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国妖 >

第18章

大唐国妖-第18章

小说: 大唐国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你们放心,这些孩子也就在县城里面读书,不会让你们分离太久的。如果想要去看,可以进入县城去看。每个月允许回家一次,一年之后就要分配工作,偿还这些读书的花费。真是的,当年我们怎么诶呦摊上这等好事呢?”

    “这个可是朝廷的仁政,你们可别不知好歹!”

    那些士兵当然感受到了这个是一个“仁政”,当年他们可是经历过乱世的士兵,这些士兵都是从乱世过来的。从这些士兵的角度来说,当年那些稍微粗通文墨的战友,都是提拔很快的。那些一点文化都没有的士兵,只能够在底层拼杀,这样最危险也是最困难战斗。

    所以他们在乱世里面经历过没有文化的痛苦,并且随着到处征战,见识远比那些随波逐流的百姓要多很多。所以他们人生经验其实很丰富的,见识比起普通百姓更大,自然知道读书的好处。虽然要强制读书一年,将来哪怕要工作三年作为偿还,可是这个绝对值得。用四年时间,换来人生一辈子的光辉前程,这样不是很值得吗?

    所以士兵都在认为这些百姓不识好人心,这个可是仁政啊!

    可是百姓却不理解了,把自己家里面的孩子都给抢走了去强制读书,这样岂不是暴政吗?甚至第一次听说,孩子不读书,惩罚父母的荒唐事!

    不过唯一好处也就是这些孩子就在县城里面读书,不会安排到远的地方,还不算离开家里面太远,并且每个月允许一次假期回家,总算是让这些百姓没有拼死抵抗了。如果要把孩子送去远的地方,这样他们可是哪怕拼命也要抵抗的。

    当士兵强制把孩子带走之后,这些农村百姓马上议论纷纷。

    “真是没有天理啊!官府居然永这种方法盘剥百姓,真的是没有天理啊!”“自古以来只是听说替官府出工出力的徭役,给朝廷当兵的兵役,可是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种读书役的?”

    “是啊!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还有读书役的!”“这个读书役,真是奇怪了!”

    很多百姓也都对于这个义务教育非常的骂声一片,简直是认为这个是荒唐的。这个是官府再次发动了一次让百姓无偿干活的“读书役”。这个读书役太奇葩了,要知道古代有给出工出力的徭役,有当兵征战的兵役,可是这次读书居然都变成强制的了,百姓纷纷都认为这个是“读书役”。

    这个“读书役”听得也都新鲜,这个简直是前所未闻的东西,让人都感觉奇葩无比。

    “荆参军,我们益州附近的孩子,都被强制送到了各县的学校里面。各县都辟出了一间房子,作为给孩子读书的地方。不过幸好这次读书要求不高,我们官府让一些工匠,还有一些商户的账房先生过来兼职教导。并且也只是要求识字而已,这个并不难找!”

    荆谋言这个第一次搞义务教育,他知道并不能够指望这个义务教育能有多么高深的知识,也就是一些认识文字还有能够读写简单文章而已。至于数学,也不过是万位数以内的加减乘除而已,并不算太高深,如果永后世的比喻,那顶多也就是小学二三年级的水平。

    甚至师资力量也都不怎么样,很多都是从各大商户里面的那些账房来兼职的,并没有专职教师,专职教师万分缺乏。

    可是万事开头难,只要一年之后,第一批完成了这一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毕业之后,就可以从这些学生里面挑选一些优秀的种子,接下来继续充当教师。

    这个也就是万事开头难了,这个义务教育虽然刚开始效果不好,可是却后劲很足。只要等一批批的人才培养出来,带来的效果那可是惊人的大。师资会越来越充足,因为越来越多本来因为没有机会读书被浪费的天才,会脱颖而出来创造社会效益,然后还能够更进一步的带动后面的学生学习,可以充当教师传授给后代。

    所以第一批哪怕差一些,可是也要搞下去。虽然这次不全是官府出钱,将来这些学生还要去工作三年偿还这笔费用,可是好过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二章 为了赚钱而读书() 
“荆参军,我们益州有十几个父母不愿意把孩子送来,我们好说歹说都不行。所以我们把他们抓来了,不是说要罚徭役吗?”赵亮说。

    荆谋言回答:“是的,按照之前武长史下达的命令,凡是不愿意把孩子送来的,疑虑罚一个月徭役。如果接下来屡教不改的,继续重罚!”

    荆谋言知道这个义务教育想要推广,孩子家长那里也是一个难题,甚至是最大的难题。不用国家政府的暴力作为保障,那是不可能推广下去的。不要认为古代人都喜欢读书,这些古代农民短视的人多了去了,他们往往认为让孩子读书,还不如留下来多做些一些农活!这种例子,后世荆谋言去农村的时候都发现了不少。这种短视行为在后世都有很多,何况是古代?

