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马前卒 >

第1157章

马前卒-第1157章

小说: 马前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樊哥需要什么,一句话的事情。”小乙连连点头:“可是樊哥,我不想经商,我想当将军。”

    樊昌大笑,冲着所有人大声道:“各位兄弟,我也不说什么矫情的话,天下没有不散的廷席,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能与大家兄弟一场,樊某人觉得挺值的。大家伙回去之后,别丢了在军营中学到的技能,你们带回去的盔甲,兵器,可别让他们躺在家里长霉生锈,说不定什么时候陛下一声令下,大家就又能穿上盔甲拿起战刀重返战场呢!”

    “真会这样吧?”

    “真有这么一天吗?”

    校场上顿时嘈杂起来。

    “当然。”樊昌大声道。“大家别忘了,大明现在的明威营和天风营。他们就是当初退役的士兵重新组成的。天下尚未一统,齐人还在我们对面耀武扬威呢,即便是离开军营了,也要好好地磨励自己的本事,别到了需要你拿起刀枪的时候,你却成了软脚虾。”

    “那是当然。”校场上响起了轰然的应答之声。

    “来,兄弟们,一齐干了这碗酒。”樊昌大吼道。“干!”

    “干!”超过两百名退役士卒轰然站起,高举手中的酒碗,大声吼道。

    桌上的菜基本上没有怎么动,一坛坛的酒却不时被搬了上来,然后很快便只剩下一个空坛子,慷慨激昂的校场之上,也渐渐地多出了一些悲伤的气息,偶尔还有隐隐的哭泣之声传来。

    樊昌心里也是极不好受,这已经是他第二次经历这样的事情。

    军营里响起了嘹亮的军号之声,校场之上渐渐地安静了下来,两百名退役士卒集结到了一齐,在他们的身后,其它的士兵迅速地将一片狼藉的校场收拾得干干净净。

    樊昌站在肃立的退役老兵面前,眼眶湿润。

    军号之声再度响起。

    樊昌右手举起,放在了自己的胸口,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大声吼道:“老兵,卸甲!”

    军号不停,一直在高昂的吹响,校场之中响起了军歌之声,先是数人哼唱,接接着整个军营上千人,齐声唱了起来。

    雄壮的军歌声中,两百名退役士卒满眼泪水,开始褪去身上的战甲,这套盔甲,这套兵器虽然还是属于他们,但他们却从现在起,再也不是军人了。

    早已等在军营外头的数十辆马车,在仪式之后,便接走了退役的军人,而樊昌,则久久地站在了空临的校场之上,心里只觉得空落落的。

    “将军,这里很快就会被新兵填满的。这一回被补充进来的新兵,可都是从新兵训练营里出来的,可是省了我们不少的手脚。”一名老资格的校尉走到了樊昌跟前,笑着道。

    “还不是菜鸟一只。”樊昌冷笑:“不见血的新兵有屁用?到时候来了,可别客气,狠狠地操练,然后再带他们出去多多地摸鱼。”

    “昌渚不好摸鱼了,得去湘溪哪边,覃野猪今年没有退役的名额,咱们给他点好处,到时候让他给我们找一个好的地界儿。”

    “行,你去联系,告诉他,不要狮子大开口,给老子一个颜面,我知道今年有不少军队都要往他那派人,咱们和他可是邻居,相互照应的时候多着呢!”

1738:欢喜欲狂() 
樊昌嘴里所谓的摸鱼,其实就是齐明两国驻前线的军队,在私底下的一种暗中的较量。而且多数发生的新兵中间。

    新兵的战斗力从何而来?不管是明军的将领还是齐军的将领,都深信一点,那就是自实战中来。平素训练得再好,但上了战场突然之间就拉稀摆带的并不在少数,只有一场场硬碰硬的血腥厮杀,才能打出真正的精兵。

    所以表面之上,明齐两国边境之中似乎是一派风平浪静,但在暗地里,双方的残酷较量却从来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但双方却又很节制,每一次双方的碰撞都局限在百人以下的小部队,而有基本上都是新兵。两边每当有新兵入伍的时候,便是较量开始的时候。有时候是齐人主动挑衅,有时候是明军率先发起。

    以前的碰撞,双方大体上持平。但从去年年中开始,明军开始大占上风,原因无他,因为明军新入伍的士兵,再也不是一无所知的菜鸟,而是先在新兵训练中心呆了足足三个月之后,才会被分派到各部队中来。

    这三个月,对于这些新兵而言,不谛于是一场地狱之旅,因为训练他们的,无不是经历过血腥残酷之战后,从尸山血海之中爬出来的。这些人,对敌人狠,对自己狠,当然,对这些新兵菜鸟就更狠了。

