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马前卒 >

第1250章

马前卒-第1250章

小说: 马前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地大运河抛开其在政治之上的庞大影响力,在经济之上也是钱景光明。从此以后,无数的船只将往来与运河之上,使得西地的物流将大大地踏上一个台阶,金钱自然也就是滚滚而来,但如何分配这些收益,却还是需要大家坐下来好好地谈一谈。

    就运河总公司而言,他们可不希望各郡治都在自家的地盘之上设卡收费,如此一来,运河之上关卡林立,将极大地抬高使用运河水力的成本,成本一旦过高,超过了商人们的底线,那么使用运河的兴趣便将大大地降低,一旦利用率不高,那无数投资者的权益就无法得到有力的保护了。

    但每一次郡治又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谁不想从这场盛宴之中分得一杯羹呢?大明朝廷对于地方主官的考察,经济民生的发展占了最大的一块比重,地方收入上升,百姓生活提高,是衡量一个官员能力的标准,财政部弄了一套具体的测算数据,在这些数据统计面前,任何多余的辩解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都以数字说话,所以现在大明的官员们一个个可都没有那么清风霁月,君子耻以言利,反而一个个都是锱铢必较。

    朝廷是运河总公司最大的股东,金景南此来,既是作为最大的股东代表,也是为了压场子,在尽可能地情况之下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当然,有些期望过高的人,自然不可能得到满足。

    对于虎牢郡郡守唐惟德而言,运河的收益他还真不怎么在乎,因为他这里便是运河的发源地,来自西部所有郡治的货物,最终都会在他虎牢中转,这已经能给了带来巨大的收益了。而另一个不在乎的就是涔州郡守岳开山,他最需要的是运河的水,能够解决他涔州长年干旱的问题,解决了这一点,涔州自然而然地就会发展起来。而有了运河这个便捷的通道,他涔州的货物也可以很快地通过水道运出去变现。

    所以在其它人开始在会议之上吵吵嚷嚷地争取各自的权益的时候,他们二人却只是含笑旁观。金景南不着急,反正不管他们怎么分配,最后属于朝廷的那一块,谁都不敢少了他的。而涔州注定会是在这场利益分配之中所得甚少的,反正岳开山的着重点也没有在这上面,自然也无所谓。

    “首辅,对于我们涔州而言,我认为这样的土地政策是最适合的。”小房间内,岳开山正侃侃而谈。“大明本土很多州郡苦于地少人多,又受困于朝廷的严禁土地兼并政策,不能大规模地经营土地,总的说来,我是坚定支持朝廷的土地政策的,所以我便想了这样一个折中的办法,我认为这是解决我们涔州土地问题的最佳办法。”

    金景南沉吟着道:“以租代售,但这期限太长了啊,一下子便是好几十年,这与卖了给他有什么区别呢?”

    “当然还是有区别的,首辅。”岳开山道:“至少土地的所有权还是在朝廷的手中的,如果租赁的期限不够长,那些投资农庄的人,又怎么肯花大价来兴修水利等一些固定设施呢?他总要考虑一个投入与回报的问题。”

    “慈事体大,我回去之后再与政事堂各位商议,再看陛下是什么意思。”金景南道。

    “首辅,现在我们涔州兴建了许多的农庄,那些人犯,还有外来的奴隶经营得还算不错,但也仅仅是不错而已。毕竟是被强迫劳动,您不能指望他们有多少主观能动性,但如果是有人来租赁这些土地种植的话,产出越多,他们的收获就越多,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你确定会有人来租你这些土地?”

    “如果是以前,我不敢作如此想,但运河马上就会通航,涔州不再受干旱之苦,以往的那些土地马上就可以变成水浇地,而且是连接成片的,我相信一定会有人看到我们哪里的前景的。”岳开山道:“如果朝廷通过了这项政策,那么在未来的三年内,我敢保证,涔州不但不用朝廷再救济,反而会成为朝廷的又一大粮仓。”

    说到这里,金景南不禁心动起来。

    战争将会在不久之后爆发,按照陛下以政事堂以及军队的整体预估,这场战争,恐怕要持续数年以上才会最终见一个分晓。接下来的几年之中,朝廷注定是要持续大规模地用钱的,而粮食,毫无疑问是战争之中的硬通货。战争年代,只要粮食充足,心里便不会慌。虽然现在大明年年丰收,看起来并不缺粮食,但老天爷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万一来一个天灾,便很有可能出现问题,如果能多一个粮食产地,总是好的。

    “这件事情,在原则上我是支持的。”金景南也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想到这里,心中其实已经有了决断。正如岳开山所说,只要将所有权仍然握在朝廷手中,那么朝廷便有着主动权,并不怕以往那种土地严重兼并的情况出现。