    所以,不用暴力推广义务教育,那是不行的。

    “走吧,我们去看看那些孩子的父母!”荆谋言说。

    荆谋言来到了那些被强制服役的孩子父母这里,那些孩子父母因为不愿意送孩子来读书,所以被荆谋言“树典型”,作为惩罚服徭役一个月。他们开在这里被人监督做哪些力气活,忙了一天之后感觉很累。

    “你们累吗?”荆谋言问道。

    那些被迫服徭役的人也都不敢看荆谋言,不过却明显非常的不满。

    “我告诉你们,这个义务教育,也就是强制读书的事情,是我提出来的。也是我建议,把那些不愿意给孩子读书的父母进行惩罚服徭役的。”荆谋言说。

    那十几个孩子父母立马也都恶狠狠的看着荆谋言,显然非常愤怒。这个义务教育在他们眼里,简直是一个暴政!不但要把他们家里面的孩子,把家里面的劳动力带走,这样会让他们家里面缺乏一个劳动力。甚至如果不把孩子送去强制读书,他们作为父母的还要被强制服徭役。这个简直是一个奇葩的“暴政”。

    很快,有人忍不住骂道:“你们官府如此盘剥我们,跟当年的大隋有什么区别?当年大隋征发徭役,让很多人都累死在了大运河。你们现在更是荒唐,征发徭役居然到了我们的还在身上。连十岁的孩子都不放过,这个世界还有讲道理的地方吗?”

    听到了这些父母还是痛恨这个义务教育,荆谋言并不奇怪,如果谁都能够理解这个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那义务教育反而可以不必存了。正因为绝大部分都不明白,相关法律才有存在的意义。

    “我知道,你们也许很痛恨我,认为我实在实行暴1政,实在变着法来盘剥百姓。可是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在朝廷上高高在上,可以对你们进行‘盘剥’,可是你们却要老实的接受我的‘盘剥’。为什么我可以轻而易举的坐在温暖的衙门里面,雨天不用冒雨做事,热天不用在毒辣的日光之下干活。我更可以养尊处优,可以让人服侍。”

    “甚至说一句俗气的,我干得很轻松,每天拿着一支笔在书写各种命令。而你们拿着沉重的农具,干了一年的活,可是收成却远没有我十分之一呢?”

    荆谋言这么举例,让这些人自己思考。

    “因为你是朝廷官吏!”有人回答。

    荆谋言再次回答:“很好,我是朝廷的官吏,我可以在衙门里面下达命令,肆意的‘盘剥’你们。可以享受着很好的条件,并且做事情不累,收入却比起你们辛苦一年都要高很多。这都是因为我是朝廷官吏,可是这个朝廷官吏,是谁都可以当的吗?如果,如果你来做我的这个位置,你认为你们能够当好这个官吏吗?”

    荆谋言这么反问,那些百姓也都哑口无言,他们知道自己肯定当不好。他们连官府内部的结构都不明白,怎么可能当得好一个官吏?这个显而易见的,他们当不了这个官吏。

    “那你们知道我为什么会能当这个官吏吗?”荆谋言问道。

    荆谋言没有等他们回答,就自己自问自答的说:“虽然我是靠着前任的利州都督李孝常的帮助这才当了官,可是我为什么会获得李孝常的赏识?无非是我有才能,我有文化,我读书识字,我熟悉历史。甚至我精通算学,精通各种为官需要的才能。”

    “可是这些才能如何来,不就是读书吗?我可以靠着读书,获得了这些才能,然后才能去获得当官的基础。如果我没有读书,我也是要现实你们这样,被官府里面的一支笔,就随便决定了命运,我这会被官府这么一声令下,抓来服徭役。甚至我还要像是你们这样,每天雨天不能停下干活,热天也要下地,辛苦到头一年,还不如一个坐在衙门里面的官吏那样,可以安稳的比起你们多了很多倍的收成。”

    “所以,你们还认为读书是坏事吗?哪怕将来没有我这么好,可是读书完成了之后,到时候那些读书完了之后的人,干一个月的收成,比起你们半年甚至一年都要多,你们还认为读书实在浪费劳力吗?我让你们的孩子去读书,就是让你们的孩子将来能有向我这样,坐在衙门里面轻松就可以获得比起普通百姓多十倍收成的机会。”

    “也可以不用去风里来雨里去的辛苦,拿着一支笔就可以获得比起你们多很多倍的收成。所以,你们现在也就是少了一个劳力,也许你们要多做一些活。也许你们会多辛苦几年,可是我却给了你们的孩子一个更远大的好处。可以让你们的孩子未来一生所获得的收成,比你们十几辈子都要多。所以,你们还认为这个是我在盘剥你们吗?”

