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国妖 >

第34章

大唐国妖-第34章

小说: 大唐国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桃笛盍怂牵潜厝换岬髯缴桃的抢铩1暇顾膊换嶙瞿侵侄暇约荷嫱寥赖拇朗隆!

    荆谋言认为房玄龄给商人进行增税,这个也许是他出于遏制商贾的目的,可是房玄龄也许因为时代眼光局限的缘故,他认为加税可以遏制商贾势力的崛起。

    “房玄龄所用的思维明显是错误的,他错误的采用了农业思维来衡量商业,甚至错误的利用了农业社会的思维来衡量将来的商品社会。更是错误的利用了自然经济来衡量商品经济,这样必然会南辕北辙了。在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也许这样加税是盘剥。可是一旦进入了商品经济,对于商业加税反而明显实在让商业势力渗透到朝廷官府里面。一旦朝廷的绝大部分税收和开支都来源于商业,那他们必然会转而从农业变成重视商业,这个是不可避免的。”荆谋言想。

    荆谋言并不担心房玄龄增税,因为对于商人增税对于未来商业势力发展,利大于弊。什么行业对税收贡献越大,对于国家财政贡献越大,这样国家反而越是会重视什么行业。这种情况数不胜数,就好比后世很多地方政府都会保护当地的利税大户,甚至牺牲一些自然环境方面的利益去维护利税大户的利益。这样做看起来很蠢,可是却恰恰说明了人类都是屁股决定脑袋的。当官更是如此,权力来源于哪里,他们也就忠诚于哪里。国家财政主要来源于哪一个行业,他们反而会支持哪一个行业,保护哪一个行业。

    房玄龄的思维,并不代表房玄龄愚蠢,不过是他时代思维所束缚,无法预测到未来罢了。用了错误的标尺衡量,那自然是南辕北辙,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你说的这样也对,也不无道理。我们这个益州大都督府,也就是最大的体会啊!根据下属汇报,我们目前益州大都督府的绝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于商人直接或者间接的提供了。我们绝大部分的租庸调,本来是单纯的农业的,可是自从你一旦组织了商人垦殖,就变成了商业。我们已经有至少七成以上的租庸调是由商人来组织百姓所缴纳的。”

    “至于别的各种道路收费,随着一条条道路未来逐步开通,我们益州大都督府所获得的租庸调甚至各种收入,至少有九成是从商人那里直接或者间接获得。过去还有很多官吏反对商业,可是现在反对声音已经越好越少,反而干脆有人提出‘本末共举’的做法。甚至有人提出了‘保农护商’的论调。”

    “他们提出在保证农业的基础之上,可以同样保护商业发展,不让商业被打压了。”

    武士彟所说的例子,荆谋言其实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不就是屁股决定脑袋了?目前益州大都督府表面上看主要财政收入依然是以农业为主,可是这个背后的结果却是其实这些农业租庸调早就是由商业组织百姓进行集体屯垦所缴纳的,其实事实上已经演变成了商业税,是由商人来间接创造的。至于各种的市场税,关税,道路收费等等一系列的收入,都是跟着商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随着农业发展,接下来商业必然会跟着发展,到时候益州大都督府各级官府的财政主要来源都是跟商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们自然思想都会改变的,想法也都会改变的。身处在什么位置,从什么方面获得利益,他们自然会选择支持什么方面。商人提供了绝大部分财政,他们自然会支持商人。

    本来过去重农抑商,可是现在转变成了“本末共举”和“保农护商”的论调,其实无非也就是各级官府从商业那里获得了足够的利益,这样才是他们所重视的。

    “武长史,虽然目前因为过去重农抑商想法的顽固,所以他们短时间之内无法很快纠正过来。不过我们将来一旦随着商人创造的税赋越来越大,到时候我们官府彻底依靠了商业税赋来进行维持的时候,那个时候他们嘴里的论调会跟着变化的。那个时候,他们完全可以喊出来支持商业,大力扶持商业发展了。这帮官僚们精明得很,谁对他们有安徽楚,他们也就会支持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而已。当商人给了足够好处之后,他们转变得比谁都快。”

    “这个世界,归根究底还是红果果的利益在作祟,谁能够获得更多利益,那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好处。谁能够给他们更多利益,他们也都会不要脸的支持谁。为官者更是如此,为了利益更不要脸。”荆谋言说。

    荆谋言已经发现了,现在在益州大都督府范围之内的官员,反对商业的声音越来越少。除了少部分民间的士族在反对之外,官府里面的反对声音几乎已经很少很少了。因为商业带来的好处已经是很快发挥出来,这些官员不是傻子,当然知道这里面的好处。商业带来的更多税收,带来了更多的农业收入,甚至带来了更多的财政收入。