    “多谢首辅,那我便静待好消息了,回去之后便做一些相应的准备。”岳开山顿时喜笑颜开,“我其实在涔州一直在进行土地测量工作,也选定了不少的区域,只要朝廷政策一下来,我哪里便马上可以开动了。”

    “前期工作可以先做起来。”金景南道。

    岳开山连连点头,相对于第一任首辅权云,金景南的手段要强硬得多,一件事情只要他认准了,那么在政事堂之中通过便问题不大,至于皇帝那里,岳开山也已经写了详细的奏折,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楚明白,在岳开山看来,只要政事堂通过,那么皇帝那里,应当不会有太多的阻碍。

    “首辅,战事,今年会打起来吗?”敲定了这件事情,岳开山松了一口气,又关心起整个天下的大局来。

    “估计今的大战不会有了,但小打小闹肯定会多起来。”金景南道:“其实今年边境之上的冲突已经愈来愈多,齐国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了。”

    “那昆凌郡那边?”岳开山还是很关心自己战斗过多年的地方。

    “昆凌郡那边朝廷会在近期做一些人事上的调整,主要还是行政上的,朝廷现在已经在开始为接下来的大战作准备了。”金景南道。

    “不知是谁去昆凌郡?”

    “此事政事堂还在讨论之中,争论颇大,最终还是会提交两到三个人选由陛下来圣裁吧。”金景南笑道:“你还愿意回去吗?”

    岳开山一楞,但马上摇了摇头:“涔州现在正是关键的时刻,我还是习惯做一件事情有始有终,如果您是在征求我意见的话,我还是想留在涔州,首辅,这可不是我怯战,事实上我比任人都想尽快灭了齐国。但即便是在涔州,我想我如果把涔州建设成为真正的西地江南,对于国家的帮助,也应当不会小。”

    “如果所有的官员都能如你这样想,那大明就真的不用愁了。”金景南笑道:“现在很多官员都认为灭齐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大家都想去取战功呢!”

    “切不可小瞧齐人。”岳开山摇摇头道:“还是要做好长期战争的准备。”

    “放心,陛下很清醒,政事堂也有艰苦的打算。”

1880:笨人笨办法() 
伴随着轰隆隆的巨响之声,浓烟,尘土飞起,遮天蔽日,秀水河的一段被挖得半空的堤岸彻底崩塌,露出了一个大大的豁口,河水顺着这个豁口倾泄而出,不停地洗涮着那个缺口,缺口愈来愈大,水流亦愈来愈粗,豁口被破开的也越来越大,一路垮塌到了预定的地方之后,条石砌成的碍碍收住了河水。

    河水顺着这个豁口,灌入到了运河水渠之中,一路奔腾向下,堤岸两侧,响起无数人的欢笑之声,人们在堤上唱着,笑着,跳着,几年来的辛苦,今日终于大功靠成。

    岳开山看着那些奔涌而下的河水,只觉得眼睛有些发热,鼻子有些发酸,他梦想的这一切,终于变成了现实,一条横跨整个西地的运河就在他的眼前变成了现实。

    也只有在大明,才有可能完成这样的宏伟工程。因为有了他,数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将改变,贫穷将会慢慢地被克服,只要再给过一些年的努力,涔州未尝不会像大明本土那样富裕。

    “要几天时间,水才会抵达我们涔州那边?”他转过头来,问站在身边的大匠。

    “岳郡守,以水流的速度,大概十多天吧,便可以抵达涔州。”大匠回答道。

    “什么时候水里可以行船?”

    “岳郡守,这我可说不准。!”大匠接着道。”这沿途上千里,有很多是故往的河床,也有很多是新挖开的新河道,如此大的水过去,谁也不敢保证这些地方会发生些什么,其实让这些水平稳地运行个把月之后再行船,才勉强算是安全。”

    “开山,现在水流甚急,一路下去,恐怕还会有不少地方会出现崩塌,溃堤等现象,沿途州郡此刻都动员了大批人在堤上守卫,你涔州想来也作了同样的布置吧?”金景南问道。

    岳开山点了点头,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非常希望马上就泛舟西去,直抵涔州。”

    “多等一些天吧!”金景南笑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知道你急迫的心情,所以已经安排好了一艘快船,等水势一平稳,便载你西去,如何?”

    “首辅考虑得真是周到!”岳开山大喜,赶紧拱手致谢。

    金景南一笑而过。转身看着身边的唐惟德道:”唐郡守,水闸什么时候能完成最后的建设?”

