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马前卒 >

第1248章

马前卒-第1248章

小说: 马前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对于培训一名弓箭手来说,培训一名这样的枪手,要更简单得多。”李小丫接着道:”一名合格的弓箭手其实是很难培养出来的,即便培养出来了,在使用的时候,也有很多的限制,而使用大明1式,基本上对身体没有过多的要求。当然,要想打得准,还是经过大量训练的。”

    “你的兵现在练得怎么样了?”秦风问道。

    “陛下,他们都是最优秀的士兵。”李小丫骄傲地道:”回到越京城的这一段时间里,在三十步的距离上,他们基本上可以做到十中八九,即便是骑在战马之上,也能做到十中四五。”

    “达到这处程度,他们打了多少子弹?”

    “听力量之城负责调度的官员提起过,这些日子里每个人打了大约一千发子弹!”李小丫道。

    一千发!听着这个数字,秦风便有些牙疼。

    “你知道一发子弹需要多少钱吗?”

    “这么小一个玩意儿,应当要不了太多吧?”李小丫有些迟疑地答道,皇帝既然这么问了,显然就不太简单了。

    “不太多?”秦风丝丝地笑着:”我告诉你,一发子弹,成本价便需要二两银。你带回来了一百个人,每人打了一千发,便是十万发子弹,折合成银子便是二十万两。”

    “这么贵?”李小丫吓得跳了起来。

    “怎么能不贵?”秦风叹道:”先不说现在还不能大规模地制造,单是弹头,便完全是由铜制作的。”

    “这,这也太贵了,臣麾下五千骑兵,要全部装备大明1式,这,这得需要多少银子才能将他们训练出来啊!”李小丫想想这个数字,便觉得头皮有些发麻。

    “全部装备?你想得倒美!”秦风讽刺地笑道:”再没有解决大规模制造并降低成本的法子,我们根本就供不起。你的麾下,最多装备五百到一千人。”

    用了大明1式之后,李小丫当然知道这武器的好处,原本还幻想整个部下全部换装,但一听这价格,他很清楚自己的梦想已经破灭了,这么贵的武器,真不是随便就能装备的,这要一场仗打下来,得花多少钱啊?

    “实在是太贵了一些!”李小丫叹息道。

    “一支装备得越好的部队,花钱自然也就是越多的,当然,这些钱,只要花得值得,朝廷还是肯投入的。这一次率先给你的逐电营装备上,也是希望你们在战场之上拿出令人说服的成绩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说服朝中诸公,同意继续大规模地投入。”秦风道:”我们大明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军事虽然是重点,但不少人认为现在我们大明的军队在装备之上已经远远领先于齐人了,再花大价钱在军备之上不值得。”

    “陛下,话不是这么说的,有更好的武器,自然就要用,这样军队会少死很多的人。”李小丫认真地道:”陛下也说过,人才是最宝贵的财产,军队中的小伙子可都是精壮,要是能更多的保存下来,对于以后的大明是好处无限的。”

    “这个,大家都知道,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啊!”秦风笑道。

    “末将明白了,末将回去之后,很快便会拿出让朝中诸公们满意的成绩。”李小丫断然道。

    “量力而行,也不要为了追求战绩而冒险。”秦风叮嘱道:”现在朝廷的日子其实已经越来越好过了,西部大运河眼见着便要贯通了,岳开山期待的西地江南,很快便将由画上的美景变成现实,西地富起来,便能缓解朝廷极大的负担,再者,海外商人们的开拓也取得长足的进步,往三佛齐那边开拓的人,得到的可不仅仅是财富,还有土地,矿藏,开拓的第一波人可是又发了大财了,这又带动了我们大明的第二波海外探索的高潮。你可能不知道咱们大明现在的海船,价格已经涨得不像样子了。”

    “听说了。”李小丫笑道:”葫芦岛那里不说了,宝泉船厂,泉州船厂现在都不生产民用船只而是在全力改造和制造新式战舰,这民用海船不就价格习涨了吗?这一次回来,我们李氏的长老们还要求我找门路弄几条海船呢。”

    秦风大笑起来:”怎么,你们李氏也想海外开拓了?”

    “看人发财,眼红呗!”李小丫撇撇嘴,”末将没有搭理他们。”

    “听说你老子在逼你成亲?给你找的那个是越京城一位大豪的女儿?这可真是强强联合呢!”秦风笑道。

    对于秦风对自己的情况了如指掌,李小丫一点儿也不奇怪,要是一国皇帝对于麾下的大将完全无所知那才是不可想象的呢!