    这些财政收入和农业收入,都将会成为益州大都督府下属各级官员将来升迁的资本。这些收入,紧接着也就是人口的增加,人口增加,农业收入增加,再加上各种政治效果,这样都是一个个的政绩啊!这些都是可以作为将来升迁的依据,他们当然会支持了。

    在升官发财面前,什么重农抑商,什么传统思维,这些都不是不可改变的。只要重视商业,维护商业能够升官发财,那就让重农抑商思想去见鬼去吧!虽然现在很多官员依然没有提出重视商业,可是心里却已经开始改变了。

    “接下来,益州大都督府下属的几乎所有官员,都将会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他们都会通过扶持商业,甚至让商人创造更多价值,这样才能够逐步升迁。这帮古代官僚,只要他们能获得好处,他们思想转变得无比快速啊!这才几个月,就抛弃了重农抑商思想,变成了‘农商并重’了。”

    “归根究底,孔圣人的话早就抛弃到了狗肚子里面了,只要利益给足了,让他们去朝着孔圣人吐口水,也不是无法做到的。在升官发财捞取好处面前,圣人教诲算个屁啊!圣人这个东西,用得上就拿出来用用,如果踩死他们获得的好处更大,这帮官僚不介意去踩死他们!”荆谋言想。

    荆谋言接着对武士彟说:“武长史,我认为我们可以由益州大都督府牵头,组建一个江淮农垦集团。我们可以益州大都督府跟商贾合作,我们益州大都督府让商贾投资,然后我们益州大都督府作为朝廷政治上的庇护,并且负责协调江南地方官府等等各种官府的来往。然后占据五成的份额,接下来五成可以交给商贾,甚至百姓进行投入,组建一个江淮农垦集团。接下来我们可以组织人手集体开发江淮地区,加快江淮地区的开发,这样将来江淮粮食产量都足以保证我们天下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六十四章 江淮农垦集团() 
“各位,你们最近承包了土地之后,第一季稻谷已经收获。这次平均每户百姓耕种了足足二百亩土地以上,平均每户百姓已经收获了足够的稻谷,生下来的几乎也就是净赚的了。这个足以说明我们只要解决了分配,给了农户足够的保底,他们也是非常乐意能够加入到集体耕种当中的。接下来朝廷已经答应,未来将会放开对于江淮的控制,允许巴蜀商人到江淮去农业垦殖,到时候我们一起赚钱。”

    荆谋言给这些商人介绍了这个江淮农垦的“钱景”,尤其是一旦放开了江淮,以江南地区目前人少地多再加上适合水稻生长,更重要的是可以一年两熟,这样江淮足以成为大唐的一个大粮仓,这些粮食足以满足全国人的需要了。

    并且采用了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百姓今后不再是过去的土地所有者,不再是独自耕种的人。他们将会按照集团公司等等集体调配,各自有分工。更类似于公司的雇员,不再是过去的那种自耕农了。这样集体耕种,集体垦殖的方式才是真正的能够产生更大的效益的方法。

    “荆参军,这个江淮农垦集团,朝廷要占多少?”有商人问道。

    荆谋言主动伸出了五个手指头,说:“我们益州大都督府占据五成,剩下的将会对外进行招募各种投入资金,不管是商人还是普通百姓,都可以加入进来。到时候收益了之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分红利。江淮农垦集团不但是一个种植粮食的地方,同样也是要进行有计划的去做别的。比如说养殖一些动物,尤其是可以供肉食的动物,比如说猪、淡水鱼等等。”

    “各自有多少财力,都可以进行相应的投入资金。将来百姓日子越过越好,当粮食足以满足了百姓需求的时候,百姓必然会需要吃肉,甚至需要更多的东西。只要我们有计划的准备,不要盲目的全部生产粮食,这样也是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的,可以赚到不少钱。”

    很快有聪明的商人主动问:“荆参军,这个江淮农垦集团,是不是在天下粮食丰收的时候,可以加大对于别的副产品,比如说肉类养殖蔬菜等等的数量,这样让百姓避免了过度的谷贱伤农,同时满足百姓对于农副产品的需求。同样在天下粮食减产的时候,保障天下百姓粮食的数量,稳定天下粮价,让百姓安稳。”

    荆谋言很快回答:“聪明,在我的想法里面也就是这样了。”