    荆谋言这个非常粗俗的大白话,让这些百姓也都明白了不少东西。

    “接下来,这些徭役你们不用做了。这一个月,你们也就去把我这些话,去跟益州的百姓去说说,真正的自己思考,我这个义务教育,到底是暴政,还是仁政!”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三章 仁政?暴政?() 
荆谋言没有继续为难那些被抓来服徭役的那些百姓,而是让他们去代替自己宣传自己的想法。那些百姓虽然不太明白荆谋言的全部说法,可是那些百姓却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也就是荆谋言虽然强制他们的孩子去读书,虽然他们会一时有些损失,可是从长远来说,荆谋言给了他们的孩子一个坐在房间里面,可以当官的机会。荆谋言给了他们后代可以轻松在房子里面用一支笔来进行工作,然后却可以收入比起他们辛苦一年还要多十倍的机会。

    而这个条件也就是读书,荆谋言强制他们的孩子读书,也就是将来可以给他们孩子可以过上比自己更好的生活的机会。这样他们也都算是理解了荆谋言的想法,荆谋言虽然用暴力逼迫他们的孩子读书,可是却等于是给了他们孩子未来更好很多的生活。

    这样也就足够了,作为父母的不都是希望自己孩子过得好一些吗?上到贵族,下到普通百姓,都希望自己的后代过得更好。哪怕自己辛苦一些,那也是希望自己孩子过得好。这个是所有为人父母的想法,所以他们知道了荆谋言的想法,也都不恨荆谋言了。

    他们反而主动去宣传,替荆谋言讲解这个里面的好处。

    “朝廷虽然逼迫我们的孩子读书,读书之后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干活一个月,顶得上我们半年?”“是吗?我们辛苦一年,也刚刚够糊口。如果让我们的孩子去读书,干活一个月顶的上我们一年了?”“如果我们现在辛苦一些,那如果真的是未来我们孩子能够收成比比我们多好几倍,那我也干了!”“是的,如果是这样,那我们送去读书,那也无妨!”

    荆谋言通过那些普通百姓的嘴去宣传,比起官府的官员去解释,好了很多倍。作为官府的官员,天然的也就是跟百姓有对立的成分。所以不如让这些百姓的口口相传,这样反而效果更好。当那些百姓听到了这个读书之后,将来可以每年的收入比起他们种地多好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百倍,立马也都感觉到了希望。

    跟这些百姓说话,不要将就什么道德情操,更不要讲什么情怀。直接说利益,直接说经济利益,他们看重的也就是经济利益。荆谋言非常清楚,跟农村人说什么情怀,说什么情操,说什么道德,远不如去说实实在在的从经济上可以算清楚的利益。

    只要跟百姓算好了这个经济账,百姓也都会支持你的。只要把这个读书的好处,红果果的算成一笔笔的经济账,那些能够算清楚的数字,而不是太过于抽象的理想前途,这样百姓不但不会反对,反而是第一个支持你。

    当听说自己孩子将来能获得比起自己多好几倍的收入,那些百姓顿时立马不反对这个义务教育了。

    “真是没有想到,这个朝廷这个才是真正的仁政啊!”“嗯,虽然将来几年会比较辛苦,可是给我们孩子将来收成比我们多了好几倍,甚至是十倍,这个才是真正的仁政!”

    “荆谋言,你这个方法果然好啊!百姓听说了他们的孩子能将来给他们孩子收成比起他们多了十倍,他们马上不在反对这个义务教育,相反还认为是仁政了。百姓已经不反对了,甚至非常支持我们官府把他们孩子送去强制读书。”

    “真是没有想到,你这么跟他们说,他们反而会支持了。这样的手段,简直是闻所未闻啊!直接跟百姓算账,算清楚了这笔将来的收益账,这样百姓也都会支持了。”

    武士彟没有想到荆谋言会这么弄,居然会跟百姓算收益账。如果是别人,那对于荆谋言这个做法,绝对是大加指责。可是武士彟却感觉这个方法太好了,毕竟武士彟也是商人出身,这个收益什么的,不是最好的语言吗?

    荆谋言点头说:“过去的那些官吏,有时候也是好心办坏事了。其实普通百姓最看重的不就是这些收益吗?直接红果果不要脸的去跟百姓算收益账,告诉他们这么做之后能获得多少好处,多少钱,这样才是最有效的办法。百姓对于这个‘钱’可是最敏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