    “想都不要想!”李小丫摇头道:”末将在武陵那边已经有了心上人,这一次回来路过武陵,已经拜请了吴夫人替我去提亲了。”

    “武陵大学的那位女老师?”秦风笑问道:”听说人家并不怎么搭理你嘛!”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李小丫笑着道。

    “你就不怕你老子说你不孝?”

    “不怕,当年他们把我像赶瘟神一样地赶出家族的时候,就没有替我想过,现在我算是发达了,他们还是没有替我想过。这样有家啊,我还是敬而远之的好。该孝顺的一点儿不少,不过该我自己拿主意的,也绝不会耳朵根子软。至于说压力嘛,自然是有的,不过末将一介武将,要是连这点魄力也没有,那还带什么兵打什么仗?”李小丫正色道。

    “说得好!”秦风连连点头。”不过嘛,对李氏,你还是不能完全不假辞色,该帮的,还是要帮一帮,我去找王月瑶,让她给你弄几条船,你拿回去交给李氏,有了这些船想来你老子也就不会在其它事上对你逼迫过甚了。当然,买船的钱是不能少的。”

    “多谢陛下!”李小丫感激地向秦风深深地鞠躬。

    “没有什么好谢的,你们在前线打仗拼命,我在后方替你们处理一些矛盾,让你们心无旁骛,还是没有问题的。”秦风笑着指了指下面的敢死营士兵:”你觉得现在的敢死营还怎么样?”

    李小丫有些尴尬,现在的敢死营还真不怎么样,不过这敢死营是皇帝陛下的起家之本,真要直话直说,也不太好,而且一边的和尚还鼓起眼睛瞪着自己,看起来余怒未消了。想了想,这才道:”陛下,敢死营是陛下亲兵,现在大明何其强大,疆域万里,子民千万,带甲数十万,上阵杀敌是我们这些边军的职责,要是连陛下的亲军都要上阵了,那我们这些人的脸,可真是没地方搁了。”

    秦风摊了摊手,看着和尚道:”瞧瞧,咱们的李将军说话可真是有技巧啊,不愧是大家族出来的人,要是换了野狗在这里,直接便会说,这些家伙,当个仪仗队还差不多,真要打仗,还是别去送死了吧!”

    听着皇帝的话,李小丫只能尴尬地笑笑,竟是无法接嘴。

    和尚虎着脸,”陛下,给我三个月的时间,我一定把他们扳过来。”

    秦风摆了摆手,道:”你堂堂中央战区的大将军,亲自来练兵,不干正事了吗?这事儿先放一放,等以后让小武来解决吧!正如李小丫说的那样,现在打仗,真还轮不到他们上场了,且将这个仪仗队先当着吧,至少卖相还是很不错的。”

    这话说得和尚无言以对,和尚身后,敢死营的那些高级将领们一个个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看着这些人,李小丫突然一阵后悔,今天的敢死营是不行,但前些年,敢死营一直便是大明最强悍的部队,从这支部队里出去的军官,现在遍布着整个大明的军队,自己这一次只怕是捅了大漏子了,也不知道在不知不觉之中得罪了多少人?皇帝陛下突然表示要给自己几条船,恐怕不仅仅是要替自己了结家族里的那一摊子烂事,更有可能是提前给自己一点补偿吧。

    低着头,心里是后悔得不要不要的,真不该图一时痛快,便纵容部下这么干,回头得好好地想想办法,弥补一下。和尚心眼多儿,不好打交道,还是等回到武陵战区之后去找野狗,甘大将军是个直肠子,只要说服了他替自己擦屁股,那基本上就没什么大事了。

    秦风自然没时间再去理会李小丫的事情了,接下来的几天,他又忙得脚不点地,宁则远归来之后,连续几天与陛下面议,闲居在越京城的洛一水也被请进了宫,对于大明来说,布局即将到来的战争,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1877:那里都能建功立业() 
作为大明最为偏远的一个州郡,涔州地盘极大,但却人烟稀少,气候干旱,产出微薄,从前秦时期,便是穷得叮当响的一个地方。岳开山担任了涔州郡守之后,便立志要将这里变成西地江南,而也正在是他的大力推动之下,大明朝廷最终确定了挖掘一条从虎牢经雍郡一路抵达涔州的大运河。

    掘通这样一条规模宏大的运河,当然不是平地上硬生生地开挖,更多的时候,他们还是利用已有的一些河道等进行疏峻,只有在连通两个不相通的河道之间的时候,才会大动干戈。。。

    当然,即便是如此,工程量也是大得吓人的。单靠朝廷的力量,显然是力有未逮,在大明正在积极准备着一统天下的战争的时候,能投入进来的钱财更是有限,在很多时候,朝廷更多的是给予政策之上的支持。

    运河总公司,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一个衙门。除了主持整个的挖掘工作之外,他最重要的一个职能,便是去找钱。