    荆谋言感觉这个世界上还是有聪明人的,荆谋言心里打算把这个农垦集团的地位有些类似于后世的国家农垦体系,作为主要的粮食保障需求。在后世农垦体系里面,被称作为一个“四不像”,不过那个是因为后世人口压力太大,粮食明显不太够吃,这才不得不弄出这么一个四不像,为了保证粮食安全。

    不过到了荆谋言这里正好相反,他是打算作为一个稳定粮食物价。在天下预算粮食减少收成的时候,他们将会提高种粮面积,稳定粮食价格。同样当粮食风调雨顺,他们同样会减少粮食面积,增加各种农副产品面积,满足农副产品需求。

    “普通百姓一家一户的,他们不知道如何有效的规划农业种植。当百姓一起种粮的时候,他们也会一起种粮,最后谷贱伤农。绝大部分普通百姓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渠道,无法有效掌握天下到底缺乏什么,这样一个东西涨价,他们跟风。可是最后大家都如此上,最后反而会跌落谷底,最后增产不增收。”

    荆谋言感觉这种例子在后世比比皆是,荆谋言不是歧视农民,可是事实上现实情况也要真正的看到现实情况,那也就是绝大部分农村的农户缺乏长远见识,无法有计划的准备耕种,无法掌握市场信息,这样很容易造成一窝蜂上,最后大家都供过于求亏大了。

    这个原因多方面,不过当农户被拧成了一个集团那也就不一样了。在高层的人,可以很容易搜集到市场信息,甚至可以调查统计未来的各种农作物需求和供应情况,预算将来各种农作物需求。只要针对性的改变,避免了市场供过于求或者供小于求,反而有助于维护农户利益。

    “江淮可以说是一个宝地,现在朝廷允许我们组织百姓去垦殖,那我们也是可以趁机吧那里大量无主的土地给利用上来。再加上集体分工,有助于维护水利设备,不至于让一家一户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去侵吞、毁坏等等。并且有了这个庞大集团的保证,对于天下农户将来的耕种保证,那可是有很大好处的。百姓不会因为各种物价忽高忽低暴涨暴跌而严重损失。”

    那些商人感觉这个行业其实也是有不少赚头的,因为一旦大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集团,他们可以掌握足够的市场信息,甚至可以推测未来的各种农作物的产量,很容易避开各种商业信息风险。再加上官府内部提供了百姓需求的信息,只要针对性的耕种养殖,完全可以避开各种风险。利润肯定是有的,不过也就是是多少的问题。

    这种农产品的附加值确实不太高,可是却非常重要,只要规避了市场风险,收入还是比较稳定的。这样朝廷跟他们合作,益州大都督府帮助他们跟各地官府打交道,并且提供适当的政治上的庇护,再加上提供各地百姓的物价信息,只要稍加推测就可以知道百姓需求,然后针对性的种植。

    这个也就是信息的重要性,官府只要愿意去调查,那完全可以掌握信息。

    “荆参军,我愿意投资。这个生意虽然不那么暴利,可是却非常稳定,我愿意投资!”“我也是,我也愿意投入,虽然赚的不多,可是却基本很稳定,我也愿意!”

    荆谋言不用什么暴利来吸引人,因为任何商人都知道,越是暴利的生意,风险越大。荆谋言反其道而行之,他采用稳定作为吸引商人投资的手段。那些以为用暴利可以吸引商人投资,这样的做法并不了解商人。

    商人其实是资本家,资本最大的特点也就是规避风险。任何脑子正常的商人都清楚,越是暴利风险越大,有时候用暴利去吸引商人,对于有很多冷静的大商人反而是起到了反作用。因为越是大商人,越是冷静的,不会贸然被眼前的暴利冲昏头脑。

    资本的避险性,主动了当他们到了一定程度,他们首先考虑的是避险,不是去冒险。荆谋言提出的这个农业垦殖集团,摆明了是不可能赚到太多暴利。不过却非常稳定,几乎不会亏本,这样让很多想要让资本避险,保证资本不会损失的商人却非常动心。

    在古代找一个稳赚不赔的项目太难,这个农业虽然利润不高,可是只要形成了规模,基本上不会亏本的。大家形成大集团,抗风险能力也是很大的,避免像是普通农户,一旦一次绝收或者是增产不增收,都会造成巨大损失。

    “请问荆参军,官府会不会派出官吏出来?”有人担忧的问道。

    荆谋言主动打消了他们的疑虑,说:“我们只是会派出几名代表,作为我们官府监督日常管理,可是却不会插手日常经营。今后这个江淮农垦集团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将会分离,投资的人只是派出少部分人作为监督和决定大事情。日常的经营产业,将会有大家一起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