    用秦风在成立新兵训练中心是所训示的那样,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为了彻底贯彻皇帝的训示,这些老兵们是将残酷进行到底的。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不知有多少新兵因为达不到训练要求或者违反军纪而被遣送回家。

    大明从来不缺兵源。

    大明的士兵待遇极高,而且大明军人在国内地位也极高,一旦成为正式军人,所得饷银便足以养活一家人,更重要的是,呆满三年,哪怕没有得到提升回到地方之上,曾经的军人身分对他们寻找一份新的工作也是有着极大的助益的。起点要比一般人高出许多。

    这便导致了每年的征兵季开始的时候,成千上万的大明青年会蜂涌而至,但能真正踏进行伍的人却是有限的。

    这也便导致了大明普通士卒的质量极高,哪怕齐国人也在改革军伍之上下了极大的功夫,但要像大明这样,专门成立新兵训练中心,他们是万万做不来的,光是所在耗费的经费,就足以让齐人望而生畏。还有一点齐人更是望尘莫及的是,现在的大明新兵,已经没有不识字的人了。

    识字,是大明人能成为一个军人的基本要求。这一点,齐人觉得有些荒谬,在他们看来,识不识字与能不能打仗完全是两码事,但对于已经尝到了甜头的明国军队来说,认知就截然不同了,不说别的,这些识字的大明青年,学习能力比之不识字的人,就要高出一大截来。

    当齐人的新兵,碰上了现在的明人新兵,双方的差距便立时显现出来了,这一年来,大明在每一次的暗战之中,总是大占上风。

    不过齐人也不在乎,因为相较于大明而言,在人丁之上,他们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所以一点儿也不怕死人,死了,就再补充,总之,能够活下来的,才是他们所需要的。

    宁则枫在海上采取着样蛊选兵的策略,现在这股风浪,同样也漫延到了边军之中。哪怕齐国朝野上下对此非议极大,但边军将领们对不会因为这些人的喋喋不休便罢手,因为他们很清楚,不这样的话,他们的军队素质,比起明人差距会愈来愈大。

    而对于此,曹云是持肯定态度的。

    死了多少,便再补多少。

    当然,对于大明边军来说,哪怕是经历过新兵训练中心的一轮淘汰过后才进来的新兵,他们仍然是看不上眼的,不见见血,哪能得到老兵的认同?新兵训练中心那些在新兵眼中的地狱模式,在边军士兵看来,就是太小儿科了,不流流血,不死几个人,哪里会知道战争的残固。

    所以新兵加入军队之后,摸鱼便成了一道必须的科目,那怕不是驻扎在前线的军队,也会以各种名目,将自己手上的新兵送到边境线上,去经历一次残酷的洗礼。

    樊昌驻扎的昌渚马王集是繁华的交易场所,这里或者有无数的谍子在黑暗里翻云覆雨,但却不会有给了摸鱼的机会。毕竟双方皇帝的脸面还是要照顾的,表面上的和气亦是要维系的。而是湘溪,就完全不一样了。那里的山区,就是双方摸鱼的血腥的战场之一。

    送走了退役老兵们,樊昌回到了营区,他能感受到营区内那一层浓郁的伤感气息,他明白这样的气氛恐怕会持续好长一段时间,毕竟是在一起相处了这么久的战友,从此天各一方,有着极大的可能再也见不着了,不思念那是不可能的。

    一起喝过酒,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这样的友益,没有经历过的人,怎么能体会其中精髓呢。

    当然,作为经验丰富的将领,他知道想要冲淡这样的情绪,就只有一种办法。操练,玩命的操练,练得这些家伙每天一回到营房,除了倒头就睡的心思,再也想不起别的。熬过这一段时间,一切便又恢复正常了。

    回到自己的房间,樊昌立即便开始制定训练计划。樊昌入伍早,当年本来是不识字的,不过极聪明的他,在军队中的时候,跟着当时军伍中的一个来自越京城的负责后勤的军官开始识字,当时只是出于对读书人的一种崇敬心情的他,是根本没有想到,最后他那一拨人能够一路提拔起来的就只有他一个,而最关键的是,他不但能打,而且识字。这成了最为关键的一个点。

    虽然他现在只是一个统领一千人的牙将而已,但却已经跨过了从校尉到将军的这一道天堑,以他的年纪,未来的光明大道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抚远营王筠麾下五名带兵牙将,樊昌是最年轻的一个。

    轻车熟路的写好了训练计划,盖上自己的大印,往上面负责日常军务的副将那里一报备,他这边就可以开始了。所有人分成三个部分,一部分负责马王集平常的戒备,一部分留守大营,一部分开始训练,三部轮转,每五天一个周期,半个月便过去了,到了那时候,新兵差不多便也要来了。

    全副武装长距离越野!抛了抛手里的信封,樊昌嘿嘿地笑了起来,即便是老兵,也可以让你们欲仙欲死的。

    对于老兵来说,他们不怕打仗,但最怕训练。

    房门啪啪地被敲响。

    “进来!”樊昌道。

    一名卫兵跨进房门:“将军,营门外有一个自称是好运来酒楼的伙计,说是奉了掌柜的命令,请将军马上去酒楼那边一趟。”

    “好运来?”樊昌一下子跳了起来。“人在哪里?”