    不过在大明,现在敢于冒险投次的人实在是不少。第一批航海的人,现在已经成了巨富,第一批投资铁路的人,现在终于见到了回头钱,特别是蒸汽火车现在已经正式上线,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力量,使得运力成倍地增加,高额的回报,已经是指日可待了。

    当初错过了这两次机会的人,在捶胸顿足后悔不已的同时,只能是瞪大眼睛去寻求下一下发财的机会。

    在别人的领域里想去分一杯羹自然是很难的,像航海,铁路,在十余年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大致固定的圈子,此时想加入,付出的代价大不说,还不见得能受人待见。

    而新开挖的运河,在这些人看来,就是这样一个机会了。

    一条连通整个西地的大运河,他的光明未来几乎是清晰可见的。此时再不加入进去,以后只怕这样的机会廖廖无几了。

    在这些手里握有大量闲钱的人看来,运河只要能挖通,正式通航,那么赚钱就是板上钉钉的。唯一的风险,就是这条运河搞了一半,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进行不下去了,那投进去的钱就算是打了水漂。

    这样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在商人们看来,微乎几微,这亦是十多年来,大明朝廷在民间慢慢地积累起来的巨大声望所至,皇帝秦风更是一言九鼎,言出行,行必果。既然这条运河是皇帝陛下亲自拍板修建的,那么这最后的一点疑虑便也烟消云散。

    大量的热钱涌入到了运河总公司中。对于他们来说,考虑的已经不是有不有钱的问题,而是怎样合理化的运用这些钱的问题。

    大明的监察机构是相当厉害的。钱怎么用,用到了哪里去了,是不是该这样用,那可是事无巨细,一查到底的。只要找到了一点漏洞,这些人就能把你查一个底儿掉。

    皇帝对于监察机构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他关于监察机构的一句话,现在已经成了监察部的座右铭:查不出来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秉承着这种理念的监察官员们,对于地方官员们来说,那就是一道悬在脑袋之上的利剑,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掉下来。

    抛开监察机构的监管不说,对于运河总公司来说,有钱好办事!

    一批批来自大明本土,来自楚地的有经验的工程队伍持续不断地加入,运河沿岸的地方政府,也大力组织麾下百姓加入到这一伟大的工程之中,无他,只是因为运河总公司是付钱的。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组织起一些闲余的劳动力来挣工钱,也是对地方经济的绝大贡献。

    齐国人曾经以为大明修建这样一条运河必然是劳民伤财,肯定会搞得民怨沸腾,但在明国人看来,这样一个大工程,对于拉动地方经济是一个绝好的助力,大明的地方官员们,更是将其视为增加本地收入的一个大好机会。

    不说那些青壮劳力了,便是老头子老婆婆,没事儿挥个小锤,敲几筐小石籽运去工地之上,也是可以赚回一天的饭钱的。

    明国人把这看成是一个整个西地的大狂欢,雍郡郡守钟镇就认为,大运河的修建对于整个西地的经济发展起大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也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全民动员的局面之下,两年时间,大运河的主体工程便已经基本上挖通了,剩下的,像修建堤岸,种植草木保持水土,修建水闸等一系列事情,当然就要慢慢来了。

    自从渡过了上一次的旱灾险情之后,涔州郡守岳开山的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一场大雨缓解了迫在眉捷的危机之后,涔州开始大量地修建蓄水池,眼见着运河通水的日子已经愈来愈近,涔州人的干劲也是愈来愈足了。

    以前的涔州地广人烟,人丁流失严重,这曾经是限制涔州发展的最大的问题所在,不过现在,大明已经帮其解决了这个问题。提前引爆了江南机器与人争夺工作机会的脓包之后,大量的人被迁移到了涔州。

    对于首辅金景南的铁碗政策,岳开山是叹为观止,当然,这里头必然有着皇帝的鼎力支持,不过岳开山是绝不会往这里头深想的,有首辅顶缸就足够了,而涔州无疑是这一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被流放到这里的那一批暴民,再加上他们的家属,超过了十万之众,一下子便缓解了岳开山人手不足的问题。

    当初参加了江南暴动的那些百姓,现在还处于一个被管制劳教的状态当中,涔州一个个的农庄,便成为了他们的劳动场所,而在这些农庄不远处,官府却又兴建了一个又一个的村庄,用来安置这些人的家属。

    对于这些暴民当初的处置,朝廷也是想尽了办法。如果家属愿意跟着移民到涔州的话,那么他们的罪责便会大幅度的减轻,比方说判处了三年劳教的,家属愿意跟着过来在涔州定居,那么这个年限便一下子减到了一年。在这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