想出来,这个世袭刺史制度到时候肯定会逐步演变成皇族分封制。毕竟那些勋贵人数太少,反而皇族人数会逐步增多。勋贵靠着功劳获得的爵位,而皇族是靠着血脉天生就可以获得。所以意味着以后勋贵注定会很难得,可是皇族却犹如下猪仔一样一批又一批,而且如果都获得了这个世袭刺史的资格,那这个后果可是”

    “李世民,你想得挺美的,居然想要趁机增加皇权,这样加强皇族对于地方的掌控吗?”

    李世民很快主动说:“好了,既然这样,朕同意这个地方州刺史选举书吏为官,而朕也希望能让皇族和勋贵为世袭刺史,分驻各地,世袭罔替,以为中枢藩屏。”

    “朕立刻让中书省草拟诏书,这次内朝就到此为止,你们下去吧!”

    李世民下达了逐客令,而荆谋言、房玄龄,武士彟等人脸色都是阴沉无比。这次可是很明显,他们对于李世民这个世袭刺史表明非常不满意。荆谋言从房玄龄那里,同样看到了担忧的神色,至于武士彟也是如此,对于这个世袭刺史政策已经不满意了。

    而荆谋言他们离开之后,在朝廷里面立刻掀起了一次巨大的波澜,因为李世民要实行这个世袭州刺史的制度,简直是在开历史的倒车。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七十三章 都很不爽() 
“皇上这个是想要做什么,他这个是取乱之道啊!他这么做,完全是在让我们大唐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啊!”武士彟回到家里,终于忍不住怒火,居然不顾一切的批评李世民这个皇帝了,显然武士彟也是明白这个分封制的后果。

    武士彟家里,哪怕是在场的几位女人,都被这个消息给震惊了。

    “怎么会这样,皇帝为什么会这么做,居然要实行分封制?”“杨氏问道。

    李奇秀也是非常惊讶,他们都想不通这个李世民到底吃错药了,居然想着实行分封制,这样太不可思议了。

    哪怕是杨氏和李奇秀,都知道分封制早就已经落伍,甚至是让国家分裂的后果。尤其是分封制很容易让中枢权威降低,然后地方势力互相征讨。

    “武尚书,其实我想我知道为什么,因为皇帝他才不管什么士族还有我们的新兴阶层,在皇帝眼里只有皇家,只有皇权。皇帝眼里只要是能加强皇权的事情,他也都会去做。至于说什么士族利益,还有什么我们新兴阶层的利益,他才不想管。”

    “皇帝眼里只有皇权,而我们这些新兴阶层,其实不过是皇帝用来打击士族的道具。可是道具毕竟是道具,永远无法成为主人。在他眼里我们不过是道具,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这个道具影响到了他的皇权,他依然会同样扶持另一个道具来打击我们。”

    “现在,皇帝想要回头实行分封制,其实也就是希望增加皇权。”

    荆谋言能不明白李世民的想法,在唐朝时期,皇权远没有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大。唐朝初期的皇权受制于太多势力了,包括士族等等在内的各种势力,让皇权其实并没有达到明清时期那么大。所以在既然权力没有那么大的时候,李世民会希望舍弃一些东西,加强皇权。

    在李世民这个皇帝眼里,他眼里只是为了皇权,绝不是为了什么别的。他之所以扶持荆谋言和武士彟,不过是为了打压房玄龄为首的士族力量,绝不是他真心为了扶持新兴阶层。扶持新兴阶层是手段,绝不是目的,这个也就是李世民的想法。

    可是当荆谋言这个新兴阶层未必这么听话的时候,李世民同样会采用新的手段,希望多方制衡,维护皇权。

    武士彟直接说:“我们不能这么下去,如果真的实行了这个世袭州刺史的方案,那商业必然会被严重遏制,这样对于我们也不是好事请。皇权一旦太强,商业也不利于发展。总之,中枢权力太过于强大和太过于弱小,对于我们商业都不是好事请。”

    荆谋言认可了武士彟这个判断,武士彟也是商人出身,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对于商业发展来说其实不管是中央“极权”还是太过于分权,都不是什么太好的消息。

    如果中央的权力太大,甚至达到了“极权”的地步,会遏制商业的流动性,让商业无法能在市场的调节下有效发展。并且一旦中央的权力太大,地方官府无法有效的维护商业发展,这样商业的活性会被严重的遏制。

    可是同样太过于分权,那也不合适。太过于分权不但容易造成国家分裂,国家分裂必然会造成战乱,战乱对于商业的打击是惊人之巨大。而且地方权力太大,容易造成太过于严苛的地方保护,同样会遏制商业流动,也是遏制商业活性。

    “武尚书,皇帝这次我认为他是算盘是这样的。他实行世袭州刺史的方法,只是授予民政权力,而不授予兵权。只要不授予兵权,那他们地方州刺史也都无法能够弄出什么大问题。这个短时间之内确实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可是一旦那些世袭的州刺史一旦就位,他们必然会有很严重的地方保护的想法。因为这个州刺史的岗位是世袭的,他们当然会有很严重的本位的想法,不希望自己地盘的利益的利益流入到外地,他们同样会严苛的政策遏制商业的流动和活性。这样对于我们商业也是非常不利,相反如果是流官制度,这样固然当地的官员责任心未必会多强大,可是同样他们也不会太过于介意自己属下的资源流动,这样其实反而有利于商业的活性。”

    “所以,我们必须要反对,不然我们都会死无葬身之地了。”

    荆谋言已经想好了,那也就是必须要反对,反对李世民的这个世袭州刺史制度。不然一旦那些世袭州刺史就位,地方保护主义将会达到巅峰,这样对于商业发展是一个万分严苛的遏制,对于荆谋言和武士彟这些新兴阶层是一个天大的打击。

    另一头,房玄龄还有杜如晦他们听到了这个消息,也是在纷纷议论

    ”克明,皇上要实行这个世袭刺史之制,打算分封勋贵和皇族作为世袭刺史。不过世袭刺史只是拥有民政之权,没有兵权。并且护卫也是受到限制,这样的分封之策,并且打算给予我们这些勋贵作为世袭刺史,你以为如何?“房玄龄问道。

    杜如晦不客气的说:“房乔,我们合作这么多年了,我们谁不了解谁?我不信,你不知道好这么做的后果。如果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