    唐惟德道:”水闸因为全部采用钢铁铸造,还需要不短的时间,而且最后的安装,恐怕也还需要大费周折,最早也得半年之后吧,会尽量赶在枯水季节之前完成这一切,等水闸完成安装,这个临时的破口就会重新被堵上。”说到这里,他指了指不远处的大堤之后,堆着的一个个硕大的钢筋水泥铸就的三角锥体。”等水闸完工,我们就可以适时调节运河里的水师,也可以在秀水河泛滥的季节开闸调节水量,首辅,一条运河,可不仅仅是方便了运河两岸的百姓,灌溉了沿岸数百万上千万亩的良田,可也让秀水河两岸的百姓不再受洪涝之苦,一劳永逸,这将是永垂青史的壮举啊!”

    “一切功劳皆在陛下。”金景南朝着越京城方向拱了拱手,众人也是依样学样。

    “政事堂以首辅为尊,这条运河,不但会承载着陛下的英名,首辅的名字也会与这条河一样,万古长存的。”唐惟德笑着道。

    金景南大笑,”能翼附于陛下之后,金某此生足已。不过各位啊,不要以为运河通了就万事大吉了,以后的事情还多着呢,我可是听大匠们说了,每隔上一些年,运河就要清淤,否则就会影响通行。”

    “首辅说得是,运河的水流太平缓了,不像秀水河,水流湍急,能将泥沙一并冲走,进入运河的水流夹带的泥沙,在千里奔行之中会慢慢地沉积下去,所以每隔几年就要清淤一次,不过这些淤泥可都是上好的肥料,清出来之后,大可以用来改造那些贫瘠的土地,也算是一举两得。”岳开山笑道。

    “你这个挖掘运河的首倡者,倒是清楚得很。”金景南大笑。

    唐惟德有些羡慕地看着这两人,如此千秋万代的工程,皇帝陛下自然会名垂青史,而首倡者岳开山,具体执行者金景南,他们的名字也将与这条运河永远地联系在一起。

    十天过后,急不可耐的岳开山登上了一条快船,满怀着激情和一肚子的发展大计一路向西。齐聚在虎牢的众多郡州的高官以及运河的股东们,也一个个满意地各奔西东,不像那些当初投资铁路的人,很多年后才看到回头钱,这条运河的未来,却几乎是瞩目可及的。

    当然,这十多天里,岳开山也没有放过这些有钱人,不断地向他们兜售着自己在涔州的规划,引诱着这些家伙们带着他们的金钱,或者带着他们的人丁,奔赴西地,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西部大开发。

    就在岳开山一路引吭高歌壮怀激烈地奔赴涔州的时候,在秀水河的发源地,横断山区之中,一支马队正在崇山峻岭之中一路穿行。

    这是慕容海率领着的军队。历经数年的在横断山区的战斗,明军终于一点一点地夺回了这里的优势,并开始稳定地向着齐国一方推进。

    拓拔燕,慕容海,这对昔日战场之上的好兄弟,好战友,现在早已经变成了不死不休的敌人。

    作为跟随拓拔燕多年的人物,慕容海深知自己与拓拔燕相比,在用兵之上有着很大的不足。连大明皇帝都称赞拓拔燕用兵如同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人物,慕容海从来都没有想过与拓拔燕在这个方面一较长短。

    他用的是笨办法。

    为了克制拓拔燕的军队,秦风重新征召了蛮族,这些当初被分开安置在大明各地的蛮人汇聚到了慕容海麾下之后,很快便重新恢复了战斗力,只不过他们现在战斗的目的已经完全改变了。融入大明的这些年来,他们的生活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穷困离他们已经愈来愈遥远,但蛮人的身份,却仍然让他们与大明本土人有着天生的一层隔膜。

    他们想要改变这一切,让所有人都认可自己,让自己的后人,能与周围所有的人打成一片而不再承受异样的眼光,那么,军功便是最简洁的一种手段。他们这一代人,已经不可能用其它的方法来改变自己了,但却可以寄希望于下一代。

    慕容远的成功,让这些蛮人们看到了希望。

    既然慕容远可以,那么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可以呢?

    所以征召令一下,蛮人应者云集,慕容海可是优中选优的挑了五千人。蛮人撇开其它的战斗力不说,他们那种在崇山峻岭之间纵马飞奔射箭的本事,却当真是独步天下。当年与太平军的战斗,如果是发生在山区之中,那胜负之数,当真还不好说,不过当他们下了山,到了大平原之上与纪律森严的太平军步卒作战的时候,他们便已经抛弃了自己最擅长的东西,以己之短,击敌之长,焉能不败?

    这一次,他们到了横断山脉之中,却又似乎是回到了当初的老家。

    这几年以来,慕容海从不冒险出击,不管拓拔燕卖多大的破绽给他,他都视而不见。他知道自己不如拓拔燕而且承认这一点,那些年,他亲眼目睹了拓拔燕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