    “在营门外等着呢!”卫兵有些奇怪,不过一个酒楼伙计而已,将军怎么这样紧张?还没有等他想清楚这个问题,樊昌已是一阵风一般地冲出了房门,飞快地跑向营门。

    由不得樊昌不紧张,因为自从孔连顺知道了他小妹的事情之后,便曾大包大揽地说自己有不少认识的长安城的商人朋友,可以帮着打听。本来樊昌也只是抱着死马当着活马医的态度,请了画师将小妹早先的模样画了出来交给了孔连顺。在他想来,长安城是那样的大,据说有上百万人的人口,这等规模的城市,樊昌以前没有什么概念,但现在的他可知道那是一座多么雄伟庞大的城市,想在这样的城市里找一个人有多么地困难。

    但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月前,孔连顺告诉他,他的小妹有消息了,这让樊昌惊喜万分,他是多么想第一时间便看到自己的小妹,但他的身份又注定了他绝无可能在现在进入到齐国境内。他能光明正大进入齐国只能是当明军向齐国发起进攻的时候。

    而善解人意的孔连顺这个时又提出他可以去帮樊昌将人从长安带回来。这怎么不让樊昌感激涕零?倾其所有,又借遍了同僚,凑了一千两银子给了孔连顺,孔连顺倒也没有推辞,拿了银子,便离开了昌渚马王集,一路向长安而去。

    当初孔连顺也只说有了消息但并不敢打包票,所以樊昌在期盼之余也是心中忐忑的,现在听到说酒楼伙计过来找他了,下意识地就认为一定是孔连顺回来了。

    一头冲出营门,好运来酒楼的一个小二正在营门中徘徊,樊昌一把将他抓住。

    “孔老板是不是回来了?”他颤声问道。

    “樊将军,老板回来了,请您过去呢!”小二被樊昌一把抓着肩膀,顿时疼得龇牙咧嘴,一边用力瓣着樊昌的手,一边大声道。不过樊昌的和跟一把铁钳子似的,他那点力道又怎瓣得开?

    “一个人回来的?”樊昌颤声问道。

    “好像还带了一个姑娘!”小二道。

    樊昌一下子觉得全身的力气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全身有些发软,但一股股热血却又从身体各处冲向大脑,让他欢喜欲狂。

1739:不见() 
孔连顺轻轻地掩上了房门。屋里传来了女子号淘的大哭声和男子压抑的低泣声,他默默地在门口站了片刻,轻轻地摇了摇头。亲人相聚,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啊,可自己想要等到这一天,还不知要到什么时候。这一次回长安城,可怜自己便只能蹲在一处隐蔽的地方,偷偷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女,便不能不狠着心肠离开。

    不是不想见他们,而是跟在自己身边的附骨之蛆又哪里容自己前去相见。便是这偷窥片刻,还是自己苦苦哀求得来的。

    相比起自己,樊小妹虽然这些年命运多舛,吃尽了苦头,但总算还是全须全尾地回来了,一家人亲人团聚,当真让人艳羡。

    屋内,樊昌轻轻擦去女子脸郏之上的泪痕,昔日分别之际,小妹还不到十岁,眼下,却已经变成了大姑娘了。昔日的青涩幼稚早已不见踪影,那一双深蕴着看透世事的深遂,让樊昌却是格外地痛心。

    这些年,小妹遭遇的苦痛,樊昌不想问,也更不想知道,因为那会让他发狂的。

    “小妹,过去一切,犹如一场恶梦,永远不想再去想,从今天起,便是你重新活过一回,有大哥在,就没有人能欺负你,谁敢欺负你,我把他剁成十七八块。”樊昌声音很温柔,但话里的语气却是杀气腾腾。“现在,我护得住你。”

    樊小妹低低地嗯了一声,就像小时候一样,大哥站在身前的时候,总是能让她感到安心。

    伸手握住小妹的手,樊昌站了起来,“走,我带你回去见爹娘和二哥三哥,现在咱们家与以前可大不一样了,家里许了田地,新起了三间大瓦房,粮仓里的粮食多得吃不完,你的那个小房间,我让爹娘他们一直收拾得干干净净,就等你回去住呢。我已经让人回家去报信了,这个时候,家里一定弄了满满一桌子菜肴,就等着咱们回去呢。”

    樊小妹的脸色却瞬息之间变得苍白了,她坐在那没有动,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